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雜訊控制的方式有哪些
雜訊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工程式控制制:在設備采購上。
要考慮設備的低雜訊、低振動;對雜訊問題,尋找設計上的解決方案,包括使用更為「安靜」的工藝過程(例如,用壓力機替代汽錘等),設計具有彈性的減振器托架和聯軸器,在管道設計中盡量減少其方向及速度上的突然變化;在操作旋轉式和往復式設備時,要盡可能地慢。
(2)方向和位置控制:把雜訊源移出作業區或者轉動機器的方向。
(3)封閉:將產生雜訊的機器或其他雜訊源用吸音材料包圍起來。但是,除了在全封閉的情況下,這種做法的效果有限。
(4)使用消聲器:當空氣、氣體或者蒸氣從管道中排出時或者在其中流動時,用消聲器可以降低雜訊。
(5)外包消聲材料:作為替代密封的辦法,用在運送蒸氣及高溫液體的管子的外面。
(6)減振:採用增設專門的減振墊、堅硬肋狀物或者雙層結構來實現。
(7)屏蔽:在減少雜訊的直接傳遞方面是有效的。
(8)吸聲處理:從聲學上進行設計,用牆壁和天花板來吸收雜訊。
(9)隔離作業人員:在高雜訊作業環境下,無關人員不要進入。短時間地進人這種環境而暴露在高聲壓的雜訊下,也會超過每日允許的劑量。
(10)個體防護:提供耳塞或者耳罩。這應該被看成是最後一道防線。需要佩戴個體防護用具的區域要明確標明,對用具的使用及使用原因都要講清楚,要有適當的培訓。
(1)檢測裝置的干擾雜訊控制方法採用擴展閱讀:
雜訊的危害
損害視力:噪音也會嚴重影響聽覺器官,最可怕的是,它甚至會使人喪失回聽力。因為耳朵答和眼睛有著緊要的聯系,所以當噪音影響聽覺器官的時候,也會同時對視力有影響,使人的視力減弱。
影響睡眠:噪音對睡眠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因為突然的雜訊為40分貝時,就可以讓10%的人驚醒;達到60分貝時,就會讓70%的人驚醒。
這樣的話,就會嚴重影響睡眠,造成人疲倦不堪,噪音引起睡眠不好,就會讓人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記憶力下降等等。
② 雜訊的危害及控制雜訊的方法有哪些
控制雜訊的方法應從聲源、傳遞途徑和接收者三個方面來考慮。
(l)控制和消除雜訊源,這是防止雜訊危害的根本措施;應根據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解決方式。採用無聲或低聲設備代替發出雜訊的設備,如用液壓代替高雜訊的鍛壓,以焊接代替鉚接,用無梭代替有梭織布等,均可受到較好的效果。對於生產允許遠置的雜訊源如風機、電動機等,應移至車間外或採取隔離措施。此外設法提高機器的精密度,盡量減少機器部件的撞擊、摩擦和振動,也可以降低生產雜訊。
在進行廠房設計時,應合理地配置聲源。把產生強烈雜訊的工廠與居民區,高雜訊的車間與低雜訊的車間分開,也可減少雜訊的危害。
(2)控制雜訊的傳插一般有以下幾種措施。
1)吸聲 採用吸聲材料裝飾在車間的內表面,如牆壁和屋頂,或者在車間內懸掛空間吸聲體,吸收輻射和反射聲能,使雜訊強度減低。具有較好吸聲效果的材料有玻璃棉、礦渣棉、泡沫塑料、毛氈、棉絮、加氣混凝土、吸聲板、木絲板等。
2)消聲 用一種能阻止聲音傳播而允許氣流通過的裝置,即消聲器。這是防止空氣動力性雜訊的主要措施。消聲器有利用吸聲材料消聲的阻性消聲器,根據濾波原理製造的抗性消聲器,以及利用上述兩種原理設計的阻抗復合消聲器。
3)隔聲 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利用一定的材料和裝置,把聲源封閉,使其與周圍環境隔絕起來,如隔聲罩、隔聲間。隔聲結構應該嚴密,以免產生共振影響隔聲結果。
4)隔振 為了防止通過地板和牆壁等固體材料傳播的振動雜訊,在機器的基礎和地板、牆壁聯結處設減振裝置,如膠墊、瀝青等。
5)衛生保健措施 加強個人防護,對於生產場所的雜訊暫時不能控制,或需要在特殊高雜訊條件下工作時,佩帶個人防護用品是保護聽覺器官的有效措施。耳塞是最常用的一種,隔聲效果可達30分貝左右。耳罩、帽盔的隔聲效果優於耳塞,但使用時不夠方便,成本也較高,有待改進。
對接觸雜訊的工人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特別是聽力檢查,觀察聽力變化情況,以便早期發現聽力損傷,及時採取適當保護措施。對參加雜訊作業的工人應進行就業前體檢,凡有聽覺器官、心血管及神經系統疾患者,不宜參加有雜訊的作業。
對有雜訊的作業工人要合理按排休息時間,如實行工間休息,經常監督檢查預防措施的執行情況及效果。
③ 簡述通常干擾抑制技術有哪些分別採用的方法是什麼
LTE特有的OFDMA接入方式,使本小區內的用戶信息承載在相互正交的不同載波上,因此所有的干擾來自於其他小區。對於小區中心的用戶來說。其本身離基站的距離就比較近,而外小區的干擾信號距離又較遠,則其信干噪比相對較大:但是對於小區邊緣的用戶,由於相鄰小區佔用同樣載波資源的用戶對其干擾比較大,加之本身距離基站較遠,其信干噪比相對就較小,導致雖然小區整體的吞吐量較高,但是小區邊緣的用戶服務質量較差。吞吐量較低。因此,在LTE中,小區間干擾抑制技術非常重要。
2.1干擾隨機化
對於0FDMA的接人方式,來自外小區的干擾數目有限,但干擾強度較大,干擾源的變化也比較快,不易估計,於是採用數學統計的方法來對干擾進行估計就成為一種比較簡單可行的方法。干擾隨機化不能降低干擾的能量,但能通過給干擾信號加擾的方式將干擾隨機化為「白雜訊」,從而抑制小區間干擾,因此又稱為「干擾白化」。干擾隨機化的方法主要包括小區專屬加擾和小區專屬交織。
a)小區專屬加擾,即在信道編碼後,對干擾信號隨機加擾。如圖l所示,對小區A和小區B,在信道編碼和交織後,分別對其傳輸信號進行加擾。如果沒有加擾,用戶設備(UE)的解碼器不能區分接收到的信號是來自本小區還是來自其他小區,它既可能對本小區的信號進行解碼,也可能對其他小區的信號進行解碼,使得性能降低。小區專屬加擾可以通過不同的擾碼對不同小區的信息進行區分,讓UE只針對有用信息進行解碼,以降低干擾。加擾並不影響帶寬,但是可以提高性能。
b)小區專屬交織,即在信道編碼後,對傳輸信號進行不同方式的交織。如圖2所示,對於小區A 和小區B,在信道編碼後分別對其干擾信號進行交織。小區專屬交織的模式可以由偽隨機數的方法產生,可用的交織模式數(交織種子)是由交織長度決定的,不同的交織長度對應不同的交織模式編號, UE端通過檢查交織模式的編號決定使用何種交織模式。在空間距離較遠的小區間,交織種子可以復用,類似於蜂窩系統中的頻分復用。對於干擾的隨機化而言,小區專屬交織和小區專屬加擾可以達到相同的系統性能。
干擾隨機化繼續沿用 CDMA系統成熟的加擾技術,比較簡單可行。但面對的問題是將干擾視為白雜訊處理,可能會造成由於統計特性的不同而帶來的測量誤差。干擾刪除技術可以顯著改善小區邊緣的系統性能,獲得較高的頻譜效率,但是對於帶寬較小的業務(如VolP)則不太適用,在OFDMA系統中實現也比較復雜。後續對它的研究不多。干擾協調/避免則是目前研究的一項熱門技術,其實現簡單,可以應用於各種帶寬的業務。並且對於干擾抑制有很好的效果,適合於OFDMA 這種特定的接人方式,但是在提高小區邊緣用戶性能的同時帶來了小區整體吞吐量的損失。以上3種小區間的干擾抑制方法可以相互結合,相互補充,以獲得更高的系統增益。
④ 控制噪音的方法有哪些
一、在聲源處降低雜訊降低聲源本身的雜訊是治本的方法。比如用液壓代替沖壓,用斜齒輪代替直齒輪,用焊接代替鉚接;防止和降低由振動發出的雜訊,可以用政變機組的結構成改工藝過程的方法來解決。所謂改變工藝過程,即是用雜訊小的設備代替雜訊大的設備。
二、可隔聲方法降低雜訊隔聲即用構件將雜訊源和接收者分開,隔離空氣雜訊的傳播,從而降低雜訊污染程度。採用適當隔聲設施,能降低雜訊級20dB(A)~50dB(A)。這些設施包括隔牆、隔聲間、隔聲罩、隔聲幕和隔聲屏障等。
三、用吸聲方法降低雜訊利用吸聲材料或吸聲結構來吸收聲能以降低雜訊。某種材料或結構具有吸收聲能的能力,則這材料或結構就稱為吸聲材料或吸聲結構。吸產材料和吸聲結構的種類,主要有多孔材料、亥姆霍茲共振器、穿孔板吸聲結構(包括微穿孔板吸聲結構)、薄板共振吸聲結構、柔順材料等。
四、用消聲器降低雜訊消聲器是一種允許氣流通過而使聲能衰減的裝置。通常用在氣流雜訊控制方面,如把消聲器安裝在空氣動力設備氣流通道上,可以降低該設備的雜訊,如風機雜訊、通風管道雜訊和排氣雜訊等。消聲器種類很多,主要有四種:阻性消聲器、抗性消聲器、阻抗復合消聲器、微孔板消聲器。
五、個人防護用具在許多場合下,採取個人防護是最有效,最經濟的辦法。個人防護用具由耳塞、耳罩、耳棉等。耳塞一般平均隔聲可達20dB(A)以上,性能良好的耳罩可達30dB(A)。除上述各種方法外,綠化對減少雜訊也有一定的效果。
⑤ 雜訊的檢測標准和檢測方法有哪些
一、檢測標准:
1、戶外標准
(5)檢測裝置的干擾雜訊控制方法採用擴展閱讀:
噪音的一些控制方法:
1、降低聲源噪音,工業、交通運輸業可以選用低噪音的生產設備和改進生產工藝,或者改變噪音源的運動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體發聲體的振動)。
2、在傳音途徑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傳播,改變聲源已經發出的噪音傳播途徑,如採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規劃城市和建築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護,在聲源和傳播途徑上無法採取措施,或採取的聲學措施仍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時,就需要對受音者或受音器官採取防護措施,如長期職業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隔音耳塞、耳罩或頭盔等護耳器。
⑥ 汽車雜訊的檢測方法
國家標准GB1496--79《機動車輛雜訊測量方法》,適用於各種類型的汽車、摩托車、輪式拖拉機等機動車輛的車外和車內雜訊測量。標准規定使用的測量儀器有精密聲級計或普通聲級計和發動機轉速表,聲級計誤差不超過±2dB,並要求在測量前後,儀器應按規定進行校準。
1)儀器的檢查和校準
(1)在未接通電源時,先檢查儀表指針是否在機械零點上,若不在零點,可用零點調整螺釘使指針與零點重合。
(2)檢查電池容量。把聲級計功能開關對准「電池」,衰減器任意,此時電表指針應達到額定紅線,否則讀數不準.打開後蓋便可更換電池。
(3)打開電源開關,預熱儀器l0min。
(4)對儀器進行校準。每次測量前或使用一段時間後,必須對儀器的電路和傳聲器進行校準。聲級計上一般都配有電路校準的「參考」位置,可校驗放大器的工作是否正常。如不正常,應調節微調電位器。電路校準後,再利用已知靈敏度的標准傳聲器對聲級計上的傳聲器選行對比校準。常用的標准傳聲器有聲級校準器和活塞式發聲器,它們的內部都有一個可發出恆定頻率、恆定聲級的機械裝置,因而很容易對比出被檢傳聲器的靈敏度。聲級校準器產生的聲壓級為94dB,頻率為1000Hz;活塞式發聲器產生的聲壓級為124dB,頻率為250Hz。TOP
(5)將聲級計的功能開關對准「線性」、「快」檔,由於一般辦公室內的環境雜訊約為4O-60dB,因此聲級計上應有相應的示值。變換衰減器刻度盤,表頭示值應相應變化10dB左右。
(6)檢查計權網路。按以上步驟,將「線性」位置依次變為「C」、「B」、「A」。由於室內環境雜訊多為低頻成分,故經頻率計權後的雜訊級示值將低於線性值,而且應依次遞減。
(7)考查「快」、「慢」檔。將衰減器刻度盤調至高dB值處(例如90dB),操作人員發聲,並注意觀察「快」檔時的指針擺動能否跟上發音速度,「慢」檔時的指針擺動是否明顯遲緩。這是「快」、「慢」兩檔所要求的表頭阻尼程度的基本特徵。
(8)經過上述檢查和校準後,聲級計便可投入使用。在不知道被測聲級多大時,必須把衰減器刻度盤預先放在最大衰減位置(即120dB),然後在實測中再逐步旋至被測聲級所需要的衰減檔。
2)車外雜訊測量方法
(1)測量條件:
①測量場地應平坦而空曠,在測試中心以25m為半徑的范圍內,不應有大的反射物,如建築物、圍牆等。
②測試場地跑道應有2Om以上的平直、乾燥的瀝青路面或混凝土路面,路面坡度不超過0.5%。
③本底雜訊(包括風雜訊)應比所測車輛雜訊至少低10dB,並保證測量不被偶然的其他聲源所干擾。本底雜訊是指測量對象雜訊不存在時,周圍環境的雜訊。
④為避免風雜訊干擾,可採用防風罩,但應注意防風罩對聲級計靈敏度的影響。TOP
⑤聲級計附近除測量者外,不應有其他人員,如不可缺少時,則必須在測量者背後。測量人員的身體離聲級計也應盡量遠些,以免影響測量的准確性。
⑥被測車輛不載重。測量時發動機應處於正常使用溫度。車輛帶有其他輔助設備亦是雜訊源,測量時是否開動,應按正常使用情況而定。
(2)測量場地及測點位置:
①測量場地示意圖如圖 4所示。
②聲級計傳聲器位於2Om跑道中心點0兩側,各距中線7.5m,距地面高度1.2m,用三角架固定。傳聲器平行於路面,其軸線垂直於車輛行駛方向。
(3)加速行駛車外雜訊測量方法:
①車輛須按下列規定條件穩定地到達始端線:
行駛檔位:前進檔位為4檔以上的車輛用第3檔,前進檔位為4檔或4檔以下的用第2檔。
發動機轉速為其標定轉速的3/4。如果此時車速超過了5OKm/h,那麼車輛應以50km/h的車速穩定地到達始端線。
對於自動換擋的車輛,使用在試驗區間加速最快的檔位。
輔助變速裝置不應使用。
在無轉速表時,可以控制車速進入測量區:以所定檔位相當於3/4標定轉速的車速穩定地到達始端線。
②從車輛前端到達始端線開始,立即將加速踏板踩到底或節氣門全開,直線加速行駛,當車輛後端到達終端線時,立即停止加速,車輛後端不包括拖車以及和拖車聯結的部分。TOP
本測量要求被測車輛在後半區域發動機達到標定轉速。如果車輛達不到這個要求,可延長OC距離為15m。如仍達不到這個要求,車輛使用檔位要降低一檔。如果車輛在後半區域超過標定轉速,可適當降低到達始端線的轉速。
③聲級計用「A」計權網路、「快」檔進行測量,讀取車輛駛過時的聲級計表頭最大讀數。
④同樣的測量往返進行一次。車輛同側兩次測量結果之差,不應大於2dB,並把測量結果記入規定的表格中。取每側二次聲級的平均位中最大值作為被測車輛的最大雜訊級。若只用一個聲級計測量,同樣的測量應進行四次,即每側測量兩次。
(4)勻速行駛車外雜訊測量方法:
①車輛用常用檔位,加速踏板保持穩定,以5OKm/h的車速勻速通過測量區域。
②聲級計用「A」計權網路、「快」檔進行測量,讀取車輛駛過時聲級計表頭的最大讀數。
③同樣的測量往返進行一次,車輛同側兩次測量結果之差,不應大於2dB,並把測量結果記入規定的表格中。若只用一個聲級計測量,同樣的測量應進行四次,均每側測量兩次。TOP
3)車內雜訊測量方法
(1)車內雜訊測量條件:
①測量跑道應有足夠試驗需要的長度,應是平直、乾燥的瀝青路面或混凝土路面。
②測量時風速(指相對於地面)應不大於3m/s。
③測量時車輛門窗應關閉。車內帶有其他輔助設備是雜訊源,測量時是否開動,應按正常使用情況而定。
④車內本底雜訊比所測車內雜訊至少低1OdB,並保證測量不被偶然的其他聲源所干擾。
⑤車內除駕駛員和測量人員外,不應有其他人員。
(2)車內雜訊測點位置:
①車內雜訊測量通常在人耳附近布置測點,傳聲器朝車輛前進方向。
②駕駛室車內雜訊測點位置如圖 5所示。
⑥載客車室內雜訊測點可選在車廂中部及最後排座的中間位置。
(3)測量方法:
①車輛以常用檔位、5Okm/h以上不同車速勻速行駛,分別進行測量。
②用聲級計「慢」襠測量A、C計權聲級,分別讀取表頭指針最大讀數的平均值,測量結果記於規定的表格中。
③做車內雜訊頻譜分析時,應包括中心頻率為31.5、63、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Hz的倍頻帶。
⑦ 雜訊控制的措施有哪些
一、在聲源處降低雜訊降低聲源本身的雜訊是治本的方法。比如用液壓代替沖壓,用斜齒輪代替直齒輪,用焊接代替鉚接;防止和降低由振動發出的雜訊,可以用政變機組的結構成改工藝過程的方法來解決。所謂改變工藝過程,即是用雜訊小的設備代替雜訊大的設備。
二、可隔聲方法降低雜訊隔聲即用構件將雜訊源和接收者分開,隔離空氣雜訊的傳播,從而降低雜訊污染程度。採用適當隔聲設施,能降低雜訊級20dB(A)~50dB(A)。這些設施包括隔牆、隔聲間、隔聲罩、隔聲幕和隔聲屏障等。
三、用吸聲方法降低雜訊利用吸聲材料或吸聲結構來吸收聲能以降低雜訊。某種材料或結構具有吸收聲能的能力,則這材料或結構就稱為吸聲材料或吸聲結構。
吸產材料和吸聲結構的種類,主要有多孔材料、亥姆霍茲共振器、穿孔板吸聲結構(包括微穿孔板吸聲結構)、薄板共振吸聲結構、柔順材料等。
雜訊的危害
損害視力:噪音也會嚴重影響聽覺器官,最可怕的是,它甚至會使人喪失回聽力。因為耳朵答和眼睛有著緊要的聯系,所以當噪音影響聽覺器官的時候,也會同時對視力有影響,使人的視力減弱。
影響睡眠:噪音對睡眠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因為突然的雜訊為40分貝時,就可以讓10%的人驚醒;達到60分貝時,就會讓70%的人驚醒。
這樣的話,就會嚴重影響睡眠,造成人疲倦不堪,噪音引起睡眠不好,就會讓人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記憶力下降等等。
⑧ 雜訊治理中雜訊檢測有哪些方法
噪音治來理其實也是多性化自的,通常由於某種技術和經濟上的原因,從聲源上控制雜訊難以實現,這時就要從傳播途徑上考慮降噪措拖。具體可採取以下噪音治理標准方法: (1)吸聲降噪是一種在傳播途徑上控制雜訊強度的方法。物體的吸聲作用是普遍存在的,吸聲的效果不僅與吸聲材料有關,還與所選的吸聲結構有關。這種技術主要用於室內空間。 (2)消聲降噪消聲器是一種既能使氣流通過又能有效地降低雜訊的設備。通常可用消聲器降低各種空氣動力設備的進出口或沿管道傳遞的雜訊。例如在內燃機、發電機組、冷卻塔等。 (3)制定更好的噪音治理,採用最先進的隔音板、隔音屏障、吸音板材料來阻止、隔聲、吸聲和建築等來措施將傳播中的聲能吸收掉,或者設置障礙使聲音全部或部分反射出去。 答案來源:東莞天明環
⑨ 雜訊污染和其他污染有何不同雜訊的控制方式都有哪些方法
雜訊污染與其他污染的不同:雜訊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聲音由物體的振動產生,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質(如固體、液體、氣體)中進行傳播。通常所說的雜訊污染是指人為造成的。從生理學觀點來看,凡是干擾人們休息、學習和工作以及對你所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即不需要的聲音,統稱為雜訊。當雜訊對人及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時,就形成雜訊污染。產業革命以來,各種機械設備的創造和使用,給人類帶來了繁榮和進步,但同時也產生了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強的雜訊。雜訊不但會對聽力造成損傷,還能誘發多種致癌致命的疾病,也對人們的生活工作有所干擾.
雜訊的控制方式:
1、傳播途徑 將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攔截下來.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如道路旁種樹,安裝隔音板。
2、採用低雜訊路面 通過優化路面材料、結構構造、粗糙度。如利用多孔面層材料代替常規的混凝土和瀝青鋪裝路面,來降低車輛的行駛雜訊。
3、道路主幹線兩側設置聲屏障在超標路段的道路兩側採用專門設計的配合吸聲型屏障,以減弱反射聲能及繞射聲能,阻斷聲波的傳播,以降低雜訊,也是有效控制道路交通雜訊污染的一種治理措施。
4、實行城區綠地降噪城區綠化不僅美化環境,凈化空氣 ,也可減少雜訊污染。在道路主幹道朝幹道側種上厚草地、矮生樹或厚密有觀賞價值的灌木叢 ,既可綠化街景,又可減弱聲反射、增加雜訊衰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