⑴ 關於初中物理的試管爬升實驗
試管深入水的深度是h0,所以試管底受到水的壓強來自h0深度的水和試管上面的水的壓強之和,即p0=p水+ρ0gh0,移動一下,就得到紅色框內的等式了。這個式子和上面那個式子結合起來,才能往下算。
⑵ 某教師用試管爬升實驗驗證大氣壓的存在
大氣壓
支撐了高度為h0的水柱,因此試管底部所受向下壓強為p=p0-ρ0gh0。最好不要認為試管底部所受壓強是水的壓強,這可能是你不理解的根源。
⑶ (2013•天津)某教師用「試管爬升」的實驗裝置來實驗驗證大氣壓的存在
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
設粗試管上端高度為h1,試管總高H,H=h1+h0
細試管受力平衡為:大氣壓力↑,重力↓、粗試管上部的水的壓力↓、粗試管與細試管介面縫隙處的向上的大氣壓力與粗試管縫隙處的水壓力的合力↓
P0S=G+ρ0gh1S+(P0-ρ0gH)S=G+ρ0gh1S+P0S-ρ0gh1S-ρ0gh0S=G+P0S-ρ0gh0S
即參考答案的受力等式:P0S=G+P0S-ρ0gh0S
故:G=ρ0gh0S
h0=G/ρ0gS
看過很多解釋都提到了「壓強差」,但是一直不太明白為什麼會直接得出
P0S=G+(P0-ρ0gh0)S
而且多數的參考答案為三里平衡:大氣壓力↑,重力↓、大氣壓強差↓
這里忽略掉了粗試管上部的水的壓力↓,這一點我沒明白,是不是液體在有向下的傾斜口的時候,液體內部沒油液壓?
⑷ 某教師用「試管爬升」的實驗裝置來實驗驗證大氣壓的存在,其做法如下:取兩個直徑相差很小的平底試管,將
(1)大氣壓作用的面積:
S=πr2=π(
d |
2 |
πd2 |
4 |
F |
S |
πd2 |
4 |
p0πd2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