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光折射時的規律的實驗裝置圖

光折射時的規律的實驗裝置圖

發布時間:2022-09-20 02:55:12

⑴ 初二物理題

寒假作業(實驗)
一、光學實驗
(一)光沿直線傳播
1、(1)如圖所示為「小孔成像」的示意圖:
①該現象可以用 來解釋;
②小孔位置固定,將蠟燭和光屏位置對調,光屏上的像比原來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2)將點燃的蠟燭置於自製的小孔成像儀前,調節二者的位置,在屏 上得到如圖2所示的蠟燭清晰倒立的像,請在圖中確定成像儀上小孔O的位置(保留作圖痕跡)。若將蠟燭靠近成像儀少許,蠟燭的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2009年7月22日我國長江流域發生了本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日全食,圖甲是某校同學用一盆墨水觀察到的日食奇觀,產生日食的原因是光沿________傳播,當我們位於乙圖中的________區域時,就能看到日全食現象。

(二)光的反射
為了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同學們進行如圖9所示的實驗。
①如果讓光線逆著OF的方向射向鏡面,會發現反射光線沿著OE方向射出,這表明 。
②小紅探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時,她將紙板B向後折,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線。
(三)平面鏡成像
1、下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a為玻璃板,b和c是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為了保證實驗效果應選擇較薄的玻璃板
B.實驗時玻璃板a應與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C.沿水平桌面移動蠟燭c前應先將點燃
D.該實驗最好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
2、請同學們回憶下列三個實驗的操作過程,並完成填空:
(1)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如果在像A所示的位置放一個光屏,在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A′,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 (選填「實」或「虛」)。
(2)如圖是探究光的折射現象的實驗裝置。為了觀察到光在水中是沿 傳播的清晰路徑,老師會在水中滴入幾滴牛奶;那麼,為了觀察到光在空氣中傳播的清晰路徑,則可以採取的措施是
3、小明利用如圖16所示的實驗器材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請你解答以下問題:
(1)該實驗採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為平面鏡,是為了能確定 ,能比較 。
(2)該實驗選擇兩個相同的蠟燭A和B,是為了觀察蠟燭B是否與蠟燭A所成的像 。
4、用右圖所示裝置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
甲圖中的B表示研究對象「平面鏡」,應選擇
(填「梳妝用小方鏡」或「平板玻璃」)來做。
如果將蠟燭向靠近鏡面的方向移動,那麼像的大小
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實驗中如果把平面鏡向左傾斜,如圖乙,實驗能否成功?
說出理由: 。
5、石林中學的張江同學自備器材,主動探究「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其情形如圖7所示,他先把一塊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備A、B兩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樣的蠟燭,然後把點燃的蠟燭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蠟燭B放在玻璃板後面,並移動蠟燭B的位置,使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
(1)張江同學在做探究實驗時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選擇的蠟燭B與蠟燭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樣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蠟燭A向鏡面移動一段距離,又移動蠟燭B去與蠟燭A的像比較,會發現蠟燭A像的大小_______________(選項「變大」、「變小」或「不變」)。
(4)如果在蠟燭A像的位置放一個光屏,光屏上___________承接到像(選項「會」或「不會」),這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選填「虛」或「實」)。
6、如圖28小明站在地鐵站台,他透過玻璃板製成的屏蔽門,可以看到車道另一側豎直牆 壁上的廣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門後面的虛像.小明根據該現象設計了在站台上粗測玻璃屏蔽門到車道另一側廣告牌之間距離d的實驗.實驗步驟如下,請完成相關內容.
(1)小明相對於玻璃屏蔽門前後移動直到觀
察到;
(2)記錄;
(3)量出的距離.
除記錄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實驗必需使用的儀器是。
步驟(3)中量得的距離就是玻璃屏蔽門到廣告牌之間的距離d,物理依據是.
(四)光的折射
下圖是研究光的折射規律的實驗原理圖;下表中記錄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對應的折射角的實驗測量數據。
入射角i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折射角 6.7° 13.3° 19.6° 25.2° 30.7° 35.1° 38.6° 40.6°
(l)請你結合圖,以光從空氣進入到玻璃中的情況為例,分析實驗數據(光從空氣進入其它透明介質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規律的實驗數據),對光從空氣進入其它透明介質中的折射規律加以總結(補充完整)
a.折射光線跟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並且分別位於法線兩側;
b.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定量比較實驗數據.把你新的發現寫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凸透鏡成像
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所用的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
①現將凸透鏡、蠟燭和光屏放在如圖16所示的光具座上進行實驗。若圖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則B位置上應放置______。
②如圖16所示,,現要在光屏上成縮小的像,蠟燭應向______移動,光屏應向_____移動。(填「左」或「右」)

2、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時,所用凸透鏡焦距為15cm。
全品中考網
(1)實驗過程中,當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如圖18所示時,在光屏上可得一個清晰的像,這個像是 (選填「倒立」或「正立」)、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常用的 就是利用這個原理製成的。
(2)若固定蠟燭和光屏不動,向 (選填「右」或「左」)移動凸透鏡到另一位置,還可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則此時所成的像是 (選填「倒立」或「正立」)、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像。
3、同學們要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選用的器材有:凸透鏡、蠟燭、光屏、光具座、火柴。
①實驗探究前應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②器材調好後,蠟燭從距凸透鏡較遠的位置逐漸向凸透鏡移動,調整光屏位置,在光屏上測出了不同位置時像的高度,並將數據填在下表中。凸透鏡的焦距f =10cm.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 60 30 20 15 12
像的高度h/cm 0.4 1 2 4 10

同學們根據實驗數據得出的結論是:物體離凸透鏡越近,像就越大。他們得出的結論完整嗎?
(填「完整」或「不完整」),理由是: 4、如圖所示是上課經常使用的投影儀,請按要求回答.
(1)平面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燈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較模糊(與投影片無關),調整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熱學實驗
1、在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實驗中,某實驗小組的同學根據測得的數據繪制了如圖9所示的圖象。

(1)由圖象可看出該物質的熔點是 ℃,在第2min末該物質處於 (選填「固態 」、「液態」或「固液共存狀態」)。
(2)該物質熔化過程的特點是不斷吸熱,溫度 ,內能增大。
(3)比較圖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溫度, 段吸收的熱量較多。
2、小凡同學在4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進行如下圖所示的實驗探究,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溫度、水的表面積和水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有關.

全品中考網

A B C D
(1)通過A、B兩圖的對比,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 有關.
(2)通過 兩圖的對比,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溫度有關.
(3)小凡同學猜想水蒸發快慢還可能與水的質量有關,於是繼續進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環境下的兩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別滴上一滴和兩滴水(如右圖).結果發現甲圖中水先蒸發完,於是他得出結論:水蒸發快慢與水的質量有關,水的質量越小蒸發越快.從實驗設計環節看,他沒有控制水的 (選填「質量」或「表面積」)相同;從得出結論環節看, 「根據誰先蒸發完,判斷誰蒸發快」是否正確? (選填「正確」或「不正確」),理由是 .
3、小海在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後,又進一步觀察了水是自然冷卻過程,他根據實驗數據繪出水溫隨時間變化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
(1)水是沸點是________0C,這說明當時水面上方的氣壓_______一個標准大氣壓。
(2)做上述實驗時是環境溫度(即室溫)應在_____0C左右。
(3)沸騰前水溫隨時間變化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某實驗小組觀察到水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的上升情況如圖甲、乙所示,圖中 是水在沸騰時的情況.實驗過程中記錄的數據如下表所示:

(1)從記錄的數據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水沸騰時的溫度是 ℃.
(2)根據實驗數據可知水的沸點與水在標准大氣壓下的沸點100℃相比有明顯的差異,如果測量方法正確,你認為造成差異的原因可能是: .
三、電學實驗
1、如圖所示,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A去靠近不帶電的導體B,由於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會使導體內部的電荷重新分布。請用「+」或「-」在導體B的兩端大致標出所帶的正負電荷。

2、小明等3人實驗小組用如圖所示的電路來探究並聯電路中電流的關系,其實驗過程如下:把電流表分別接入到電路中的A、B、C處,將第一次測出的電流填入下表:
A處的電流IA B處的電流IB C處的電流IC
第一次測量 0.1 0.12 0.22
第二次測量 0.2 0.24 0.44
第三次測量 0.25 0.3 0.55

全品中考網
(2)為了防止個別偶然因素的影響,他們採用了以下兩種方法之一來重復實驗,完成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測量。
方法一:改變電源電壓
方法二:更換其中一條支路中的燈泡(規格不同)
請你根據他們的實驗步驟和有關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在拆接電路時,開關必須________。
上面設計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是________
表格補充完整後,通過對上面數據的分析可知
後面兩次實驗是採用方法____來進行的,實驗的結論是:並聯電路中幹路的電流等於_____。
四、其他
1、小明通過學習得知:一般情況下,水的質量一定時,加入食鹽的質量越多,溶液的濃度就越高.他想探究食鹽水溶液的導電性能與什麼因素有關.小明的猜想是:
a.食鹽水溶液的導電性能與溶液的濃度有關.
b.食鹽水溶液的導電性能與金屬片之間的距離有關.
c.食鹽水溶液的導電性能與溶液的溫度有關.
小明利用水、食鹽、燒杯、小勺子、電源、刻度尺、小燈泡、金屬片、酒精燈等器材,設計了如圖13的裝置,進行了探究實驗.他記錄的實驗表格如下:全品中考網

實驗次數 加入食鹽量 兩金屬片AB間距離/厘米 燈泡亮度
1 1/4勺 2 微亮
2 1/2勺 2 較亮
3 1/4勺 1 較亮
4 1/2勺 1 很亮
(1)比較實驗次數1和2可驗證猜想___________(選填「a」、 「b」或「c」) 。
(2)這個實驗用到了控制變數法,我們所學的實驗中,很多也用到了控制變數法,請舉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實驗過程中,小明認為用電流表代替小燈泡也能進行實驗,你認為___________(選填「可 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現有的裝置和器材,請你對猜想c進行探究驗證。
①實驗步驟:用酒精燈加熱食鹽水溶液,觀察小燈泡的亮度變化。全品中考網
②你怎樣對該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判斷?
(5)請你提出一個新的猜想:溶液的導電性能可能還與__________有關。
2、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貫通。鐵路要通過「千年凍土」區,「凍土」區路基在溫度過高時會變得松軟不牢固。為解決「凍土」難題,保證路基的穩定性,採取了下列措施(如圖所示),其中正確的是
A.在路基的坡面上鋪設一層遮陽板,減小太陽的輻射加熱,可防止「凍土」液化
B.路基兩旁插有很多管形「熱棒」,裝在熱棒下端的液態氨在溫度升高時會汽化,從路基內部吸熱,使路基溫度降低
C.「熱棒」中氨氣上升到上部會液化,液化會吸熱
3、實驗設計的嚴密性、操作的規范性等都很重要,每一個環節都會影響實驗結果。
(1)兩容器中分別盛有等質量的酒精和水,室溫下放置幾天後,兩者的質量都明顯減少,且酒精減少得更多,如圖甲所示。某同學由此得出「酒精比水蒸發得更快」的結論。但是另一位同學認為不能得出該結論,其理由是實驗中沒有控制 ▲ 相同,因此無法比較蒸發快慢;

圖發不進來,郵箱給我,我給你發過去

⑵ 右圖是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的實驗裝置圖。把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可以沿ON向前或向後折的紙

不存在 OE

⑶ 小宇利用圖所示裝置將一細光束斜射到空氣中,用於探究「光的折射規律」.(1)實驗的折射光路如圖中所示

(1)折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是折射角,入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是入射角.如圖,當光從水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增大入射角,折射角增大.
(2)如圖,當光從水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利用光折射時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如果光從空氣斜射到水中,折射角則小於入射角.
故答案為:(1)大於;增大.(2)小於.

⑷ 如圖是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的實驗裝置圖.把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可以沿ON向前或向後折的紙

(1)①我們不便於直接觀察光的傳播路徑,即光線,但光線能顯示在光屏上,我們可以藉助光屏來顯示光的傳播路徑;
②將光屏的左半部分向前後翻折,就不會看到反射光線,只有當整個光屏為一平面時,才能夠看到反射光線,因此藉助光屏可以探究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共面.
(2)一束紅光貼著紙板沿EO射到O點,光將沿OF方向射出,如果把紙板ON的右半邊向後折,反射光線不能顯示,但是確實存在.
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從EO入射,從OF反射;從FO入射,從OE反射.
(3)根據反射定律,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當入射角分別為15°、30°、45°時,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即反射角也應分別是15°、30°、45°,不是75°,60°45°,而75°,60°,45°正好是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
故答案為:
(1)①顯示光的傳播路徑;②探究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
(2)存在;OE;光在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3)錯把反射光線與反射面的夾角看作反射角了(其它合理均可).

⑸ 探究光反射時規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如圖甲,讓一束光貼著紙板沿某一個角度射到O點,經平面鏡反射後

(1)由圖可來見入射角是∠自i,反射角是∠r,使∠i減小,這時∠r跟著減小,使∠i增大,∠r跟著增大,∠r總是等於∠i,說明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2)由讓光線逆著FO的方向射向鏡面,會發現反射光線沿著OE方向射出可知,將反射光線改為入射光線,光路圖照樣成立,體現了光路是可逆的.
(3)由於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把半面紙板NOF向前折或向後折,兩塊紙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在紙板F上就無法呈現出反射光線了,因此這個現象說明了: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但此時反射光線仍然是存在的.
(4)根據反射定律,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當入射角分別為15°、30°、45°時,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即反射角也應分別是15°、30°、45°,不是75°,60°45°,而75°,60°,45°正好是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
故答案為:(1)等於;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2)OE;光路是可逆的;
(3)看不到;仍存在;
(4)反射角誤讀成反射光線與平面鏡間的夾角.

⑹ 將激光筆射入水中折射實驗原理,能具體說一下么

1、 光從一種物質斜射到另一種物質會發生折射。

2、 折射規律: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入射光線、法線和折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光從空氣斜射到水中折射光線靠近法線;光垂直射到交界面上傳播方向不變。

3、 光在空氣、水中傳播光路不清晰,紅色激光在白色固體表面傳播光路清晰。

五、實驗操作步驟:

1、 按照裝配圖把塑料板固定在容器中,在容器中倒入適量的水。

2、 讓激光筆的光沿塑料板上某根線斜射入水中,觀察折射光線的情況。改變入射光線的方向,觀察折射光線的情況。

3、 把塑料板沿豎向中間線向後折,使左右兩面不在同一平面內,重復步驟2。

4、 讓激光筆的光沿塑料板垂直射入水中,觀察折射光線的情況。

5、 得出光的折射規律。

六、實驗裝置圖:

器材處理:把兩塊泡沫塑料截成大小合適的尺寸,恰好能固定塑料板。在塑料板中間橫向用筆劃條橫線,在塑料板中間用刀劃一條豎向深痕,以便能把塑料板沿痕折一角度。

⑺ 小宇利用圖13所示裝置將一細光束斜射到空氣中,用於探究「光的折射規律」。

小宇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將一細光束斜射到空氣中,用於探究「光的折射規律」.

(1)為了更清晰地觀察水中的光路.可以採用的辦法是:滴入幾滴紅墨水.
實驗中,能(填「能」或「不能」)看見反射光線.
(2)實驗的折射光路如圖中所示,可以判定折射角(大於)填「大於」、「小於』』或「等於』』)入射角.增大入射角觀察到折射角在(增大)(填「增大」或「減小」).若不斷增大光在水中的入射角,會觀察到的現象是:入射角到一定值時,(折射光線消失).
解析:(1)由於光線在無色的水中是看不到的,故可滴入幾滴紅墨水,即可看到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
(2)從圖中知,折射角大於入射角,當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和反射角都在增大,且當入射角大到一定的值時,折射光線消失.

⑻ 探究光的反射時的規律,有哪些實驗器材

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
實驗器材:激光燈、一塊長方形紙板(由兩塊紙板連接起來)、平面鏡、量角器、直尺、不同顏色的筆
實驗過程:把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紙板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紙板上的直線ON(法線)垂直於鏡面。一束光貼著紙板沿某一個角度射到O點,經平面鏡反射,沿另一個方向射出,在紙板上用筆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發徑跡。改變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換另一種顏色的筆記錄光的徑跡。取下紙板,用量角器測量法線ON兩側的∠i和∠r。測量後將紙板NOF向前或向後折,入射光仍沿EO入射,看看紙板上還是否出現反射光線OF。
實驗結論: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實驗器材:玻璃板、兩支蠟燭、打火機(或火柴)、直尺、大紙、量角器、光屏
實驗過程:在桌面上鋪一張大紙,紙上豎立一塊玻璃板作為平面鏡,在紙上記下平面鏡的位置。把一支蠟燭點燃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後的像。再拿一支沒有點燃的同樣的蠟燭,豎立在玻璃板後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和前面那支蠟燭的像完全重合。這個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蠟燭的像的位置。在紙上記下這兩個位置。實驗時注意觀察蠟燭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移動點燃的蠟燭,重做實驗。用直線把每次實驗中蠟燭和它的像的位置連起來,用刻度尺測量它們到鏡面的距離,用量角器測量它們的連線與鏡面的夾角。在像的位置豎立一個光屏,不透過平面鏡直接觀察光屏上有沒有蠟燭的像。
實驗結論:平面鏡成正立、等大的虛像,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互相垂直。

利用生活的棱鏡觀察光的色散現象
實驗器材:三棱鏡、白色光屏
實驗過程:讓一束太陽光照射到三棱鏡上,在三棱鏡後豎立一個白色的光屏,觀察太陽光通過棱鏡後射出的光的變化。
實驗結論:太陽光通過棱鏡後,被分解成各種各樣的色光,用一個白屏來承接,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條彩色的光帶,顏色依次是紅、橙、黃、綠、藍、靛、紫。這說明,白光是由各種色光混合而成的。
自製的光的反射實驗模型裝置如圖
http://www.pep.com.cn/oldimages/pic_256705.jpg。中間的空心塑料管長約0.4米,直徑約1.5厘米(另兩根與它尺寸相同),下用鐵絲圈作底座支撐,使之豎直懸起;左右兩根安裝在長方體木塊上,其傾斜角度可通過連接處靈活方便地調節,噴成紅色,並可附上箭頭以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其中一根的上方管口插入一個市面常見的激光棒,可使激光從管中通過射到下面的平面鏡上。

⑼ 瑞瑞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光的折射規律

①為了更清晰地看到光路,使水稍微混濁一些,可以放入少量的牛奶.
②如圖,折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是折射角,入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是入射角.折射角大於入射角.增大入射角,折射角增大.
③若不斷增大光在水中的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看不到折射光線,產生了全發射.
故答案為:在水中加入少許牛奶;大於;增大;消失.

⑽ 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實驗,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

(1)一束紅光貼著紙板沿EO射到O點,光將沿OF方向射出,如果把紙板ON的右半邊向版後折,反射光權線不能顯示,但是確實存在.當紙板在同一平面上時,既能看到反射光線,又能看到入射光線.實驗也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故答案為:不存在.
(2)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從EO入射,從OF反射;從FO入射,從OE反射.
故答案為:OE.
(3)由表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數可知,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故答案為: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與光折射時的規律的實驗裝置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床皮帶跑偏怎麼調 瀏覽:986
上海新建高檔五金電器批發市場 瀏覽:195
戰斧機械鍵盤怎麼樣 瀏覽:863
天水商用廚房設備哪裡有 瀏覽:666
samp工具箱手機下載 瀏覽:775
熒光筆怎麼開安全閥門 瀏覽:114
數控車床後軸承怎麼緊 瀏覽:218
設備日常檢查注意哪些 瀏覽:646
煤礦井下設備三證一標志是什麼 瀏覽:111
鑄造企業土地使用稅怎麼計算 瀏覽:780
管道蝶形閥門 瀏覽:703
家用燃氣閥門怎樣安裝 瀏覽:906
閥門銘牌的壓力是什麼壓力 瀏覽:406
軸承代號LF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822
手動控制噴泉用什麼閥門 瀏覽:148
閥門閥桿閥芯怎麼製作 瀏覽:970
用圖1裝置驗證動量守恆定律實驗中 瀏覽:861
空調閥門結冰是怎麼回事 瀏覽:968
怎麼把默認設備揚聲器改成耳機 瀏覽:569
復合材料的軸承用什麼潤滑 瀏覽:486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