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開國自動升降國旗升降裝置者是誰

開國自動升降國旗升降裝置者是誰

發布時間:2022-06-19 06:23:38

A. 林治遠為什麼爬旗桿

為了更貼近人物,親自完成攀爬旗桿。

令人想不到的是,在天安門廣場做最後一次試驗時意外發生了。負責阻斷電流的裝置——阻斷球不穩定,升降裝置不能保證自動斷電。此時距開國大典僅剩六個小時。怎麼辦?林治遠不加思索來到天安門廣場,克服恐高的心理,冒死爬上二十二米高的旗桿,完成阻斷裝置的焊接。

經過連夜的搶修,國旗電動升降裝置恢復正常。

角色介紹:

林治遠演員黃渤,身為負責開國大典升旗儀式中電動升旗桿的設計者,他卻無法保證「萬無一失」,因為這同樣是新中國第一個電動升旗裝置,是他自主研發設計、還沒有經過足夠多的實驗檢測。他不斷的克服重重困難,向來恐高的他最終克服心理障礙。

爬上20多米高的廣場旗桿,解決了技術問題。

老方演員耿樂,開國大典升旗儀式的備用升旗手,只有林治遠電動升旗失敗,他才有可能直接參與啟動人工升旗的工作。作為順利升旗的最後一道堅實保障,他把保障順利升旗這件事看得比個人的榮譽甚至生死更重要。

B. 天安門前國旗的旗桿設計安裝者是什麼爺爺安裝的

1949年開國大典的那個旗桿是由林治遠爺爺設計。
當時的要求是35米左右。
但是用了4個不同管徑的自來水管焊接起來只有22.5米。
最後就大家都同意使用22.5米的旗桿了。

C. 曾聯松是不是設計五星紅旗的人

紅色象徵革命,及烈士的鮮血染紅。
黃色代表中國人是黃色人種。
大星象徵中國共產黨。
小星象徵全國人民,每個都有一個角指向大星,象徵全國人民團結在黨的周圍。
五星紅旗的設計者是一位默默無聞、長期從事計劃、財務工作的同志。他叫曾聯松,曾經是上海市日用雜品公司的副經理、上海市政協五屆二次會議委員。
全國解放後.人民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一連數日,人們敲鑼打鼓,燃放鞭炮,走上街頭遊行、扭秧歌,歡慶勝利,歡慶解放!這動人的場面,一次又一次激起了曾聯松內心的波瀾。不久,《人民日報》、《新華日報》、《解放日報》等刊登了徵求國旗圖案的通知。曾聯松反復閱讀,認真思索: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即將誕生了;「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中國歷史即將翻開新的一頁。國旗,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應是偉大祖國的象徵、中華兒女的寄託、炎黃子孫的驕傲!他決定投身到這一具有偉大意義的設計工作中去。
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曾聯松仰望群星閃爍的太空,陷入了沉思。突然,他從人們常說的「盼星星,盼月亮"中得到啟發:中國共產黨——難道不正是中國人民的大救星么!
於是,他決定以五角星象徵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他設想:以一顆大星導引於前,幾顆小星環繞於後,象眾星拱北斗,大五角星象徵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小星象徵廣大人民。人民緊緊地環繞在黨的周圍,團結戰斗,從勝利走向勝利。他還把五角星設計為黃色,這不僅與象徵革命的紅色相協調,象紅霞一片,金光燦燦,色簡而庄嚴,且也表達了中華兒女黃色人種的民族特徵。
環繞大星之後的小星,應該是幾顆呢?曾聯松想到我們偉大祖國有著三千多年燦爛文化,還聯想到毛主席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書中指出人民在當時包括有四個階級: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就決定以四顆小星象徵廣大人民。
接著,曾聯松又經過反復推敲,苦苦構思,確定五顆金星恰當的位置。他曾設想把大星置於旗面的當中,小星環繞在大星的四周。這樣,視若端莊,但是天地不夠開闊,視覺局促、凝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勾劃,熬過了許多個不眠之夜。近一個月過去了,有一次,他把五星挪向旗面的左上方,頓覺視野開闊:旗面猶如千里之廣,金星居高臨下,光彩閃耀,彷彿使人看到了星光映照大地,燦爛輝煌。
五顆金星的結合圖形,大小呼應,疏密相間,形成了一個橢圓形,這恰恰和我國疆土的幾何圖形類似,既表現了中國地理特徵,也顯得平穩和諧,明朗而有氣勢。
為了使整個圖案更加突出全國人民緊密地團結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周圍這一特徵,曾聯松設計了每個小星的中心點都通過自己的一個星尖,跟大星的中心點聯成一線,把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這個歷史的結論顯示在旗上。
色彩以紅色為主,似紅霞滿天。紅色表達熱烈的感情象徵革命;配以黃色,燦爛輝煌,一片光明。
1 9 4 9 年8 月中旬,曾聯松將設計好的五星紅旗圖案稿寄給了全國政協籌備會。
9 月2 7 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元、國歌、國旗的決議。曾聯鬆手捧刊登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全體會議通過的有關國旗決議的上海《解放日報》心潮起伏,熱淚盈眶。
這天的《解放日報》上,同時套紅刊印著正式通過的五星紅旗圖案。
曾聯松的心願實現了!這同時也是全國人民的期望多少仁人志士,多少共產黨人,為著爭取民族的解放,勞苦大眾的生存自由而貢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五星紅旗是用他們的鮮血染紅的,是用他們的光輝業績織成的。
回答者:帥帥的老木匠 - 舉人 五級 2-9 21:3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的設計者,是默默無聞、長期從事計劃、財務工作的曾聯松。曾聯松原籍浙江瑞安,少年時代曾酷愛書畫,寫得一手好字。他在反復閱讀徵求國旗圖案的通知後,從人們常說的「盼星星,盼月亮」中得到啟發,決定以大五角星象徵中國共產黨,以幾顆小星象徵廣大人民環繞其後,像眾星拱北斗,寓意人民緊緊地環繞在中共的周圍,團結戰斗,從勝利走向勝利。曾聯松還把五角星設計為黃色,與象徵革命的紅色相協調,同時表達了中華兒女是黃色人種的民族特徵。

至於環繞大星之後的小星應該是幾顆,曾聯松聯想到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書中指出人民在當時包括有四個階級即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就決定設定四顆。接著,曾聯松又經過近一個月的反復推敲,最後把五星挪向旗面的左上方,使整個旗面望之如千里之廣,金星則居高臨下,彷彿星光映照大地。五顆金星的結合圖形,大小呼應,疏密相間,形成了一個橢圓形,亦恰恰與中國疆土的幾何圖形類似。

曾聯松還設計了每個小星的中心點都通過自己的一個星尖,與大星的中心點聯成一線,把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這一結論顯示在旗上。

五星紅旗的含義是:旗面的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相互關系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底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旗面為長方形,長與寬比為3:2,五顆星在旗面左上方1/4處,旗桿套為白色。

五星紅旗的歷史

1949年7月14日至8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新華日報》等國內各大報刊刊登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委員會徵集國旗圖案的啟事。一個月後,籌備委員會共徵集到來自全國各地,港澳及海外地區寄來的應征圖案 3012 幅。

後於9月開議時,審核通過的共有38幅,最後敲定8幅(?)國旗樣式作為備選國旗。當時最受歡迎的是草案一的設計。該設計以紅底配上黃星,以及一條代表黃河的黃條而成。紅底與黃星為徵求新國旗設計稿的必備基本要素,黃星代表共產黨或中國人民。

但部分人士認為,中國並非只有黃河一條大河而已,於是衍生出另外兩個草案,草案二是二黃條代表黃河,長江,草案三則是三黃條代表黃河,長江,珠江。但張治中向毛澤東表示,黃條分割紅地,如同國家被分裂,應另選作品。接下來選中了五星紅旗。
五星紅旗是由上海市民曾聯松所設計,原本的圖樣如草案四,構想主要是表現出中國四個主要社會階級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團結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另一方面,也隱喻以漢族為中心,其他滿、蒙、回、藏等四族共同統一在中國內的含意。但由於五顆星自上而下排列,似乎隱含階級地位之分,於是改為環繞大星的設計,並在大星中加入了鐮刀鐵錘的標志。後來毛澤東將鐮刀鐵錘標志刪除,因為一來中共自我定位為人民民主政權,而非社會主義國家,故不宜放入代表社會主義的象徵;二來考慮既已用四顆小星表示工、農、士、商平等,若再加入工人與農民的象徵物,似乎又變得不平等了。國旗就此定案。

在全國政協第一次全體會議上,五星紅旗獲得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和會議代表一致通過,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的國旗。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標志著五星紅旗成為新的中國國旗。

五星紅旗,作為中國的標志,已經和我們的主權與尊嚴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到北京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已經成為每天清晨廣場上一道獨特的風景。尤其是到了每年國慶節這一天,天安門廣場內外更是有無數道虔誠而熾熱的目光,直射向那面隨同噴薄而出的朝陽一起緩緩升起的旗幟。

在今年國慶前夕,記者尋訪到一些特殊的「國旗人」。因為某種機緣或是個人的執著,他們的事業與人生都與我們的國旗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在他們講述那一個個生動故事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有一種叫做國旗精神的力量,正在從他們的內心流出,又帶著溫熱注入我們的心田。其實,國慶節去看升旗,不正是為了尋找這種力量嗎?

20歲的吳猛,今天有一個重要任務:在天安門廣場為中華人民共和國55周年國慶日升起五星紅旗。

盡管年齡不大,但吳猛已在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國旗班服役4年了,目前是國旗班裡「資格最老」的升旗手。他站姿挺拔,步伐穩健,動作瀟灑有力,是在國慶節這樣重大的節日中擔負升旗任務的最佳人選。

但走到「最佳」這一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吳猛說,他剛入伍的時候,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去新兵連挑人,條件相當嚴格,一個大隊只選了4個人。當吳猛還沉浸在入選的喜悅中時,艱苦的專項訓練就迎面壓來。站軍姿是基本功的第一課,一站就是四五個小時,腳底神經長時間受壓迫,站得他經常頭暈眼花。

必須一氣呵成的收旗動作被戲稱為「砍旗桿」,因為這個動作要求右手連續迅速用力「砍」向旗桿,以保證在大風天氣里旗面也不會被刮跑,並且在13至15下「砍」的動作中被完全收起。「總不能讓大家看著我們的動作都是無聲無息的吧,」吳猛憨厚地笑著說,「所以我們『砍』的時候還必須要『砍』出聲音,由慢至快,很有節奏,這樣才能給老百姓鼓勁。」

初練時,吳猛和國旗班的戰友們的手都在旗桿上「砍」出了淤血,手指頭也在旗面上被磨破,傷口往往是一層沒好又傷一層。「我們當時訓練用的旗,那可真都是用鮮血染成的。」吳猛笑嘻嘻地說。

升旗時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就是升旗手把國旗向斜上方撒出的那一剎那。這一下動作看似簡單,但要做到舒展有力、將旗撒展,也是一件「功夫活兒」。要把握好音樂節奏,使准用力方向,另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強健的臂力。為了練撒旗,吳猛和國旗班的戰友們經常用十斤二十斤的啞鈴片連續揮舞訓練,一揮就是整整半天。剛開始練的時候,一到吃飯時間,他們的手都因為訓練而抖得拿不住筷子。

在所有這些難關克服之後,還有心理素質這一關。廣場上有那麼多雙眼睛在盯著,升旗手的鎮定功夫也不一般。經過多年磨煉,現在所有這些在吳猛看來,全都不在話下。

吳猛說,升了這些年旗,他是親眼看著來看升旗的人數一年比一年多,而且來等的時間越來越早,甚至有人熬通宵等著看升旗。他每次撒旗的那一剎那,能瞥見一片閃光燈亮起,心裡都會湧起一陣自豪與感動。

「每次升旗的時候,廣場上不管有多少人,立刻都會安靜下來。有一次,有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集體來看升旗。國歌一響,原來還在打鬧的孩子一下子全都鴉雀無聲,非常可愛。有的時候,人們還會在旗升到頂端的那一刻自發地熱烈鼓掌,場面特別感人。」吳猛說,看到人們越來越愛看升旗,越來越熱愛國旗,他就覺得,自己訓練時所受的那些苦就都不算什麼了。那,就是他最幸福的時刻。

彭光涵:五星紅旗曾經「起死回生」

今年,白發蒼蒼的彭光涵老人已經86歲了。新中國成立前夕,負責研究草擬國旗、國徽、國歌、紀年、首都等方案的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六小組,彭光涵當時擔任第六小組的秘書。他記得,國旗圖案的公開徵集工作反響極為強烈,短短幾天時間,就收到了全國各地寄來的2992幅國旗設計方案。

經過兩次篩選後,38套國旗設計方案成功入圍,曾聯松設計的「紅地五星旗」圖案位列第32號。不過,在當時的設計原稿上,最大的一顆星里還帶有鐮刀、斧頭的圖案。當時,有人認為,這和當時蘇聯的國旗太像了,作為主權國家,我們的國旗圖案一定要獨立。於是,此類圖案被否決了。

於是,大家讓彭光涵去找毛主席匯報。毛主席看了幾個方案都不太滿意,就問彭光涵:你一直在搞這個事情,看還有沒有什麼好方案?彭光涵於是把「紅地五星旗」的方案說了。

毛主席考慮之後,還是認為「紅地五星旗」的設計好,並且提議,可以把代表含義改為「共產黨領導下,我國人民的大團結」。這個辦法得到了代表們的贊成。最終,去掉了鐮刀和斧頭圖案的「紅地五星旗」中選,並在改名為「五星紅旗」之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

胡其俊:電工為天安門升國旗26年

自開國大典之後的二十多年裡,天安門廣場一直沒有「專業升旗手」。升降國旗的任務一直由北京供電局負責。頭兩年,供電局工人陳鴻年承擔了這個工作;自1951年之後的26年間,負責為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的,就是青年電工胡其俊。

1951年9月30日晚上,胡其俊突然接到通知,從第二天起將由自己負責升旗,這讓當時只有21歲的胡其俊非常興奮。當晚他下了夜班,已經是3點多,乾脆就不回家了,睡在天安門管理處。

胡其俊說,那時升旗沒有國歌伴奏,也沒有任何人圍觀,而且也不是天天升旗,只有逢節假日和外國重要元首來訪時,才會通知他去升旗。他總是前一天到天安門管理處領了旗,第二天把旗綁在自行車上,從家騎半小時到天安門廣場,

升完旗後再照常上班。那會兒升降旗時間也完全靠他個人估計,不像現在這樣,由天文台精確計算時間,保持國旗和太陽同時升落。

直到1976年5月,北京衛戍區部隊才接替了胡其俊在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的任務,胡其俊成為迄今在天安門廣場升旗時間最長的人。

季如迅:國博館藏國旗面面有故事

季如迅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國旗歷史文物研究者。在他和他的同事們保管並研究的文物中,有近百面具有特殊歷史價值的國旗。比如說:毛主席在開國大典上親自升起的共和國第一面五星紅旗、澳門濠江中學校長杜嵐在1949年10月1日升起的澳門第一面五星紅旗、美籍華人王贛駿帶入太空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南極洲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等等。西藏中學師生用1999條紅領巾拼綴而成的國旗,是館藏中最大的一面國旗。

季如迅感嘆道,每一面他們收藏的國旗,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折射著時代的印跡。盡管有些國旗都破損了,但它的經歷可能更加非比尋常。比如說,在國博收藏的南極洲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縱122厘米、橫145厘米,比標准尺寸少了47厘米。原來,盡管這面國旗是採用結實的亞麻布縫制而成的,但在兇猛的極風之下,還是被「吃」掉了47厘米。

韓布新:國旗為什麼這樣紅

韓布新是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是國旗顏色和國旗升掛裝置標準的起草人之一。他和他的同事們曾經進行過一項非常有趣的研究:究竟什麼樣的紅才是國旗紅呢?

韓布新說,在新中國成立時頒布了一個「國旗製法說明」,籠統地規定「五星紅旗的旗面為紅色、五角星為黃色,旗桿套為白色」。因為沒有一個詳細的規范化標准,不同廠家甚至不同批次生產出的國旗的顏色差別很大。為國旗的顏色制定一個統一而詳細的標準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

專家們先是調查了國旗在各個地方的使用情況,結果發現采樣來的國旗紅竟然差別這么大,從橘黃到紫紅都有。然後他們對這些樣品分別進行分光測定,從中選出30多種候選顏色。接下來,專家們開始大面積調查民眾意見,為了更准確地了解各界對於國旗的顏色的喜好,還專門找來各個少數民族的人們來參加這個工作。對這些篩選結果進行統計後,專家們得出棉布、滌綸和絲綢的最佳紅色面料,作為背景再進行五角星黃的評價選擇。經過篩選,專家最終得出三種面料的紅色和黃色的最優色度值,作為國旗的優選標准色度,並依據這些數據,制定了國旗顏色的強制性國家標准,具有法律權威。

李玉坤:普通人大代表上書制定國旗法

14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頒布實行。在這部有關國旗的法規背後,一位名叫李玉坤的全國人大代表功不可沒。

1988年,李玉坤到美國考察,恰逢美國國慶日,他看到無論大街小巷、大店小號,到處都懸掛著美國國旗。而當他回到家鄉,發現在我們的國慶節,這么隆重的節日卻整條街上都見不到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1988年10月6日,深有感觸的李玉坤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寄了一封信,建議盡快制定懸掛國旗的具體辦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喚起人民的國家觀念。

兩個月後,李玉坤收到回函,裡面還附著國務院有關部門向領導請示制定國旗法的報告,上面寫著:「李玉坤代表提出的建議很重要,我國至今還沒有懸掛國旗的法律依據,制定這方面的法規刻不容緩。建議由國務院法制局會同全國人大和政協草擬懸掛國旗的法律或辦法」。此後不久,《國旗法草案》被提上議事日程。1990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楊尚昆簽發第28號令,正式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並於同年10月1日實施。

趙新風:國旗班老班長退役不離旗

自從1989年春天參軍到天安門國旗班,趙新風的命運就與這面鮮紅的旗幟結下了不解之緣,甚至在他退役之後,都依然沒有離開國旗。

1991年4月15日,與祖國相伴了41個春秋的老國旗桿光榮「退役」,趙新風與兩位戰友為它完成了最後一次降旗;1991年4月16日,天安門的新國旗桿啟用,趙新風又親手按動電鈕為它升起了第一面紅星紅旗。1991年5月1日,「天安門國旗班」擴建為「天安門國旗護衛隊」,由原先的3人升降國旗儀式,變成了36人升降國旗儀式,更加威武,更加壯觀。趙新風,也由此成為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國旗班的第一任班長。

2001年,退役後的趙新風創辦了北京新風旗幟文化傳播中心,成為國內第一個專門從事國旗教育和國旗文化傳播的機構。他還創辦了中國國旗網,正在籌備創立中國國旗基金會和中國國旗博物館等。趙新風說:「宣揚國旗精神,將成為我終身的事業。
回答者:huangyuan - 助理 二級 5-11 20:37

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五日召開的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決定在常委會下設立六個小組,而其中由馬敘倫任組長,由葉劍英、沈雁冰任副組長的第六組,負責擬訂有關國旗、國歌等方案。 自一九四九年七月十四日至八月十五日,《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新華日報》等報紙同時刊登了新政協籌備會徵求國旗圖案的通知。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四面八方的人們踴躍投稿,國旗審查小組平均每天收到一百張圖案,其中還包括從印尼、馬來亞、朝鮮、美加寄來的二十三張。國旗審查小組從近三千張國旗圖案中篩選出三十八幅編為一本《國旗圖案參考資料》,印發給每一位與會代表。 國旗應徵圖案要符合三個條件,即一要有中國特徵;二要含有中國的地理、歷史、民族、文化等因素;三要有政權特徵,要體現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的統一戰線,並且國旗設計要求庄嚴簡潔,一目瞭然。應徵稿件中,設計構思符合三項條件的主要有以下四種情況:一是豎條旗左上方為鐮刀、錘子、五角星或齒輪;二是鐮刀錘子交叉加五角星;三是齒輪加五角星;四是旗面為紅色或三分之二紅色,加黃色五角星。經過反覆討論,上海曾聯松設計的五星紅旗圖案被籌備會一致通過作為國旗圖案。按照曾聯松的設想,一顆大星象徵領導革命和國家建設的中國共產黨,四顆小星象徵廣大人民,包括當時四個階段: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他把五角星設計為黃色,不僅與象徵革命的紅旗顏色相協調,也表達了中華兒女黃色人種的民族特徵。毛澤東在談到五星紅旗的含義時指出:這個圖案表現了中國人民的大團結。現在要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因此,現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
回答者:suiyueanli - 舉人 五級 5-11 20:43

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五日召開的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決定在常委會下設立六個小組,而其中由馬敘倫任組長,由葉劍英、沈雁冰任副組長的第六組,負責擬訂有關國旗、國歌等方案。 自一九四九年七月十四日至八月十五日,《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新華日報》等報紙同時刊登了新政協籌備會徵求國旗圖案的通知。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四面八方的人們踴躍投稿,國旗審查小組平均每天收到一百張圖案,其中還包括從印尼、馬來亞、朝鮮、美加寄來的二十三張。國旗審查小組從近三千張國旗圖案中篩選出三十八幅編為一本《國旗圖案參考資料》,印發給每一位與會代表。 國旗應徵圖案要符合三個條件,即一要有中國特徵;二要含有中國的地理、歷史、民族、文化等因素;三要有政權特徵,要體現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的統一戰線,並且國旗設計要求庄嚴簡潔,一目瞭然。應徵稿件中,設計構思符合三項條件的主要有以下四種情況:一是豎條旗左上方為鐮刀、錘子、五角星或齒輪;二是鐮刀錘子交叉加五角星;三是齒輪加五角星;四是旗面為紅色或三分之二紅色,加黃色五角星。經過反覆討論,上海曾聯松設計的五星紅旗圖案被籌備會一致通過作為國旗圖案。按照曾聯松的設想,一顆大星象徵領導革命和國家建設的中國共產黨,四顆小星象徵廣大人民,包括當時四個階段: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他把五角星設計為黃色,不僅與象徵革命的紅旗顏色相協調,也表達了中華兒女黃色人種的民族特徵。毛澤東在談到五星紅旗的含義時指出:這個圖案表現了中國人民的大團結。現在要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因此,現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

D. 五星紅旗的設計者是誰呢﹖

五星紅旗的設計者是曾聯松。

1949年7月的一天,上海人民沉浸在剛剛解放的勝利的喜悅之中。曾聯松在上海「現代經濟通訊社」工作,當曾老在《人民日報》、《新華日報》、《解放日報》等刊登的徵求國旗圖案的通知中,得知要設計人民共和國的國旗。

曾聯松反復閱讀,認真思索,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應是偉大祖國的象徵、中華兒女的寄託、炎黃子的驕傲。他想自己雖然不是專業畫家,但有美術愛好的基礎,決定投身到這一具有偉大意義的設計工作中去。

1949年秋季,政協收到國旗應征圖案3012幅。從中篩選了38幅作候選圖案,並編輯成《國旗圖案參考資料》,發給政協與會人員閱評。其中有一幅大星嵌鐮刀斧頭五星紅旗,正是曾聯松的作品。政協特地在北京飯店設立國旗圖案臨時選閱室,將候選旗幟陳列展覽。

曾老設計的紅旗引人注目。首先被田漢、郭沫若等名家看中,定為惟一中選的國旗。由田漢送呈毛澤東主席審閱。毛主席同意選為國旗,但建議刪去「鐮刀斧頭」,成為一幅純潔亮麗的五星紅旗;交由政協會議討論。毛主席說:五星紅旗圖案表現我們革命人民大團結。現在要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因此,現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

在1949年9月27日舉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正式通過了曾聯松設計的五星紅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為長方形,紅色的旗幟象徵著革命。左上方綴有5顆黃色的五角星,一星較大居左,四星較小環拱在大星之右,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象徵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

(4)開國自動升降國旗升降裝置者是誰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中規定: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和標志。

每個公民和組織,都應當尊重和愛護國旗。

第四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國旗的升掛和使用,實施監督管理。

外交部、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對各自管轄范圍內國旗的升掛和使用,實施監督管理。

國旗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指定的企業製作。

第五條 下列場所或者機構所在地,應當每日升掛國旗:

(一)北京天安門廣場、新華門;

(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

(三)外交部;

(四)出境入境的機場、港口、火車站和其他邊境口岸,邊防海防哨所。

E. 建國以來升旗任務都是由誰來承擔著的

1976年以前天安門升旗由北京供電局工人執行

從1977年底開始,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衛戍區警衛第二師的官兵承擔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的任務。升旗的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以前的節日升旗改為每日升旗。由兩名身著65式綠軍裝的解放軍戰士執行升旗任務,一人引路,一人扛旗,經過長安街時,還得給機動車讓行,升旗的過程簡單,場面也不夠庄嚴。

武警部隊「天安門國旗班」

1982年12月28日,原武警北京總隊第六支隊十一中隊五班進駐天安門,擔負升降國旗和天安門廣場、天安門城樓、金水橋、人民英雄紀念碑以及迎賓儀式的現場警衛光榮任務。從此,我國有了第一套規范的國旗升降儀式。原來的2人升旗改為3人升旗,其中1人擎旗,2人護旗,正步前進。同時,統一了著裝,為83式武警服裝,編制出了升降旗的時間表。1983年2月1日,當3名武警戰士穿著統一的服裝,護衛著國旗通過長安街時,來往的行人都停止了腳步,舉目肅立,仰視著國旗冉冉升起,第一次感受到了升國旗的庄嚴與神聖。從此這個班被人們稱作「天安門國旗班」。

1982年,國旗升降儀式落在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北京總隊肩上,國旗班正式成立。三人升旗儀式進行革新,中間一人扛旗,一左一右兩個護旗手佩戴手槍護衛國旗。

成立「天安門國旗護衛隊」

1990年10月1日,新中國第一部《國旗法》施行,要求升國旗時必須奏國歌,讓升旗儀式更加庄嚴隆重。原來的國旗桿周圍都是封閉的,升降國旗時,戰士們需要跳進跳出,既不方便又不雅觀。經有關部門批准,國旗基座於1991年2月23日開始改建。改建後,國旗桿升高至30米,國旗也改為長5米、寬3.3米的特號旗。

與此同時,在「天安門國旗班」的基礎上,正式成立「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對升旗儀式進行了第二次改革,即在原3人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名帶隊警官和32人的護旗方隊。每逢重大節日和每月逢「1」(即每月1日、11日、21日)時,還有62名軍樂隊員現場演奏國歌,再加上2名升旗手,總共100人,使升旗的儀式更加庄嚴隆重。並從當年5月1日起實行新的升旗儀式。

1991年5月1日清晨,伴隨《歌唱祖國》那激動人心的旋律,36名身著禮賓服的國旗護衛隊隊員精神抖擻地護衛著國旗走出天安門城樓,正步邁過長安街。在他們身後,是颯爽英姿的武警軍樂隊,62名軍樂隊官兵在行進中演奏《歌唱祖國》。這時,整個廣場一片歡騰,掌聲經久不息。新的升旗儀式在天安門廣場亮相後,很快成為首都的特殊一景。從這時候開始,凡來北京的人,絕大多數都把升旗儀式作為一個必不可少的內容。

F. 中國開國大典第一面國旗是誰升上去的

是由毛澤東按電鈕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

G. 我和我的祖國主要人物是誰

《我和我的祖國》主要人物有林治遠、高遠、方敏、陳冬冬、朱濤、蓮姐、張北京、沃德樂、哈扎布等。

1、林治遠

演員 黃渤

貧困的流浪少年,沃德樂的弟弟,涉世未深的他和哥哥曾在青春年少時期做過荒唐錯事,而被扶貧工作者老李收留。為了怕哥哥被抓走,怕哥哥自此無法回頭,他義無反顧地站了出來,天真想替哥哥背鍋頂罪。而神舟十一號的降落,改變了他和哥哥的生活,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也讓他們看到了新的希望。

H. 建國以來中國最早的升旗手是誰

北京供電局工人程紅年。

天安門升旗歷史:

1、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按動電鈕,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2、此後至1950年底,天安門廣場升旗任務由北京公安糾察總隊負責。由於電力技術保障是升旗關鍵,而旗桿下的電機歸北京市供電局負責,於是開國大典過後,升旗任務交給了供電局。那時候並不是每天都升旗,只是在元旦、春節、五一、十一等重大節日時,才會在早晨把國旗升起,晚上降下。那時也沒有什麼升旗儀式,就是派名工人去按一下升旗按鈕。頭兩年,北京供電局工人程紅年承擔了這個工作。

3、1951年至1976年的26年間,由同樣工作在北京市供電局的胡其俊負責,每逢升旗時他早上帶著國旗到廣場升起來,晚上再降下帶回。他也是任命時間最長的升旗手。

(8)開國自動升降國旗升降裝置者是誰擴展閱讀:

1982年,國旗升降儀式落在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北京總隊肩上,國旗班正式成立。三人升旗儀式進行革新,中間一人扛旗,一左一右兩個護旗手佩戴手槍護衛國旗。

1991年5月1日清晨,伴隨《歌唱祖國》那激動人心的旋律,36名身著禮賓服的國旗護衛隊隊員精神抖擻地護衛著國旗走出天安門城樓,正步邁過長安街。在他們身後,是颯爽英姿的武警軍樂隊,62名軍樂隊官兵在行進中演奏《歌唱祖國》。這時,整個廣場一片歡騰,掌聲經久不息。新的升旗儀式在天安門廣場亮相後,很快成為首都的特殊一景。從這時候開始,凡來北京的人,絕大多數都把升旗儀式作為一個必不可少的內容。

I. 開國大典上的自動國旗是誰做的

開國大典上的自動國旗是林治遠。

J. 升國旗的小故事

1949年10月2日,也就是開國大典的第二天,由北京市供電局工人陳紅年擔任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任務。因為開國大典時升旗用的電動升旗裝置,是由當時冀北電力公司北平分公司設計的,所以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的20多年裡,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的任務就很自然地落在了北京市供電局的身上。

1951年9月30日下午,電力公司一位領導把胡其俊叫到一邊,說組織上決定交給他一個光榮任務,從明天起接替陳紅年在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

胡其俊聽後又是高興,又是激動,又是擔心。高興、激動的是自己這個在舊社會吃不飽飯的窮苦人,成了新中國國旗的升旗手;擔心的是這是由毛主席親自升起過的五星紅旗,由自己來擔負升旗任務,怕不能勝任。

第一次升國旗恰逢新中國誕生後的第二個國慶日,天安門廣場將舉行開國大典以來每年一次的盛大閱兵和群眾遊行。頭天傍晚,胡其俊從天安門廣場管理處領來國旗,晚上根本無法入睡,不時地起身看看鬧鍾,生怕第二天晚了。天剛蒙蒙亮,他便急急忙忙地穿好衣服,一氣兒跑到廣場的旗桿底下,仔仔細細地將國旗系好、展平,然後遙望天邊,等著太陽出來。當第一次順利完成任務時,胡其俊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比喝了半斤二鍋頭還帶勁。

閱讀全文

與開國自動升降國旗升降裝置者是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儀表盤救命燈亮了怎麼解決 瀏覽:709
為什麼電動車前輪軸承老是壞 瀏覽:584
青島高壓閥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21
機械表如何入手 瀏覽:64
中國激光設備在哪裡 瀏覽:143
製冷系統壓力低怎麼辦 瀏覽:955
衛生間暖氣關閉閥門後放水 瀏覽:78
宮角用什麼儀器可以看到 瀏覽:568
雲南奶茶設備在哪裡買比較便宜 瀏覽:984
排風扇自動打開裝置 瀏覽:520
廣東哪裡有消防器材市場 瀏覽:567
古劍奇譚三染坊工具箱 瀏覽:840
加工廢舊輪胎設備哪裡有賣 瀏覽:16
中信閥門廠 瀏覽:248
自動滅火裝置找誰裝 瀏覽:503
軸承加多少最好 瀏覽:215
健身器材自己怎麼製作 瀏覽:516
南京大有電動工具專賣地址 瀏覽:295
開標工具箱 瀏覽:568
暖氣片上的一個閥門 瀏覽: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