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右圖是探究大麥種子呼吸方式的實驗裝置實驗開始時用夾子夾緊

右圖是探究大麥種子呼吸方式的實驗裝置實驗開始時用夾子夾緊

發布時間:2022-06-28 23:08:39

❶ (1)在「呼吸處」作緩慢的吸氣和呼氣,吸氣時,用夾子夾緊b管的橡皮管;呼氣時,夾

(1)吸氣時,用夾子夾緊B管的橡皮管;呼氣時,夾緊A管的橡皮管.吸入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所以B試管內的石灰水變渾濁了.
(2)在實驗中設置A試管的目的是起對照作用.
(3)血液中的氧氣進入組織細胞,在線粒體內對有機物進行氧化分解,釋放能量,產生二氧化碳,所以人體內呼出的二氧化碳產生的部位是組織細胞的線粒體.
(4)當肋間肌和膈肌收縮時,胸廓體積增大,肺也隨之擴張,肺內氣壓低於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通過呼吸道進入肺,完成吸氣;當肋間肌和膈肌舒張時,胸廓體積縮小,肺也隨之回縮,肺內氣壓高於外界大氣壓,肺內氣體通過呼吸道排出體外,完成呼氣.
故答案為:(1)B,較多的二氧化碳
(2)對照
(3)C
(4)肋間肌; 膈肌(順序可變)

❷ 為什麼只有線粒體的細胞質內能進行有氧或者無氧呼吸那麼是不是所有的細人體細

(18分)完成下列有關呼吸作用方式和場所的探究實驗。

Ⅰ.右圖所示的是檢測氣壓變化的密閉裝置。課題小組同學利用該裝置探究某種異養型微生物的細胞呼吸方式。反應瓶和中心小杯中放置有關實驗材料和試劑,關閉活栓後,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變化反映瓶中氣體體積變化。實驗開始時將右管液面高度調至參考點,實驗中定時記錄右管液面高度相對於參考點的變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積變化)。

(1)取甲、乙兩套該密閉裝置設計實驗。請補充表格有關內容:

裝置

反應瓶內加入的材料

小杯內加入的材料

液面高度變化的含義



一定濃度葡萄糖溶液、

微生物懸浮液各1ml

適量的NaOH溶液









細胞呼吸時CO2的釋放量與O2消耗量的差值

(2)將甲、乙裝置均至於28℃恆溫條件下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微生物保持活性),60min後讀數。請補充下表有關內容。

預期實驗結果

微生物的細胞呼吸方式





上升

不變





下降

只進行產生酒精和CO2的無氧呼吸

上升

下降





不變

只進行產生乳酸的無氧呼吸

Ⅱ.課題小組同學為了確定細胞有氧呼吸第二階段發生的場所,又進行了如下探究:

做出假設:有氧呼吸第二階段只發生在線粒體中,不能在細胞質基質中完成。

實驗過程:



實驗結果:1號和2號試管中均檢測到CO2(與預測結果不相符)。

請分析回答:

(1)分析實驗結果與預期不相符合的原因及改進措施。

原因: 。

改進措施: 。

(2)實驗步驟⑥依據的原理是 。

(3)經同學們的分析及對實驗個別步驟作出的恰當修改,重新實驗,大家都獲得了與預期相符合的實驗結果。最後,老師又提出一個新問題:「假如該實驗時間過長,空氣中的CO2溶入樣本中的量足以被檢測劑檢測出,為了提高實驗的科學性,排除干擾因素帶來的實驗誤差,你如何解決?」 請寫出解決措施。



查看習題詳情和答案>>
完成下列有關呼吸作用方式和場所的探究實驗。

Ⅰ.下圖所示的是檢測氣壓變化的密閉裝置。課題小組同學利用該裝置探究某種異養型微生物的細胞呼吸方式。反應瓶和中心小杯中放置有關實驗材料和試劑,關閉活栓後,U型管右管液面高度變化反映瓶中氣體體積變化。實驗開始時將右管液面高度調至參考點,實驗中定時記錄右管液面高度相對於參考點的變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積變化)。



(1)取甲、乙兩套該密閉裝置設計實驗。請補充表格有關內容:

裝置

反應瓶內加入的材料

小杯內加入的材料

液面高度變化的含義



一定濃度葡萄糖溶液微生物懸浮液各1 mL、

適量的NaOH溶液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細胞呼吸時CO2的釋放量與O2消耗量的差值

(2)將甲、乙裝置均置於28 ℃恆溫條件下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微生物保持活性),60 min後讀數。請補充下表有關內容。

預期實驗結果

微生物的細胞呼吸方式





上升

不變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

下降

只進行產生酒精和CO2的無氧呼吸

上升

下降

⑥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

不變

只進行產生乳酸的無氧呼吸

Ⅱ.課題小組同學為了確定細胞有氧呼吸第二階段發生的場所,又進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假設:有氧呼吸第二階段只發生在線粒體中,不能在細胞質基質中完成。

實驗過程:



實驗結果:1號和2號試管中均檢測到CO2(與預測結果不相符)。

請分析回答:

(1)分析實驗結果與預期不相符合的原因及改進措施。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進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步驟⑥依據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經同學們的分析及對實驗個別步驟作出的恰當修改,重新實驗,大家都獲得了與預期相符合的實驗結果。最後,老師又提出一個新問題:「假如該實驗時間過長,空氣中的CO2溶入樣本中的量足以被檢測劑檢測出,為了提高實驗的科學性,排除干擾因素帶來的實驗誤差,你如何解決?」

請寫出解決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習題詳情和答案>>
下圖為種子發育和萌發過程中四種內源激素、種子含水量以及營養物質積累量的變化曲線,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種子在發育過程中有機物總量________(增加,減少);種子萌發後有機物的重量減少、種類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種子發育過程中,首先出現的激素是CK,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其次增加的激素是GA和IAA,參與有機物向籽粒的運輸與積累。ABA促進種子貯藏蛋白的基因表達,並促進種子的脫水乾燥,有利於種子的_________。可見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激素調節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
(3)種子解除休眠後,吸水膨脹,開始進行旺盛的呼吸作用,初期種子呼吸產生的CO2大大超過O2的消耗,此時細胞以_____(有氧、無氧)呼吸為主;當胚根長出後O2的消耗速率大大提高,則進行________(有氧、無氧)呼吸。
(4)普通小麥(6N=42)與黑麥(2N=14)雜交培育出八倍體小黑麥至少需要_____年時間,第一年得到的植株取其花粉進行花葯離體培養得單倍體苗,苗期用秋水仙素處理後得所植株體細胞染色體數是________,此方法稱___________育種。
查看習題詳情和答案>>
(09山東實驗中學五月模擬)(16分)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內發生的兩個重要的代謝活動,它們相互聯系,密不可分。實驗中可用氧氣的產生與吸收(或二氧化碳的吸收與產生)來檢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弱。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金魚藻在代謝過程中,細胞內產生氣體的場所可能是 。

(2)在較強光照下,培養金魚藻的燒杯內會冒出氣泡,試解釋原因: 。

Ⅱ.(12分)植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調節,下面是有關植物激素的知識及實驗研究,請根據有關信息分別回答下列問題:

(1)植物激素對植物的生長發育產生顯著調節作用,植物的生長發育是由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的。下表是植物不同部位各種激素的相對濃度,請分析回答:

部位

激素的相對濃度

生長素

赤黴素

細胞分裂素

脫落酸

莖尖

+++

+++

+++



幼葉

+++

+++





伸長莖

++

++





側 芽









成熟葉







+++











根 尖

++







+++表示含量高;++表示含量中等;+表示含量低;―表示無

①目前公認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類,除上表中的四大類外,植物體內還有一類物質也屬於植物激素,該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②在進行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中,培養基中必需添加的激素是。

(2)分析上表可知,成熟葉中含有較多的脫落酸而不含細胞分裂素。科學家通過進一步分析研究得知:脫落酸能抑制核酸、蛋白質的合成,促使葉片衰老,而細胞分裂素則抑制葉綠素、核酸和蛋白質的降解,抑制葉片衰老。所以在生產中可利用細胞分裂素作保鮮劑。

請你設計一個實驗證明細胞分裂素有延緩葉片衰老的作用。

③實驗原理:葉綠素逐漸喪失而失去綠色是葉片衰老最明顯的特點,離體葉片得快就會出現衰老的特點,因此,可通過 來證明。

④實驗步驟:

第一步:選取葉片隨機分成兩組,分別標記為甲組、乙組。

第二步:。

⑤實驗結果預測:。

⑥實驗結論:。

查看習題詳情和答案>>
某實驗室用兩種方式進行酵母菌發酵葡萄糖生產酒精。甲發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氣,乙發酵罐中沒有氧氣,其餘條件相同且適宜。實驗過程中每小時測定一次兩發酵罐中氧氣和酒精的物質的量,記錄數據並繪成如圖所示的曲線。據圖分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實驗結束時甲、乙兩發酵罐中產生的CO2量之比為6∶5

B.甲、乙兩發酵罐分別在約第5小時和第3小時厭氧呼吸速率最快

C.甲發酵罐的實驗結果表明在有O2存在時酵母菌無法進行厭氧呼吸

D.該實驗證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的O2越多,則酒精的產量越高

❸ 大麥種子可以在黑暗條件下減數分裂嗎

(1)epiBR(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內酯)對胚芽鞘的伸長生長有調節作用,屬於植物生長調節劑(或激素類似物).
(2)在實驗過程中,去除尖端3mm,然後切取1.0cm長切段用緩沖液浸泡1h的目的是減少胚芽鞘內原油菜素內酯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3)因為實驗組是實驗組是用緩沖液配製的epiBR(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內酯)溶液中處理,分別於12、24、36、48 t/h時間點測量胚芽鞘的長度,故對照組的設置方法是:取相同數量的胚芽鞘切段浸泡在等量的不含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內酯的相同緩沖液中,分別於12、24、36、48 t/h測量胚芽鞘伸長量並記錄結果.
(4)甲圖切段用epiBR處理48 小時實驗組胚芽鞘的伸長量為1.2cm,和圖乙的epiBR濃度為1μmol.L -1 相對應,可見圖甲曲線是將處理後的胚芽鞘切段浸泡在濃度為1μmol.L -1 的epiBR中得到的結果.
由柱形圖來看不同濃度epiBR(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內酯)對胚芽鞘的伸長生長都有促進作用,且濃度為1μmol.L -1 的epiBR促進伸長的效果最明顯,故1μmol.L -1 的epiBR是促進胚芽鞘的伸長的適宜濃度,與對照組相對比,濃度的epiBR處理48h後,它可促進胚芽鞘的伸長量為0.4cm.
(5)本實驗的自變數是不同濃度epiBR,因變數是胚芽鞘的伸長量,故該實驗的目的為探究促進胚芽鞘伸長的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內酯的適宜濃度.
故答案為:
(1)植物生長調節劑(或激素類似物).
(2)胚芽鞘內原油菜素內酯
(3)等量的不含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內酯的相同緩沖液,12、24、36、48 t/h 胚芽鞘伸長量
(4)1μmol.L -1 ,0.4cm.
(5)探究促進胚芽鞘伸長的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內酯的適宜濃度

❹ 如圖是檢驗呼出氣體的實驗裝置,請根據你所學的知識和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在「呼吸處」作緩慢的吸

(1)B,二氧化碳(2)形成對比,比較空氣中的成分和呼出氣體內的差異。
(3)C.(4)吸入肺,肋間容肌,膈肌(5)用澄清的石灰水,若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有二氧化碳。

❺ 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其步驟為:①用夾子夾緊橡皮管 ②點燃燃燒匙里的紅

(1)寫出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4P+5O2

點燃
.

❻ 如圖中的實驗裝置用於測量大麥種子的呼吸速率.實驗開始時,用夾子夾緊橡皮管並使圖中U形管內兩側有色液

(1)分析圖示及題干可知,該實驗通過測定吸收O2的速率來衡量呼吸速率,故在兩個裝置中都加入了NaOH溶液,其目是吸收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從而排除無關變數的干擾.
(2)裝置A中的種子是活的,可進行呼吸作用;消耗O2,而產生CO2,由於裝置中的NaOH溶液能與CO2反應,故裝置A中有色液體的變化量表示大麥種子呼吸作用消耗氧的體積.
(3)在實驗的兩個裝置中,設置B裝置的目的是排除由物理因素引起的氣體熱膨脹對實驗結果的干擾,起對照作用.故應對裝置B中對大麥種子進行滅菌處理,防止種子表面的細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產生或吸收的氣體影響實驗結果;環境溫度上升會引起裝置中的氣體膨脹,從而導致裝置B中有色液體的變化.
(4)用裝置A的結果加上裝置B(校正值)的結果是80mm3/g,這是10克大麥種子的,再除以10就是所要的結果(O2吸收速率:80mm3/10g=8mm3g-1h-1).
故答:
(1)吸收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
(2)大麥種子呼吸作用消耗氧的體積
(3)滅菌是防止細菌呼吸作用產生或吸收的氣體影響實驗結果由於環境溫度上升而引起的氣體膨脹對照(排除由物理因素引起的氣體熱膨脹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4)O2吸收速率=80mm3/10g=8mm3g-1h-1

❼ 了解種子的臨界水分和安全水分有什麼意義

種子中的水分有兩種狀態——游離水(自由水)和結合水(束縛水)。游離水具有一般水的性質,可作為溶劑,零度能結冰,容易從種子中蒸發出去;而結合水卻牢固地和種子中的親水膠體(主要是蛋白質、糖類及磷脂等)結合在一起,不容易蒸發,不具有溶劑的性能,低溫下不會結冰。因此,我們通常把種子的結合水達到飽和程度並將出現游離水時的水分稱為臨界水分。
在一定溫度條件下,種子達到臨界水分後,種子就不耐貯藏,種子的活力和生活力很快降低和喪失;而在臨界水分以下,則一般認為可以安全貯藏
種子中的水分有兩種狀態——游離水(自由水)和結合水(束縛水)。游離水具有一般水的性質,可作為溶劑,零度能結冰,容易從種子中蒸發出去;而結合水卻牢固地和種子中的親水膠體(主要是蛋白質、糖類及磷脂等)結合在一起,不容易蒸發,不具有溶劑的性能,低溫下不會結冰。因此,我們通常把種子的結合水達到飽和程度並將出現游離水時的水分稱為臨界水分。
在一定溫度條件下,種子達到臨界水分後,種子就不耐貯藏,種子的活力和生活力很快降低和喪失;而在臨界水分以下,則一般認為可以安全貯藏。

❽ 關於高中生物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

一、活動目標

1.進行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2.說出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

二、背景資料

1.相關知識

(1)活細胞都要進行細胞呼吸。細胞通過細胞呼吸獲得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和中間產物。細胞呼吸分成兩種類型,即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2)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在有氧和無氧條件下都能生存,屬於兼性厭氧菌。酵母菌取材方便,培養簡單,是做細胞呼吸研究的好材料。

(3)檢測酵母菌細胞呼吸產物的方法簡單易行。

(4)制酒業普遍使用不同的釀酒酵母生產葡萄酒、啤酒等。例如,啤酒生產過程就分為麥芽製造、麥芽汁製造、前發酵、後發酵、過濾滅菌、包裝等幾道工序。

麥芽的製造 大麥(也正在試驗用小麥)浸漬吸水後,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發芽,發芽時產生各種水解酶,如蛋白酶、糖化酶、葡聚糖酶等,這些酶可將麥芽本身的蛋白質分解成肽和氨基酸,將澱粉分解成糊精和麥芽糖等。發芽到一定程度,就要中止發芽,經過乾燥,製成水分含量較低的麥芽。

麥芽汁的製造 麥芽經過適當的粉碎,加入溫水,在一定的溫度下,利用麥芽本身的酶,進行糖化,主要是將麥芽中的澱粉水解成麥芽糖。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還可以加入一定比例的大米粉作輔料,大米粉先加水煮沸。製成的麥芽醪,用過濾槽進行過濾,得到麥芽汁,將麥芽汁輸送到麥芽汁煮沸鍋中,將多餘的水分蒸發掉,並加入酒花。酒花是一種植物的花,加到啤酒中,可使啤酒帶有特殊的酒花香味和苦味,同時,酒花中的一些成分還具有防腐作用,可延長啤酒的保存期。

發酵 麥芽汁經過冷卻後,加入酵母菌,輸送到發酵罐中。一般先通入少量空氣,酵母菌可進行短時間的有氧呼吸,使自身增殖,而後開始發酵。傳統工藝分為前發酵和後發酵,分別在不同的發酵罐中進行。現在流行的作法是在一個罐內進行前發酵和後發酵。前發酵主要是利用酵母菌將麥芽汁中的麥芽糖轉變成酒精,後發酵主要是產生一些具有特殊風味的物質,除掉啤酒中的異味,並促進啤酒的陳熟。這一期間,需要控制一定的罐內壓力,使後發酵中產生的二氧化碳保留在啤酒中。

過濾滅菌 經過兩個星期左右的發酵,有些啤酒發酵期可能長達幾個月,將啤酒經過過濾,除去啤酒中的酵母菌和微小的顆粒,再經過62℃左右的滅菌,然後冷卻,啤酒就可以包裝。

包裝 包裝方式主要有瓶裝和罐裝,還有桶裝等。

(5)重鉻酸鉀可以檢測酒精的存在。這一原理可以用來檢測司機是否喝了酒。具體做法是:讓司機呼出的氣體直接接觸到載有用硫酸處理過的重鉻酸鉀或三氧化鉻的硅膠(二者均為橙色),如果呼出的氣體中含有酒精,重鉻酸鉀或三氧化鉻就會變成灰綠色的硫酸鉻。

2.實驗原理

(1)在有氧條件下,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可以將葡萄糖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並釋放能量。在無氧條件下,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能將葡萄糖轉變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酵母菌有氧呼吸: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酵母菌無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2)檢驗酵母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產生的CO2的量的多少

①將酵母菌兩種呼吸方式產生的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根據產生的碳酸鈣沉澱的多少,即可判斷兩種方式產生的CO2的量的多少,辨別酵母菌的呼吸類型。反應式如下:CO2+Ca(OH)2→CaCO3+H2O

有條件的地區可考慮用Ba(OH)2代替Ca(OH)2,現象將更明顯。

②將酵母菌兩種呼吸方式產生的氣體分別通入溴麝香草酚藍溶液,根據溶液顏色的變化,判斷兩種方式產生的CO2的量的多少。

溴麝香草酚藍溶液在pH6.0~7.6的環境中,其顏色隨著pH值的降低,將發生由藍→綠→黃綠→黃的顏色變化。

有氧呼吸釋放的CO2多,生成的H2CO3多,使溴麝香草酚藍溶液由藍→綠→黃綠→黃的時間短;無氧呼吸釋放的CO2相對較少,溴麝香草酚藍溶液由藍→綠→黃綠→黃的時間較長。根據溴麝香草酚藍溶液顏色變化的時間長短,可以比較酵母菌兩種呼吸方式中CO2釋放量的多少。

(3)檢驗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

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的酒精,在酸性條件下很容易與重鉻酸鉀反應生成灰綠色的硫酸鉻。稀的重鉻酸鉀溶液為透明的橙色。化學反應式為: 3C2H5OH+2K2Cr2O7+8H2SO4=3CH3COOH+2K2SO4+2Cr4(SO4)3+11H2O

三、製作指南

1.材料 新鮮酵母(或乾酵母),質量分數為5%的葡萄糖溶液。

2.用具 玻璃棒,玻璃導管,試管,研缽,燒杯,量筒,500 mL廣口瓶或錐形瓶,膠塞,滴管。

3.試劑 質量分數為10%的NaOH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或Ba(OH)2溶液),蒸餾水,濃硫酸,重鉻酸鉀晶體,色拉油,溴麝香草酚藍溶液。

4.操作要點

(1)制備酵母液

取兩份新鮮酵母,每份10 g,分別放入兩個編好號的500 mL廣口瓶或錐形瓶中,再向瓶中分別加入200 mL質量分數為5%的葡萄糖溶液,製成酵母發酵液,簡稱酵母液。

(2)實驗裝置

裝置1:

(在裝置2的酵母液中加一些色拉油,以隔絕空氣)

裝置3:同裝置1或裝置2,但要將酵母液換成葡萄糖液。

(3)檢測

①使用石灰水(或Ba(OH)2溶液)檢測CO2的生成

在室溫25℃、濕度55%條件下,10 min時,可見裝置1中石灰水變混濁,裝置2中石灰水剛冒出氣泡;20 min時,裝置2中石灰水變混濁。

實驗現象:比較單位時間內兩種裝置中石灰水混濁的程度。

可觀察到裝置1與裝置2中的酵母液均有氣體產生,並使石灰水變渾濁,但裝置1中石灰水的混濁程度(沉澱)多於裝置2,裝置1中石灰水變混濁的時間早於裝置2。裝置3中不出現石灰水變混濁的現象。

②使用溴麝香草酚藍溶液檢測CO2的生成

溴麝香草酚藍溶液的配製:在錐形瓶中加入5 mL質量濃度為10-4 g/mL的溴麝香草酚藍溶液、100 mL蒸餾水、1滴質量濃度為0.1 g/mL的NaOH溶液。此時溶液為藍色。

注意:仍使用裝置1和裝置2,但要將瓶中的石灰水換成溴麝香草酚藍溶液,按裝置圖將反應容器連接好,裝置1和裝置2要同時連通溴麝香草酚藍溶液。

實驗現象:在室溫25℃、濕度55%條件下,20 min時可見以下現象。

裝置1溴麝香草酚藍溶液在130 s時由藍色變成綠色;190 s時變成黃綠色;270 s時變成黃色。

裝置2溴麝香草酚藍溶液需330 s才變成黃色。

裝置3溴麝香草酚藍溶液仍為藍色。

③檢測酒精的生成

取3支試管,按裝置標號分別給試管標上1、2、3號。向1、2、3號試管中各加入0.1 g重鉻酸鉀晶體,然後分別向3支試管中小心地加入0.5 mL濃硫酸,振盪試管使晶體溶解,待溶液冷卻後備用。在室溫25℃、濕度55%條件下,20 min時,將裝置1和裝置2中的酵母液和裝置3中的葡萄糖液取出,分別過濾,將濾液盛在3支幹凈的試管中。各取出2 mL濾液,分別加入1、2、3號試管中,振盪試管。

實驗現象:看單位時間內溶液顏色的變化。

1號試管的溶液(即裝置1的溶液)橙色略有變化,即有一點灰綠色出現。

2號試管的溶液(即裝置2的溶液)由橙色變為灰綠色(在橙色背景中可能顯青黃色)。

3號試管的溶液(即裝置3的溶液)仍為橙色。

5.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各裝置的連通管盡量不漏氣。

(2)檢測酒精生成時,配葯後要馬上檢測。

(3)由於裝置簡單,不可能形成完全的有氧或無氧條件,因此不排除裝置1中有酒精生成。檢測酒精生成的實驗中,裝置1可能出現少許的灰綠色。

(4)注意對照裝置3的實驗結果。

(5)建議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實驗,每組4~6人。

四、教學設計

1.提出問題

創設情境:可從工業制酒引入。

圍繞學生對酵母菌的了解,以及如何進行酵母菌細胞呼吸的實驗展開教學。

2.作出假設

引導學生圍繞酵母菌細胞呼吸的兩種可能方式進行討論。

3.設計實驗

重點在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如何控制實驗中的有氧條件和無氧條件?

(2)怎樣鑒定細胞呼吸的產物?重點放在如何檢測二氧化碳和酒精的生成,如何比較兩種呼吸產物的多少。

4.實施計劃

同前面的「操作指南」。

5.分析結果

(1)如果在室溫25℃、濕度55%條件下,安裝好裝置,一般在實驗開始後25 min左右就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實驗現象。

(2)無論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還是無氧呼吸,都可以檢測到二氧化碳的生成。二氧化碳的生成量可依據單位時間內石灰水變混濁的程度來判斷。

(3)在酵母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裝置中都可以檢測到酒精的生成。這是因為在我國目前中學生物實驗室的條件下,難以做到讓有氧裝置中的每一個酵母菌細胞都處於有氧環境中。因此在有氧呼吸裝置中也可能有部分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

6.得出結論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得出以下結論。

(1)細胞呼吸有兩種方式: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2)細胞的無氧呼吸包括兩種形式:生成酒精的無氧呼吸和生成乳酸的無氧呼吸。

7.表達交流

從學生開始進行實驗,到得到實驗結果,大約需要30 min。實驗結束後可以安排時間讓學生討論並整理實驗結果,各小組派代表匯報、交流。

五、評價建議

1.評價等級分為優、良、及格、不及格四個檔次。

2.能比較完整地完成探究活動的學生或小組獲得「良」以上的成績。

3.在探究活動的某個環節有創意、有想法,並進行認真思考和實踐的學生或小組獲得提高一檔的評價。

❾ 大麥種子是釀造啤酒的主要原料之一,其結構如圖1所示,胚乳中貯存的營養物質主要是澱粉.用赤黴素處理大

①實驗組1和4對照說明實驗結果與胚有關,實驗組1和對照說明實驗結果與赤黴素有關,三組在一起可說明赤黴素的產生部位是大麥種子的胚.,由實驗組2和3對照可知,赤黴素作用於糊粉層,酶的活性越強,單倍時間獲得的產物質越多,可能過澱粉分解產生的還原性糖含量的變化檢測α-澱粉酶活性;
②由圖2可知,用赤黴素處理使α-澱粉酶的mRNA含量增多,所以赤黴素促進了α-澱粉酶基因的轉錄;
故答案為: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赤黴素的產生部位是大麥種子的胚;赤黴素作用於糊粉層;α一澱粉酶發揮作用的部位在大麥種子的胚乳.酶的活性越強,單倍時間獲得的產物質越多,可通過澱粉分解產生的還原性糖含量的變化檢測α-澱粉酶活性;
(2)由圖2可知,用赤黴素處理能使α-澱粉酶的mRNA含量增多,可見赤黴素能促進α-澱粉酶基因的轉錄.α-澱粉酶屬於分泌蛋白,由高爾基體分泌到細胞外起作用.
故答案為:
(1)胚糊粉層澱粉分解產生的還原性糖(澱粉)
(2)а-澱粉酶基因的轉錄(а-澱粉酶基因的表達)並通過高爾基體分泌到細胞外

與右圖是探究大麥種子呼吸方式的實驗裝置實驗開始時用夾子夾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管道防護密閉閥門圖片 瀏覽:225
准速器材是什麼意思 瀏覽:52
泡腳儀器泡出黃褐色水是什麼原因 瀏覽:195
進口德國電動工具代理 瀏覽:321
機械圖上的尺寸代表什麼 瀏覽:624
江西電動工具鋁壓鑄件 瀏覽:378
制乙烯的實驗裝置圖常見錯誤 瀏覽:827
四軸機械手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687
做閥門工資怎麼樣 瀏覽:218
脫水機包埋機染色機哪個科室設備 瀏覽:704
如何確認多串口對應設備 瀏覽:247
汽車各種排氣閥門牌子 瀏覽:47
如何測量軸承是否換 瀏覽:152
寧波勇圓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300
海缸養魚用什麼過濾器材好 瀏覽:39
下圖兩個實驗裝置是實現 瀏覽:94
噴泉實驗的引發裝置 瀏覽:388
筆記本怎麼看固態和機械硬碟 瀏覽:539
為什麼製冷機組耗電 瀏覽:986
哪裡有租鋼板樁設備的 瀏覽:841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