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連接火車兩節車廂之間的東西叫什麼什麼工作原理
連接火車兩節車廂之間的東西叫車鉤。用於火車車皮或機車的連結、牽引及緩沖。
工作原理:車鉤主要由鉤身、鉤頭、鉤尾三部分組成。鉤頭由鉤舌、鉤舌銷及車鉤三小件組成。車鉤三小件包括鉤鎖鐵、鉤舌推鐵、下鎖銷。下鎖銷與下鎖銷連桿相連,再加上為開啟車鉤設置的鉤提桿就形成了完整的車鉤開閉系統。
當上提鉤提桿,鉤提桿頂起下鎖銷連桿,下鎖銷帶動鎖鐵上提並頂起推鐵,推鐵踢開鉤舌從而開啟車鉤。相反,如要實現兩節車廂的連接,一方開啟車鉤,另一方推動車廂接觸開啟車鉤,鉤舌使推鐵轉動從而帶動鎖鐵,鎖鐵下落保證車鉤鎖死,進而完成火車的連結。
(1)自動車鉤緩沖裝置的發明者擴展閱讀
我國火車鐵路目前採用的車鉤類型有16型、17型、13B型、13A型和13號車鉤,以前還曾經採用過2號車鉤。
16型、17型車鉤是為了滿足大秦線運煤專列開行重載列車且不摘鉤上翻車機連續翻轉卸貨的需要而研製開發的車鉤。新造載重70t及以上鐵路貨車已全部採用高強度的17型車鉤。在一些重載列車上採用16型車鉤的同時,還採用了牽引桿技術。
新造60t級鐵路貨車已全部採用高強度的13B型車鉤。隨著列車運行速度提高和牽引噸位的增加,2號車鉤、13號普碳鋼車鉤及13號C級鋼車鉤、13A型車鉤強度已不能滿足鐵路貨車發展的需要,鐵路貨車車鉤正向著可靠性高、強度高和耐磨性能好的方向發展。
B. 火車自動車鉤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1868年,美國發明家伊利·漢密爾頓·詹內根據人握手的原理啟發,發明出了自動車鉤,並獲得專利權。後來詹內製作了一批自動車鉤給美國各鐵路公司試用,根據用戶反饋的試用結果,在1873年開發出了改進型自動車鉤並第二次獲得專利權。(1872年美國鐵路正式確定車鉤高度標准為838.2毫米,1893年車鉤高度標准規定限制為800.2毫米---876.3毫米間)
C. 火車車鉤總是搖搖晃晃,那為什麼不會脫開呢
在中國,高鐵動車不僅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工作和旅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作為一張靚麗的中國"名片",在提升我國國際影響力方面也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對於普通大眾來講,對於高鐵可能只知道復興號、和諧號和時速350km/h這些淺顯的概念,對於其核心技術、核心組成部件知之甚少。其中,車鉤緩沖裝置就是其中不為人知的核心技術之一。
車鉤的定義是指火車或者機車兩端具有聯結、牽引及緩沖的作用的裝置。其主要作用就是連掛車輛與車輛或者車輛與機車,並傳遞牽引力。車鉤的發展經歷了以下階段:插銷式車鉤、螺旋車鉤、詹氏車鉤、自動車鉤、蘇聯SA-3式自動車鉤和密接式車鉤。其中,密接式車鉤在近代軌道車輛上得到廣泛應用。
1.插銷式車鉤
插銷式車鉤是可以追溯到的最早的車鉤類型。其特點為兩側凹陷,中間有凸槽或者凹槽。連掛時一側凸槽插進凹槽,並使用連接銷插進孔中,便實現了連掛。該種類型的車鉤結構簡單,使用也很容易,現已經基本被淘汰,除了在鐵路博物館中,很難被看到。
D. 緩沖裝置有哪些種類
車鉤緩沖裝置是用於使車輛與車輛,機車或動車相互連掛,傳遞牽引力,制動力並緩和縱向沖擊力的車輛部件。它由車鉤,緩沖器、鉤尾框,從板等組成一個整體,安裝於車底架構端的牽引梁內。為了保證車輛連掛安全可靠和車鉤緩沖裝置安裝的互換性,我國鐵路機車車輛有關規程規定:車鉤緩沖器裝車後,其車鉤鉤舌的水平中心線距鋼軌面在空車狀態下的高度,客車為880mm(允許+10mm,-5mm誤差),貨車為880mm(±10mm)。兩相鄰車輛的車鉤水平中心線最大高度差不得大於75mm。
首先說說車鉤。車鉤是用來實現機車和車輛或車輛和車輛之間的連掛,傳遞牽引力及沖擊力,並使車輛之間保持一定距離的車輛部件。車鉤按開啟方式分為上作用式及下作用式兩種。通過車鉤鉤頭上部的提升機構開啟的叫上作用式(一般貨車大都採用此式);藉助鉤頭下部推頂杠桿的動作實現開啟的叫下作用式(客車採用)。車鉤按其結構類型分為螺旋車鉤、密接式自動車鉤、自動車鉤及旋轉車鉤等。螺旋車鉤使用最早,但因缺點較多已被淘汰,密接式自動車鉤多為高速鐵路車輛所用。中國除在大秦鐵路重載單元列車上使用旋轉車鉤外,現一律採用自動車鉤。所謂自動車鉤,就是先將一個車鉤的提桿提起後,再用機車拉開車輛或與另一車輛車鉤碰撞時,能自動完成摘構或掛鉤的動作的車鉤。中國鐵道部門1956年確定1、2號車鉤為標准型車鉤。但隨著列車速度的提高和牽引噸位的增加,又於1957、1965年先後設計製造了15號車鉤和13號車鉤。客車使用15號車鉤,貨車則逐步用13號車鉤代替2號車鉤。
車鉤由鉤頭,鉤身、鉤尾三個部分組成、車鉤前端粗大的部分稱為鉤頭,在鉤頭內裝有鉤舌、鉤舌銷,鎖提銷,鉤舌推鐵和鉤鎖鐵。車鉤後部稱為鉤尾,在鉤尾上開有垂直扁鎖孔,以便與鉤尾框聯結。為了實現掛鉤或摘鉤,使車輛連接或分離,車鉤具有以下三種位置,也就是車鉤三態:鎖閉位置——車鉤的鉤舌被鉤鎖鐵擋住不能向外轉開的位置。兩個車輛連掛在一起時車鉤就處在這種位置。開鎖位置——即鉤鎖鐵被提起,鉤舌只要受到拉力就可以向外轉開的位置。摘鉤時,只要其中一個車鉤處在開鎖位置,就可以把兩輛連掛在一起的車分開。全開位置——即鉤舌已經完全向外轉開的位置。當兩車需要連掛時,只要其中一個車鉤處在全開位置,與另一輛車鉤碰撞後就可連掛。旋轉車鉤的構造與普通車鉤不同,鉤尾開有鎖孔,鉤尾銷與鉤尾框的轉動套連接。鉤尾端面為一球面,頂緊在帶有凹球面的前從板上。當鉤頭受到扭轉力矩作用時,鉤身連同尾銷以及轉動套一起轉動。旋轉車鉤現在只安裝在專為大秦鐵路運煤單元組合列車設計的車輛上。這種車輛的一端裝設旋轉車鉤,另一端裝設固定車鉤,整列車上每組連接的兩個車鉤,兩兩相互搭配。當滿載煤炭的車輛進入卸煤區的翻車機位時,翻車機帶動車輛翻轉180度,將煤炭傾倒出來。旋轉車鉤可以使車輛翻轉卸貨時不摘鉤連續作業,縮短了卸貨作業時間。
密接式車鉤一般在高速鐵路和地下鐵道的車輛上使用。它的體積小、重量輕、兩車鉤連掛後各方向的相對移動量很小,可實現真正的「密接」;同時,對提高制動軟管、電氣接頭自動對接的可靠性極為有利。
緩沖器用來緩和列車在運行中由於機車牽引力的變化或在起動、制動及調車作業時車輛相互碰撞而引起的縱向沖擊和振動。緩沖器有耗散車輛之間沖擊和振動的功能,從而減輕對車體結構和裝載貨物的破壞作用。緩沖器的工作原理是藉助於壓縮彈性元件來緩和沖擊作用力,同時在彈性元件變形過程中利用摩擦和阻尼吸收沖擊能量。根據緩沖器的結構特徵和工作原理,一般緩沖器可分為:摩擦式緩沖器、橡膠式緩沖器和液壓緩沖器等。摩擦緩沖器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部為螺旋彈簧(客車用)或環彈簧(貨車用),後部為內、外環彈簧,彼此以錐面相配合,兩部分之間有彈簧座板分隔。螺旋彈簧用來緩和沖擊作用力,環彈簧兩滑動斜面間的摩擦力用來起到吸收能量的作用。當緩沖器受力壓縮時,使各環相互擠壓,這時外環彈簧中就儲存了大部分的沖擊能量;同時各內外環簧的斜面之間因相互摩擦而將一部分沖擊能變成熱能。當外力除去後,各環簧之間又產生摩擦,將所儲存能量的一部分再一次轉變為摩擦熱能而消散,因而起到了緩沖和減振的作用。橡膠緩沖器的頭部為楔塊摩擦部分,由三個形狀完全相同且帶傾斜角的楔塊,壓頭和箱體等部分組成,楔塊介於壓頭與箱體之間,整個緩沖器封閉在箱體內。橡膠緩沖器是藉助橡膠分子內摩擦和彈性變形起到緩和沖擊和消耗能量作用的。為了增大緩沖器容量,在頭部裝有金屬摩擦部分,藉助三個帶有傾角的楔塊,在受壓時與箱體及壓頭間各接觸斜面產生相對位移,因摩擦而消耗沖擊能量。
E. CRH2與CRH5動車組半永久車鉤緩沖器有什麼區別
CRH2是川崎重工設計的日本90年代東北新干線主要車型之一,車輛採用了日式的密接車鉤,緩沖器內包含著車輛控制信號NFC源等復雜的電子元器件,也叫柴田式密接車鉤
CRH5是法國阿爾斯通公司設計製造的出口型耐寒動車組,因為是一款歐洲設計的動車組,默認選用了來自德國的歐標BSI車鉤,不具備通訊技術功能,尺寸、結構、車鉤中心高等參數和日本柴田式車鉤不通用,但和同樣來自歐洲的CRH3可以通用。
你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那是兩種不同的東西
F. 火車掛鉤是誰發明的
火車自動掛鉤是美國人伊利·漢爾頓·詹內發明創造的。
「詹式車鉤」雖然在運行中,看起來鬆鬆垮垮一點也不結實,但是它卻能連接帶動好幾萬噸重的列車安全運行,面對復雜路況和緊急制動等特殊情況,也能輕松應對,還可以實現車廂間的自動連接。很快就憑借它超強的牽引力,和良好的穩定性以及優秀的制動效果,很快就佔領了世界市場。
小故事
當年我國在引入推廣「詹式車鉤」時,還鬧了一出烏龍。我國早期鐵路鐵路材料目錄,將「Janney CouPler」翻譯為「詹式車鉤」,因為詹天佑是我國早期著名的鐵路工程師,所以有些人誤解「詹式車鉤」是詹天佑發明的,甚至在《詹天佑和中國鐵路》這本書中,有一幅火車自動掛鉤的照片,題目卻是「詹天佑自動掛鉤」。
面對這種被誤解來的榮譽,詹天佑誠懇地對周圍人說,「請同事們幫我解釋解釋:沒有這件事」,後來詹天佑編著,《新編華英工學字匯》,書中收錄「詹式車鉤」這個詞條的時候,他有意不用「詹」字,改用了「鄭」字翻譯為「鄭氏車鉤」,這一字之差,表現出了詹天佑嚴肅、誠實、不掠人之美的高尚品德。
G. 別名詹氏車鉤的火車自動掛鉤:
不是詹天佑發明的
H. 詹氏車鉤是什麼它的原理究竟是怎麼樣的
什麼是詹式車鉤
詹式車鉤主要由鉤舌、鎖銷、推銷三部分組成,是自動式車鉤,無需人力干預。當需要掛車時,要將兩節車廂位於同一條鐵軌上,當一節車廂向另一節車廂靠近時,鉤舌受到撞擊後轉動至斗中,隨後推鎖自動封閉,兩節車廂形成連接狀態,如若不從外部打開車鎖,絕不會被開啟。
由於兩鉤舌間並不是緊緊連接而是存在一定間隙,所以還能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解決了車廂連接處的安全隱患。再加上詹式車鉤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鐵路工作人員的安全,所以沿用至今也是情有可原。
以上的講解就到這里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祝您生活愉快 萬事如意。記得點贊和轉發哦,用您發財的小手多多關注下吧!
此文和圖片轉載於網路,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
I. 別名「詹氏車鉤」的火車自動掛鉤是詹天佑發明的嗎
跟詹天佑有毛關系,咱國家是喜歡吹牛皮。乾脆火車也是中國人發明了。
J. 汽車發明的標志性事件和人物有哪些
1896年福特試制出第一台汽車。1903年建立福特汽車公司。初期,租賃馬車製造廠做總裝廠,裝配兩座帶篷船式車身A型車,售價850美元。發動機、化油器、變速器、車橋、車身均外購。
後建比凱·阿庇紐新廠,三層式廠房,一層機加缸體、曲軸等18個大件,二層機加工小件,三層最後組裝,已具備大量生產的基本形態。1909年開始T型車單一品種生產,當年售價950美元,產量達萬輛。
車輛的種類雖然多,構造卻大同小異。這應該說是標准化的功勞,也是大型生產流水線的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需求的變化,鐵路車輛的外形開始有了改變,尤其是客車車廂不再是清一色的老面孔。但是它們的基本構造並沒有重大的改變,只是具體的零部件有了更科學先進的結構設計。
一般來說,車輛的基本構造由車體、車底架、走行部、車鉤緩沖裝置和制動裝置五大部分組成。
車體是車輛上供裝載貨物或乘客的部分,又是安裝與連接車輛其他組成部分的基礎。早期車輛的車體多以木結構為主,輔以鋼板、弓形桿等來加強。近代的車體以鋼結構或輕金屬結構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