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小鼠爬桿實驗裝置名稱

小鼠爬桿實驗裝置名稱

發布時間:2022-06-16 13:09:05

A. 如何作爬桿試驗懸掛試驗和游泳試驗

爬桿實驗:在一50厘米長、直徑為1厘米的垂直木桿頂端放一木塞,將小鼠放在木塞上,1分鍾後將木塞倒放在下面,小鼠自動向上爬行,在3秒內爬行至木桿的一半者記3分,6秒者記2分,超過6秒者記1分;
(2)懸掛實驗:將小鼠前爪橫掛在線上,兩爪均能掛住記3分,一爪能掛住記2分,兩爪均不能掛住記1分。每隻小鼠每次進行3次測定,取其平均值。
游泳實驗(swimtest):將受試小鼠放入一個20cm×30cm×20cm規格的有機玻璃水箱中,水深10cm,水溫為22℃~25℃。評分標准如下:在1min內能連續不斷游泳者記3.0分;大部分時間游泳僅偶爾漂浮者記2.5分;漂浮時間占整個受試時間50%以上者記2.0分;偶爾游泳者記1.5分;偶爾用後肢游動並漂浮在水箱一邊者記1.0分。每次檢測間隔1min,共檢測5次取平均值。(我做的是水迷宮)
我做的是魚藤酮帕金森模型,這些行為學差不多都做過,但結果不是很明顯。

B. 小鼠實驗性缺氧實驗的分析怎麼寫

如下:
小鼠跳台實驗:跳台實驗屬一次性刺激迴避反應實驗.跳台法的實驗裝置一般為一長方形反射箱,其長徑被黑色塑料板隔為若干區間,底部鋪以間距為5mm的銅柵,可通適當的電流.每個小的區間有一個高和直徑均為4.5cm的小平台.實驗時,首先將小鼠放在銅柵上,當銅柵通電時,跳在銅柵上的小鼠受到電擊,其正常反應是躲避電擊跳上平台,大多鼠有可能再次或多次跳下平台受到電擊,受到電擊時又會迅速跳回平台.如此訓練5min,並記錄每隻鼠受到電擊的次數(錯誤次數),以此為學習成績.24h後重新測驗,此次測驗時,首先將鼠放在跳台上,記錄第一次跳下的時間(潛伏期)、受電擊的動物數和3min內的錯誤次數,以此反映記憶保持情況.
該方法的優點為:操作簡便易行,一次可同時觀察多隻動物,能較客觀地反映動物經過一次刺激後記憶獲得的情況,尤其適用於葯物篩選實驗.因為不同的葯物引起記憶障礙的機制不同,因而通過觀察益智葯物對這些模型的葯效可分析益智葯物的作用機制.缺點:動物的躲避性反應的個體差異較大.

C. 動物行為學的相關研究學者

行為研究中的一個最古老的課題是:動物行為中有多少是先天本能又有多少是後天習得的?哺乳動物比較善於學習,而昆蟲和鳥類則有著豐富的本能行為,因而有關本能行為的研究常常是以蟲、鳥為研究對象。美國學者W.克雷格曾對鴿類進行長期研究,他於1918年指出:本能行為並非僅僅是一連串定型的反射動作;在開始時動物在慾望驅動下表現出煩躁不安、四向搜索,這時的動作很多是習得的,只有當找到適宜刺激(例如食物)時本能行為才進入完成階段而出現定型的反射動作;之後可能有一段時期動物厭惡原刺激,最後進入安適無欲狀態。與此同時,德國學者O.海因羅特借在動物園工作之便,對鴨和鵝進行了系統研究。他強調尋找同源行為,就象在比較解剖學中研究同源結構一樣,這樣可以闡明行為的進化途徑。另一位德國學者 J.von於克斯屈爾則指出:在動物所感受的周圍環境中,只有一部分關鍵刺激是真正起作用的。正是這些刺激觸發了動物的體內機制使本能反應「釋放」出來。這些見解給早期行為研究工作者以很大影響。 荷蘭學者N.廷伯根與K.Z.洛倫茨同被視為現代行為生物學的奠基人。他早期的研究集中於尋找誘發本能行為的關鍵刺激,所涉及的行為包括:細腰蜂的捕獵及反巢行為,幼雛向母鳥的乞食行為,以及三棘魚的生殖行為等。三棘魚生殖行為包括占域、求偶、交配、產卵及育卵等一系列相接的動作。他據此把K.Z.洛倫茨的學說進一步推廣:一個本能動作的完成促進了下一個本能動作的發生,於是形成一個行為鏈。1949年他轉到英國去工作。50年代起他開始對海鷗作系統的比較研究,試圖推導出海鷗信號行為進化路線。
奧地利學者 K.von弗里施的研究興趣始終環繞著動物如何獲取信息和交換信息這一方向。他早年便在魚身上建立起食物與顏色及聲音的條件反射,從而證實了魚具有色覺及聲覺。之後,他同樣證實了蜜蜂有色覺。20世紀中葉,他發現了外出尋食的蜜蜂,藉助舞蹈動作通知在巢蜂群關於蜜源的方向和距離。
自50年代起,行為生物學和比較心理學逐漸接近,雙方互相取長補短。以50年代在英國出現的以N.廷伯根為首的學派為代表,很多學者對實驗室的工作和野外工作是並重的。宏觀上,由非洲荒漠、南美叢林,直到兩極地帶都有人在工作。對野生動物在原地進行隱蔽觀察、拍攝電影、「標記追捕」、在空中水下、以及用無線電追蹤等方法均被行為學家所使用。微觀上E.R.肯德爾等人在80年代對海兔學習行為的一系列研究已深入到細胞和分子水平。所以,1973年K.von弗里施、K.Z.洛倫茨和N.廷伯根共獲諾貝爾生理學獎一事不僅是表彰他們本人的傑出貢獻,也是標志著行為生物學在生物學研究領域中已進入了一個發展的新時期。
固定行為模式與動物間的溝通
固定行為模式(fixed action patterns、FAPs)的研究,是行為學研究重要的一步,歸功於康拉德·勞倫茲以及他的良師益友奧斯卡·海因洛斯。這個研究是由海因洛斯和勞倫茲所做,而後由勞倫茲發表。
勞倫茲的描述中,以發生在可辨識的刺激(稱做信號刺激或釋放刺激)產生的本能反應來解釋固定行為型態。這些固定行為型態能夠在不同物種間比擬,且行為的相似和差異能夠輕易的和型態學上的相似和差異做比較。
在海因洛斯所做最重要且最常被引用的鴨科(包括鴨、雁、鵝)研究中使用了這個方法。動物行為學家認為接受刺激並產生固定行為型態是一隻動物與同物種的成員在行為上或外在表現上的共同特色,且少量幾種固定行為型態便能在動物的溝通行為中扮演重要媒介。
最為復雜的調查研究是由卡爾·馮·弗利所進行的被稱做舞蹈語言的蜜蜂之間的溝通方式。
勞倫茲以對自然中的固定行為型態和動物發出這些行為的情況,發展了一個動物溝通方式的演化的理論。
群體行為學與當代的發展
群體行為學,中文也可以稱做社會行為學。在1970年,英國的動物行為學家克魯克(John H. Crook)發表了一個重要論文,他將比較行為學和群體行為學做出分辨,並認為當時的行為學研究將動物以個體為單位做研究,應該算是比較行為學。而未來的動物行為學家應該更重視群體的行為與它們的群體結構。
艾德華·威爾森在1975年出版了《社會生物學:新綜合》(Sociobiology: The New Synthesis)。從那時開始,行為研究更為重視群體的觀點。這也是受到艾德華·威爾森和理察·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達爾文主義的影響。
行為生態學的發展也參與了行為學的改變。此外,動物行為學也與比較心理學結合,使得現代的行為研究,統合了動物的認知、比較心理學、動物行為學、社會生物學、行為生態學。
比較心理學與行為學的差異
比較心理學也探討動物的行為,但是相對動物行為學來說,比較心理學屬於心理學的一門,而不是生物學的一門。因此,比較心理學用人類心理學的角度來研究行為;而動物行為學從動物的解剖學、生理學的角度來研究行為。早期的比較心理學將重心放在人工環境下的行為,且專注於學習行為的研究;而早期動物行為學則是將重心放在自然環境,並且通常用本能來描述動物的行為。這兩個學門的互補性大過競爭性,但是兩者有不同的觀點,而且有時候會在一些研究問題上產生沖突。
在20世紀,比較心理學研究在北美洲有較大的發展,而動物行為學研究在歐洲較為風行,兩種學科也導出了不同的哲學思想基礎。實際上的差異是,在早期的比較心理學研究中,是從很少數的物種行為中得到廣泛延伸的知識;而動物行為學家是從許多不同物種的行為中找出規則,而且動物行為學比比較心理學使用更多的比較方法。
在北美,多數的動物行為學家屬於大學心理學系。
動物行為研究所需設備
在國內最有代表性的是淮北正華生物儀器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ZH-SBS型動物行為實驗站,該實驗站最具有四大實驗模塊,學習記憶類焦慮類神經精神類葯物成
癮類,國內醫學院校,葯廠及科研院所新建行為學實驗室均採用此系統,
ZH-SBS動物行為實驗站,是指通過對動物行為的視頻、光電和生物電等信號的採集,並結合計算機圖像處理、點陣分析和生物電信號分析技術,提取動物行為的軌跡並據此計算各種行為學指標的軟硬體系統。
ZH-SBS動物行為實驗站是一個綜合性的分析系統,包括多個子系統,每個子系統對應一個動物行為學分析模型,而每個分析模型應用於一個或一類特定的實驗或研究。軟體系統分為 21個模塊,Morris水迷宮系統(Morris water maze,MWM)、八避迷宮系統[放射型迷宮(Radial Maze)、Barnes巴恩斯迷宮、Y迷宮系統(Y-Mazes)、T迷宮(Y-Mazes)水迷路、避暗視頻跟蹤系統、跳台視頻跟蹤系統、斯金納箱、穿梭視頻跟蹤系統(Shuttle Box System) 、開場系統(Inner open field test)、自發活動視頻跟蹤系統、洞板系統、高架十字迷宮系統(Elevated Plus Maze)、Zero迷宮(O迷宮)、懸尾視頻跟蹤系統(Tail suspension)、強迫游泳視頻跟蹤系統(Forced Swinming)、焦慮監測系統(Vogel Test System)、黑白箱實驗系統、社交行為實驗系統、學習無助系統 (Leamed Helplessness)、震驚條件反射系統(Startle Response System)、場景恐懼實驗系統(FCS)、CPP偏愛箱視頻跟蹤系統(ConditionedPlace Preference Experiment)、CPA條件位置厭惡系統、動物實驗跑台(平板跑步機)、被動轉輪記錄系統、自主轉輪記錄系統、轉圈實驗系統(rotameter system)、大小鼠疲勞系統、睡眠剝奪系統、爬桿記錄系統、大小鼠抓力測定儀、小動物骨骼強度儀、雙足平衡測試儀、步態行為測試系統、疼痛自動分析系統、電子壓痛儀、冷熱板儀、足趾容積測量儀、鼠尾光照測痛儀、熱刺痛儀
,共計21個。每個子系統既可單獨使用,用於某個特定的實驗或研究,也能集成起來組成一個綜合性的ZH-SBS動物行為實驗站,對動物的各種行為進行全方面的分析研究。
本系統包括觀察裝置和分析軟體二大部分。其中觀察裝置負責採集動物的行為信號,主要應用了先進的視頻採集技術和LED陣列等技術;而分析軟體對採集的行為信號進行實時/離線分析,從中提取出動物的行為軌跡和特徵,並據此計算出多個行為學參數,軟體還提供資料庫、多種數據介面等功能
Ø 產品構成:軟體+各組件及附件+圖象採集系統+隔音箱(選配)
Ø 產品特點:採用軟體視頻跟蹤,離線分析、無線遙控軟體智能識別開始及結束實驗、一套軟體配合不同硬體可做不同實驗,節約資金及場地
基本包軟體
可以在條件性位置偏愛實驗(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 Experiment)、黑白箱實驗、Open Field實驗、懸尾(Tail Suspension)實驗、強迫游泳(Forced Swinming)實驗、MORRIS水迷宮、Y迷宮(不帶電)、高架十字迷宮、T迷宮、八臂十字迷宮等實驗任意選擇其中一項。在基本包軟體上可以方便地增加其他模塊。所有結果數據以excel格式輸出,可用SPSS統計。

D. 葯理學上小鼠的跳台實驗是怎樣的一個實驗麻煩高手給指點一下 謝謝

如下:
小鼠跳台實驗:跳台實驗屬一次性刺激迴避反應實驗。跳台法的實驗裝置一般為一長方形反射箱,其長徑被黑色塑料板隔為若干區間,底部鋪以間距為5mm的銅柵,可通適當的電流。每個小的區間有一個高和直徑均為4.5cm的小平台。實驗時,首先將小鼠放在銅柵上,當銅柵通電時,跳在銅柵上的小鼠受到電擊,其正常反應是躲避電擊跳上平台,大多鼠有可能再次或多次跳下平台受到電擊,受到電擊時又會迅速跳回平台。如此訓練5min,並記錄每隻鼠受到電擊的次數(錯誤次數),以此為學習成績。24h後重新測驗,此次測驗時,首先將鼠放在跳台上,記錄第一次跳下的時間(潛伏期)、受電擊的動物數和3min內的錯誤次數,以此反映記憶保持情況。
該方法的優點為:操作簡便易行,一次可同時觀察多隻動物,能較客觀地反映動物經過一次刺激後記憶獲得的情況,尤其適用於葯物篩選實驗。因為不同的葯物引起記憶障礙的機制不同,因而通過觀察益智葯物對這些模型的葯效可分析益智葯物的作用機制。缺點:動物的躲避性反應的個體差異較大。

E. 動物的運動性,記憶性試驗怎麼做

我有,要的話,留下你的郵箱。我給你發過去

在非臨床有效性研究過程中,主要採用行為學試驗研究葯物對動物學習記憶功能的影響。人和動物的內部心理過程是無法直接觀察到的,只能根據可觀察到的刺激反應來推測腦內發生的過程,對腦內記憶過程的研究只能從人類或動物學習或執行某項任務後間隔一定時間,測量他們的操作成績或反應時間來衡量這些過程的編碼形式、貯存量、保持時間和它們所依賴的條件等等。學習、記憶實驗方法的基礎是條件反射,各種各樣的方法均由此衍化出來。目前已經建立了大量的學習記憶研究的行為學方法,各有優缺點。現將常用的動物學習、記憶實驗方法簡述如下。
一、抑制性(被動)迴避
在記憶研究中,一個最重要的動物模型就是抑制模仿活動或學習習慣。被動迴避實驗通過動物學會去掉某種特定的行為而逃避某種討厭的事情。
1. 跳台實驗
原理:在一個開闊的空間,動物大部分時間都在邊緣與角落裡活動。在方形空間中心設置一個高的平台,底部鋪以銅柵,銅柵通電。當把動物放在平台上時,它幾乎立即跳下平台,並向四周進行探索。如果動物跳下平台時受到電擊,其正常反應是跳回平台以躲避傷害性刺激。多數動物可能再次或多次跳至銅柵上,受到電擊後又迅速跳回平台。
觀察指標:首次跳下平台的潛伏期、一定時間內受電擊的次數(錯誤次數),24小時後受電擊的動物數、第一次跳下平台的潛伏期和一定時間內的錯誤總數。
優缺點:簡便易行,根據試驗設備的不同,一次可同時試驗多隻動物,可實現組間平行操作。既可觀察葯物對記憶過程的影響,也可觀察對學習的影響。有較高的敏感性,尤適合於葯物初篩。缺點是動物的迴避性反應差異較大,因此需要檢測大量的動物。如需減少差異或少用動物,可對動物進行預選或按學習成績好壞分檔次進行試驗。
2. 避暗實驗
原理:利用小鼠或大鼠具有趨暗避明的習性設計的裝置,一半是暗室,一半是明室,中間有一小洞相連。暗室底部鋪有通電的銅柵。動物進入暗室即受到電擊。
觀察指標:首次受電擊的潛伏期、24小時後進入暗室的動物數、潛伏期、一定時間內受電擊的次數。
優缺點:簡便易行。根據需要設計反應箱的多少,同時訓練多個動物,可實現組間平行操作。以潛伏期作為指標,動物間的差異小於跳台法。對記憶過程特別是對記憶再現有較高的敏感性。缺點是動物的迴避性反應差異較大,因此需要檢測大量的動物。如需減少差異或少用動物,可對動物進行預選或按學習成績好壞分檔次進行試驗。
3. 兩室實驗
原理:嚙齒類動物在一個開闊的領域,喜歡進入牆壁內的任一凹陷處並藏在那裡。將它們放在一個大盒子里,盒子通過一個小口與一個小暗室相連,動物可以迅速發現暗室的入口並進入到暗室中,然後它大部分時間都呆在暗室中。記錄動物呆在明室和暗室中的時間,第一次進入到暗室所需的時間(潛伏期),並將動物從一個室進入到另一個室的次數作為一個輔助指標。
觀察指標:動物在大室與小室內的時間。
優缺點:簡便易行,適用於初篩葯物。缺點是動物的迴避性反應差異較大,因此需要檢測大量的動物。
4. 向上迴避實驗
原理:許多種類動物都具有向上性,即將動物放在傾斜的表面時,動物有向高處定向移動的趨勢。當把大鼠或小鼠一頭朝下放在斜板上,它們一定會轉過頭,迅速地向上爬。
觀察指標:潛伏期。
優缺點:向上迴避實驗為現有的抑制性(被動)迴避方法提供了一個有用的補充形式。它最大的優點是可以用於葯物或手術導致的感覺—運動協調能力減弱的動物,而其他的抑制性(被動)迴避方法對這些動物可能都不適合。
二、主動迴避實驗
主動迴避學習是一種基本的行為現象。正如在其他行為學儀器條件下動物通過對厭惡刺激前的條件刺激作出適當的反應,從而學會控制非條件刺激的應用。迴避學習的第一步通常是逃避,由此成為終止非條件刺激的一個反應。研究者認為主動迴避實驗主要反應了動物的非陳述記憶的能力。
1.跑道迴避
原理:在簡單的迴避環境條件中,加以有特徵的使動物逃避危害的難度。直接的迴避環境為一個固定的動物可以穿過的斜坡。動物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安全區以後,就可以避免受到電刺激。
觀察指標:動物在第一天訓練和第二天測試的兩天中到達安全區域所需要的時間,及錯誤次數(未能到達安全區)。
優缺點:簡單易行,但動物的反應差異性較大,只能用於初篩實驗。
2. 穿梭箱迴避實驗(雙路穿梭箱)
原理:與跑道迴避相比,穿梭箱迴避(雙路穿梭箱)更加困難。由於在實驗期間實驗者不必觸摸動物,因此穿梭箱更容易自動控制。
觀察指標:動物在第一天訓練和第二天測試的兩天中到達安全區域所需要的時間,及錯誤次數(未能到達安全區)。
優缺點:優點是在實驗期間實驗者不必觸摸動物,因此穿梭箱更容易自動控制,從動物的反應次數也能了解動物處於興奮或抑制狀態。缺點是由於缺乏永久的安全區、缺乏單一的儀器反應,具有變化性的逃避程度及過多的情緒因素。
3.爬桿法
該裝置由一豎著的木桿和電柵底板組成。電擊為非條件刺激,某種信號為條件刺激,動物在電柵底受到電擊一定時間內爬桿為逃避反應,給以條件刺激未受到電擊前即行爬桿為主動迴避反應,此法適用於大鼠或小鼠。
三、辨識學習
在以上所述的實驗方法中,動物對於刺激條件無法選擇,它們只能有一種條件刺激。以下介紹的方法描述了用於辨識不同刺激形式的特殊技術。這些實驗既可以稱為同時辨識模式,也可以稱作連續辨識模式。
1. T型迷宮實驗
原理:最簡單的辨識學習是動物對兩個對稱刺激的區別,刺激強度不同可以引起對稱刺激結果的不同。T型迷宮實驗的方式很多。
觀察指標:動物完成實驗所需的時間、每次探索和前一次不同臂的比例。
優缺點:優點是T型迷宮未提供獎懲條件,完全是利用動物探索的天性,因此能最大可能的減少影響實驗結果的混雜因素。缺點是嚙齒動物有天生的偏側優勢,即動物在T型迷宮中更偏向於一邊走(左邊或右邊),而且這種現象存在種系差異以及性別差異。
由於動物每次轉換探索方向時都需要記住前一次探索過的方向,因此T型迷宮實驗能很好的測驗動物的工作記憶,從而測定動物的空間記憶能力。和T型迷宮類似的還有Y型迷宮,其實驗的設計原理和實驗方案和Y型迷宮都十分相似,只是把迷宮的形狀由T型換成Y型。
2. Barnes迷宮實驗
原理:動物利用提供的視覺參考物,有效確定躲避場所的臂所在的部。Barnes迷宮由一個圓形平台構成,在平台的周邊,布滿了很多穿透平台的小洞。平台的直徑、厚度以及洞口寬度根據實驗動物不同而不同。洞口數目由實驗者習慣而定,一般為10到30個。在其中一個洞的底部放置有一個盒子,作為實驗動物的躲避場所;其它洞的底部是空的,試驗動物無法進入其中。實驗場所和其它迷宮實驗場所類似,要求能給實驗動物提供視覺參考物。實驗方案根據實驗者的習慣以及不同的實驗要求而定,每次訓練後都用70%的酒精進行清洗,並變換正確的洞口,但洞口的空間位置不變,以防止動物通過嗅覺而找到洞口。Barnes迷宮一般採用強光、雜訊以及風吹等刺激作為實驗動物進入躲避洞口的動機。
觀察指標:測定動物對於目標的空間記憶能力。實驗時把實驗動物放置在高台的中央,記錄實驗動物找到正確洞口的時間,以及進入錯誤洞口的次數以反應動物的空間參考記憶能力。也可以通過記錄動物重復進入錯誤的洞口數來測量動物的工作記憶。
優點:不需要食物剝奪和足底電擊,因此對動物的應激較小。實驗對於動物的體力要求很小,能最低限度的減少因年齡因素所致的體力下降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實驗所需時間較少,整個實驗能在7~17 天內完成。能防止動物憑借氣味來完成實驗。
3. 放射狀迷宮實驗
原理:大鼠利用房間內遠側線索所提供的信息,可以有效地確定放置食物的臂所在部位。放射狀臂形迷宮可以用於大鼠空間參照記憶和工作記憶的研究。參照記憶過程中,信息在許多期間/天內都是有用的,並且通常在整個實驗期間都是需要的。而工作記憶過程與參照記憶過程不同,它只有一個主要但暫時的信息,由於迷宮內所提供的信息(臂內誘餌)僅對一個實驗期間有用,而對後續實驗無用,大鼠必須記住在延遲間隔期內(分鍾到小時)內的信息。在臂形迷宮中作出正確選擇以食物作為獎賞。
優缺點:適合於測量動物的工作記憶和空間參考記憶,並且其重復測量的穩定性較好。但有些葯物(苯丙胺),可以影響下丘腦功能或造成食慾缺乏,影響迷宮中所採用的食慾動機,因此動物就不能很好的完成迷宮實驗。
4. Morris水迷宮實驗
原理:一種小鼠、大鼠能夠學會在水箱內游泳並找到藏在水下逃避平台的實驗方法。由於沒有任何可接近的線索以標志平台的位置,所以動物的有效定位能力需應用水箱外的結構作為線索。迷宮由圓形水池、自動攝像及分析系統兩部分組成,圖像自動採集和處理系統主要由攝像機、計算機、圖像監視器組成,動物入水後啟動監測裝置,記錄動物運動軌跡,試驗完畢自動分析報告相關參數。
檢測指標:實驗程序包括:(1)定位航行實驗(place navigation),用於測量小鼠對水迷宮學習和記憶的獲取能力。實驗歷時4天,上、下午各訓練1次,共計8次。實驗觀察和記錄小鼠尋找並爬上平台的路線圖及所需時間,即記錄其潛伏期和游泳速度。(2)空間搜索實驗(spatial probe test),用於測量學會尋找平台後,對平台空間位置記憶的保持能力。定位航行實驗結束後,撤去平台,從同一個入水點放入水中,測其第一次到達原平台位置的時間、穿越原平台的次數。
優缺點:Morris水迷宮是目前世界公認的較為客觀的學習記憶功能評價方法。利用Morris水迷宮檢測空間記憶學習能力。水迷宮與放射臂狀迷宮相比較的主要優越性在於①在水迷宮中,動物訓練所需的時間較短(1周),而臂形迷宮則需要幾周的訓練時間;②迷宮內的線索,例如氣味可以被消除掉;③大的劑量-效應研究可以在一周內進行;④可以利用計算機建立圖像自動採集和分析系統,這就能根據所採集的數據,製成相應的直方圖和運行軌跡圖,便於研究者對實驗結果作進一步分析和討論,用來研究有關大鼠運動或動機問題;⑤動物在實驗中可以不禁食。從理論上講,水迷宮實驗是一個厭惡驅動的實驗而臂形迷宮實驗是食慾驅動的實驗。
四、結語
目前對於學習記憶的研究進展十分迅速,各種學習記憶的理論不斷涌現。按照這些理論而設計的動物模型也不斷出現。而各種先進實驗技術如神經電生理技術的LTP、ERP和腦成像技術的fMRI都被應用於學習記憶的研究中,給學習記憶的研究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因此,如何把傳統的行為學研究方法和最新的研究技術相結合,為學習記憶的研究提供更廣闊的思路是今後進行學習記憶的行為學研究的發展方向。

F. 普利斯特利的小鼠實驗的結論是______.

如圖是普利斯特里的實驗裝置,此實驗是分兩步來做的,都是在光下進行的,通過實驗一,他認為蠟燭燃燒會污染空氣,使小鼠窒息而死; 通過實驗二他得出結論:綠色植物能夠凈化因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而變得污濁的空氣.
故答案為:綠色植物能夠凈化因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而變得污濁的空氣.

G. 為了探究小鼠生命活動釋放熱量的快慢與空氣中氧氣含量有怎樣的關系

(2014溫州)為了探究「小鼠生命活動釋放熱量的快慢與空氣中氧氣含量有怎樣的關系」,小明設計以下實驗:
①取圖甲所示的三個相同裝置。
②取大小相近、年齡相同、新陳代謝旺盛的同種小鼠若干只,按圖乙設置實驗。
③將三個裝置放在相同的適宜環境中進行實驗。
(1)針對小明探究的問題,提出一個可檢驗的假設。
(2)本實驗可通過液柱移動的快慢來比較小鼠生命活動釋放熱量的快慢,請分析其原理:。
(3)為了使實驗現象更明顯,可從哪些方面對實驗進行改進?。(寫兩點)

H. 曠場實驗的操作步驟是什麼

【實驗目的】 觀察實驗動物在新異環境中的自主行為、探究行為與緊張度。【實驗原理】 曠場實驗(open field test)又稱敞箱實驗,是評價實驗動物在新異環境中自主行為、探究行為與緊張度的一種方法。以實驗動物在新奇環境之中某些行為的發生頻率和持續時間等,反應實驗動物在陌生環境中的自主行為與探究行為,以尿便次數反應其緊張度。【實驗動物】 大鼠或小鼠。【實驗器材】 實驗裝置由曠場反應箱和數據自動採集和處理系統兩部分組成。大鼠曠場反應箱高30~40cm,底邊長100cm,內壁塗黑,底面平均分為25個4cm×4cm小方格,正上方2 m處架一數碼攝像頭,其視野可覆蓋整個曠場內部。曠場光照為全人工照明,可人為設定「白天」和「黑夜」,白天由兩側牆壁的4隻節能燈發出約2001ux照度來模擬,夜晚由一側牆壁的紅外光源提供照明。實驗人員和計算機等設備位於另一房間以減小對動物的干擾,實驗室背景噪音控制在65dB以下。小鼠曠場反應箱高25~30cm,底邊長72cm,內壁塗黑,底面平均分為64個小方格。數據自動採集和處理系統同上。【實驗方法與步驟】 實驗在安靜的環境下進行。將動物放入箱內底面中心,同時進行攝像和計時。觀察一定時間後停止攝像,觀察時間可根據實驗擬定,一般為3~5 min。清洗方箱內壁及底面,以免上次動物余留的信息(如動物的大、小便、氣味)影響下次測試結果。更換動物,繼續實驗。【觀察指標】 根據計算機軟體設計不同可觀察的參數不同,如單位時間內動物在中央格停留時間,某一肢體越過的格子數為水平得分(crossing),後肢站立次數為垂直得分(rearing),修飾次數,尿便次數;運動速度,運動距離,休息時間,沿邊運動距離,中央運動距離等。【注意事項】(1)動物在24 h內有其活動周期,故每次實驗應選擇在同一時間段內完成。(2)實驗應在隔音,光強度和溫、濕度適宜且保持一致的行為實驗室內進行。(3)兩次實驗之間清洗實驗設備,以免上次動物余留信息影響下次實驗結果。【對曠場實驗方法的評價】曠場實驗是評價實驗動物在新異環境中自主行為、探究行為與緊張度的一種常用方法。操作簡便,方法可靠。特別是計算機技術和圖像處理技術的引入,使動物行為分析的檢測指標大為增加,且具有高效、無創、靈敏、客觀等諸多優點。

I. 小鼠morris水迷宮以及小鼠跳台實驗的詳細步驟

跳台裝置為一25 cm ×20 cm ×75 cm 的被動迴避反應箱,箱底鋪直徑為1 mm 銅柵,通36V 交流電,銅柵的一角固定一8 cm ×8 cm ×5 cm 大小的塑料泡沫塊作為動物迴避電擊反應的安全區。先將大鼠放入箱中自由活動3 min ,熟悉環境,然後接通銅柵電源,大鼠受到電擊,其正常反應是跳回泡沫塊以躲避傷害性刺激,多數動物可能再次或多次跳至銅柵上,受到電擊(雙足同時接觸銅柵) 又跳回安全區,如此訓練5 min ,並記錄每隻大鼠首次找到安全區所需的時間(反應時間) 和5 min 內受到的電擊次數(錯誤次數) ,作為學習測試成績。24 h 後重復上述試驗,記錄每隻大鼠第一次跳下安全區的時間(潛伏期) 和錯誤次數,作為記憶測試成績。

閱讀全文

與小鼠爬桿實驗裝置名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生產汽車尿素設備哪個品牌好啊 瀏覽:956
魅工具箱像素 瀏覽:425
戶外跑步器材里程是什麼單位 瀏覽:386
如何成為合格的機械設計師 瀏覽:630
燃電大米加工設備哪個牌子好 瀏覽:320
河北隆堯做什麼機械多 瀏覽:370
軸承如何提取貨源 瀏覽:985
閥門井中的管道需加裝套管嗎 瀏覽:724
法蘭克加工中心機床怎麼調 瀏覽:239
方向傳動裝置的作用及組成 瀏覽:677
起重設備交易市場哪個好 瀏覽:312
高精度的機床怎麼做 瀏覽:848
x9機械鍵盤怎麼調 瀏覽:298
閥門上面有個正方形圖例是什麼 瀏覽:848
生產加工五金製品的人叫什麼 瀏覽:884
機械優先加什麼 瀏覽:722
電動工具是看轉速還是看瓦 瀏覽:477
製冷機品牌中有個頓字的叫什麼 瀏覽:48
製冷量1KW等於多少冷凍水量 瀏覽:759
自來水水表閥門壞了怎麼辦 瀏覽: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