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甲、乙兩組同學分別選擇器材後,設計組裝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老
(1)甲圖中的是木塊,它與桌面之間的摩擦是滑動摩擦,而乙圖中的是小車,它與桌面之間是滾動摩擦,其摩擦力較小可以忽略,實驗更准確些;
(2)小車受到的拉力F1和F2分別等於水平桌面兩端所掛鉤碼的重力,可以通過調整鉤碼的個數(質量)來改變F1和F2的大小;
(3)小卡片受到的兩個力大小相等,用力將小卡片扭轉到圖丁的位置時,兩個力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小卡片不能處於靜止狀態,要發生轉動,可以探究二力平衡二力是否必須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故答案為:(1)小車的摩擦力更小,不易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
(2)鉤碼的個數(質量);
(3)不能;是否必須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㈡ 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中,設計組裝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老師指出實驗桌面越光滑越好,其
(1)實驗桌面越來光滑越好源,小車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小,摩擦力對實驗影響小.
(2)實驗中通過調整鉤碼的個數來改變拉力的大小,當左右盤內放的砝碼數量不等時,則小車會運動,且沿拉力較大的一方加速運動;
只有當小車受到向左和向右的拉力相等時,小車才會保持靜止,說明的平衡的兩個力要滿足兩個力的大小相等且兩個力的方向相反.
(3)用手將小車扭轉一個角度,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鬆手後小車不能平衡,小車會發生轉動,設計這個步驟的目的是為了探究一對平衡力是否在同一直線上.
故答案為:(1)減小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2)鉤碼個數;沿拉力較大的一方加速運動;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不能;轉動;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能否平衡.
㈢ 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試驗中:(1)甲乙兩組同學分別選擇器材後,設計組裝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老師指出
(1)甲圖中的是木塊,它與桌面之間的摩擦是滑動摩擦,而乙圖中的是小車,它與桌面之間是滾動摩擦,其摩擦力較小可以忽略,實驗更准確些;
(2)實驗過程中,可以通過改變砝碼的質量改變兩個拉力的大小,其中利用定滑輪的好處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3)二力只有在同一條直線上時才會平衡,因此利用該環節可以驗證二力方向問題;
故答案為:(1)小車與桌面間的摩擦力較小,可以忽略不計;
(2)改變力的方向;砝碼質量;
(3)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㈣ 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設計組裝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老師指出實驗桌面越光滑越好,其原因
(1)實抄驗桌面越光滑越好,襲小車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小,摩擦力對實驗影響小.
(2)實驗中保持F1和F2相等,用手拉小車扭轉一個角度,鬆手後,小車將無法在此位置平衡,這是為了探究二力平衡條件必須在同一直線上.
(3)把小車換成一張硬紙片,硬紙片的質量比較小,硬紙片對桌面的壓力小,硬紙片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可以減小實驗過程中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所以小明的想法有道理.
故答案為:(1)減小摩擦因素對實驗的影響;(2)兩個力必須作用在同一直線上;(3)有道理,可以減小實驗過程中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
㈤ 在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設計組裝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老師指出實驗桌面越光滑越好,其原
(1)實驗時,將小車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可減小小車與水平面間的阻力;
(2)通過旋轉小車、鬆手後觀察小車是否平衡,探究兩個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條直線上;
(3)實驗中通過調整盤中砝碼的數量來改變拉力的大小,將小車換成小卡片能減小阻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故答案為:(1)可以減小小車與桌面間的摩擦力;(2)兩個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直線上;(3)砝碼的數量;摩擦阻力.
㈥ 初二物理題
3.(1)右,消除杠桿重力對實驗的影響
(2)10,0.5
(3)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4)圖呢
(5)D
(1)小車與桌面之間的摩擦較小可忽略不計
(2)改變力的方向,砝碼個數
(3)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最後一題做過。望採納,謝謝了。
㈦ 在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設計組裝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老師指出實驗桌面越光滑越好,其原因
(1)應該把小車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這樣可以保證小車受桌面的摩擦力內很小,減小摩擦力對實驗結容果的影響;
(2)在線的兩端掛上鉤碼,使作用在小車上的兩個拉力方向相反,並通過調整砝碼的數量來改變拉力的大小;
(3)實驗中保持F1和F2相等,用手拉小車扭轉一個角度,鬆手後,小車將無法在此位置平衡.實驗中設計這一步驟的目的是為了探究二力平衡時是否必須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故答案為:(1)減小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2)砝碼的數量;(3)同一直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