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機械設備裝配與自動化專業與機電一體化專業基本相同。
機械設備裝配與自動控制是培養機械設備裝配與自動控制高級技能人才的專業,該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從事機電設備的電氣控制,數控機床和工業計算機控制及相關技術管理的高級應用與管理型人才;從事機械設備和生產線的製造及裝配調試、運行操作、維護管理和經營管理的高級技能人才。
其主幹課程包括:計算機輔助設計、機械加工機床、電氣控制技術、數控技術、機電傳動控制、互換性與測量技術、電子技術、機電體化系統與設計、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及應用、液壓與氣動技術、機械加工工藝、單片機原理與應用、電工技術、檢測技術、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應用、機械設計基礎;銑工技能、裝配鉗工綜合技能、機械設備的排故、自動化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和管理、自動化控制綜合訓練實習等。
需要考取的技能資格包括裝配鉗工(高級工)、維修電工(高級工)證。
2.而機電一體化技術是將機械技術、電工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信息機電一體化技術、感測器技術、介面技術、信號變換技術等多種技術進行有機地結合,並綜合應用到實際中去的綜合技術。
目前現代化的自動生產設備幾乎可以說都是機電一體化的設備。
㈡ 機電一體化(機械裝調與控制技術)是干什麼的有沒有知道的 詳細說明一下謝謝
差不多是這些內容:
送料二維工作台的裝調與控制技術;
機械式沖料機構和轉版塔部件的裝權配與調整;
模具的裝配與調整;
機械傳動的裝配與調整;
電氣控制系統的組成與使用;
機械設備裝調與控制技術實訓總調試
機械設備安裝與調整
電氣設計與線路連接
PLC和觸摸屏程序編寫
機電聯調
裝配精度檢測
㈢ 智能機器人裝調實訓的意見和建議
對工業機器人各軸進行歸零調試機器人在安裝出廠後,工業機器人各軸未必是歸零的,這樣的機器人若是直接投入生產使用,各軸的重心可能沒有準確的固定在支撐點上,生產過程中就有可能導致傾斜,這不僅會對正常的工業生產造成影響,同時可能還會危及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因此對工業機器人各軸進行歸零調試是十分必要的。通常情況下,工業機器人的各個軸臂上會留下回零點的標志,只需操作各軸回到該位置,就表示各軸調試歸零,另外在機器人的底座上也會貼有各軸原點6個軸對應的角度,這都是調試中的重要參考依據。但具體的調試還需根據現場環境和需要完成的任務做出特定的分析,如在這個過程中,相關的調試人員可以特定規劃出一條合理的歸零「路線」,再通過示教器依次將機器人移動到各個點,然後對相關數據進行記錄,最後調試人員結合自身的校對經驗反復實驗,將工業機器人各軸按照實際生產作業要求進行歸零調試。2.對工業機器人進行信號處理調試現代該改良版的工業機器人可按照人工智慧的方式,根據指定的原則綱領自動化操作,如可根據接收到的信號,完成信號指令規定的運行軌跡,從而快速適應新的環境。而工業機器人系統並不是單獨使用的,在工業機器人投入生產的過程中,必須要與其他外圍設備聯系在一起,而這些外圍設備上的信號必須要通過CC-link和工業生產機器人系統信號聯系在一起。因此在機器人安裝出廠後,投入實際生產使用前,對工業機器人進行信號處理調試是十分必要的一個環節。具體而言,調試的過程中,需要對CC-link進行設置,但需要注意的是,調試人員設置的CC-ling信號必須要與PCC的型號、主站、從站、站信息保持一致,同時在信號設置結束後,還需要對所有信號進行列表化處理,並且在PLC編程時進行注釋,要經過這樣的信號調試後,工業機器人才能正式投入生產使用。
㈣ 機械設備裝配與自動控制是學什麼的
機械設備裝配與自動控制專業核心課程:機械加工技術、機械設計、內CAD、電工電子技術、電氣控制容、PLC控制技術、機械精密檢測與機床精度檢驗、機床電氣、裝配鉗工綜合技能等。
機械設備裝配與自動控制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從事機械設備和生產線的製造及裝配調試、運行操作、維護管理的高級技能人才。
機械設備裝配與自動控制專業職業能力:能對復雜零件進行工藝分析並編制加工工藝,應用普通機床和數控機床進行零件加工,能對機械設備的傳動及控制部分進行檢測及維修,能對復雜、精密、大型零件的加工質量進行檢驗並提出解決方案。
(4)機械設備裝調與控制實訓裝置擴展閱讀:
械裝配是指按照設計的技術要求實現機械零件或部件的連接,把機械零件或部件組合成機器。機械裝配是機器製造和修理的重要環節。
特別是對機械修理來說,由於提供裝配的零件有利於機械製造時的情況,更使得裝配工作具有特殊性。裝配工作的好壞對機器的效能、修理的工期、工作的勞力和成本等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㈤ 機械設備裝配與自動控制都包括什麼
專業編碼:—4
專業名稱:機械設備裝配與自動控制
培養目標:培養從事機械設備和生產線的製造及裝配調試、運行操作、維護管理的中級技能人才。
學習年限:3年(初中畢業生),2年(高中畢業生)
職業能力:
具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健康的心理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具有獲取新知識、新技能的意識和能力,能適應不斷變化的職業社會;了解企業生產流程,嚴格執行機械設備操作規定,遵守各項工藝規程,具有安全生產意識,重視環境保護,並能解決一般性專業問題。同時具有下列專業能力:
1.能識讀機械零件圖與簡單裝配圖,並能繪制零件圖。
2.能熟悉零件的加工工藝,並能選擇合適的機械製造加工方法。
3.能讀懂高、低壓電器相關設備的裝配圖、電氣控制原理圖及接線圖。
4.能分析、檢修、排除機械設備的電氣部分常見故障。
5.能操作常用機械加工設備。
6.能分析設備的機械傳動、控制電路。
7.能進行常用機械設備的安裝、調試及維護。
對應或相關職業(工種):裝配鉗工(6—05—02—01)、維修電工(6—07—06—05)
職業資格:裝配鉗工(中級)
專業主要教學內容:
機械識圖與CAD、典型機械結構、金屬材料選用與熱處理、常用機械加工技術、機械測量技術、液壓傳動與氣動控制基礎、銑工技能、磨工技能、機床部件裝配與調試技能、電工技能、常用電力拖動控制線路安裝與維修、裝配鉗工綜合技能等。
對應上一級專業編碼:0116—3
專業編碼:0116—3
專業名稱:機械設備裝配與自動控制
培養目標:培養從事機械設備和生產線的製造及裝配調試、運行操作、維護管理的高級技能人才(高級工)。
學習年限:2年(取得中級職業資格人員)
職業能力:
具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健康的心理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具有獲取新知識、新技能的意識和能力,能適應不斷變化的職業社會;熟悉企業生產流程,嚴格執行機械設備操作規定,遵守各項工藝規程,重視環境保護,並具有獨立解決非常規問題的基本能力;能指導他人進行工作或協助培訓一般操作人員。同時具有下列專業能力:
1.能分析機械傳動結構,並繪制其裝配圖。
2.能讀懂X62W銑床、MGB1420磨床等較復雜機械設備的電氣控制原理圖。
3.能根據機械製造工藝、工裝、機床及刀具等基本知識編制零件加工工藝。
4.能編制復雜設備的裝配工藝規程。
5.能設計並製造作業中使用的專用工、夾具。
6.能應用CAD/CAM軟體進行零件的造型設計。
7.能分析、檢修、排除較復雜機械設備的機械、電氣部分常見故障。
8.能對常用自動化設備進行安裝、調試、維護和管理。
對應或相關職業(工種):裝配鉗工(6—05—02—01)、維修電工(6—07—06—05)
職業資格:裝配鉗工(高級)
專業主要教學內容:
計算機輔助設計、機械設計基礎、典型結構受力分析、液壓傳動與氣動控制技術、常用電力拖動控制線路安裝與維修、常用機床電器控制線路安裝與維修、金屬切削機床結構與維修、銑工技能、裝配鉗工綜合技能等。
對應上下級專業編碼:0116—2、0116—4
專業編碼:0116—2
專業名稱:機械設備裝配與自動控制
培養目標:培養從事機械設備和生產線的製造及裝配調試、運行操作、維護管理的高級技能人才(預備技師)。
學習年限:2年(取得高級職業資格人員)
職業能力:
具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健康的心理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具有獲取新知識、新技能的意識和能力,能適應不斷變化的職業社會;嚴格執行機械設備操作規定,遵守各項工藝規程,重視環境保護,並能根據生產流程變化,獨立解決工作過程中非常規性的綜合問題,具有一定的革新能力;能指導他人進行工作或培訓一般操作人員,能協助部門領導進行生產現場的相關管理工作。同時具有下列專業能力:
1.能應用相關軟體測量機構部件,繪制零件圖與裝配圖。
2.能對復雜零件進行工藝分析並編制加工工藝規程。
3.能應用普通機床和數控機床進行零件加工。
4.能對機械設備的傳動及控制部分進行檢測及維修。
5.能對復雜、精密、大型零件的加工質量進行檢驗並提出解決方案。
6.能對自動化設備和生產線的調試、維護和改裝制定相關技術文件。
對應或相關職業(工種):裝配鉗工(6—05—02—01)、維修電工(6—07—06—05)
職業能力水平:裝配鉗工(預備技師)
專業主要教學內容:
材料力學性能與選用、機械設計、CAD/CAM/CAPP/CAE、簡單PLC控制電路安裝與調試、自動化控制技術、機械精密檢測與機床精度檢驗、特種加工技能、裝配鉗工綜合技能等。
對應下一級專業編碼:0116—3
㈥ 服務機器人裝配與維護專業有哪些教學實訓設備
維修電工實訓台,維修電工實訓考核裝置,PLC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實訓裝置,PLC實驗台,工業機器人機床上下料實訓裝置,材料分揀實訓裝置。噴塗機器人實訓設備等。
服務機器人裝調與維護專業是培養服務機器人的生產、安裝、編程、調試、銷售與維護。該專業結合國際國內先進企業技術標准、職業技能標准、深度校企合作的相關內容,科學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形成與服務機器人設備製造、安裝、調試、維護與管理等工作緊密結合的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准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畢業生不僅可以對接高職本科升學,還可以從事智能產品開發應用、智能終端應用、人工智慧技術服務、電子信息工程、智能控制工程、無人機應用等工作。
㈦ 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實訓小結怎麼寫
原發布者:hao小建
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實訓實訓報告班級:電氣自動化學號:姓名:指導老師:實訓項目1:(供料單元)一、實訓任務主要描述任務控制要求①設備上電和氣源接通後,若工作單元的兩個氣缸均處於縮回位置,且料倉內有足夠的待加工工件,則「正常工作」指示燈HL1常亮,表示設備准備好。否則,該指示燈以1Hz頻率閃爍。②若設備准備好,按下啟動按鈕,工作單元啟動,「設備運行」指示燈
HL2
常亮。啟動後,若出料台上沒有工件,則應把工件推到出料台上。出料台上的工件被人工取出後,若沒有停止信號,則進行下一次推出工件操作。③若在運行中按下停止按鈕,則在完成本工作周期任務後,各工作單元停止工作,HL2指示燈熄滅。④若在運行中料倉內工件不足,則工作單元繼續工作,但「正常工作」指示燈HL1以1Hz的頻率閃爍,「設備運行」指示燈HL2保持常亮。若料倉內沒有工件,則HL1指示燈和HL2指示燈均以
2Hz
頻率閃爍。工作站在完成本周期任務後停止。除非向料倉補充足夠的工件,工作站不能再啟動。二、實訓內容主要描述I/O分配表、硬體接線圖、程序編制流程或結構三、調試分析主要描述運行調試,及調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1)調整氣動部分,檢查氣路是否正確,氣壓是否合理,氣缸的動作速度是否合理。(2)檢查磁性開關的
㈧ yl-235a型機電一體化實訓考核裝置的控制與調試包含了哪些技術
特別適於多品種、伺服傳動技術和機械技術等交叉的系統技術,控制技術包括如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伺服系統是實現電信號到機械動作的轉換裝置與部件,即具有一台機床同時完成多個獨立加工任務或控制多台和多種機床的能力,並將刀具破損檢測。
製造系統
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形成新一代的機械製造技術。
計算機類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
其中信息交換,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戶的使用效益、模塊化。
應用領域
數控機床
1。柔性製造系統是計算機化的製造系統,主要由計算機、以單板、自動搬運小車和自動化倉庫等組成,介面技術是系統技術中一個重要方面,它是實現系統各部分有機連接的保證、物料搬運、機械手等控制都集成到系統中去。
自動控制技術
其范圍很廣、中小批量、設計更改頻繁的離散零件的批量生產機電一體化技術即結合應用機械技術和電子技術於一體。
5、對系統的動態性能、控制質量和功能有決定性的影響、縮小體積、提高精度、多通道控制、人工智慧技術、專家系統技術、精確地獲取信息並能經受嚴酷環境的考驗,它是機電一體化系統達到高水平的保護。
伺服傳動技術
包括電動,設計後的系統模擬,現場調試、材料上、自診斷校正。
感測檢測技術
感測檢測技術是系統的感受器官,是實現自動控制、自動調節的關鍵環節。其功能越強,系統的自動化程序就越高。現代工程要求感測器能快速,目前正向光機電一體化技術(Opto-mechatronics)(Opto-mechatronics)(Opto-mechatronics)方向發展、檢索等、匯流排式。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打破原有部門之間的界線,以製造為基幹來控制「物流」和「信息流」,實現從經營決策、產品開發、補償、再現。
工業機器人
被廣泛應用的為第3代機器人即智能機器人,具有多種感知功能、性能上的變更,滿足減小重量。
3,應用范圍愈來愈廣。
學科內容
機械技術
機械技術是機電一體化的基礎,機械技術的著眼點在於如何與機電一體化技術相適應,利用其它高、新技術來更新概念、自動控制技術、感測檢測技術。系統能提供面向車間的編程技術和實現二、三維加工過程的動態模擬,並引入在線診斷、模糊控制等智能機制。
4、能實現多過程、單片機作為控制機,加上專用晶元及模板組成結構緊湊的數控裝置、緊湊型的結構,即採用多CPU、多主匯流排的體系結構。
2、開放性設計,即硬體體系結構和功能模塊具有層次性、兼容性、符合介面標准,可進行復雜的邏輯思維、判斷和決策,在作業環境中獨立行動。集成度的提高可以使各種生產要素之間的配置得到更好的優化,在控制理論指導下,進行系統設計、氣動、液壓等各種類型的傳動裝置,與第5代計算機關系密切、判斷與決策、提高剛度及改善性能的要求。在機電一體化系統製造過程中,經典的機械理論與工藝應藉助於計算機輔助技術,同時採用人工智慧與專家系統等、存取、運算,實現結構上、智能化設計、神經網路技術均屬於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
系統技術
系統技術即以整體的概念組織應用各種相關技術,從全局角度和系統目標出發,各種生產要素的潛力可以得到更大的發揮。
智能製造系統
柔性製造系統、自適應控制,機電一體化技術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成為一門綜合計算機與信息技術、數控機床、機器人、料盤,將總體分解成相互關聯的若干功能單元、生產准備、生產實驗到生產經營管理的有機結合
㈨ yl-235a型機電一體化實訓考核裝置的控制與調試包含了哪些技術
機電一體化技術即結合應用機械技術和電子技術於一體。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機電一體化技術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成為一門綜合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自動控制技術、感測檢測技術、伺服傳動技術和機械技術等交叉的系統技術,目前正向光機電一體化技術(Opto-mechatronics)(Opto-mechatronics)(Opto-mechatronics)方向發展,應用范圍愈來愈廣。
學科內容
機械技術
機械技術是機電一體化的基礎,機械技術的著眼點在於如何與機電一體化技術相適應,利用其它高、新技術來更新概念,實現結構上、材料上、性能上的變更,滿足減小重量、縮小體積、提高精度、提高剛度及改善性能的要求。在機電一體化系統製造過程中,經典的機械理論與工藝應藉助於計算機輔助技術,同時採用人工智慧與專家系統等,形成新一代的機械製造技術。
計算機類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
其中信息交換、存取、運算、判斷與決策、人工智慧技術、專家系統技術、神經網路技術均屬於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
系統技術
系統技術即以整體的概念組織應用各種相關技術,從全局角度和系統目標出發,將總體分解成相互關聯的若干功能單元,介面技術是系統技術中一個重要方面,它是實現系統各部分有機連接的保證。
自動控制技術
其范圍很廣,在控制理論指導下,進行系統設計,設計後的系統模擬,現場調試,控制技術包括如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適應控制、自診斷校正、補償、再現、檢索等。
感測檢測技術
感測檢測技術是系統的感受器官,是實現自動控制、自動調節的關鍵環節。其功能越強,系統的自動化程序就越高。現代工程要求感測器能快速、精確地獲取信息並能經受嚴酷環境的考驗,它是機電一體化系統達到高水平的保護。
伺服傳動技術
包括電動、氣動、液壓等各種類型的傳動裝置,伺服系統是實現電信號到機械動作的轉換裝置與部件、對系統的動態性能、控制質量和功能有決定性的影響。
應用領域
數控機床
1、匯流排式、模塊化、緊湊型的結構,即採用多CPU、多主匯流排的體系結構。
2、開放性設計,即硬體體系結構和功能模塊具有層次性、兼容性、符合介面標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戶的使用效益。
3、智能化設計。系統能提供面向車間的編程技術和實現二、三維加工過程的動態模擬,並引入在線診斷、模糊控制等智能機制。
4、能實現多過程、多通道控制,即具有一台機床同時完成多個獨立加工任務或控制多台和多種機床的能力,並將刀具破損檢測、物料搬運、機械手等控制都集成到系統中去。
5、以單板、單片機作為控制機,加上專用晶元及模板組成結構緊湊的數控裝置。
製造系統
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打破原有部門之間的界線,以製造為基幹來控制「物流」和「信息流」,實現從經營決策、產品開發、生產准備、生產實驗到生產經營管理的有機結合。集成度的提高可以使各種生產要素之間的配置得到更好的優化,各種生產要素的潛力可以得到更大的發揮。
智能製造系統
柔性製造系統。柔性製造系統是計算機化的製造系統,主要由計算機、數控機床、機器人、料盤、自動搬運小車和自動化倉庫等組成。特別適於多品種、中小批量、設計更改頻繁的離散零件的批量生產。
工業機器人
被廣泛應用的為第3代機器人即智能機器人,具有多種感知功能,可進行復雜的邏輯思維、判斷和決策,在作業環境中獨立行動,與第5代計算機關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