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圖實驗裝置用於研究溫度對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響.先將酶和乳汁分別放入2個試管,然後將2試管放入同
①10℃、60℃時,乳汁均不凝固,說明酶的催化效率均較低或沒有催化效率,①正確專;
②分析實驗數據可知,乳屬汁凝固在40℃所需要的時間最短,所以凝乳酶的最適宜溫度是40℃左右,而不能肯定是40℃,②錯誤;
③由於A裝置溫度低,酶活性降低,若升溫到40℃,酶的活性升高,會發生乳汁凝固,③錯誤;
④分析F可知,高溫使酶的結構發生改變從而失去活性,降溫到40℃酶的活性不會恢復,不發生乳汁凝固,④正確.
所以錯誤的有②③.
故選:C.
2. 各物質在氧氣瓶中燃燒,下列的實驗裝置不正確的是()A.B.C.D
A、集氣瓶中沒有鋪一層細沙或加入適量的水,鐵在氧氣中燃燒時生成的高溫熔融物四氧化三鐵容易濺落,從而把集氣瓶炸裂,不正確.
B、可以用水或顯鹼性的溶液吸收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硫氣體,從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集氣瓶外擴散,正確.
C、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的氣體不污染環境,裝置正確.
D、紅磷燃燒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固體不能向空氣中擴散,裝置正確.
故選A.
3. 該圖是鐵與水在高溫下反應實驗裝置圖,請問實驗開始時
(1)裝置B中鐵粉與水蒸氣在高溫下發生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回3Fe+4H2O
高溫
.
Fe3O4+H2↑,故答案答為:3Fe+4H2O
高溫
.
Fe3O4+H2↑;(2)裝置B鐵與水蒸氣反應生成的氫氣,經鹼石灰乾燥後加入裝置E,氧化鐵與氫氣加熱發生反應生成了鐵和水,所以反應的現象為:紅色的粉末變成黑色,管壁產生水珠,故答案為:紅色的粉末變成黑色,管壁產生水珠;(3)裝置A需要加熱產生水蒸氣,裝置B是鐵與水蒸氣的反應,需要高溫下才能反應,需要加熱;裝置E是氫氣含有氧化鐵的裝置,反應需要加熱,所以需要加熱的裝置為:A
B
E,故答案為:A
B
E;(4)檢驗三價鐵離子的方法為:取少量濾液,滴入幾滴硫氰化鉀溶液,觀察溶液是否變紅色,故答案為:取少量濾液於試管中,滴入幾滴KSCN溶液,觀察溶液是否變紅色.
4. 裝置中存在的3個錯誤是
(1)圖中①是蒸發皿,②是集氣瓶.
(2)反應生成氣體時,氣體會從漏斗中逸出,所以漏斗的下端必須沒入液面下方;
(3)裝置B中的濃硫酸,濃硫酸屬於酸,具有酸的通性,還具有吸水性、脫水性和強氧化性,能乾燥中性或酸性氣體,但不能乾燥鹼性、部分強還原性氣體,所以B裝置中的氣體可以是氧氣、氫氣等;
(4)蒸發操作時,為使液體均勻受熱,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應用玻璃棒攪拌.
(5)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會形成高溫熔融物,而炸裂瓶底,所以要在集氣瓶的底部鋪一層細沙或少量水.
故答案為:(1)蒸發皿;集氣瓶;
(2)漏斗的下端必須沒入液面下方;
(3)氧氣(或氫氣);
(4)加快液體的蒸發,同時防止局部過熱引起暴沸而導致液滴飛濺;
(5)集氣瓶被炸裂.
5. 6,高溫實驗裝置使用注意事項錯誤的是:(標准答案: D )
D選項,密閉無法減少熱量損失,相反還會造成危險
6. 關於下列各實驗裝置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裝置①可用於驗證Na與H2O反應是否放熱B.裝置②可用
A.空氣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如果鈉和水反應放熱,導致大試管中氣體壓強增大,則紅回墨水左答端下降、右端上升,故A正確;
B.氨氣屬於鹼性氣體,可以用鹼性乾燥劑鹼石灰乾燥;常溫下氨氣和空氣不反應,且密度小於空氣,可以採用向下排空氣收集氨氣;氨氣有刺激性氣味,不能直接排空,氨氣極易溶於水,所以可以用水吸收尾氣,用倒置漏斗防止倒吸,故B正確;
C.3NO2+H2O=2HNO3+NO,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密度大於空氣,應該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氮,故C錯誤;
D.鋁具有強還原性,高溫下,能將部分金屬氧化物還原為金屬單質,如:能將二氧化錳還原為錳,該反應為鋁熱反應,故D正確;
故選C.
7. 在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某研究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下3套實驗裝置,用來收集和驗證鐵在高溫下與水蒸氣反
(1)根據題目中提供的圖可以看出本題實驗的原理是前面燒瓶中產生水蒸氣,經過橫放的硬質玻璃管,在高溫條件下與鐵反應,反應後用乾燥管除去多餘的水蒸氣,用小試管收集產生的氣體.發生的反應為:3Fe+4H2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