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丘里施肥系統如何安裝,滴灌進水不需要水泵,用大桶裝水,通過文丘里系統能把滴灌水輸送嘛
文丘里施肥器是根據文丘里原理,由於水流運動時流速不同從而產生壓力差,利用壓力差將液體肥料壓入輸水管網中的一種塑料施肥裝置。
具體來講就是:水流通過一個由大漸小然後由小漸大的管道時(文丘里管喉部),水流經狹窄部分時流速加大,壓力下降,使前後形成壓力差,當喉部有一更小管徑的入口時,形成負壓,將肥料溶液從一敞口肥料罐通過小管徑細管吸取上來。文丘里施肥器即根據這一原理製作而成。由於它是根據文丘里原理製作而成,所以被命名為文丘里施肥器。
文丘里施肥器的注入速度取決於產生負壓的大小(即所損耗的壓力)。損耗的壓力受施肥器類型和操作條件的影響,損耗量為原始壓力的10~75%。選購時要盡量購買壓力損耗小的施肥器。文丘里施肥器在使用時其上部閥門打開成45度角時,施肥速度最快,效果最好,相應的壓力損耗也最大。
文丘里施肥器的特點如下:
1.文丘里施肥器可以做到按比例施肥,在灌溉過程中可以保持恆定的養分濃度。
2.文丘里施肥器具有造價低廉,使用方便無須外加動力的特點。
3.文丘里的缺點是壓力損失較大,一般適於灌區面積不大的場合。
4.微灌系統的工作壓力較低,可以採用文丘里施肥器。
5.利用文丘里施肥器可以實現灌溉施肥一體化,節省肥料用量,減少人工數量,降低勞動強度。
2. 什麼是果園自動化微灌系統
主要是滴灌和噴灌系統,根據植物的生長情況再兩個系統中切換。還有施肥系統。
3. 滴灌施肥的特點是什麼
滴灌施肥是利用滴灌系統,藉助施肥裝置將肥料溶於水中,使肥水混合液通過輸水管路以點滴的形式施入作物根區土壤的一種灌溉施肥技術。與傳統灌溉與施肥相比,藉助滴灌施肥可以實現局部灌水施肥,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滴灌施肥有以下優點:實現局部灌水施肥,相對於常規灌溉節水50%左右,節肥30%左右;降低空氣濕度,減少作物病害;減少灌溉水的深層滲漏和地下水污染;有利於保持良好的土壤結構,減輕土壤退化;滴灌施肥的同時可以進行其他農事操作,節省人工;有利於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滴灌施肥的缺點是需要進行一定的設備投資,且後期運行需要一定的維護管理工作。
4. 模擬人生4種植怎麼自動施肥
模擬人生四,種植自動施肥的方法是玩家需要啟動自動施肥裝置,啟動以後即可自動施肥。
5. 壓差式施肥裝置由哪些部分組成工作原理是什麼有哪些優缺點
壓差式施肥裝置一般由儲液罐、進水管、注肥液管以及主管道上施肥閥組成。其工作原理是儲液罐與灌溉主管道並聯連接,適度關閉節制閥使儲液罐進水點與排液點之間形成壓差(1~2米水頭),使節制閥前的一部分水流通過進水管進入儲液罐,進水管道直達罐底,摻混肥液,再由排肥液管注入節制閥後的主管道。使用時必須保證肥液不能倒流入主管網,可在壓差式施肥罐前方安裝一單向閥。儲液罐為承壓容器,應能承受滴灌系統的工作壓力,並應選用耐腐蝕、抗壓能力強的塑料或金屬材料製造。儲液罐的容積應根據控制施肥面積、單位面積施肥量和化肥溶液濃度等因素確定。
6. 大棚自動噴灌系統和大棚灌溉系統,有什麼區別
先說一下大棚灌溉系統,普通的大棚灌溉系統說白了就是水泵加水管的組合,種植者專發現農作物干屬旱,需要灌溉的時候,直接打開電閘,就可以直接實現灌溉!十分方便!
然後再說一下大棚溫濕度控制系統,大棚溫濕度控制系統其本身屬於自動控制,首先通過感測器監測,用戶通過感測器反饋的數據,來判斷農作物的乾旱情況,然後通過後台直接打開灌溉系統,合理的灌溉!
兩種灌溉系統如果比較的話,相對來說第二種更加科學規范一些!第一種灌溉完全是憑經驗!第二種的話就是讓種植者有數據支撐!灌溉更加科學和規范!
7. 智能施肥器水平儀怎麼安裝
水肥一體化灌溉設備安裝步驟:
1、首先需要鋪設一套管道系統,在設計方面,要根據地形、田塊、單元、土壤質地、作物種植方式、水 源特點等基本情況,設計管道系統的埋設深度、長度、灌區面積等。這些一般廠家都會提前和用戶溝通,然後給用戶出一套合理的方案。
2、一般來說灌溉的管道系統鋪設好以後,後期水肥一體化設備的安裝只需要3-4天時間就能安裝完畢, 一般來說生產廠家都會派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安裝!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
水肥一體化灌溉施肥步驟:
1、 通過設備自導抽水設備,從水源處抽取需要灌溉的水,灌溉水經過設備自帶的過濾系統,進行過濾後准備灌溉。
2、 灌溉系統將水和肥料進行混合(需要是液態肥)混合後的水肥,竟會通過管道系統輸送至種植田中, 實現澆水施肥同時進行。水肥一體化技術是一項先進的節本增效的實用技術,在有條件的農區只要前期的解決,又有技術力量支持,推廣應用起來將成為助農增收的一項有效措施。
拓展資料:
水肥一體化設備是為實現作物科學灌溉,打造節水農業而研發的智慧灌溉產品,主要由核心控制單元、肥 料配比單元、水肥混合單元、肥料投加單元、過濾單元等組成,能夠實現節水節肥、省時省工、提高作物品質的目的。水肥一體化設備實用性強,灌溉實時定量,適用范圍廣,可以廣泛應用在果園、大棚、農田等領域。
如何選擇水肥一體化設備:
1、 按照種植作物種類、土壤類型、土地地形、水源情況等來選擇,比如附加值較高的經濟作物可以使用 智能化程度比較高的水肥一體化設備,可以實現科學精準灌溉,提高作物品質;對於面積較大的大田作物,可以使用移動式或卷盤式噴灌機,噴灌范圍大,省時省力;
2、 看生產商,看售賣設備的是生產商還是經銷商,水肥一體化設備的技術含量較高,需要可靠的售後服 務和強大的技術經驗做後盾,尤其是在前期不熟悉的情況下,在可靠的生產商購買,以免在出現某些問題或者操作難題時會求告無門。
3、 看設備的運作原理和智能化程度,雖然各種設備的原理相差不是很多,但也需重點關注。設備的運作 原理反映的是設備的技術是否先進,一分價錢一分貨,設備價格和智能化程度是相匹配的。
目前市場上的水肥一體化設備較多,總體是以半人工半機械化的這種智能化產品為主,價格便宜,但是自動化程度低。如果價格便宜,但可用性較低,或者如果價格比較貴,但使用效果不明顯,都是我們需要慎重考慮的問 題,一般這種可以通過實地考察來判斷。
8. 施肥器有幾種
本篇文章為大家分享一下想要完成水肥一體化如何選擇施肥器。水肥一體化顧名思義就是澆水和施肥是同步完成。傳統施肥就是把肥料放在桶里,然後提著桶把肥料灑在土壤中,或者是澆水灌溉的時候,把肥料和倒入水中一起沖施,這樣做特別費時、費工,而且肥料損失嚴重,利用效率特別低。水肥一體化就能很好的規避這些缺點,想要完成水肥一體化,施肥器是關鍵,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施肥器。
一、 文丘里施肥器
文丘里施肥器與進水主管道進行連接,通過調節閥門的大小使得閥門前後形成壓力差,之後一部分水流就會流向文丘里施肥器的支管,水流快速經過支管產生負壓吸力,溶解的肥料就會通過吸肥管吸上來與水融合在一起完成水肥一體化。
優點:
1、 成本低,文丘里施肥器是所有施肥器價格最便宜的。
2、 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文丘里施肥器安裝簡單,使用過程不需要特別的復雜操作。
缺點:
1、 進水主管道水壓如果非常低,進入支管的水流速度就會很慢,這樣就不能形成負壓吸力,肥料不能被吸上來。
2、 會造成水流壓力大量損失,尤其是使用滴灌和噴灌,一定要注意灌區的面積,不適合大面積使用。
3、 不能完成精量調整施肥或施葯的濃度。例如我們要施入EC值為2.5的水肥濃度,或者施入500倍的葯液濃度,文丘里施肥器都是不能實現的。
二、 壓差式施肥罐
壓差式施肥罐上有加肥口和密封裝置、進水管和出肥管以及控制閥門這幾部分。通過調節控制閥門,使得閥門兩端形成壓力差,部分水流進入施肥罐中,此時施肥罐中的水壓變大,肥料從出肥口流出與主管道的水混合完成水肥一體化。
優點:
1、 價格比較便宜,成本低。
2、 對進水的水壓要求相對比較低,在水壓比較低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
缺點:
1、 水流壓力大量損失,尤其是使用滴灌和噴灌,一定要注意灌區的面積,不適合大面積使用。
2、 施肥罐中不斷進入水,施肥濃度會不斷降低,水肥濃度不均勻,更不能完成精量施肥。
三、 比例施肥器
比例施肥器是以水壓為動力是的施肥器中的比例施肥裝置工作,實現肥料按比例與水進行混合。
優點:
1、水壓不會影響施肥比例,這一點比文丘里施肥器和壓差式施肥罐有明顯優勢。
2、以水壓為動力,是的施肥器工作,在沒有電的環境中使用非常適合。
3、可以精確的調整施肥或者施葯的濃度。
缺點:
1、 質量參差不齊,一些質量較差的比例施肥器工作一段時間後,控制比例施肥的彈簧等裝置非常容易損壞。
2、 價格相對高一些,尤其是進口的比例施肥器價格更高。
四、計量泵施肥器
計量泵施肥器是把吸肥管直接與進水主管道相連接就可以了。打開計量泵施肥器電源,通過調節施肥器的參數,來精確的控制吸肥量,從而實現精準控制施肥濃度。
優點:
1、 可以完成精量施肥或施葯。例如無土栽培中的需要精準把握施肥濃度,劑量泵施肥器就可以實現這一點。
2、 可以實現自動化施肥,計量泵施肥器可以配合其他設備完成全自動施肥,基本上可以接近施肥機的功能。
缺點:
計量泵施肥器價格相對高一些,幾百元價格不等,一些農民朋友還是不能接受的。
五、施肥機
施肥機是最專業的施肥設備,施肥機由感測器、計量泵、水泵、施肥罐等裝置構成,可以調節肥料營養液的EC值和pH值,實現精確精量施肥,常用於無土栽培蔬菜花卉種植。
優點:
1、 自動化程度高,調節好施肥機的參數後,就可以完成全自動施肥。2、精量施肥,直接可以調節EC值和pH值,滿足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不同生育時期的精量供給。
缺點:
1、價格昂貴,一般大型溫室使用較多。
2、操作復雜,要求專業技術人員操作,起點較高。
以上是我為大家介紹的5種施肥設備,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每種施肥器的特點綜合考慮,選擇適合自己施肥器。
9. 大棚自動化設備都包括些什麼.
一、自動卷簾機。單純的機頭要兩千塊錢左右,型號不同價格不一樣,加上配套的鋼管每個棚的費用在五千元左右。
二、自動噴霧器。勞動強度小,噴霧效果好,省水省葯,噴一個棚的葯用兩塊錢的汽油,時間大概半個小時。價格在一千二百塊錢左右。
三、自動除雪機。利用汽油機帶動鼓風機,利用風的力量將大棚上的積雪吹落,省工省時。價格在一千塊錢左右。
10. 由美國Ritchre提出的「作物環境綜合系統」,也就是「CERES系統」是什麼
1、 精確農業的概念及簡介
20世紀後半期世界農業的高速發展,除了依靠生物技術的進步和耕地面積、灌溉面積的擴大外,基本上是在化肥與農葯等化學品和礦物能源的大量投入條件下獲得的。但由此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壤生產力下降、農產品和地下水污染、水體富營養化等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並推動了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精確農業理論的產生和發展。"精確農業"是"Precision Agriculture"、"Precision Farming"、"Site-specific Farming(Agiculture)"等名詞的中譯。[4]精確農業是現代信息技術(RS,GIS,GPS),作物栽培管理技術,農業工程裝備技術等一系列高新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重要的現代農業生產形式和管理模式,其核心思想是獲取農田小區作物產量和影響作物生產的環境因素(如土壤結構、土壤肥力、地形、氣候、病蟲草害等)實際存在的空間和時間差異信息,分析影響小區產量差異的原因,採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有效的調控措施,改變傳統農業大面積、大樣本平均投入的資源浪費作法,對作物栽培管理實施定位,按需變數投入。它包括精確播種,精確施肥,精確灌溉,精確收獲這幾個環節。而精確農業的興起對合理施肥提出了新的理論和技術要求。從化肥的使用來看,化肥對糧食產量的貢獻率佔40%,然而即使化肥利用率高的國家,其氮的利用率也只有50%左右,磷30%左右,鉀60%左右,肥料利用率低不僅使生產成本偏高,而且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水果蔬菜硝酸鹽含量過高等環境問題。總之施肥與農業產量、產品品質、食品和環境污染等問題密切相關。精確施肥的理論和技術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
2、 精確施肥(變數處方施肥)
2.1精確施肥的必要性
"土壤--作物--養分"間的關系十分復雜。雖然我們已確定了作物生長中必不可少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但作物需求養分的程度因植物的種類不同而有差別。即使是同一種作物,不同的生長期對各種養分的需求程度差別也很大。苗期是作物的"營養臨界期",雖然在養分數量方面要求不多,但是要求養分必須齊全和速效,而且數量足夠。很多作物在營養"最大效率期"對某種養分需求數量最多,營養效果最好,同一作物不同養分的"最大效率期"不同,不同作物同一養分的"最大效率期"也不同。不同養分具有"養分不可替代性"即作物的產量主要受最少養分含量那個養分所限制,而這個最少的養分不能被其它養分所代替。為消除"最小養分率"的限制,大量的使用化肥,而這又造成一系列的環境問題。所以為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適應不同地區、不同作物、不同土壤和不同作物生長環境的需要,變數處方施肥是我們未來施肥的發展方向。
2.2精確施肥
我們認為精確施肥是將不同空間單元的產量數據與其他多層數據(土壤理化性質、病蟲草害、氣候等)的疊合分析為依據,以作物生長模型、作物營養專家系統為支持,以高產、優質、環保為目的的變數處方施肥理論和技術。精確施肥是信息技術(RS,GIS,GPS),生物技術,機械技術和化工技術的優化組合。按作物生長期可分為基肥精施和追肥精施,按施肥方式可分為耕施和撒施。按精施的時間性分為實時精施和時後精施。
3、理論及技術體系
3.1土壤數據和作物營養實時數據的採集
對於長期相對穩定的土壤變數參數,象土壤質地、地形、地貌、微量元素含量等,可一次分析長期受益或多年後再對這些參數做抽樣復測,在我國可引用原土壤普查數據做參考。對於中短期土壤變數參數,象N,P,K,有機質、土壤水分等,這些參數時空變異性大,應以GPS定位或導航實時實地分析,也可通過遙感(RS)技術和地面分析結合獲得生長期作物養分豐缺情況。這是確定基肥、追肥施用量的基礎。20世紀90年代以來,土壤實時采樣分析的新技術、新儀器有了長足的發展進步。
3.1.1基於土壤溶液光電比色法開發的土壤主要營養元素測定儀,在我國已有若干實用化的產品推廣。
3.1.2基於近紅外(NIR)多光譜分析技術、半導體多離子選擇效應晶體管(ISFET)的離子敏感測技術的研究已取得了初步的進展和研究成果[5,6]。
3.1.3基於近紅外(NIR)光譜技術和傳輸阻抗變換理論的土壤水分測量儀在我國已經研製成功[7,8]。
3.1.4基於光譜探測和遙感理論的作物營養監測技術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用植物光譜分析方法診斷植物營養水平具有快速、自動化、非破壞性等優點,但診斷專一性不夠,解譯精度也有待提高。在作物N營養與作物光譜特性方面,無論是多光譜被動遙感,還是激光熒光雷達主動遙感的研究和應用都已較為成熟[9,10,11],在外觀未發現缺氮症狀時,已能區分作物的N素營養水平。日本首先研製了葉綠素計應用於田間作物氮素營養水平診斷及指導施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據日農機新聞1999年又報道了一種自動化施肥裝置,在水稻生長期間,可根據其葉子進行判斷,自動調節施肥量,用分光感測器分析水稻生長情況,同時用GPS系統導航,任何人都能進行操作。但植物中P、K和微量元素的營養水平與作物光譜特性的關系研究較少。國內外研究發現基於現在的儀器設備條件下,在嚴重缺磷時,光譜分析才能用作物磷營養診斷[12];鉀只能區分3~4級營養水平[13]。但隨著一系列地球觀測衛星的將在近幾年發射,衛星影像空間解析度和光譜解析度的提高,遙感技術將在作物營養監測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3.2差分全球定位系統(DGPS)
無論是田間實時土樣分析,還是精確施肥機的運作,都是以農田空間定位為基礎的。全球定位系統(GPS)為精確施肥提供了基本條件。GPS接收機可以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任何氣象條件下至少獲得4顆以上的GPS衛星發出的定位定時信號,而每一衛星的軌道信息由地面監測中心監測而精確知道,GPS接受機根據時間和光速信號通過三角測量法確定自己的位置。但由於衛星信號受電離層和大氣層的干擾,會產生定位誤差,美國提供的GPS定位誤差可達100米,所以為滿足精確施肥或精確農作需要,須給GPS接受機提供差分信號即差分定位系統(DGPS)。DGPS除了接收全球定位衛星信號外,還需接收信標台或衛星轉發的差分校正信號。這樣可使定位精度大大提高。我們在實驗中用的美國GARMIN公司的GPS12XL 接受機,接收差分輸入後可達到1~5的定位精度。現在民用DGPS已完全能滿足精確施肥的需要。現在的研究正向著GPS-GIS-RS一體化,GPS-智能機械一體化方向發展。日本最近實驗利用GPS定位插秧機、GPS定位自動施肥機,誤差在10cm以內[14,15]。
3.3決策分析系統
決策分析系統是精確施肥的核心,直接影響精確施肥的技術實踐成果。決策分析系統包括地理信息系統(GIS)和模型專家系統二部分。GIS用於描述農田空間屬性的差異性;作物生長模型和作物營養專家系統用於描述作物的生長過程及養分需求。只有GIS和模型專家系統緊密結合,才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決策方案,這也使現在國內外GIS集成的研究熱點。在精確施肥中,GIS主要用於建立土壤數據、自然條件、作物苗情等空間信息資料庫和進行空間屬性數據的地理統計、處理、分析、圖形轉換和模型集成等。作物生長模型是將作物及氣象和土壤等環境作為一個整體,應用系統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綜合大量作物生理學、生態學、農學、土壤肥料學、農業氣象學等學科的理論和研究成果,對作物的生長發育、光合作用、器官建成和產量形成等生理過程與環境和技術的關系加以理論概括和數量分析,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它是環境信息與作物生長的量化表現。通過作物生長模型我們可以得出任意生長時期作物對土壤生長環境的要求,以便採取相關的措施。在這方面美國的科學家們綜合考慮大氣-土壤-作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早在20世紀70年代研製出大型作物模擬模型CERES(覆蓋了玉米、小麥、高粱、大豆、花生等12種作物),國內高亮之等系統的完成了水稻模型RICEMOD[16]。但這些模型在生理生態模擬方面仍比較簡單,其機理性、適用性有待於進一步發展和提高。我國20世紀80年代就就開發了作物營養專家系統,但無論是作物肥料效應函數模型為基礎的專家系統,還是測土施肥目標產量模型,都屬於統計模型,不同的統計模型計算的施肥量相差3倍以上[16]。以作物生理機理為基礎的作物營養模擬模型有待於進一步發展和提高。
3.4控制施肥
現在有二種形式,一是實時控制施肥。根據監測土壤的實時感測器信息,控制並調整肥料的投入數量,或根據實時監測的作物光譜信息分析調節施肥量[18,19]。二是處方信息控制施肥。根據決策分析後的電子地圖提供的處方施肥信息,對田塊中肥料的撒施量進行定位調控。
4.理論技術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方向
土壤數據採集儀器價格昂貴,性能較差,不能分析一些緩效態營養元素的含量,而遙感由於空間解析度和光譜解析度問題,使遙感信息和土壤性質、作物營養脅迫的對應關系很不明確,不能滿足實際應用的需要。隨著高解析度遙感衛星服務的提供(1~3m),加強遙感光譜信息與土壤性質、作物營養關系的研究和應用將是近幾年精確施肥研究的熱點和重點。 DGPS的定位精度已完全能滿足精確施肥的技術需要,雖DGPS導航自動化施肥或耕作機械已有研究,但DGPS與GIS資料庫結合進行自動化機械施肥還有待於進一步發展,同時GPS-RS-GIS也正趨向於一提化。 作物模型和專家系統方面,除進一步加強作物營養機理和生理機理研究外,模型的適用性和通用性方面應於精確施肥緊密結合,因為現在許多模型需要的變數過多或普通方法難以測定,即模型需要進一步簡單化和智能化。
5.中國發展精確施肥的思考
精確施肥在中國的必要性。我國的化肥投入突出問題是結構不合理,利用率低。化肥投入尤其是磷肥的投入普遍偏高,造成養分投入比例失調,增加了肥料的投入成本。[20]我國肥料平均利用率較發達國家低10%以上,氮肥為30-35%,磷肥為10-25%,鉀肥為40-50%。肥料利用率低不僅使生產成本偏高,而且是環境污染特別是水體富營養化的直接原因之一,眾所周知的太湖、滇池的富營養化,其中來自肥料面源污染負荷高達1/3-1/2。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加強和農產品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的轉變,精確施肥將是提高土壤環境質量,減少水和土壤污染,提高作物產量和質量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