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裝置所示的實驗中,能達到實驗目的是()A.圖甲可分離碘酒中的碘和酒精B.圖乙可用排水法收集NO
A.因碘與酒精不分層,則不能利用分液漏斗分離,故A錯誤;
B.因NO不溶於水,專導管短進長出可收屬集NO,故B正確;
C.100mL容量瓶只能配製100mL溶液,所以不能利用100mL容量瓶配製150mL鹽酸,故C錯誤;
D.氯化銨受熱分解生成氨氣,但在試管口處氨氣與HCl又化合生成氯化銨,則不能利用氯化銨製取氨氣,故D錯誤;
故選B.
2. 下列裝置所示的實驗中,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A.檢查裝置氣密性 B.用乙醇提取溴水中溴
A、利抄用形成的穩定的液面差可以判斷裝置的氣密性是否完好,故A正確; B、萃取劑的選擇標準是:溶質在原溶劑中的溶解度小於在萃取劑中的溶解度,且兩溶劑之間不能相互溶解,乙醇和水能互溶,故B錯誤; C、洗氣裝置必須有進氣口和出氣口,而C裝置不具備,故C錯誤; D、判斷熱穩定性應採取加熱的方法,故D錯誤; 故選A. |
3. 下列裝置所示的實驗中,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A. 分離碘酒中的碘和酒精 B. 除去Cl 2 中的HCl
A.因碘來與酒精不會分層,則自不能利用分液漏斗來分離,故A錯誤; B.氯氣、HCl均能與NaOH溶液反應,則不能利用鹼來除去氯氣中的HCl,故B錯誤; C.NO不溶於水,導管短進長出,可利用排水法收集NO,故C正確; D.氯化銨受熱分解,在試管口處HCl與氨氣又化合生成氯化銨,則不能利用氯化銨製取氨氣,故D錯誤; 故選C. |
4. 下列裝置所示的實驗中,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A.圖甲可分離碘酒中的碘和酒精 B.圖乙可用排水
A.因來碘與酒精不分層,則不自能利用分液漏斗分離,故A錯誤; B.因NO不溶於水,導管短進長出可收集NO,故B正確; C.100mL容量瓶只能配製100mL溶液,所以不能利用100mL容量瓶配製150mL鹽酸,故C錯誤; D.氯化銨受熱分解生成氨氣,但在試管口處氨氣與HCl又化合生成氯化銨,則不能利用氯化銨製取氨氣,故D錯誤; 故選B. |
5. 下列裝置所示的實驗中,能達到實驗目的是()A.檢查裝置氣密性B.用乙醇提取溴水中溴C.除去Cl2的雜
A、利用形成的穩定的液面差可以判斷裝置的氣密性是否完好,故A正確;
B、萃取劑的選擇標內準是:溶質在原容溶劑中的溶解度小於在萃取劑中的溶解度,且兩溶劑之間不能相互溶解,乙醇和水能互溶,故B錯誤;
C、洗氣裝置必須有進氣口和出氣口,而C裝置不具備,故C錯誤;
D、判斷熱穩定性應採取加熱的方法,故D錯誤;
故選A.
6. 下列裝置所示的實驗中,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D能達到實驗目的,
因為NO難溶於水,密度比空氣略小並且能與氧氣反應內,所以只可用容排水收集,因此D能達到實驗目的。
A你沒有標明用於什麼實驗,所以無法確定能否達到達到實驗目的;
B、Cl2和HCl都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所以不能達到除去雜質的實驗目的;
C、NH4Cl受熱分解生成NH3和HCl,遇冷NH3和HCl又反應生成NH4Cl,所以無法達到收集NH3的目的。
7. 下列裝置所示的實驗中,能達到實驗目的是()A.分離碘酒中的碘和酒精B. 實驗室制氨氣C.除去Cl2
A.分液應用於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酒精和碘互溶,不能用分液方法分離,故A錯誤;
B.氯專化銨加熱分解生成屬氨氣和HCl,二者能重新反應生成氯化銨,應用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反應制備氨氣,故B錯誤;
C.氯氣和HCl都能與NaOH反應,應通過飽和食鹽水分離,故C錯誤;
D.NO不溶於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D正確.
故選D.
8. 下列裝置所示的實驗中,能達到實驗目的是()A.分離碘和酒精B.除去Cl2中的HClC.排水法收集NOD.配
A.碘易溶於水酒精,不能用分液發生分離,可用蒸餾的方法分離,故A錯誤;
B.氯氣和HCl都能與回NaOH反應,應答用飽和食鹽水除雜,故B錯誤;
C.NO不溶於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C正確;
D.容量瓶不能用來稀釋溶液,應用燒杯,故D錯誤.
故選C.
9. 下列裝置所示的實驗中,能達到實驗目的是()A.除去Cl2中的HCl雜質B.分離乙醇和乙酸C.檢查裝置氣
A.洗復氣時導管應長進短出,故A錯誤;制
B.乙酸和乙醇混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離,應用蒸餾法,故B錯誤;
C.關閉止水夾,如長頸漏斗形成一段水柱,且在一定時間內水柱液面不變化,可說明氣密性良好,故C正確;
D.綠化愛加熱易分解生成氨氣和氯化氫,二者在溫度稍低時又可反應生成氯化銨,不能用加熱氯化銨的方法制備氨氣,應用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加熱制備,故D錯誤.
故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