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這個裝置測凈光合作用速率還是總光合作用速率,求大神給個標准答案!!
這是探究凈光合速率的裝置。
你看在燒杯中有一個小燒杯盛放碳酸氫鈉溶液,內碳酸氫鈉溶液不會和二氧化容碳反應,因此就留在了燒杯中,也就是說,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留在了燒杯中,這樣一來,水滴顯示的位置就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整體效果了,這是凈光合速率,就是總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相應的,還有一個裝置,其他的都是一模一樣,就是右下角燒杯中的碳酸氫鈉溶液換成了碳酸鈉溶液,這時候,二氧化碳會和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氫鈉,這時候水滴顯示的位置就只是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位置變化了,這時候測得就是總光合速率了。
『貳』 如圖中,圖甲為測定光合作用速度的裝置,在密封的試管內放一新鮮葉片和二氧化碳緩沖液,試管內氣體體積的
(1)二氧化碳緩沖液可以維持試管中二氧化碳量的恆定,因此試管中氣體含量的變化就是氧氣的變化.
(2)由於總光合量=凈光合量+呼吸量,圖乙植物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斯時,1小時氣體體積為150毫升,所以光合作用產生的氣體量為150+50=200毫升.植物呼吸作用消耗50ml氧氣,根據呼吸商0.8,植物呼吸作用釋放40ml二氧化碳,而一共需要200ml二氧化碳,所以植物還需從外界吸收二氧化碳160ml.
(3)為了使實驗結果更具說服力,本實驗還可用一枚消毒的死葉片進行對照;以排除溫度、大氣壓等環境中的物理因素對實驗的影響.
(4)如果將試管中的C02緩沖液改為水,則實驗測得的數據指標是釋放的二氧化碳與吸收氧氣量的差值.由於是密閉容器,並且光合作用強度大於呼吸作用,使光合作用所需二氧化碳不足或光合作用吸收和產生的氣體量相等,並且氧氣的變化量與呼吸強度相關.
故答案為:
(1)氧氣
(2)200160
(3)新鮮葉片改為經消毒的死葉片 環境物理因素(如溫度變化等)對實驗的影響
(4)釋放的二氧化碳與吸收氧氣量的差 光合作用強度大於呼吸作用,使光合作用所需二氧化碳不夠或光合作用吸收和產生的氣體量相等,變化量與呼吸強度相關.
『叄』 關於測定光合作用速率的實驗的 對照組 設置
本實驗以紅色液滴的移動作為觀察指標。所以,無關變數即為非葉片光合作用內所造成的紅色液滴的移動容。所以對照組應把綠葉換成消毒過的死葉片。
至於CO2緩沖液,是控制誤差的另一措施,而不是引起誤差的因素,所以不用更換。
在解關於實驗誤差分析題時,要分析清實驗原理與裝置原理。誤差分析即在此基礎上尋找可能造成誤差的因素。至於技巧,做些題目,反正高中生物實驗題型有不多,考點也就那些。
『肆』 Ⅰ.如圖中,圖甲為測定光合作用速度的裝置,在密封的試管內放一新鮮葉片和二氧化碳緩沖液,試管內氣體體
I(1)二氧化碳緩沖液可以維持試管中二氧化碳量的恆定,因此試管中氣體含量的變化就是氧氣的變化.
(2)由於總光合量=凈光合量+呼吸量,圖乙植物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斯時,1小時氣體體積為150毫升,所以光合作用產生的氣體量為150+50=200毫升.植物呼吸作用消耗50ml氧氣,根據呼吸商0.8,植物呼吸作用釋放40ml二氧化碳,而一共需要200ml二氧化碳,所以植物還需從外界吸收二氧化碳160ml.
(3)為了使實驗結果更具說服力,本實驗還可用一枚消毒的死葉片進行對照,以排除溫度、大氣壓等環境中的物理因素對實驗的影響.
(4)如果將試管中的C02緩沖液改為無菌水,則實驗測得的數據指標是釋放的二氧化碳與吸收氧氣量的差值.
Ⅱ(1)有氧呼吸時,吸收氧氣量和釋放二氧化碳量相等;無氧呼吸不吸收氧氣,但釋放二氧化碳.呼吸過程中釋放的二氧化碳被裝置中的NaOH溶液吸收了,所以瓶中酵母菌同時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時,只有氧氣的消耗,紅色液滴向左移動.只進行無氧呼吸時,紅色液滴不移動.
(2)若將裝置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換成等量的蒸餾水,其他條件不變,實驗後紅色液滴不移動,說明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
故答案為:
I(1)氧氣
(2)200160
(3)新鮮葉片改為經消毒的死葉片
(4)釋放的二氧化碳與吸收氧氣量的差
Ⅱ(1)①左②只進行無氧呼吸
(2)將裝置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換成等量的蒸餾水,其他條件相同液滴不移動
『伍』 圖中甲為測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裝置,在密封的試管內放一新鮮葉片和二氧化碳緩沖液,試管內氣體體積的變化可
(1)①光照強度為10千勒克斯時,圖中看出光合作用大於呼吸作用,因此葉綠體除了利用線粒體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d)以外,還需從外界環境中吸收一定量的二氧化碳(b);因此產生的氧氣除了供給線粒體利用(c)以外,還有一部分釋放到細胞外(a).
②由於總光合量=凈光合量+呼吸量,圖乙植物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斯時,1小時氣體體積為150毫升,所以光合作用產生的氣體量為150+50=200毫升.
③為了使實驗結果更具說服力,本實驗還可用一枚消毒的死葉片進行對照;以排除溫度、大氣壓等環境中的物理因素對實驗的影響.
(2)①由於線粒體有氧呼吸消耗氧氣,葉綠體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因此丙圖中可表示O2的字母是a、c、f.圖中c不可以表示葡萄糖的去向,因為葡萄糖需在細胞質基質中分解為丙酮酸,再進入線粒體繼續分解.
②丁圖中在5℃時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為1.0,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為0.5,由於實線表示的是凈光合速率,因此總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5,因此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量是呼吸消耗有機物量的3倍.
故答案為:
(1)①a、b、c、d
②200
③新鮮葉片改為經消毒的死葉片
(2)①a、c、f不可以 葡萄糖需在細胞質基質中分解為丙酮酸,再進入線粒體繼續分解
②3
『陸』 高一生物:圖中甲為測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裝置,在密封的試 管內放一新鮮葉片和二氧化碳緩沖液,試管內氣
二氧化碳緩沖液的作用是連續不斷地提供二氧化碳維持其濃度。由於光合作用消耗的內二氧化碳和產生的容氧是等體積的,如果沒有緩沖液那無論光合作用、有氧呼吸的強度怎樣,氣體體積都不會變的,可能由於二氧化碳在水裡溶解度比氧氣大一點,氣體體積會稍微有點點增加。隨著二氧化碳消耗光合作用速度降低,但是不能反映到氣體體積上來。
『柒』 圖中甲為測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裝置,在密封的試管內放一個經消毒的新鮮葉片和二氧化碳緩沖液,試管內氣體體
(1)二氧化碳緩沖溶液可維持甲中二氧化碳濃度的相對穩定,因此液滴的移動方向取決於甲中氧氣量的變化,由於光照強度由0漸變為2.5千勒克斯時,呼吸作用速率大於光合作用速率,導致甲中氧氣量減少,因此液滴左移.
(2)丙圖內可表示二氧化碳的是②③⑥;二氧化碳被消耗是在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階段,其場所在葉綠體基質.A場所為葉綠體,發生的是光合作用,其能量變化過程是光能→活躍的化學能→穩定的化學能.進入C的⑦是指丙酮酸和還原態氫兩種有機物.
(3)對葉片來說,光照強度為10千勒克斯時光合作用大於呼吸作用,對應丙圖中存在相關氣體的箭頭有①②⑤⑥.
(4)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斯時,氣體總量增加了150ml,根據上面的試題分析,這150ml為凈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而葉片的呼吸作用強度一直為50ml/h,可知,實際上光合作用產生了150+50=200ml的氧氣.
(5)凡士林有密封作用,導致二氧化碳不能通過氣孔進入到葉綠體中,從而使暗反應速率下降.
(6)由於呼吸作用消耗了一部分氧氣,因此與植物的實際光合速率相比,用上述裝置所測得的光合作用速率數值偏低.
(7)根據設計實驗的對照原則和單一變數原則,為了防止無關變數對實驗結果的干擾,本實驗還應設置對照實驗,對照實驗裝置與實驗組裝置的區別是新鮮葉片改為經消毒的死葉片.
故答案為:
(1)左側
(2)②③⑥葉綠體基質 光能→活躍的化學能→穩定的化學能 丙酮酸 還原態氫
(3)①②⑤⑥
(4)200
(5)暗
(6)偏低 呼吸作用消耗了一部分氧氣
(7)新鮮葉片改為經消毒的死葉片
『捌』 圖甲為測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裝置,在密封的試管內放一新鮮葉片和二氧化碳緩沖液,試管內氣體體積的變化可根
(1)二氧化碳緩沖溶液可維持甲中二氧化碳濃度的相對穩定,因此液滴的移動方向取決於甲中氧氣量的變化,由於光照強度由5漸變為2.5 千勒克斯時,呼吸作用速率等於光合作用速率,因此液滴不移動.
(2)對葉片來說,當光照強度為10千勒克斯時,光合強度大於呼吸強度,應圖丙中不存在的箭頭有ef.
(3)在圖乙中,為了獲得圖乙中-50mL/h的數據,則應對甲裝置進行改進,新裝置為把甲裝置中的二氧化緩沖液改為氫氧化鈉溶液,其他條件不變,測定呼吸作用應在黑暗條件下進行實驗.
(4)丁圖中在15℃時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為2.5,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為1,由於實線表示的是凈光合速率,因此總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3.5,因此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量是呼吸消耗有機物量的3.5倍.
(5)丙圖中由同一個細胞產生的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利用,從葉綠體到線粒體會穿過4層膜,丙圖表示某植物的部分細胞結構和相關代謝情況,a~f代表O2或CO2,圖中c,d不可以表示ATP的去向,原因是葉綠體產生的ATP僅供暗反應利用.
故答案為:
(1)原始
(2)ef
(3)把甲裝置中的二氧化緩沖液改為氫氧化鈉溶液,其他條件不變 黑暗或遮光
(4)3.5
(5)4 葉綠體產生的ATP僅供暗反應利用
『玖』 據圖回答下列有關植物生理的問題:圖甲為測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裝置,在密封的試管內放一新鮮葉片和二氧化碳
(1)觀察乙圖可以發現,光照強度在2.5-5千勒克斯范圍內,光合作用大於呼吸作用強度,因此試管中氧氣量不斷增加,即試管中的氣體總量始終是大於初始氣體總量的,所以液體右移,偏在初始位置的右側.
(2)對葉片來說,當光照強度由5千勒克斯漸變為10千勒克斯時,光合作用增強,故圖丙中箭頭表示的過程有所加強的是a、b.
(3)在圖乙中,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斯下先光照5小時,再黑暗15小時後,氧氣的增加量為=5×150-15×50=0,故液滴所在位置應在實驗初始標記的原始位置處.為了獲得圖乙中-50mL/h的數據,即呼吸作用速率,則應將甲裝置放在黑暗或遮光條件下進行實驗.
(4)丁圖中在15℃時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為2.5,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為1,由於實線表示的是凈光合速率,因此總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3.5,因此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量是呼吸消耗有機物量的3.5倍.
(5)丙圖表示某植物的部分細胞結構和相關代謝情況,a~f代表O2或CO2,當光照強度為2.5千勒克斯時,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故丙圖中可存在的氣體進出箭頭有c、d.因為葉綠體光反應產生的ATP僅供碳反應利用,呼吸作用產生的ATP用於其它生命活動,所以丙圖中c,d不可以表示ATP的去向.
故答案為:
(1)右側
(2)a、b
(3)原始 黑暗或遮光
(4)3.5
(5)c、d 葉綠體光反應產生的ATP僅供碳反應利用,呼吸作用產生的ATP用於其它生命活動
『拾』 如圖中甲為測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裝置,在密封的試管內放一新鮮葉片和二氧化碳緩沖液,試管內氣體體積的變化
(個)由圖可知,當光照強度小於2.如千勒克斯時,呼吸作用強度均大於光合作用版強度權,因此綠葉要從容器中吸收氧氣,從而導致容器內氣壓減小,紅色液滴左移.(2)由圖可知,當光照強度為個個千勒克斯時,光合作用強度大於呼吸作用強度,葉片從外界吸收如小2放出小2,因此對應的箭頭有a、b、如、d.
(3)光照強度為如千勒克斯時,植物個小時光合作用放出的氣體量為如個3v,同時被自己消耗了如個3v,因此產生的氣體量為個個個3v.
故答案為:
(個)左側
(2)a、b、如、d
(3)個個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