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3)固液共存;(4)<;熔化吸熱內能增大;(5)小
2. 小王用如圖所示裝置來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他在燒杯中注入開水(水溫為90℃),並投入一小塊白磷(著火
(1)銅片上的白磷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了著火點,能夠燃燒起來;銅片上的紅磷雖然與氧氣接觸,但是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不能燃燒;水中的白磷,雖然溫度達到了著火點,但是沒有與氧氣接觸,不能燃燒,能夠觀察到白磷熔化.
故填: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起來,產生大量的白煙;水中的白磷熔化.
(2)通過實驗可知,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二者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
故填: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3)白磷不能和水反應,把白磷浸沒在冷水中時,既與氧氣隔絕,又能使溫度在白磷的著火點以下.
故填:保存在冷水中.
3. 求物理題
2009年中考物理試題匯編(物態變化)
(09昆明市)20.請記錄下列量具所測物理量的數值(每小題2分,共6分):
(1)圖9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 N。
(2)圖10中電壓表的示數是 V。
(3)圖11中溫度計的示數是 ℃。
(09南昌).今年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這一流感後第一症狀就是發熱,因此要用到體溫計測量體溫.如圖12所示是體溫計和實驗室常用溫度計,請簡要說出它們在構造或使用上的三個不同點.
(1) ;
(2) ;
(3) .
答案:(1)量程不同 ;(2)分度值不同;(3)體溫計上有縮口等.
(09福州市)1.北國的冬天,真的很美。一代偉人毛澤東曾有詩詞「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屬於物態變化中的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華
答案:B
(09重慶)3.如圖2所示,描述晶體熔化過程的曲線是 ( )
答案:C
(09晉江)6.下列關於四季美景的描述中,屬於凝華現象的是
A.春天,雨籠山巒 B.夏天,霧繞群峰
C.秋天,霜打枝頭 D.冬天,冰封谷底
答案:C
(09四川自貢).右圖是海波的熔化圖像,從圖像中獲得的信息正確的是
A海波的沸點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熱量
C.海波在CD段是氣態 D.6min時海波已全部熔化
答案:B
(09蕪湖)16.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創造了無數的詩歌辭賦,我們在欣賞這些詩歌辭賦時,不僅要挖掘其思想內涵,還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現象與物理規律,下面是某位同學對部分詩句中蘊涵的物理知識的理解:
①「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實際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②「人畫桃花相映紅」——桃花是光源,發出的紅光映紅了人的臉;
③「飛流直下三千尺」——瀑布飛流直下的過程中,水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④「孤帆一片日邊來」——「孤帆」運動,是以江岸為參照物的。
其中正確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09廣州)24.用圖22的實驗裝置探究燒杯內的某種物質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燒杯內物質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同)
(1)某時刻溫度計示數如圖22,此刻杯內物質溫度是_______。
(2)根據實驗數據描出加熱過程中杯內物質的溫度隨時間變化圖象如圖23,該物質的熔點是_______。
(3)t2時刻,該物質處於_______態(選填「固」、「液」、「固、液混合」)
(4)t2與t3相比,哪一時刻杯內物體內能較大?_______,理由是_______
(5)已知0~t1與t5~t6的時間相等,從圖23可知兩段時間內溫度升高不同,由此可以做出:「這種物質固態時的比熱容小於液態時的比熱容」的判斷。請寫出做出此判斷的依據
答案:(1)—8℃ (2)0℃ (3)固液混合 (4) t 3 熔化過程要吸收熱量
(5)答:燒杯內物質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同,在0~t1時間里升高的溫度為△t1=20℃ 在t5~t6時間里升高的溫度為△t2 =10℃, 故△T1 > △T2 由 Q=Cm△t 可知,當吸收的熱量和質量都相同時,△t越大比熱容C就越小。所以這種物質固態時的比熱容小於液態時的比熱容。
(09四川綿陽)22.三個實驗小組同時分別探究「蠟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海波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與「水的沸騰」,記錄數據如下表:
(1)在三個探究實驗中,除秒錶、溫度計和鐵架台外,都用到了的實驗器材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記錄表,請你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 _。
A.甲是蠟,乙是海波,丙是水 C.甲是海波,乙是蠟,丙是水
B.甲是水,乙是蠟,丙是海波 D.甲是水,乙是海波,丙是蠟
(3)在上表所示2min~5min時間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 _。
A.甲不斷吸收熱量,內能不變 B.乙不斷吸收熱量,內能增加
C.丙不斷吸收熱量,內能增加 D.丙吸收和放出熱量相等,內能不變
(09貴陽).下面哪項措施的目的是為了減慢水的蒸發
A.用電熱吹風機將濕頭發吹乾
B.用掃帚把地面的積水向周圍掃開
C.將濕衣服撐開晾到向陽.通風的地方
D.將水果用保鮮膜包好後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內
答案:D
(09貴州安順).下列措施中為了加快蒸發的是:
A.酒精燈不用時蓋上燈帽; B.將衣服晾在向陽、通風處;
C.用保鮮袋裝蔬菜放入冰箱; D.植樹時剪除大量枝葉.
答案:B
(09廣州).如圖19,從溫度與室溫(24℃)相同的酒精里取出溫度計。請你分析為什麼溫度計取出後,它的示數會先減少,過了一段時間又升回24℃?
答案:溫度計被取出,液泡上的酒精蒸發吸熱,液泡溫度降低,從而使溫度計的示數減少;待酒精蒸發完畢後,外界空氣溫度高,將熱量傳給液泡,直到空氣與液泡溫差為0,所以溫度計的溫度又回到與室內相同的溫度24℃。
(09南昌).【探究名稱】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
【提出問題】液體蒸發快慢跟哪些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通過觀察下圖和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猜想
猜想一:液體蒸發快慢可能跟液體 的高低、液體 的大小和液體表面空氣流動快慢有關.
猜想二:相同條件下,將水和酒精同時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體蒸發快慢可能還與 有關.
【設計與進行實驗】小明同學對其中的一個猜想進行了如下實驗:
如圖16所示,在兩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別滴一滴質量相等的酒精,通過觀察圖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發快慢與 是否有關.
此實驗過程中需控制酒精的 和其表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相同.
【交流與評估】
我們知道液體蒸發時要吸熱,請你舉一個應用蒸發吸熱的事
例: .
答案:【猜想與假設】 猜想一:溫度 表面積 猜想二:物質
【設計與進行實驗】液體的表面積 溫度
【交流與評估】夏天在地上灑水來降溫等
(09昆明市)22.(4分)學習了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後,李麗同學猜想液體蒸發快慢可能還與液體的種類有關。請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實驗樣品,設計實驗驗證李麗的猜想是否正確。
(1)實驗中應控制液體上方空氣流動的快慢、液體與空氣接觸的面積和 都相同。
(2)實驗室已提供裝好酒精和水的幾個樣品,如圖13所示。按實驗要求,應選擇 兩個樣品
進行對比研究。
(3)若一個同學選好兩個液體樣品後,將一個放在室內,另一個放在室外,經過相同時間後進行對比,這樣
做 (填「正確」或「不正確」)。
(4)按要求正確選擇樣品並進行正確操作,經過相同時間後樣品的情況如圖14所示。據此,你認為李麗的
猜想 。
(09福州市)26.小凡同學在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
(1)他的操作如圖16所示,其中錯誤之處是 。
(2)糾正錯誤後,水沸騰時溫度計示數如圖17所示,為 ℃,說明此時氣壓 (選填「<」、「>」或「=」)1個標准大氣壓。
(3)分析圖18所示圖像,可知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的特點是 。
答案:(1)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98 < (3)保持不變
(09煙台)23.在「探究水沸騰」的實驗中,某實驗小組觀察到圖16(a)、(b)所示的兩種情景。
(1)你認為哪一種是水沸騰時的情景.
(2)實驗中你還觀察到哪些實驗現象.
(3)為了減少從開始加熱到沸騰時的時間,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答案:(1)(a)(1分) (2)沸騰前水的響聲大,沸騰後水的響聲變小 沸騰前溫度計的示數不斷升高 沸騰後繼續加熱而溫度計的示數保持不變 沸騰時水的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劇烈的汽化現象(答對其中兩項即可得2分) (3)適當減少水量 給燒杯加蓋子 適當提高水的初溫等(答對兩項可得2分,其它說法正確也可)
(09泰安)19.在探究「水的沸騰」的實驗中,當水溫升到90℃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直到水沸騰5min後停止讀數,部分數據記錄如下表: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溫度
/℃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1)某次數據沒有記錄,當時溫度計示數如圖所示,請將漏填的數據填在表格內。
(2)根據表中實驗數據,可知水的沸點是 ℃;由水的沸點,可判斷出當時的大氣壓 (選填「高於」、「等於」或「低於」)1標准大氣壓。
(3)在探究結束後,四位同學分別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繪制的水的溫度和時間關系的曲線,如下圖所示。其中能正確反映研究水沸騰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關系的是( )
答案:(1)96 (2)98 低於 (3)B
(09山東濰坊).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水沸騰時,溫度計的示數如圖所示,此時水的沸點是 ℃,這表明當時的大氣壓強要比1標准大氣壓強 ;本實驗中,要縮短加熱時間使水盡快沸騰。請寫出兩種可行的辦法:
① ;
② 。
答案:98℃ 低(小) ①減少水量 ②燒杯加蓋 (或增強酒精燈的火焰、提高水的初溫等)
(09四川綿陽)6.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幾滴酒精,將袋擠癟,排盡袋中空氣後把口扎緊,然後放入80℃以上的熱水中,過一會兒,塑料袋鼓起;從熱水中拿出塑料袋,過一會兒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塑料袋又癟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塑料袋又癟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答案:D
(09河南)」是中國自主研製、發射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2007年10月24日搭載著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發射。如圖所示,火箭發射時,在發射台下有一個大水池,讓高溫火焰噴到水中,通過水________ 來吸收巨大的熱量,火箭升空瞬間,看到的白色「氣團」是水蒸氣 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
答案:汽化 液化
(09山東平原縣)用蒸籠蒸饅頭,是上層還是下層蒸格中的饅頭先熟呢?小明仔細觀察後發現:高溫的水蒸氣經過多層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籠蓋時,大量水蒸氣發生 現象, 很多熱量,從而會使上層蒸格中的饅頭先熟。
(09泰安)1.下列自然現象中,屬於凝華現象的是
A.霧的形成 B.露的形成 C.冰的形成 D.霜的形成
答案:D
(09湖南婁底).物理學是人類探索自然、認識自然的有力武器,下列自然現象屬於凝華的是
A.有時江面彌漫的大霧 B.秋天花葉上的露珠
C.冬天早晨地上的霜 D.湖面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
答案:C
(09江蘇)13.霜是由水蒸氣 形成的(填寫物態變化名稱),在這個過程中水蒸氣會 熱量(選填「吸收」或「放出」).
答案:凝華 放出
(09河北).2009年春,我國北方地區發生嚴重旱災。
(1)人工降雨是緩解旱情的重要手段,乾冰等物質可用於人工降雨。撒在雲層上的乾冰 (填物態變化)時吸熱,使空氣中的水蒸氣迅速凝結成水滴形成降雨。
(2)面對旱情,我們更要節約用水。寫出一種生產、生活中常見的節水方法。
。
答案:(1)升華 (2)採用噴灌方法澆地、用洗衣水擦地等
(09金華)13.小明同學學習了「降水的形成」知識後,為家人做了「下雨」的實驗。他把盤子擦乾放進冰箱里冷卻,水壺裝滿水並燒開,這時水汽不斷上升,壺嘴上方就出現一團「白氣」,這就是「雲」。從冰箱里取出盤子放在壺嘴上方約15cm的地方,盤子碰到這團「雲」,一會兒盤的下表面就會布滿水滴,水滴越積越多,越積越大,等到掛不住時就紛紛落下,這就是「雨」。下面關於實驗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A.壺嘴上方出現的一團「白氣」是壺中水汽化形成的氣態水
B.壺嘴上方出現的一團「白氣」是液態水
C.水汽化時放出熱量
D.水滴下落時,只受重力和空氣阻力的作用,因此一定勻速下落
答案:B
(09煙台)4.長島是個淡水嚴重短缺的海島,海水淡化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措施.圖2是小明同學設計的海水淡化流程圖,在這一過程中海水先後發生的物態變化
A.液化、汽化 B.汽化、液化
C.汽化、升華 D.升華、液化
答案:B
(09濟寧)5.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用久了的電燈燈絲變細是升華現象 B.秋天的早晨,大霧逐漸散去是液化現象
C.被水蒸氣燙傷比沸水燙傷更嚴重是因為水蒸氣液化時要放出熱量
D.人出汗後,微風吹過感到涼爽,是因為汗液蒸發加快,帶走更多的熱量
答案:D
(09湖州)12.南極科考隊使用酒精溫度計而不是水銀溫度計,是由於酒精的
A.沸點低 B.密度小 C.凝固點低 D.比熱大
答案:C
(09成都). 去年春節前後,我國南方部分地區遭遇了低溫雨雪天氣,某些地區的樹枝上甚至出現了圖3所示的「霧凇」。「霧凇」和霜的形成過程很相似,都是
A.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氣凝華形成的
C.小水珠凝固形成的 D.小冰晶升華形成的
答案:B
(09河南)物理,留心觀察皆學問。對以下現象解釋正確的是
A.初冬季節,在家裡洗澡時發現房間里充滿「白氣」,這些「白氣」是水蒸氣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場里的草葉上掛滿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見了,卻看到了薄薄的一層霜,有人認為霜是由露變成的
C.放在衣櫥里的樟腦丸,時間久了會明顯變小,是因為樟腦丸蒸發為氣體跑掉了
D.把冰箱里的凍豆腐取出,冰化後,發現豆腐里有許多小孔,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結冰,後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答案:D
(09山東濰坊).熱現象在一年四季中隨處可見,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春天的早晨經常出現大霧,這是汽化現象
B.夏天揭開冰棒包裝後會看到冰棒冒「白汽」,這是凝華現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現小的露珠,這是液化現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會出現白色的霜,這是凝固現象
答案:C
(09山東臨沂).清晨草葉上常掛有晶瑩的露珠,這是由於夜間溫度低,空氣中的水蒸氣________形成的,在陽光照射下這些露珠又會慢慢消失,是由於露珠發生了_______的緣故。
答案:液化 汽化(蒸發)
4. 小瑩正在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1)根據圖甲燒杯中水的情況,此
(1)由圖甲知,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變大,所以是沸騰時的現象;
(2)由表格中數據版知,水溫從第4min開始溫度權保持98℃不變,說明水處於沸騰狀態,且沸點為98℃;
(3)小瑩將溫度計從水中拿出來進行觀察讀數,由於環境的溫度低於沸水的溫度,所以溫度計的示數將下降,會導致所測溫度偏低;
(4)根據表格中數據描點,並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如圖所示:
.
故答案為:(1)沸騰時;(2)98℃;不變;(3)低;(4)見上圖.
5. 實驗室常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燒條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燒杯中的熱水只起到加熱作
A、通過實驗可以知道燒杯中的白磷沒有燃燒,說明燒杯中的白磷雖然溫度達到著火點,但沒有與氧氣接觸,所以不能燃燒,從而可以判斷燒杯中的熱水不僅僅是只起到加熱的作用,故A說法錯誤; B、根據燃燒的條件可以知道,白磷為可燃物且達到了著火點,所以可以判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燒,是因為白磷沒有與空氣接觸,故B說法正確; C、如果對准燒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氣,則此時具備了燃燒的三個條件,所以可以觀察到熱水中的白磷燃燒,故C說法正確; D、紅磷是可燃物且與氧氣接觸,所以此時紅磷仍不燃燒,說明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故D說法正確. 故選A. |
6. 某物理小組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活動,燒杯和水的質量如圖甲所示;將小石塊系在彈簧測力計下,並
根據圖甲可知,水和燒杯的總質量:m總=50g+20g+10g=80g,
水和燒杯的總重力:G總=m總g=0.08kg×10N/kg=0.8N;
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示數為1.6N,
則根據稱重法可得:F=G-F浮=1.6N
即ρ石gV石-ρ水gV石=1.6N
(3×103kg/m3×10N/kg-1×103kg/m3×10N/kg)V石=1.6N
V石=8×10-5m3,
則礦石的質量:m石=ρ石V石=3×103kg/m3×8×10-5m3=0.24kg,
礦石的重力;G石=m石g=0.24kg×10N/kg=2.4N,
故圖乙中右盤所放砝碼的質量m=
=
=0.16kg=160g.
故答案為:160.
7. 墨墨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質量守恆定律」,實驗過程:他把盛有鹽酸的試管小心地放入裝有碳酸鈉粉末
(1)由於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氣中,造成天平的左邊質量減輕.所以,觀察到反應後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針向右偏轉;
(2)由上述分析可知,反應後,天平不平衡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到空氣中;
(3)要進行進行質量守恆探究活動,應該對實驗裝置做的改動是:在密閉的條件下進行;
(4)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原子重新組合生成其他物質的過程,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後原子的數目沒有改變,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沒有改變.所以,一定不變的是①②⑤.
故答為:(1)右;(2)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到空氣中;(3)在密閉的條件下進行;(4)①②⑤.
8. (1)在某地做探究水沸騰實驗,裝置如圖丙所示,加熱一段時間,燒杯內的水翻騰,有大量的氣泡上升,變大
(1)由丙圖知,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液柱上表面與90℃以上第6條刻度線相平,所以其示數為96℃;
由圖知,此時有大量的氣泡生成,並且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變大,到水面破裂,所以這是水沸騰時的現象.
(2)由圖乙知,玻璃管中水銀柱的高度為753mm,所以氣壓等於753mm高的水銀柱所產生的壓強;
較高樓層的氣壓較低,水銀柱高度應該減小,所以乙圖是放在較高樓層時的情況.
故答案為:(1)96℃;是;此時有大量的氣泡生成,並且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變大,到水面破裂,所以這是水沸騰時的現象.
(2)753;乙.
9.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點」的實驗.(1)裝有碎冰的燒杯直接放置在空氣中,不用酒精燈加熱
(1)冰的熔點為0℃,所以裝有碎冰的燒杯直接放置在空氣中,不但能使燒杯專均勻受熱,而且冰的溫屬度升高較慢,便於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為了使燒杯內各部分受熱均勻,還需要用攪拌棒進行攪拌;
(2)探究冰的熔化特點,不僅要探究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而且要觀察其狀態的變化;
冰是晶體,此過程中雖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故答案為:(1)慢;用攪拌棒攪拌;(2)狀態;不變.
10. (2013濟南)九年級1班的同學在教室指導下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觀察水的沸騰」的實驗.(1)本實
(1)在實驗中需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所以應先確定鐵圈的高度;
(2)在實驗專中,向燒杯屬內倒入熱水,這樣可以縮短將水加熱至沸騰所需的時間;
(3)若當地氣壓低於標准大氣壓,其它組測得的水的沸點應都低於100℃;
(4)要想判斷是否自己的溫度計出了問題,應該用自己組的溫度計與其他組的溫度計同時測量同一杯液體的溫度進行比較.
故答案為:(1)鐵圈;(2)減少加熱至沸騰所需要的時間;(3)若當時氣壓低於1標准大氣壓,其他組測得的水的沸點就不會都是100℃;(4)用自己組的溫度計與其他組的溫度計同時測量同一杯液體的溫度進行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