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河南礦用模型實驗裝置采購

河南礦用模型實驗裝置采購

發布時間:2022-09-19 17:29:15

㈠ 煤礦物資采購中一類二類三類物資是指什麼物資

煤礦物資種類及分類:
一、金屬材料類
1、支撐鋼
2、普通小型碳素元鋼 3、普通小型低合金螺紋鋼 4、線材 5、低合金類輕軌 6、重軌
7、普通中型、大型碳素工字鋼 8、普通小型、中型碳素角鋼 9、普通小型碳素元鋼 10、普通小型碳素扁鋼 11、冷卜板、卜板、中板、花紋中板 12、低合金板
13、冷拔碳素結構元鋼、碳結鋼 14、普通鋼絲繩 15、普通鋼絲繩等 16、單開道岔 17、扳道器 19、低鬆弛預應力鋼絞線 20、鋼絲繩 21、鋼絞線 22、輕軌 23、礦用支護鋼絞線 24、聚乙烯塗層無縫熱軋鋼管 25、支撐鋼 26、礦用工字鋼
二、化工建材類
1、運輸帶 2、膠管 3、輪胎 4、陽離子交換樹脂5、無水碳酸鈉 6、鋼絲繩芯阻燃輸送帶 7、礦用聚乙稀管 8、高壓膠管 9、礦用頂板粘接材料 10、充填劑 11、輸送帶
12、PVC 塑料整芯阻燃帶 13、鋼絲繩芯阻燃運輸帶
三、油脂材料類
1、L-AN 全損耗系統用油 2、車輛齒輪油 3、工業齒輪油 4、空氣壓縮機油 5、汽油機油 6、柴油機油 7、液壓油 8、L-TSA汽輪機油 9、變壓器油 10、液壓支架(柱)乳化油 11、鈣基脂-鈣基潤滑脂(俗稱黃油) 12、鈉基潤滑脂(俗稱黃干油) 13、鈣鈉基潤滑脂 14、鋰基脂-鋰基潤滑脂 15、通用鋰基潤滑脂 16、二硫化鉬鋰基潤滑脂 17、二硫化鉬極壓鋰基潤滑脂 18、A、B 型固化劑
四、機電材料類
1、螺栓類 2、螺母類 3、異形緊固件類 4、礦用接線盒 5、真空接觸器
6、低壓電器 7、高壓計量箱 8、自動化系統 9、智能能斷路器保護器本體及元件 10、監控系統 11、低壓閥門 12、高壓閥門 13、快速接頭 14、彎頭 15、機床附件 16、手動葫蘆 17、液壓扳手 18、工具 19、砂輪油石 20、儀表 21、鍋爐儀器 22、礦用儀器 23、「0」「3」類軸承 24、1」「6」「8」類軸承 25、「2」類軸承 26、「7」類軸承 27、絕緣材料 28、進口「2」類軸承 29、進口「0」「3」類軸承 30、進口「6」「7」與滾針類軸承 31、其他滾子軸承 32、閥門 33、空氣開關及隔離換向開關 34、空氣開關及變壓器
五、綜采配件類 採煤機配件
1、精濾芯 2、粗濾芯 3、軸齒輪 4、輔助泵 5、調高泵 6、內齒輪7、螺旋元錐齒輪 8、軸元錐齒輪 9、噴嘴

㈡ 圖甲是直流電動機模型,圖乙是自製簡易電動機模型.(1)繞制線圈的銅絲外表有漆皮,必須對線圈引出線的

(1)如圖這是電動機的模型圖,繞制線圈的銅絲外表有漆皮,必須對線圈引出線的兩端進行刮漆處理,目的是使線圈能夠連續轉動,因此這一部位就相當於圖甲中的換向器,為的是使線圈轉過平衡位置後,迅速改變電流的方向.
(2)通電後線圈受力方向與磁場方向和電流方向有關,如要改變轉動方向,可採取的做法是:①改變磁場方向,②改變電流方向.
(3)若將圖乙中的電源換成燈泡,則使線圈轉動時切割磁感線,會在電路中產生感應電流,可將這個實驗裝置變成發電機模型.
故答案為:(1)連續轉動;換向器;(2)改變磁場方向;改變電流方向;(3)電源.

㈢ 教學儀器設備包括哪些

教學儀器設備指教學、科研單位中,單價在人民幣800元(含)以上,使用方向為教學或科研的儀器設備。

教學儀器可分為實驗和實訓兩大類主要應用於理工類各專業,如:電子信息工程、機電一體化、計算機原理等等。教學儀器有好多,列以下10種供參考:

1雜訊測定儀
2蒸發器
3土質測試箱
4水質測試箱
5數字式酸度計
6空氣質量測試箱
7環境速測箱
8粉塵測定儀
9大氣采樣器
10二氧化碳測定儀

參考資料:http://ke.sogou.com/v68061219.htm

㈣ 模擬實驗

油源對比發現,東營凹陷沙三段砂岩透鏡體內的原油並非完全來自沙三段的烴源岩,其油源主要為沙三段和其下部沙四段的混源油。那麼在沒有明顯大斷層溝通的情況下,沙四段的油是如何進入到沙三段的烴源岩中的呢?前文提出油氣可以通過裂縫和薄層砂作為輸導通道運移到砂岩透鏡體中成藏,裂縫和薄層砂這兩種輸導要素在空間上的配置關系和組合樣式對油氣輸導效率及輸導過程究竟如何呢?本次實驗的目的就是應用細棉線模擬裂縫,將棉線和砂體連接,模擬油氣是否能夠由細棉線導入砂岩體中並在砂體中聚集成藏的過程。

(一)模型的物理模擬實驗

1.模型

圖3-15即為油氣有機網路簡單物理模擬實驗裝置圖。該模型的尺寸為長(50cm)×寬(30cm)×厚(2cm)。左上角和右下兩角扇形體分別以粒徑0.4~0.45mm的石英砂充填,左上角扇形體半徑為11cm,右下角扇形體半徑為10cm;模型中央為一近橢圓形體,以粒徑0.4~0.45mm的石英砂充填,長寬分別為22.5cm、16cm;與左上及右下砂岩扇體的距離分別為9.5cm、8cm。模型內其餘部分以泥岩充填。紅色箭頭A、B指示注油口,孔a為注水口,孔b為排氣口。線1、2、3為細棉線。單股棉線的直徑約0.2mm。在常溫常壓下進行實驗。

圖3-15 簡單模擬實驗裝置示意圖

2.實驗結果

首先由示意圖中的a孔注水,排出裝置中央透鏡體中的空氣,當b孔有水流出時,排氣結束。然後將a、b孔皆關閉。然後由A、B兩個注油口開始注油,注油速度皆為0.5mL/min。經過1h後,下扇形體內的油經過棉線運移到透鏡體內並在浮力作用下至頂部聚集;同時上扇體的油也開始經過棉線運移到透鏡體內(圖3-16左)。

距開始注油大約70min後,A口注油的速度減小到0.1mL/min,B注油口的速度維持0.5mL/min不變。約20min後,上扇體內的油繼續緩慢通過棉線運移到透鏡體內;下扇體內的油也繼續通過棉線運移到透鏡體內,透鏡體上部聚集的油量明顯增加(圖3-16中)。此時再次改變注油速度,A口注油速度變為0.2mL/min;B口停止注油。3h40min後,上扇體的油進一步通過棉線運移到透鏡體內,並上浮至頂部聚集(圖3-16右)。A口停止注油,進入靜觀階段。

圖3-16 實驗進行時的油氣運移結果圖

在經歷了18h的靜觀階段後,由兩邊扇體通過棉線進入透鏡體內的油量明顯增多。油在透鏡體上部大量聚集,累積油柱高度為9cm(圖3-17)。

圖3-17 實驗進行23h油氣運移結果圖

至此實驗結束,本次實驗共持續23h15min,累積注油量:由A口注油77.5mL,由B口注油43.5mL。

(二)較復雜模型的物理模擬實驗

1.實驗模型

圖3-18即為較復雜物理模擬實驗裝置圖。該模型的尺寸為長(50cm)×寬(30cm)×厚(2cm)。一共分為上下5層,其充填物依次為含油泥、細砂、含油泥、細砂、泥岩,有4個透鏡體分別布置在最下層和最上層中,上面兩個透鏡體由單股棉線(模擬裂縫)與其下端的細砂岩相連。其中細砂岩粒徑為0.15~0.2mm(模擬薄砂層),透鏡體內的砂礫粒徑為0.35~0.4mm,含油泥中油與泥的比例約為1:5.16,a口為注油口,本實驗在常溫常壓下進行。

圖3-18 油氣有機網路運移復雜模擬實驗裝置示意圖

2.實驗過程

實驗裝置完畢即為開始實驗,7h25min後,右下側透鏡體開始進油(圖3-19左),無其他現象發生。

26h15min後,左下側透鏡體內的聚集的油進一步增加,從下往上數第二層細砂岩條帶有油氣滲入(圖3-19右)。

到第9天,改變實驗措施,由a口開始注油,注油速度為0.15mL/min,53min後(222h33min),下條帶細砂層開始進油(圖3-20左)。

6h55min後,下細砂條帶聚油量增加,左下側扇體聚油量增加,此時停止注油,進入靜觀階段。1天後,下細砂條帶內油從右向左運移,且下側兩個透鏡體聚油量增加,聚油體積都約占整個透鏡體的70%。再過l天(累計進行到約269h),左下側透鏡體聚油體積約占整個透鏡體體積的90%,右下側透鏡體的聚油體積約佔95%(圖3-20右)。

此後再次由a口注油,隨著注油量的增加,下面兩個透鏡體都逐漸完全被油充注,下細砂條帶的聚油量也逐漸占滿整個條帶,隨後上細砂條帶也開始見油(圖3-21左)。

圖3-19 復雜模擬實驗油氣運移圖

圖3-20 復雜模擬實驗油氣運移圖

隨著實驗的繼續進行,上細砂岩條帶的聚油量逐漸增加,最終充滿整個條帶,且該條帶內的油通過棉線導入上面兩個透鏡體中(圖3-21右),至此實驗結束,累計進行時間約359h,本次實驗累積注油量348.69mL。

圖3-21 復雜模擬實驗油氣運移圖

3.實驗討論

本次實驗歷時共約359h,由以上實驗可以發現,常溫常壓下,由於烴濃度差引起的滲透壓差和擴散壓差,底層含油泥岩內的油具有運移到與其相鄰的砂岩體中的趨勢。在毛細管力差和烴濃度差的作用下,底層泥岩中的油首先進入被其包圍的孔隙較大的砂岩透鏡體中,而不太容易運移到其上部的細砂岩條帶中。

隨著底層油不斷的注入,壓力不斷增大,最終能夠克服底層泥岩與其上層細砂岩的毛細管力時,油就進入到其中,當其濃度足夠大時,在烴濃度差的作用下,油運移到層3中。層3中的油在滲透壓差的作用下,運移到層4中。聯結頂層砂岩透鏡體與層4的棉線能起到很好的輸導油的作用,因此層4的油能沿著棉線模擬的裂縫運移到頂層的兩個砂岩透鏡體中。

通過本次實驗,可以看出,僅靠底層泥岩中的油自然滲透和擴散,其運移能力有限。但是在油源充足的情況下,底層的油最終能夠運移到與之相隔幾層的砂岩透鏡體中。

㈤ 智慧礦山

智慧就是對事物能迅速、靈活、正確地理解和處理的能力。
智慧礦山就是對生產、職業健康與安全、技術和後勤保障等進行主動感知、自動分析、快速處理的無人礦山。智慧礦山是本質安全礦山、高效礦山、清潔礦山;礦山的數字化、信息化是智慧礦山建設的前提和基礎,智慧礦山的建設是逐步實現的,具有明顯的階段性。
1.智慧礦山的基本構架
智慧礦山包括了礦山的各個方面,按照通常的劃分方法,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就是智慧生產系統、智慧職業健康與安全系統、智慧技術與後勤保障系統。
1.1智慧生產系統
包括智慧主要生產系統和智慧輔助生產系統,智慧主要生產系統包括採煤工作面的智慧化和掘進工作面的智慧化,對於煤礦來講,就是以無人值守採煤掘技術為代表的智慧綜采工作面和無人掘進工作面。對於非煤礦山來講,可能是以智慧爆破采礦為代表或者以自動機械采礦技術為代表的無人采礦工作面和無人掘進工作面系統。
1.1.1智慧主要生產系統包括:
1.1.1.1智慧採煤工作面方面可以分為:
智慧薄煤層無人工作面系統、智慧中厚煤層無人工作面系統、智慧綜采放頂煤無人工作面系統、智慧充填開采工作面系統等。
1.1.1.2非煤礦山智慧采礦工作面
智慧任務爆破爆破采礦方面和智慧無人機械開采工作面。
1.1.1.3智慧掘進工作面主要有:
智慧機械無人掘進掘進工作面,和智慧炮掘無人工作面。
1.1.2智慧生產輔助系統
就是以無人值守為主要特徵的智慧運輸系統(含皮帶運輸、輔助運輸)智慧提升系統、智慧供電系統、智慧排水系統、智慧壓風系統、智慧通風系統、智慧調度指揮系統、智慧通訊系統等。
1.2智慧職業安全健康系統
近年來,我國礦山安全水平已經獲得了巨大提高,安全管理的目標也從「減少事故,減少死亡」,提高到「潔凈生產,關愛健康」的高度。從對於職業生命的關注,上升到對職工健康、幸福關愛。礦山的職業健康與安全包含了環境、防火、防水、等多個方面,子系統眾多包含如下子系統:智慧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系統,智慧防滅火系統、智慧爆破監控系統、智慧潔凈生產監控系統、智慧沖擊地壓監控系統、智慧人員監控系統,智慧通風系統、智慧水害監控系統、智慧視頻監控系統,智慧應急救援系統,智慧污水處理系統等等。
1.2.1智慧技術與後勤保障系統
為了煤礦生產安全提供技術保障和支持的系統,我們稱為保障系統。保障系統分為技術保障系統、管理和後勤保障系統。
智慧技術保障系統是指地、測、采、掘、機、運、通、調度、計劃、設計等的信息化、智慧化系統等。
智慧管理和後勤保障系統,智慧化的礦山管理後後勤保障系統,是指針對礦山的智慧化ERP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物流系統、生活管理、考勤系統等。
智慧礦山的主要特點
2.1「無人」是智慧礦山的最高形式
智慧礦山的顯著標志就是「無人」,就是開采面無人作業、掘進面無人作業、危險場所無人作業、大型設備無人作業,直到整座礦山無人作業。整個礦山的各個方面都在智慧機器人和智慧設備下操作完成。
2.2智慧礦山建設的階段性
2.2.1礦山技術發展的階段性
礦山技術的發展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就是原始階段--機械化化階段--數字化信息化階段--正在向智慧化階段邁進。
一、原始開采階段:人們主要通過手工和簡單的工具稿刨、杴挖進行礦山的採掘活動,生產主要靠人力,效率極低。
二、機械化階段:礦山在採掘、運輸、提升、以及生產輔助方面採用大量機械設備和爆破施工,生產效率得到大大提高,礦井用人數量大大減少。
三、數字化信息化階段,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給傳統的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機遇,「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升傳統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也成為國家的戰略,煤礦開展的「兩化融合」、「三網合一」等工作就是這一階段的的典型代表。從字面意義上來講,數字化簡就是將「書面」信息轉變成電子信息數字信息;信息化主要是解決數據傳輸、數據呈現問題。
四、智慧化階段,當前發到國家在各個領域都快速的向智慧時代飛進!尤其在軍事領域,例如無人飛機、機器戰士,無人戰車等等。
智慧就是具有人類一樣的思維能力,就是可以代替人處理復雜的工作,就是「無人」,智慧礦山能夠主動的感知、自動分析、並能夠正確快速地處理的礦山系統。
信息化數字化與智慧化的區別標志就是是否實現了「無人」。
2.2.2 智慧礦山發展的階段性
智慧礦山的發展是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過程,而且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智慧化的程度也將不斷提升。
我們認為智慧礦山的建設可劃分為四個階段。
一是單個系統、單項技術的智能化,實現一個系統、一個崗位的「點上的無人」。
二是多個系統的智慧化,實現部分系統的集成,實現」面上的無人」。
三是實現「一個礦井的無人」。就是井下生產、安全、後勤系統的全面無人。
四是實現「礦區系統的無人」。實現包括礦井生產安全、洗選、運輸等礦區一級系統無人作業。
在此條件下,隨著技術的進步,各個環節的無人技術還將不斷進步和優化,達到更高的效率。
3.我國智慧礦山建設的基礎與現狀
3.1 智慧無人開采技術的現狀
引進了一些國外的無人采面工作面系統,代表煤礦是
2000年鐵法小青礦、2003年馬蘭、2005年大同引進DBT刨煤機自動工作面。2005年神化神東公司先後建成榆家梁煤礦哈拉溝半截深、補連塔全截深工作面。
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山西科達自動化等公司為代表的國內廠家,積極投入無人采面工作面的研發,取得可喜成績,已經有十多個工作面裝備。
存在問題,一是我國煤礦地質條件復雜(例如具有特厚、厚、中厚、薄煤層等不同條件),需要針對不同地質條件研發不同的設備,在遠程式控制制、環境探測、數據分析等方面還有一些關鍵技術需要突破。
在非煤礦山方面,主要採用爆破采礦技術。實現智慧化的方向應該是智慧無人爆破系統和智慧機械開采兩個方向。
3.2 智慧無人掘進技術的現狀
當前岩石掘進作業生產線,煤巷綜掘技術代表著掘進技術的現有水平。在智慧化方面,缺少無人掘進機械,也缺少無人爆破掘進工作面技術。但是,在掘進機的信息化、噴漿機器、智能爆破技術等方面具有一批新的成果。
3.3智能輔助生產系統的的現狀
輔助系統的智慧化工作,近年來發展迅速,無人排水系統、無人供電系統、無人皮帶集中控制系統、無人壓風系統、無人提升系統、主風機無人系統等在一些煤礦安裝使用。山東能源集團等在礦井調度指揮、通訊方面進行了智能化建設,實施了「e」礦山工程、礦井「一卡通、物聯網」工程,在通訊技術方面,裝備了井下無線通訊、有線通訊、廣播通訊以及井下千兆光纖環網通訊系統。山西、河南、安徽等省,以及神化、中煤等大型國有煤礦也推出了一些智能輔助系統。
3.4智能職業健康與安全監控系統的現狀
一、智能激光感知技術,由激光碟機動的感測技術,實現了現場無電無人工作,無電傳輸,免維護。是感測技術的革命性進步。
二、智能二氧化碳防滅火系統,在易操作性,防滅火效果等方面大大超過了氮氣防滅火技術。
三、智能爆破技術,依照本質安全理念,智慧控制的理念,實現了對爆破全過程的自動監控自動控制,實現了「爆破本質安全,不安全就不能爆破」。數碼雷管技術、智能炸葯技術也取得了快速發展。
四、無線感測與物聯網技術,物聯網就是一種基於無線傳輸、自動組網技術的感測器組合系統,感測器的無線化和自動組網功能大大提高了安裝使用的效率和適應性,為監控數據的獲取傳輸、利用,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技術手段,開拓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五、智能清潔生產技術方面,主要發展了智能防塵技術,包括注水技術和設備、凈水技術和設備、噴霧添加劑、風流控制技術、粉塵監控技術等等,對於綜采、綜掘、普掘、普采作業工作面的防塵、降塵、除塵都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使煤礦的生產安全環境由重污染,快速向潔凈生產方向轉變。六、智能沖擊地壓防治技術,沖擊地壓是最近幾年才越來越突出的一種災害,在山東等開采深度大的礦井引起了多起事故。在這方面,一方面引進波蘭等一些國家的先進技術,另一方面北京科大、山東科大、中國礦大等,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基本成熟的理論體系模型和相應的監控系統,正在使這一新的災害獲得控制。
七、智能人員監控技術,正在發展的精確定位系統,將改變現有人員管理系統定位不準或者不能定位的缺點,擴大人員管理系統的應用范圍。
八、智能通風系統方面,在自動風門、主扇風機變頻自動控制、局扇自動控制、通風參數監測、通風網路自動解算和整個系統自動控制等方面,都進行了一些深入研究,其目標就是實現全礦井通風系統的智慧化,無人值守,自動調節。
九、智能水害監控的技術,有水文監控系統、水害探測系統、自動排水系統等進步。
十、智慧視頻監控系統,發展了基於無線傳輸的系統、光纖數碼傳輸系統、海量圖片的儲存識別系統,並向高速攝像、自動臉譜識別方向快速發展。
十一、應急救援智能化、通訊、人員探測等技術方面也有較好的發展。
十二、在環境保護方面,快速發展了污水處理、矸石處理、除塵等技術。
十三、在安全距離智能監控方面,正在向自動實時監控、自動成圖方面發展。
3.5智能技術、後勤保障系統的現狀
礦山的保障系統我們認為有技術保障、後勤保障等方面。在技術保障方面發展了地測、通風、設計、供電等軟體管理系統,後勤方面有財務管理、設備管理、庫房管理等等多個系統。但是,缺少對全部信息的綜合分析處理系統。例如將現場採集的數據與已有的數據進行的綜合分析處理,拿出處理意見,並實施處理。
智慧礦山建設的任務
智慧礦山是礦山技術發展的根本方向。適應了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潮流和方向。在當前世界經濟危機深重,我國全力應對危機,調整經濟結構的形勢下,推動礦山技術的智慧化,一方面,為眾多的設備製造廠商指明了技術進步和產品轉型的的方向和時機。另一方面,也為礦山技術發展指明了方向。
智慧礦山建設當前的主要任務有三個:一是,組建全國智慧礦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簡稱智慧礦山聯盟);二是確立智慧礦山框架,明確現階段的關鍵技術難題並組織攻關,並建設若干個全國性的智慧礦山示範樣板,推廣智慧礦山技術;三是,建立智慧礦山技術標准體系。
4.1組建全國性智慧礦山技術創新產業聯盟,引領智慧礦山的產業發展
根據發達國家的成熟經驗和我國科技部等六部委的文件要求,結合我國礦山多樣化的實際,沒有一個政府部門能夠領導智慧礦山的工作,只有組建產業聯盟,結合礦山、研發、設備製造、大學與科研單位、銀行與投資公司、媒體、協會、政府(安全生產監管總局、煤監局、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教育部等)等多方力量,實現「用、產、學、銀、媒、會、府」用一條龍,才能更好地、更快的促進智慧礦山的建設。建立全國智慧礦山產業聯盟。
智慧礦山包含了礦山的數十個方面的智慧化,是一個非常龐大,意義深遠的浩大工程。智慧礦山的建設,必將極大的促進我國礦業技術的提高,為國民經濟建設作出巨大貢獻,甚至為人類的進步作出很大貢獻。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千千萬萬的人員、機構積極參入,需要各行各業的人員參入。建立全國聯盟的方法,是當前形勢下的一個最好方法。
聯盟應該設立顧問委員會、專家委員會、理事會、秘書處、協調處等常設機構。同時,要針對不同的子系統設立工作組或者技術組。聯盟的設立將帶來如下優勢:
一、政府支持優勢,國家和各級政府明文確支持聯盟工作。聯盟在向國家申報項目時具有很大優勢。並且有關政府部門在聯盟里是顧問。
二、銀行信用優勢,各大銀行公開表示優先給聯盟信用貸款,聯盟的信用指標,聯盟成員可以分享。
三、技術優勢,聯合了國內絕大部分研究單位和生產研究單位。
四、綜合公關優勢,聯盟內部分工合作,利於綜合公關。
五、標准制定優勢,國家標准管理部門和標委會是聯盟成員單位或者個人成員。
六、推廣優勢,聯盟大,有標准在握,煤礦就是聯盟成員,推廣能力巨大。
七、人才優勢,聯盟內部具有大量的德才兼備人才,便於交流合作,搶占人才先機。
八、媒體優勢,聯盟內部媒體單位,並自辦媒體。有利於宣傳。
九、價格與采購優勢,聯盟可以打包集團采購,有利於降低成本。礦山是聯盟的成員,根據聯盟章程可以優惠10%。

4.2確立智慧礦山框架,明確現階段的關鍵技術難題並組織攻關,並建設若干個全國性的智慧礦山示範樣板,推廣智慧礦山技術
通過多年的建設,礦山在智慧生產系統、智慧職業安全健康環境系統、智慧保障系統,形成了一定基礎。當前的主要方向和課題是:
一、智慧主生產系統方面,重點是方向:一是,提升現有智慧無人採煤工作面(厚、薄、中厚煤層、充填開采等)智慧化水平,制定標准並實現技術、生產、使用管理的標准化,快速在全國推廣。二是,智慧機械化掘進工作面,加快智慧化綜掘技術研究,提高自動化水平,實現無人值守。三是,提升智慧普掘工作面(面對大量的普掘面,不能實現機械化的現實,要必要開展普掘面智慧化研究,實現安全)、四是,非煤礦山以智慧爆破為主的智慧采礦技術。
二、智慧輔助生產系統方面,提升排水、供電、通風、運輸、提升、壓風等輔助生產系統的無人值守的可靠性,制訂相應的技術、生產、使用管理的標准,使技術快速在全國推廣。
三、智慧職業安全健康環保系統,推動以安全和潔凈生產,關愛健康為目標的有關系統建設。在激光感測器技術、物聯網技術,二氧化碳防滅火技術、智慧爆破監控系統,智慧防塵監控系統、智慧沖擊地壓監控系統、智慧人員精確定位系統智慧通風系統方面實現通風系統的自動分析和自動調節、智慧水害監控系統、智慧視頻監控系統實現對人員的自動識別等。
四、智慧保障系統方面
智慧技術保障系統發展三維系統和智能化系統,智慧經營管理和後勤保障系統發展智慧化、自動化、一體化。
4.3建立智慧礦山技術標准體系
將先進企業的標准升級為國標(行標),進而推動全行業的技術水平,這在發達國家已經成為慣例。在智慧礦山建設方面,我們也要借鑒這一成熟的經驗。
智慧礦山的標准體系,包含兩類。一類是對整個礦井的智慧礦山系統標准,一類是子系統標准,每一類都要包含技術標准、應用標准。
在對整個智慧礦山系統方面,應該分不同的礦種、不同的采礦條件建立不同的標准。
例如,對於煤礦來講,要建立智慧薄煤層開采礦井系統、智慧厚煤層放頂煤開采系統,智慧中厚煤層開采系統、智慧普掘普采開采系統等系統,其中的智慧輔助生產系統許多東西可以統一,智慧安全環保系統、智慧保障系統應根據開采條件和自然條件等條件選擇。
對於智慧金礦系統,智慧鐵礦(磷礦)系統等也要建立標准體系。
對於子系統的標准,應該集合最先進的廠家的標准升級而成,成熟一個做好一個。
5.智慧礦山建設中注意的幾個問題
5.1礦山的智慧化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過程,這就像人類的智慧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一樣。智慧礦山的建設過程是一個科技創新的過程,科技創新既是生產力、生命力、也是驅動力。因此,智慧礦山建設不能一刀切,要根據礦井的條件不同、技術水平不同,發展智慧化技術,只要能夠通過智慧化實現提高效率、促進安全、促進管理就要發揚。
5.2 智慧礦山技術的發展可以按照三個階段進行,近期(2-3年內)可以實際應用的技術作為第一階段目標,中期(5年左右)可以應用的技術作為第二階段目標,長期(10年左右)可以應用的技術作為長期目標。制定規劃和方案是,按照實現的容易程度進行劃分,便於技術的快速推廣應用。
5.3智慧礦山系統技術的發展,主要立足於自主產權技術,也不能拒絕外來先進技術和經驗。
總之,智慧礦山是礦山技術的發展方向,智慧礦山技術的發展,一方面為我國礦山設備製造業提供了大好的時機,從而快速實現技術的跨越,成為引領世界采礦技術的排頭兵;另一方面,智慧礦山的建設將使煤礦生產效率提高50-100%以上,安全效率提高50-90%以上。杜

㈥ 地球化學動力學研究步驟和方法

地球化學動力學研究步驟如圖4.11 所示:首先根據研究的地質-地球化學問題,視問題的主次,忽略次要的、突出主要的,使問題合理簡化,形成地球化學動力學的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s)。如在研究熱液成礦系統的熱流體對流遷移過程時可側重熱驅動流體的動力學過程,而忽略流體與圍岩的化學反應;在研究礦物蝕變導致礦物自中心到邊緣成分變化、礦物與流體同位素交換等過程時則主要考慮組分的擴散和離子交換反應;研究矽卡岩化過程除考慮流體的滲濾外,還要考慮流體中主要組分K、Na、Ca、Mg、Si、Al的擴散和流體與圍岩的化學作用。對經歷了多期次、多階段、多物質來源的地球化學作用的地球化學系統要重點研究主要階段和主要物質來源。對諸如區域地球化學演化這樣復雜的動力學問題,應對所涉及的各個子系統和過程分別建立動力學模型,從各個側面去把握復雜體系的動力學行為。

圖4.11 地球化學動力學研究的步驟和方法框圖

建立地球化學動力學概念模型,主要有兩條研究途徑:一是應用化學動力學、流體動力學等原理及其相應的數學表述,建立地球化學動力學的數學模型,也稱動力學模型(dynamic models),並在此基礎上,應用有限元、有限差分等數值計算方法,通過計算機數值模擬,獲得動力學系統的演化規律;另一途徑是地球化學動力學實驗。目前主要限於兩類地球化學動力學實驗:一類是高溫高壓水-岩反應動力學實驗,典型的實驗裝置和原理見圖4.12,側重於開

放體系中流體與礦物或岩石顆粒之間的化學反應機制和反應速率研究;另一類實驗是在一個大的容器(稱tank)內通過激光攝像和各種探頭實時檢測容器內流體的運動和成分變化,可以模擬宏觀尺度的地球化學輸運-反應動力學過程,但較難控制溫、壓條件,大多在常壓下實驗。

圖4.12 典型的水-岩反應動力學實驗裝置示意圖

無論是數值模擬還是實驗模擬,都需先確定模型所需的各種動力學參數如流體的密度、粘度系數、圍岩的孔隙度和滲透率、顆粒比表面積等,還要根據實驗研究對象確定邊界條件和初始條件。

數值模擬和實驗模擬各有其長,可以相互補充。計算機模擬的優勢是可以模擬較復雜的地球化學體系,且可以方便地修改模型,或改變動力學參數和邊界、初始條件,得到各種模擬結果,從而研究不同條件下地球化學體系的演化規律。但數值模擬的成果取決於所建立數學模型的合理性和計算機軟體系統的正確性,受研究者主觀判斷和水平的影響。實驗模擬能較為宏觀地模擬地球化學過程,結果更為可信,但受實驗設備和實驗條件等限制,實驗研究只限於比較簡單的地球化學過程和簡單的邊界條件,且較費時費力,目前研究比較成熟的主要限於水-岩反應動力學實驗。

㈦ 考研難度比較:北航/西工大/中科院

看專業了,如果你要報的是北航或者西工大的優勢專業,那麼中科院容易些。如果你報的是這兩個學校一般的專業,西工大好考的多。進北航希望不大,除非你成績非常突出,並且在北航有關系。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創建於1956年,是以錢學森先生工程科學思想建所的綜合性國家級力學研究基地。錢學森、錢偉長為第一任正、副所長;郭永懷副所長曾長期主持工作;繼任所長為鄭哲敏、薛明倫、洪友士、樊菁、秦偉,現任所長劉桂菊。

力學所設有5個實體實驗室: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LNM)、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LHD)、中國科學院微重力重點實驗室(NML)、中國科學院流固耦合系統力學重點實驗室(LMFS)、寬域飛行工程科學與應用中心。

力學所主要研究方向為:微尺度力學與跨尺度關聯,高溫氣體動力學與跨大氣層飛行,微重力科學與應用,海洋工程、環境、能源與交通中的重大力學問題,先進製造工藝力學,生物力學與生物工程等。

力學所共有在職職工490餘人,其中科技人員400餘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7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員80餘人,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和高級實驗師180餘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

科研條件:

1、科研設備

力學所擁有復現高超聲速飛行條件激波風洞、高速列車動模型實驗平台、油氣水三相流模擬實驗裝置、微重力落塔、流固土耦合力學實驗系統平台、激光製造工藝力學實驗研究系統、JF10氫氧爆轟高焓激波風洞、納米薄膜光譜成像儀等特色科研裝備。

研究所公共技術服務中心擁有系列材料試驗機、納米力學測試系統、透射/掃描電子顯微鏡、PIV測試系統、系列高速攝像機、一級輕氣炮與霍普金森桿、激光智能製造平台、高能沖擊磁控濺射等離子體發生與成膜控制平台、航天有效載荷熱力環境試驗平台及微重力落塔等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和配套實驗平台。

2、館藏資源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圖書館1956年由首任所長錢學森先生創建。據2016年9月研究所官網顯示,圖書館館藏文獻以固體力學、流體力學、爆炸力學、岩土力學、生物力學、熱學-力學、能源和環境中的力學、流變學等為主,也適當搜集了相關學科(如數學、物理、化學、技術科學、電子學等)書刊。

共有外文圖書18600餘冊,中文圖書17000餘冊,中文刊合訂本5800餘冊,西文、日文、俄文期刊合訂本25000餘冊。中文現刊50餘種,外文現刊60餘種,報紙16份。多種力學類核心期刊收藏齊全。資料室收藏學位論文、博士後出站報告和內部資料等。

力學所開通了ISI Web of Knowledge、Elsevier、Springer等30餘種網路資料庫,並與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建立了全文傳遞服務。中西文圖書和期刊可全天候網路查詢。研究所與國內有關大學、科研院所建立了館際互借關系。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科院力學所

㈧ 河南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的研究所

河南理工大學直線電機與現代驅動研究所主要從事特種電機及其驅動系統的理論、應用和控制方面的研究。包括直驅電機技術,高效節能電機開發,多相電機設計及先進驅動技術等。側重於永磁直線電機(PMLSM)電磁場理論、電磁參數及以永磁直線電機為動力源的機電一體化新型直線驅動系統的拓撲結構、運行特性、控制策略、優化設計、最佳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其成果可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油田、礦山、建築等領域。
研究所成立於八十年代中期,是國內最早開展直線電機專題研究的單位之一。從九十年代開始永磁直線電機垂直運輸系統方面的研究。在國家、省部基金、攻關項目的資助和支持下,完成「直線電機提升系統理論與控制」等國家、省部級項目30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三等獎8項,獲國家專利30餘項。在國內外期刊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300餘篇,其中SCI、EI收錄70餘篇。出版專著(譯著)14部、教材11部。培養博士6名,碩士生80餘名。研究組在長期的項目研究過程中自然形成了研究團隊,2008年被評為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在直線電機垂直提升系統的理論及控制、直線驅動系統設計與分析、高效節能電機等方面做了創新性工作。
榮譽所長:袁世鷹 所 長:汪旭東 副所長:上官璇峰
歷史沿革 1986年,焦作礦業學院(現河南理工大學前身)成立了礦用電機及應用研究所,開始礦用電機和直線感應電動機理論和應用研究。 1987年袁世鷹、焦留成教授與陝西直線電機設備公司和銅川礦務局合作率先在國內開展礦用直線感應電動機研究,開發了礦用推車器等煤礦產品,被列為煤炭部「100推項目」之一。 1988年,獲《中小型礦井10KV直接下井供電》國家「七五」攻關重大項目資助,團隊創始人袁世鷹課題組與煤科總院上海分院、焦作礦務局合作開展礦井10KV供電技術、10KV防爆電機、電器研究(該項目1990年完成,1992年和1993年分別獲能源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1989年獲煤炭部煤炭科學基金「提高礦用直線感應電機效率和功率因數研究(9010809)」資助,以該項目為題,袁世鷹、焦留成合作培養了全國較早、河南省第一個直線電機碩士(1991年獲碩士學位)。 上世紀90年代初,國外提出了「直線同步電機驅動垂直運輸系統」的構想。但是,面臨重大理論和技術問題的挑戰,成為直線電機研究領域的前沿課題。如果理論上和技術上的許多問題得到解決,則傳統的提升系統將會發生巨大變革。無繩提升機將是直線電機和運輸技術發展史上又一個重大突破,成為21世紀可與磁懸浮列車媲美的一種理想運輸工具。國外主要研究的重點放在高層建築的電梯方面。 1992年,研究所正式將直線電機驅動的礦井提升系統立項研究。 1993年獲得煤炭部攻關項目「礦井直線電動機提升系統的理論與試驗研究(編號:9410817)」。 199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直線同步電動機提升系統的理論與控制研究(編號:69674021)和河南省攻關項目等多項資助,也是目前國內唯一開展此項專題研究的單位。 1998年建成了3m高、載荷50kg「永磁直線同步電動機(PMLSM)礦井提升試驗系統裝置」。實現了「五無」新型提升模式,「在永磁直線電機提升系統方面做了開創性的研究工作」(引自1998年全國直線電機年會紀要)。袁世鷹教授以該項研究掛靠中國礦業大學培養了第一名博士—焦留成(1998年獲博士學位)。 2002年和2003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分段式永磁直線電機交流伺服系統建模研究(編號:60374034)」、河南省重點攻關項目「PMLSM無繩電梯工業應用試驗研究(編號:0223025300)」等多項國家、省部項目,依託這些項目,建成了PMLSM驅動的水平運輸實驗系統和三層樓高、載荷1300kg、接近工業實際的PMLSM驅動的第二代直線電機礦井提升試驗裝置,促進了大型提升系統從有繩到無繩的重大變革。袁世鷹教授以該項研究掛靠西安交通大學培養了第二名博士—汪旭東(2002年獲博士學位)。 2003年,獲河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直線電機非正弦工程電磁場的整體預測研究(編號:412002200)」資助,開展直線電機1D-3D電磁場統一解析理論研究。 2003年,與英國謝菲爾德大學電機及驅動研究所開展永磁電機合作研究。 2004年,團隊與南非斯特蘭堡大學合作,開展特種電機氣隙磁鏈定向矢量控制策略研究。成果發表在《IEEE Transactions》上。 2004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永磁直線電機整體建模與性能控制研究(編號:60474043)」。 2005年,獲河南省高等學校創新人才培養工程重大項目:「高效直線電磁抽油機技術及應用研究」資助,開始高效直線電磁抽油機技術與應用研究。 2006年與ASM國際一流晶元裝備自動化公司開展合作研究,設計開發了多種直線(旋轉)侍服電機。 2008年,獲得「直線電機與現代驅動」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稱號。 2008年,獲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基金「新型電磁泵電機的理論及應用研究」資助,開始高效節能電機的研究開發。 2009年,獲河南省重點攻關項目「數控機床直線電機伺服系統的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92102210359)」,開始數控機床直線電機伺服系統的研究開發。 2009年,獲河南省傑出人才支持計劃重大項目「無繩提升系統的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開始開發PMLSM驅動的第三代直驅電梯產品化樣機。 2010年,開發出了高效非同步電機、自起動永磁電機、永磁發電機等20個系列的高效節能電機產品。 2010年,建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PMLSM驅動的額定載荷150kg國內首台家用直驅電梯產品化樣機。 2010年,建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PMLSM驅動的五層樓高、載荷3000kg第三代直線電機高速電梯產品化樣機。 2010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永磁直線電機多轎廂無繩提升系統動態性能分析及其控制(61074095)」 資助,開始多轎廂垂直運輸系統的理論與試驗研究。 2010年,獲教育部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多自由度直線弧形電機基礎理論研究」資助,開始多自由度直線弧形電機理論與試驗研究。 研究隊伍:
河南理工大學直線電機與現代驅動研究所現有研究人員2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7人,博導2人,博士11人。
汪旭東 博士、教授、博導
袁世鷹 教授、博導
上官璇峰 博士、教授、碩導
許寶玉 博士
王福忠 博士、教授、碩導
艾永樂 博士、教授、碩導
付子義 教授、碩導
康潤生 教授、碩導
荊雙喜 教授、碩導
吳堯輝 高工、碩導
王海星 博士、副教授、碩導
司紀凱 博士、副教授、碩導
許孝卓 碩士、講師
封海潮 碩士、講師
張宏偉 碩士、講師
朱軍 博士、副教授
朱藝峰 博士、講師
王少華 副教授
李 輝 副教授
王素玲 博士、副教授
王國東 博士、副教授
高彩霞 碩士、講師
張 展 碩士、講師 過程式控制制研究室建設與發展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過程式控制制研究室成立於1993年。主要針對復雜工業過程對象,利用計算機技術,將人工智慧、模糊控制、神經網路等理論和方法應用於工業過程式控制制系統中。優化工藝過程,研發過程式控制制系統與裝置。過程式控制制研究室,是河南省「控制工程」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河南省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重點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室歷史悠久,特色鮮明,研究成果突出。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在工業鍋爐集散控制、玻璃配料生產線、黃磷配料生產線、水泥配料生產線、智能執行裝置、電力系統監測監控等復雜系統的建模與控制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解決了多項控制難題和關鍵技術,為工業過程自動化、礦山生產自動化與信息化作出了較大貢獻。形成了和凝聚了一支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博士生導師、教授、副教授、講師組成的老中青相結合的創新研究團隊。每年在工業過程式控制制研究方向招收博士、碩士研究生115人。
主要研究方向
工業過程式控制制系統建模;智能控制與優化;被控對象特性分析;復雜系統控制理論與控制策略;智能控制系統與裝置等。
科研環境及試驗平台
擁有過程式控制制實驗室、集散控制系統、先進控制技術試驗系統等一批先進的科研設備,可滿足日常科學研究及研究生培養工作。
主要研究成果
自成立以來,研究室成員主持和參與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河南省重點攻關等項目15項,企業委託項目50項,教改項目20多項。完成項目成果鑒定30項,部分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學術論文與專著
研究室成員在《中國系統模擬學報》、《煤炭學報》、《電工技術學報》等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SCI、EI、ISTP收錄論文50餘篇。主編出版了《單片機原理與應用技術》、《自動控制系統》、《煤礦電工手冊》、《實用電工材料手冊》、《建築電氣工程師手冊》等國家規劃教材和專著8部。 河南省高等學校控制工程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是在原有省級重點學科實驗室基礎上進行建設,2007年由河南省教育廳批准成立。本實驗室涵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電機與電器、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三個省級重點學科。實驗室瞄準控制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前沿,開展控制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前沿的探索性、創新性研究,努力推廣控制理論和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應用,獲取控制工程領域的原始創新成果和自主知識產權,將本實驗室建設成為控制工程領域的學術研究、交流以及高科技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為河南省和煤炭行業控制科學與技術的快速與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及技術支撐。
實驗室始終堅持以「瞄準基礎研究前沿方向,突出原創性研究;面向工程,實現技術和集成創新」的指導思想。經過多年建設,在理論研究和工程應用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已形成控制理論、工業過程式控制制、直線驅動系統及控制技術、檢測技術與自動化儀表、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等五個穩定的研究方向,在省內外具有一定特色和較大的影響力。
目實驗室總面積2000㎡,設備總價值1200餘萬元。擁有DCS集散控制系統、直線電機無繩提升系統、自主移動機器人、先進運動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平面三級倒立擺控制系統、PXI虛擬儀器、記錄示波器、DL7480/TDS7254B高精度數字存儲示波器等一批先進的儀器設備。
實驗室現有研究人員27名,其中教授12名,博士後3名,博士13名,在讀博士4名,碩士11名,形成了結構合理的研究團隊。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南省重大攻關項目、河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河南省創新人才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不同層次的縱向研究課題26項,企業工程項目25項,科研經費累計2000多萬元,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13項,發表核心刊物以上論文500餘篇,其中SCI、EI、ISTP檢索論文200餘篇。
實驗室實行相對獨立的運行機制,設立負責學術指導的學術委員會,清華大學吳澄院士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學術委員會每年召開1~2次會議,確定實驗室年度開放資助項目,研究開放實驗室的長遠發展規劃、年度研究與開發計劃等重大事項。實驗室實行開放流動機制,設立開放基金。廣泛開展校企合作,聯合攻關解決企業生產中的重大技術問題。同時加強與國內外有關高校、研究院所和實驗室的合作研究和交流,開展控制領域深層次的合作研究。
河南省高等學校控制工程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獲獎情況:
近三年代表成果
項 目 名 稱 鑒定及獲獎 主持人 時間 WJPL微機配料控制系統 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余發山 2008年 礦區綜合節能技術研究與應用 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王福忠 2006年 煤礦供電網路安全保障系統研究 中國煤炭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余發山 2009年 「三電」基礎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與實踐 河南省教學成果特等獎 余發山 2009年 PMLSM無繩電梯的工業應用試驗 河南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一等獎 汪旭東 2009年 基於小波理論的農網TBL_0TBL_0KV線路故障診斷系統研究 河南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二等獎 王福忠 2008年 匯流排型智能電動執行器的研究 河南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二等獎 余發山 2009年 永磁直線電機整體建模與性能控制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結題) 袁世鷹 2008年 分段式永磁直線電機交流伺服系統建模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結題) 王福忠 2006年 電機非正弦工程電磁場的整體預測研究 省科技廳鑒定,獲國際先進評價 汪旭東 2007年 近三年專利成果 專 利 名 稱 專利類型 設計人 專利號或申請號 交流電壓表測量單相負載功率因數的方法 發 明 董愛華 2007TBL_00054TBL_007.4 一種磁阻式磁力懸浮裝置 發 明 汪旭東 2009TBL_00064742.X 一種帶有磁力平衡機構的無繩電梯 發 明 汪旭東 2009TBL_00064740.0 一種無繩循環多轎廂電梯及其循環系統 發 明 汪旭東 2009TBL_00064738.3 帶增力機構的鉗式制動器 發 明 汪旭東 2009TBL_00203TBL_077.0 一種磁懸浮車 發 明 汪旭東 2009TBL_0006474TBL_0.5 一種直驅式刮板輸送裝置 發 明 汪旭東 2009TBL_00064739.8 大氣壓下介質阻擋類輝光放電反應器 發 明 孫岩洲 2008TBL_00TBL_04TBL_0588.7 煤礦安全生產監控模擬教學系統 實用新型 雷乃清 有軌電動伸縮門用弧形直線電機驅動機構 實用新型 汪旭東 200920088TBL_090.TBL_0 一種煤礦井下供電系統連鎖保護智能控制裝置 實用新型 王福忠 直驅式多罐車斜井運輸裝置 實用新型 汪旭東 遙控調度指揮裝置 實用新型 雷乃清 同軸線管結構介質阻擋電暈放電反應器 實用新型 孫岩洲 200720089995. 一種道路減速帶發電儲能裝置 實用新型 許孝卓 200920090082.8

㈨ 高中通用技術實驗室實驗設備都有什麼啊

高中通用技術實驗室設備主要有:
一、通用技術實驗室-製作室
主要功能:學生進行技術試驗和技術製作,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場所。
相關配置:
1)、基本設施
通用技術製作室基本設施主要有:
教師演示桌
多媒體設備
學生操作台
機床操作台
學生凳
工具櫃
工具陳列櫃
滅火器
綜合布線
工具小推車
2)、工具量具
2.1木工工具
2.2金工工具
2.3電工工具
2.4計量工具
3)、金工木工機床
小型車床(含車刀一套)
車刀
四爪卡盤
金屬鑽銑床
微型銑床
微型磨床
分度鑽床
手持磨機
微型鑼床
微型鋸床
台式砂輪機
木工砂帶機
電熱絲切割機
微型帶鋸
4)、消耗性材料
自製木質小凳套材
自製木質相框套材
自製木質書架
自製視力保護提醒器
220V台燈組裝套材
自動升旗簡易控制組件
自發電手電筒套材
5)、防護用品
防護眼鏡
工作服
工作帽
套袖
口罩
簡易葯箱

二、通用技術實驗室-設計室
主要功能:教師進行授課、學生進行繪圖、技術設計等開放探究實驗的場地
相關配置:
1)、基本設施
教師演示台
多媒體設備
學生設計台
學生凳
作品展示櫃
資料櫃
展示邊櫃
滅火器
綜合布線
2)、繪圖工具
擦圖片
繪圖板
分規
曲線板
直尺
三角尺
比例尺
丁字尺
量角器
圓規
3)、教具、學具類
焊接/粘接/鉚接模型
簡單零件模型
機械制圖模型
螺紋連接模型A
多功能控制器
結構承重測試儀
硬幣分揀流程模型
不倒翁原理測試儀
紅外線發射與接收報警裝置
光控路燈實驗箱
千斤頂模型
升旗試驗裝置
橋梁模型
橋梁承重試驗裝置
紅綠燈控制系統套件
穩定性測試儀
晶體三極體開關特性試驗套件
常見控制方式認知及應用套件
水塔試驗裝置
自動門試驗裝置
抽水馬桶模型
感測器功能演示儀
多用照明燈試驗套材
照度儀
聲控燈系統實驗箱
電子控制實驗室箱
壁掛模型
活動廣告牌模型
火箭模型
稜柱立體吊頂模型
吊塔式雞用自動飲水機原理模型
技術與設計1
技術與設計2(結構與設計套件
、流程與設計套件、
系統與設計套件、
控制與設計套件)
4)、軟體與資料
圖書資料
經典結構欣賞
CAD軟體
展板
結構與設計套件光碟
流程與設計套件光碟
系統與設計套件光碟
控制與設計套件光碟

三、通用技術實驗室-准備室
主要功能:存放便於移動的分組工具及常用實驗材料等場所。
主要配置:
准備台
模型櫃
工具櫃
工具陳列櫃
工具牆
工具小推車
以上全是從北京威成亞網址復制來的,您如有需要,也可以去看看!

㈩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岩土工程系

學校隸屬關系:河南省電話:0371-5790279

學校所在地:河南鄭州市鄭花路20號傳真:0371-5727645

郵政編碼:450008電子郵件:quanh@371.net

一、地質類專業設置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岩土工程系設有地礦類(工學)本科專業地質工程;地理類(理學)本科專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土建類(工學)本科專業土木工程(岩土工程方向)。

1)地質工程專業:原為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創辦於1958年。目前該專業主要開設有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兩個專業方向。

2)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是根據城市化進程和小城鎮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以及我校的辦學條件,於2002年申辦的新專業。

3)土木工程專業(岩土工程方向):開辦於 1994年。

二、地學類相關學科本科專業設置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另設有:水利水電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工程、土木工程(工業與民用建築、道路與橋梁工程等方向)、給水排水工程、環境工程等與地學類相關的本科專業。

三、地學類研究生學科及相關學科研究生學科專業設置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地學類研究生學科專業有地質工程碩士點學科(1992年獲授予權)。與地學類相關的研究生學科專業有水工結構工程(國家首批學位授予點)、水文學及水資源(1998年獲學位授予權)和岩土工程(2003年獲學位授予權)等三個碩士點學科。

地質工程、水工結構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同時擁有同等學歷碩士學位授予權,地質工程領域和水利水電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

四、地質類教師隊伍現狀

1.教師隊伍現狀

岩土工程系現有教師42人,已形成一支年齡、學歷、職稱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詳見下表)。碩士研究生導師11名,主要從事岩土工程力學、水文地質、環境工程地質、地基及基礎工程等4個研究方向。

表1 岩土工程系教師職稱及學位結構一覽表

土力學實驗室、岩石力學實驗室和工程物探實驗室等除完成好教學任務外,還承擔了大量試驗研究項目和對外科技服務項目。

七、「九五」以來科學研究簡況

近五年來,承擔國際合作項目5項,國家計委、科技部和教育部項目21項。如國家「973」項目「大型邊坡的安全度研究」、中日合作項目「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生態與環境影響評價」、國家「863」項目「北方半乾旱地區集雨灌溉多水源優化配置技術研究」、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項目「滑坡演化的非線性機制研究」等。

(撰稿:陳南祥、黃志全)

閱讀全文

與河南礦用模型實驗裝置采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床皮帶跑偏怎麼調 瀏覽:986
上海新建高檔五金電器批發市場 瀏覽:195
戰斧機械鍵盤怎麼樣 瀏覽:863
天水商用廚房設備哪裡有 瀏覽:666
samp工具箱手機下載 瀏覽:775
熒光筆怎麼開安全閥門 瀏覽:114
數控車床後軸承怎麼緊 瀏覽:218
設備日常檢查注意哪些 瀏覽:646
煤礦井下設備三證一標志是什麼 瀏覽:111
鑄造企業土地使用稅怎麼計算 瀏覽:780
管道蝶形閥門 瀏覽:703
家用燃氣閥門怎樣安裝 瀏覽:906
閥門銘牌的壓力是什麼壓力 瀏覽:406
軸承代號LF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822
手動控制噴泉用什麼閥門 瀏覽:148
閥門閥桿閥芯怎麼製作 瀏覽:970
用圖1裝置驗證動量守恆定律實驗中 瀏覽:861
空調閥門結冰是怎麼回事 瀏覽:968
怎麼把默認設備揚聲器改成耳機 瀏覽:569
復合材料的軸承用什麼潤滑 瀏覽: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