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池的回收與利用相關需要涉及那些相關的學科
涉及到電化學,如果不想回收,那麼蓄電池用久了可以用電子脈沖掃頻震盪器激活,而干電池沒電了可以在上面鑽兩個小孔,放在太陽光下面曬一段時間就又有電了
Ⅱ 廢舊電池回收用什麼設備
這些都是專門設備,中央電視台10套正在播放相關節目。
Ⅲ 廢舊干電池回收
一.我國首家廢舊電池再生處理廠在易縣興建
如何妥善處理回收聚集起來的廢舊電池,已成為許多地方亟待解決
的一道難題。易縣東華鑫馨廢舊電池再生處理廠的興建,標志著這一難
題已找到一條解決之路。
由北京科技大學和河北易縣共同投資的東華鑫馨廢舊電池再生處理
廠,位於易縣城西,將於今年6月建成投產。廢舊電池再生處理廠採用
的技術,來自於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對處理廢舊電池進行攻關的北京
科技大學曾平榮教授。曾教授研製的廢舊電池處理技術,既不同於日本
的「濕法」,更有別於瑞士的「火法」,也不是火濕聯合法。其工藝流
程為:物理分解—化學提純—廢水處理,最終可以回收鐵皮、鋅皮、銅
冒銅針等物資,並通過電解加工獲得高質量的鋅、錳產品,還可回收汞
及鐵紅等副產品。廢舊電池處理最關鍵的技術難題是不能造成二次污染,
採用曾教授的技術處理後的廢水,可以達到國家環保標准,而且能循環
使用,基本可以不排放廢水。
據投資建廠的杜蘭柱廠長介紹,這個廠總投資780萬元,目前辦公
樓已經建好,廠房及設備安裝5月份即可結束,計劃6月底投產,處理廠
設計年處理廢舊電池3000噸。他目前有兩個擔心:一是怕機器運轉起來
後,廢舊電池的原料供應跟不上;二是處理廠投資計算的基礎是使用無
償回收的廢舊電池,如果將回收有償化,企業就很難能有效益。因此,
要使廢舊電池再生處理廠順利運轉,需要全社會的支持,需要廣大環保
志願者繼續推動回收廢舊電池這項公益事業。
背景資料:廢舊電池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電器、通訊器材、小家電產品
大量涌現,電池使用量急劇增加。近年來,我國電池產業發展尤為迅猛,
電池年產量達140億只,佔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電池的種類達14個
系列250個品種。我國生產的干電池大部分為國內消費,僅北京市每年
消費干電池就達2億只。
廢干電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酸、鹼等物質,國內生產的干電池
多數還含有對環境危害嚴重的汞。由於汞的劇毒性、積累性和易於遷移
轉化,一旦進入生態系統中,所造成的危害是長期的,而且是代際之間
傳遞的。當廢舊電池被丟棄或者混在垃圾中時,這些有毒物質就會慢慢
從電池中溢出來,進入土壤和水源之中,最後進入人體內部。這些有毒
物質在人體內會長期積蓄,難以排除,損害神經系統、造血功能、腎臟
和骨器,有的還能夠致癌。有資料表明,一節5號廢舊干電池,可以污
染1平方米土地范圍內的生物;廢干電池產生的汞污染,占整個城市固
體廢物汞污染的60%~80%。
另一方面,廢舊干電池中這些對環境和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又是比
較稀有的工業原料。近年來,我國每年用於生產干電池消耗的鋅約12萬
噸,二氧化錳約20萬噸,銅約2萬噸。在—些發達國家,已經有相應的
回收、處理政策和生產實體,逐步形成了一種環保產業。我國廢舊電池
的處理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並已經過生產試驗,處理技術已經成熟。
二.廢電池危害:(1)對環境,一粒小小的鈕扣電池可污染600立方米水,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一節干電池可污染12立方米水、一立方米土壤,並造成永久性公害……(2)對人類:我們日常所用的普通干電池,主要有酸性鋅錳電池和鹼性鋅錳電池兩類,它們都含有汞、錳、鎘、鉛、鋅等重金屬物質。廢電池被棄後,電池的外殼會慢慢地腐蝕,其中的重金屬物質會逐漸滲入水體和土壤,造成污染。重金屬污染的最大特點是它在自然界是不能降解,只能遷移。 也就是說,一旦水體或土壤被污染,水體或土壤不能領先自身的凈化作用將污染消除,同時也於重金屬容易在生物體內積蓄,從而隨時間的推移,和藹到一定量之後,產生致畸或致變作用,最終導致生物體死亡。重金屬對人體的產生危害的另一個途徑是通過食物鏈傳遞。魚、蝦吃了含有重金屬的浮游生物後,重金屬在魚、蝦體內積蓄,人再吃了這樣的魚、蝦後,重金屬就會在人體內積蓄,達到一定量之後,就會對人的身體產生嚴重影響。 除汞污染造成的水俁病外,其他還有:
過量的錳蓄積於體內可引起神經功能障礙,早期表現為綜合性功能紊亂,較重的出現言語單調,表情呆板,感情冷漠,伴有精神症狀。
長期食用受鎘污染的水和食物,可導致骨痛病,鎘進入人體後,引起骨質軟化骨骼變形,嚴重時形成自然骨折,以致死亡。
鋅的鹽類能使蛋白沉澱,對皮膚和粘膜有刺激作用,當在水中的濃度超過10-50毫克/升進有致癌的危險,可引起化學性肺炎。
鉛主要作用於神經系統、造血系統、消化系統、和肝、腎等器官,能抑制血紅蛋白的的合成代謝,還能直接作用於成熟紅細胞,對嬰、幼兒的很大,它將導致兒童體格發育遲緩,慢性鉛中素的兒童智力低下。 鎳粉溶解於血液,參加體內循環,有較強毒性,能損害中樞神經,引起血管變異,嚴重者導致癌症。
廢電池回收現狀:雖然北京8歲的小學生已開始知道,廢舊電池不可以亂扔。他們會用小手把一節節舊電池投進專用的回收箱。廢舊電池分類回收的行為正在北京市的商場、辦公室里推廣開來,以往的垃圾桶旁現在會新添一個電池回收箱。收集起來的廢舊電池正迅速增加,今年上半年北京已經收集近百噸廢舊電池。但這些廢舊電池卻陷入一個尷尬的處境,堆積如山而得不到妥善處理。目前北京市的廢舊電池最終被運送到「北京市有用垃圾回收中心」。該中心是北京市政管理委員會的一個下屬機構,負責垃圾的回收和中轉。回收中心現在也正為廢舊電池的去向而發愁。業務科科長盧建國說,回收中心從1998年4月開始對北京市的廢電池進行回收,當年的回收量為7噸,去年回收量近40噸,至今共收集100多噸。這些廢舊電池大部分仍然堆在回收中心的集裝箱里,今後收集的廢舊電池同樣也只能存放在這里等待處理,因為目前還沒有專門的電池處理廠對它們進行科學無害的回收。
為廢舊電池著急的不只北京一家,全國各地收集廢舊電池的地區都遭遇難題。近日,上海市有關部門聯合召開廢電池污染防治專題會議,專家們積極獻計獻策。但最後可行的方案仍然只是將已回收的廢舊電池妥善存放,等待著城市危險廢棄物填埋場建成後再安全填埋。廣西南寧市開展「環保行動進家庭」系列活動,已經收集數量不少的廢舊電池。為了回收處理,南寧市環保局通過互聯網徵集廢舊電池的處理技術。兩個月過去了,並沒有聽到令人興奮的消息。河南省新鄉市一個體戶了解到干電池對環境的危害,自費收集廢舊電池20多噸。日前她在《中國環境報》上發表的公開信中吐出苦水,自己不能為這20噸廢舊電池找到一個不會污染環境的最後歸宿。從環保熱情中冷靜下來的人們驀然發現,處理廢舊電池竟然比回收更難!
回收方法:實驗室回收方法:普通干電池是圓筒形的,外筒由鋅製成,這一鋅筒即為電池的負極;筒中央炭棒為正極;筒內為二氧化錳,氯化銨和氯化鋅。下面介紹兩種廢干電池內物質回收利用的方法:
(1)提取氯化銨:將電池裡的黑色物質放在水裡攪拌並過濾,將部分濾液放在蒸發皿中蒸發,得白色固體,再加熱,利用「升華」收集較純的氯化銨。
(2)製取鋅粒:將鋅筒上的鋅片剪成碎片,放在坩堝中強熱(鋅熔點419度),熔化後小心將鋅頁倒入冷水中,得鋅粒。
工業回收方法: 國際上通行的廢舊電池處理方式大致有三種:固化深埋、存放於廢礦井、回收利用。
1.固化深埋、存放於廢礦井
如法國一家工廠就從中提取鎳和鎘,再將鎳用於煉鋼,鎘則重新用於生產電池。 其餘的各類廢電池一般都運往專門的有毒、有害垃圾填埋場,但這種做法不僅花費太大而且還造成浪費,因為其中尚有不少可作原料的有用物質。
2.回收利用
(1)熱處理
瑞士有兩家專門加工利用舊電池的工廠,巴特列克公司採取的方法是將舊電池磨碎,然後送往爐內加熱,這時可提取揮發出的汞,溫度更高時鋅也蒸發,它同樣是貴重金屬。鐵和錳熔合後成為煉鋼所需的錳鐵合金。該工廠一年可加工2000噸廢電池,可獲得780噸錳鐵合金,400噸鋅合金及3噸汞。另一家工廠則是直接從電池中提取鐵元素,並將氧化錳、氧化鋅、氧化銅和氧化鎳等金屬混合物作為金屬廢料直接出售。不過,熱處理的方法花費較高,瑞士還規定向每位電池購買者收取少量廢電池加工專用費。
(2)「濕處理」
馬格德堡近郊區正在興建一個「濕處理」裝置,在這里除鉛蓄電池外,各類電池均溶解於硫酸,然後藉助離子樹脂從溶液中提取各種金屬,用這種方式獲得的原料比熱處理方法純凈,因此在市場上售價更高,而且電池中包含的各種物質有95%都能提取出來。濕處理可省去分揀環節(因為分揀是手工操作,會增加成本)。馬格德堡這套裝置年加工能力可達7500噸,其成本雖然比填埋方法略高,但貴重原料不致丟棄,也不會污染環境。
(3)真空熱處理法
德國阿爾特公司研製的真空熱處理法還要便宜,不過這首先需要在廢電池中分揀出鎳鎘電池,廢電池在真空中加熱,其中汞迅速蒸發,即可將其回收,然後將剩餘原料磨碎,用磁體提取金屬鐵,再從餘下粉末中提取鎳和錳。這種加工一噸廢電池的成本不到1500馬克。
前景展望:四、前景展望
現在,人們的環保意識有了很大提高,比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經安置了廢電池投放專用桶。相信不久的將來,廢電池回收利用的問題必定會得到很好的解決。
三.廢舊電池回收處理技術(請參考)
1、UPS及大容量免維護鉛酸蓄電池再生保護補充液
2、除化物鉛酸蓄電池
3、處理含金屬廢料的方法
4、從廢電池中去除和回收汞的方法
5、從廢干電池中提取鋅和二氧化錳的方法
6、從廢舊鋰電池中回收負極材料的方法
7、從廢鋰離子電池中回收金屬的方法
8、從廢鋅錳干電池中提取二氧化錳及鋅的方法
9、從廢蓄電池獲取富集物質的方法與設備
10、從垃圾中分離出電池、鈕扣電池和金屬的方法和設備
11、從用過的鎳-金屬氫化物蓄電池中回收金屬的方法
12、從用過的鎳-金屬氫化物蓄電池中回收金屬的方法 2
13、二次電池的再利用方法
14、廢電池處理裝置
15、廢電池的無害化生物預處理方法
16、廢電池的綜合利用
17、廢干電池的回收利用方法
18、廢干電池無害化回收工藝
19、廢舊電池處理方法
20、廢舊電池回收處理機
21、廢舊電池回收分解頭
22、廢舊電池回收用的真空蒸餾裝置
23、廢舊電池鉛回收的方法
24、廢舊電池熱解氣化焚燒處理設備及其處理方法
25、廢舊電池綜合利用處理工藝
26、廢舊干電池的鹼性浸出
27、廢舊干電池回收處理裝置
28、廢舊手機電池綜合回收處理工藝
29、廢舊蓄電池鉛清潔回收方法
30、廢舊蓄電池鉛清潔回收技術
31、廢鉛酸蓄電池生產再生鉛、紅丹和硝酸鉛
32、廢鉛蓄電池回收鉛技術
33、廢鉛蓄電池泥渣的還原轉化方法 34、廢鉛蓄電池熔煉再生爐
35、廢蓄電池含鉛物料反射爐連續熔煉
36、廢蓄電池含鉛物料反射爐連續熔煉的方法
37、鎘鎳電池廢渣廢液的治理及利用
38、含汞廢電池的綜合回收利用方法
39、化學電源電池的原料及循環再生利用技術
40、回收電池、特別是干電池的方法
41、回收密封型電池的部件的方法和設備
42、金屬-空氣電池的廢料回收裝置
43、浸出法回收干電池
44、凈化處理廢舊電池或含汞污泥的組合物及其處理方法
45、垃圾廢電池及重金屬分選裝置
46、鋰電池工業廢氣處理中N-甲基吡咯烷酮的回收工藝
47、鋰離子二次電池正極邊角料及殘片回收方法
48、鎳鎘廢電池的綜合回收利用方法
49、鎳氫二次電池正負極殘料的回收方法
50、鉛酸蓄電池回生源及生產方法
51、鉛酸蓄電池失效的再生技術
52、去除廢鉛蓄電池極板中硫酸根的方法
53、失效鎳氫二次電池負極合金粉的再生方法
54、水泥熟料煅燒處理廢干電池技術方法
55、蓄電池廢極板再生多性劑及處理工藝
56、蓄電池脫硫劑再生方法
57、一種從廢蓄電池回收鉛的方法
58、一種廢舊干電池的破碎裝置
59、一種蓄電池脫硫劑的再生方法
60、以廢舊電池為原料生產污水處理劑的方法
61、以廢蓄電池渣泥生產活性鉛粉的方法
62、用離子篩從廢舊鋰離子電池中分離回收鋰的方法
63、用於鎳和鎘回收的裝置和方法
64、在中性介質中用電解還原回收廢蓄電池中的鉛方法
65、自廢鋅錳干電池中回收硫酸錳、二氧化錳、石墨、復用石墨電極及其專用設備
Ⅳ 求一篇關於廢舊電池回收的論文
怎樣處理舊電池,廢電池?
據環保專家介紹,為加強對廢電池的回收管理,德國實施了廢電池回收管理新規定。規定要求消費者將使用完的干電池、鈕扣電池等各種類型的電池送交商店或廢品回收站回收,商店和廢品回收站必須無條件接受廢電池,並轉送處理廠家進行回收處理。同時,他們還對有毒性的鎳鎘電池和含汞電池實行押金制度,即消費者購買每節電池中含有一定的押金,當消費者拿著廢舊電池來換時,價格中可以自動扣除押金。
在廢電池的處理方面,瑞士有兩家專門加工利用舊電池的工廠,其中一家工廠採取的方法是將舊電池磨碎,然後送往爐內加熱,這時可提取揮發出的汞,溫度更高時鋅也蒸發,錳和鐵熔合後成為煉鋼所需的錳鐵合金。這家工廠一年可加工2000噸廢電池,可獲得780噸錳鐵合金、400噸鋅和3噸汞。另一家工廠則是直接從電池中提取鐵元素,並將氧化錳、氧化鋅、氧化銅和氧化鎳等金屬混合物作為金屬廢料直接出售。
德國的馬格德堡近郊區興建了一個「濕處理」裝置,在這里除鉛酸蓄電池外,各類電池均溶解於硫酸,然後藉助離子樹脂從溶液中提取各種金屬物,用這種方法獲得的原料比熱處理方法純凈,因此在市場上售價更高,而且電池中包含的各種物質有95%都能提取出來,還可省去分揀環節。這套裝置年加工能力可達7500噸。
建於日本北海道山區的野村興產株式會社主要業務是廢棄電池處理和廢熒光燈處理。他們每年從全國收購的廢電池達13000噸,收集的方式93%是通過民間環保組織收集,7%是通過各廠家收集。這項業務開展於1985年,目前凈化量一直在增加。以往,主要是回收其中的汞,但目前日本國內電池已經不含汞了,主要回收電池的鐵殼和其他金屬原料,並進行二次產品的開發製造,如其中一個產品可用於電視機的顯象管。
另外,有的國家還制定了一些相關的政策。比如美國、日本廢舊電池回收後交到企業處理,每處理一噸政府給予一定補貼;韓國生產電池的廠家,每生產一噸要交一定數量的保證金,用於回收者、處理者的費用,並指定專門的工廠進行處理。還有的國家對電池生產企業徵收環境治理稅或對廢舊電池處理企業進行減免稅等。
目前,有關廢舊電池的回收與處理的工藝還不太成熟,由於電池所含元素種類多而量少,處理起來成本很高,因此,在各地方建立處理站是不可能的,我所知道的目前比較有規模的處理廠建在河北易縣,它是與北京一所高校聯合運行的。目前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量將廢舊的電池集中起來(你可將其交給當地環保部門),避免到處散布而污染環境。
各地不太一樣。
、現在海口市共設置了200多個廢電池回收箱,回收的電池集中送到郊區指定的地方進行處理。環衛部門藉助本報告知廣大市民,如你已搜集到大量廢電池,不要隨意處置,同時也不要長期放置家中或公共場所。如要環衛部門處置廢電池,可撥電話:66221595。
其他國家:
日本:
北海道山區的野村興產株式會社主要業務是一次廢棄電池處理和廢熒光燈處理,有職工110人。建於此地是緣於這里是日本發現的第一個水銀礦。野村興產每年從全國收購的廢電達13000噸,佔全國廢棄電池的20%,收集的方式是93%通過民間環保組織收集,7%通過各廠家收集。這項業務開展於1985年,目前,凈化量一直在增加。以往,主要是回收其中的水銀,通過高溫(600~700℃)焚燒爐焚燒令水銀廢氣排除收集,但目前日本國內電池已不含汞了,就主要回收電池的鐵殼和其中"黑"原料,並進行二次產品的開發製造,如其中一個產品可利用於電視機的顯像管。處理的成本要達80日元/kg,生產的利潤主要取決於廢舊電池處理前收取的費用(主要是生產廠)和二次利用產品的價值,其中後者是關鍵。回收電池需佔用很大的空間,野村興產是一個民營企業,日本政府對它沒有投入一分錢,但日本電池工業協會提供了很大幫助,和日本各大廠家進行協調進行一些資金補償。年處理能力可達16000噸。另外提取廢熒光燈中的水銀一年可達40噸,而全日本一年的需求量也僅為20噸,在這方面完全可做到循環利用,也確保了它的利潤。
其他電池如鉛酸電池,日本可做到100%地回收,二次電池和手機電池也正在通過生產廠家的配合積極開展,特別是回收鋰離子電池中的鈷利潤可觀。通過考察,結合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我認為目前首先是要堅決貫徹執行九部委關於限制電池中汞含量的規定,盡快實現我國電池的無汞化,將一次電池中有害成分汞對環境的影響通過行業執法、廠家努力降至最低,其次是通過各種宣傳手段,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進行電池回收和掩埋,建立起廢舊電池回收體系。還有就是國家鼓勵再生利用技術的研究以盡快做到資源回收後的再利用。至於利潤問題可採取多種方式如分攤到消費者身上、開發有市場的產品等等。
德國:
為加強對廢舊電池的管理,德國實施了廢舊電池回收管理新規定。規定要求消費者將使用完的干電池、鈕扣電池等各種類型的電池送交商店或廢品回收站回收,商店和廢品回收站必須無條件接受廢舊電池,並轉送生產廠家進行回收處理。
據估計,全球每年有320億節廢舊電池被丟棄,僅德國平均每人每年就要消耗10節電池,合計約30000噸,大量丟棄的廢舊電池對土壤環境的破壞是嚴重的。德國環境部門對於新規定能否杜絕亂扔廢舊電池的現象,目前還不能肯定,因為在此之前,廢品回收站和生產廠家一般只回收含鎘、含汞有毒化學成分的電池,而90%的普通鋅碳電池和鋁鎂電池都被作為生活垃圾填埋或焚燒處理。
據德國環境部統計,德國每年回收帶有毒性的鎳鎘電池只有1/3,而2/3的電池被作為生活垃圾處理,每年流入環境的中的汞約8噸、鎳400噸、鎘400噸。一般來說,要使普通消費者在生活中區分有毒電池或無毒電池並加以處理是困難的,因此新規定要求商店和廢品回收站擔當起責任。環境部的一個新的思路是對有毒性的鎳鎘電池和含汞電池實行押金制度,即消費者購買每節電池中含有15馬克的押金,當消費者拿舊電池來換時,價格中可以自動扣除押金。
馬格德堡近郊區正在興建一個"濕處理"裝置,在這里除鉛蓄電池外,各類電池均溶解於硫酸,然後藉助離子樹脂從溶液中提取各種金屬物,用這種方式獲得的原料比熱處理方法純凈,因此在市場上售價更高,而且電池中包含的各種物質有95%都能提取出來。濕處理可省去分揀環節(因為分揀是手工操作,會增加成本)。馬格德堡這套裝置年加工能力可達7500噸,其成本雖然比填埋方法略高,但貴重原料不致丟棄,也不會污染環境。
德國阿爾特公司研製的真空熱處理法還要便宜,不過這首先需要在廢電池中分揀出鎳鎘電池,廢電池在真空中加熱,其中汞迅速蒸發,即可將其回收,然後將剩餘原料磨碎,用磁體提取金屬鐵,再從餘下粉末中提取鎳和錳。這種加工一噸廢電池的成本不到1500馬克。
瑞士:
有兩家專門加工利用舊電池的工廠,巴特列克公司採取的方法是將舊電池磨碎,然後送往爐內加熱,這時可提取揮發出的汞,溫度更高時鋅也蒸發,它同樣是貴重金屬。鐵和錳熔合後成為煉鋼所需的錳鐵合金。該工廠一年可加工2000噸廢電池,可獲得780噸錳鐵合金,400噸鋅合金及3噸汞。另一家工廠則是直接從電池中提取鐵元素,並將氧化錳、氧化鋅、氧化銅和氧化鎳等金屬混合物作為金屬廢料直接出售。
不過,熱處理的方法花費較高,瑞士還規定向每位電池購買者收取少量廢電池加工專用費。
美國:
在廢電池環境管理方面立法最多最細的一個國家,不僅建立了完善的廢電池回收體系,而且建立了多家廢電池處理廠,同時堅持不懈地向公眾進行宣傳教育,讓公眾自覺地支持和配合廢電池的回收工作。
廢舊電池的回收是循環再利用的第一步,進行再處理是循環再利用的關鍵。目前已經回收上來的廢舊電池,目前仍然躺在倉庫中,無家可歸。
處理廢舊電池的技術並不成問題,發達國家已經有現成的技術,拿過來用就可以了。據了解,德國馬格德堡近郊區正在興建一個"濕處理"裝置,在這里除鉛蓄電池外,各類電池均溶解於硫酸,然後藉助離子樹脂從溶液中提取各種金屬物,用這種方式獲得的原料比熱處理方法純凈,因此在市場上售價更高,而且電池中包含的各種物質有95%都能提取出來。濕處理可省去分揀環節(因為分揀是手工操作,會增加成本)。馬格德堡這套裝置年加工能力可達7500噸,其成本雖然比填埋方法略高,但貴重原料不致丟棄,也不會污染環境。這套裝置年加工能力可達7500噸。
德國阿爾特公司研製的真空熱處理法還要便宜,不過這首先需要在廢電池中分揀出鎳鎘電池,廢電池在真空中加熱,其中汞迅速蒸發,即可將其回收,然後將剩餘原料磨碎,用磁體提取金屬鐵,再從餘下粉末中提取鎳和錳。這種加工一噸廢電池的成本不到1500馬克。
瑞士:有兩家專門加工利用舊電池的工廠,巴特列克公司採取的方法是將舊電池磨碎,然後送往爐內加熱,這時可提取揮發出的汞,溫度更高時鋅也蒸發,它同樣是貴重金屬。鐵和錳熔合後成為煉鋼所需的錳鐵合金。該工廠一年可加工2000噸廢電池,可獲得780噸錳鐵合金,400噸鋅合金及3噸汞。另一家工廠則是直接從電池中提取鐵元素,並將氧化錳、氧化鋅、氧化銅和氧化鎳等金屬混合物作為金屬廢料直接出售。不過,熱處理的方法花費較高,瑞士還規定向每位電池購買者收取少量廢電池加工專用費。
據我們了解,國內的一些科研單位和企業也已經研發出來相關的技術。採用北京科技大學廢舊電池處理技術的河北省東華鑫馨廢舊電池再生處理廠正在建設中。北京市發展計劃委員會也已經批准採用歐洲的技術和設備,建立廢干電池處理廠。河南省新鄉電池廠已經有科技人員設計出了廢舊電池回收再利用的成套技術和生產設備。經過兩年攻關,遼寧鞍山市試製成功一種廢舊電池回收資源再生及無害化處理工藝,已經通過有關專家和有關部門論證。
Ⅳ 廢舊電池的處理方法
(一)堆肥法:當生活垃圾堆肥處理時,會因含汞等重金屬而影響發酵,這種處理方法對人體和環境都有害。
(二)焚燒法:當生活垃圾焚燒處理時,煙氣中的汞含量也高達1~5mg/Nmз,超過世界保健機構規定的標准60~300倍,危害更大。
(三)填埋法:當生活垃圾填埋處理時,電池中的重金屬可能隨濾液一起滲漏出,成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永久隱患。
(四)熱處理法:瑞士有兩家專門加工利用舊電池的工廠,巴特列克公司採取的方法是將舊電池磨碎,然後送往爐內加熱,這時可提取揮發出的汞,溫度更高時鋅也蒸發,它同樣是重金屬。鐵和錳融合成後成為煉鋼所需的錳鐵合金,該工廠一年可以加工2000噸廢電池,可獲得780噸錳鐵合金,4000噸鋅合金及3噸汞。另一家工廠則是從電池中提取鐵元素,並將氧化錳、氧化鋅、氧化銅和氧化鎳等金屬混合物作為金屬直接出售。
(五)濕處理法:德國馬格德堡近郊區正興建一個「濕處理」裝置,在這里除鉛蓄電池外,各類電池均溶解於硫酸,然後藉助離子樹脂從溶液中提取各種金屬物,用這種方式獲得的原料比熱處理方法純凈,因而在市場上售價也更高,而且電池中包含的各種物質有95%都能提取出來。濕處理可省去分揀環節(因為分揀是手工操作,會增加成本。)馬格德堡這套裝置年加工能力可達7500噸,其成本雖然比填埋方法略高,但貴重原料不致丟棄也不會污染環境。
(六)真空熱處理法:德國阿爾特公司研製的真空熱處理法還要便宜,不過這首先需要在廢電池中分揀出鎳鎘
電池,廢電池在真空中加熱,其中汞迅速蒸發,即可將其回收,然後將剩餘原料磨碎,後用磁體提取金屬鐵,再從餘下粉末中提取鎳和錳。這種加工一噸廢電池的成本不到1500馬克。
Ⅵ 廢舊電池的詳細方案..80分求!詳細的可再加100分!
廢舊電池的回收與利用研究報告
正是由於廢舊電池對人類造成的巨大危害,我們意識到廢舊電池的回收的不足的嚴重性,並且開始分析廢舊電池在我國回收利用的可行性。
第一:在《固體廢物防治法》的基礎上,出台廢舊回收利用的行業政策和法律法規,並制定我國實際的管理辦法及具體的可操作的管理實施細則,建立起完善的廢電池運輸管理制度。
第二:根據「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電池生產企業負責回收利用廢舊電池,在電池銷售時,實行抵押金制度,國家向電池生產廠家收取一定的治理費用,並一定的比例返回給回收治理企業。在我國可以利用人工分揀來降低成本,這得益於我國豐富的人力資源。
第三:實現電池生產的低汞化和無汞化,加強對可充式電池的生產。實現電池回收的規模化產業化道路。對於不符合要求的企業勒令其改造或關停,對不改造和關停的處於罰款。
第四:國家給予廢舊電池回收企業一定的政策扶持,對於技術上有突破,工藝先進的企業給予獎勵並做大做強;鑒於我國有龐大的拾荒隊伍,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經濟手段提高電池的回收率,例如以一定的金額回收每千克的舊電池等。
第五:在報紙和電視等媒體向人民群眾宣傳和教育,培養公眾的回收利用意識。
4. 我國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的經濟可行性分析
廢電池回收利用的成本可以歸結如下:
廢電池從眾多消費者手中集中到廢電池處置場所的費用。
廢電池在處置場所進行處理時所需的生產性支出。
廢電池回收所得產物的銷售成本和財務管理成本。
回收利用廢電池過程中的環保費用。
通過政策上的扶持,規模化和產業化的改造,電池生產的低汞化和無汞化,可充電電池的生產,有效地降低了回收利用中的成本,降低了處理的難度,容易實現規模化和產業化效益。
廢電池回收利用的收益表現如下:
從回收利用過程中所得材料的銷售收入。以我國每年可以生產100億只電池計算,全年可回收15.6萬噸鋅,22.6萬噸二氧化錳,2080噸銅,207萬噸氯化鋅,7.9萬噸氯化銨,4.03萬噸炭棒,還有各種有色貴金屬的回收價值更高。有人計算,即使我們只是回收其中的一半,就可以達到兩萬/天的利潤,全國電池回收的年利潤可達7億多元。由於行政上的罰款,提高了普通電池的生產成本,從而不得不提高普通電池的銷售價格,再而人們會選擇性價比高的新型電池,這有利於電池的更新換代,從而促進電池產業的升級。從另一側面也是提高了新型電池的利潤空間。
5.我國廢舊電池的處理能力分析
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不僅吸引了外資企業的進駐,而且帶動了我國本地企業的蓬勃發展,我國經濟活動活躍有生氣,面對我國龐大的市場需求,廢舊電池回收利用企業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如:廣州某一電池回收企業可以回收處理舊電池20T/天,但是僅僅回收到了15T/年的量,而且大部分電池是從海關繳獲得來的.如:北京一外資回收利用電池企業,可以達到150T/天的處理能力,而且開發的產品具有市場前景,卻苦於沒有足夠的廢舊電池而不得不向國外進口舊電池,但另一方面,數以百萬噸的舊電池被填埋在垃圾填埋場。以我國年產銷電池超過150多億只的巨大數量,現在的企業還不能完全消化,可喜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處理企業上馬建設,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改進,處理能力的不斷提高,我國的廢舊電池處理企業完全有有足夠的處理能力。
5. 與國外回收技術的對比分析
目前國外發達國家的回收技術普遍較我國先進,這是由具體的歷史條件下決定的,我國在短短的時間里發展迅猛,許多技術和設備達到了或接近國外的先進水平。如陝西省西安市廢電池的回收工藝為物理—化學常溫無害處理,技術先進、可靠,基本達到了產業化要求,為我國廢電池無害化處理及綜合利用提供了技術支持。我國具有我國的特有的優勢,一是我國的廢電池總量巨大,這為市場提供了基礎,二是我國的人力資源豐富,龐大的人力市場為我國提供了低的生產成本;三是我國具有深厚的科研力量,科研人才不斷涌現,為我國的科研事業不斷地提供後備軍;四是我國是一個中央集權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方針政策得到了更好的實施和管理,極大地調動了生產積極性。
6.結論
經過了詳細的分析和論證,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我國可以大力回收和利用廢舊電池。回收和利用廢舊除了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還有巨大的環境效益。具體表現在:廢電池的回收直觀地表現為減少了廢電池等的固體廢物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和壓力;同時美化了環境,減少了大氣、水、土壤等的污染,很好地保護了人們的身心健康。
7. 對廢舊電池回收利用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的治理
廢電池的綜合利用可以採取清潔生產管理模式,調整產品結構,進行綜合回收利用。在電池製造業大力開展有利於環境保護和資源循環的綠色工程,建立綠色標志,綠色產品等。但廢舊電池在回收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產生廢水廢氣,這是生產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們在完善技術水平的同時,也要積極做好廢水廢氣的治理,避免產生二次污染。
廢舊電池的回收技術?
廢電池危害:(1)對環境,一粒小小的鈕扣電池可污染600立方米水,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一節干電池可污染12立方米水、一立方米土壤,並造成永久性公害……(2)對人類:我們日常所用的普通干電池,主要有酸性鋅錳電池和鹼性鋅錳電池兩類,它們都含有汞、錳、鎘、鉛、鋅等重金屬物質。廢電池被棄後,電池的外殼會慢慢地腐蝕,其中的重金屬物質會逐漸滲入水體和土壤,造成污染。重金屬污染的最大特點是它在自然界是不能降解,只能遷移。 也就是說,壞┧�寤蟯寥辣晃廴荊��寤蟯寥啦荒芰煜茸隕淼木換�饔媒�廴鞠����幣燦謚亟鶚羧菀自諫�鍰迥諢�睿�佣�媸奔淶耐埔疲�桶�揭歡�恐�螅���祿�蛑鹵渥饔茫�鈧盞賈律�鍰逅勞觥V亟鶚舳勻頌宓牟��:Φ牧硪桓鐾揪妒峭ü�澄鍃創�蕁S恪⑾撼粵撕�兄亟鶚艫母∮紊�錆螅�亟鶚粼謨恪⑾禾迥諢�睿�嗽儷粵蘇庋�撓恪⑾漢螅�亟鶚艟突嵩諶頌迥諢�睿�鐧揭歡�恐�螅�突岫勻說納硤宀��現賾跋臁?除汞污染造成的水俁病外,其他還有:
過量的錳蓄積於體內可引起神經功能障礙,早期表現為綜合性功能紊亂,較重的出現言語單調,表情呆板,感情冷漠,伴有精神症狀。
長期食用受鎘污染的水和食物,可導致骨痛病,鎘進入人體後,引起骨質軟化骨骼變形,嚴重時形成自然骨折,以致死亡。
鋅的鹽類能使蛋白沉澱,對皮膚和粘膜有刺激作用,當在水中的濃度超過10-50毫克/升進有致癌的危險,可引起化學性肺炎。
鉛主要作用於神經系統、造血系統、消化系統、和肝、腎等器官,能抑制血紅蛋白的的合成代謝,還能直接作用於成熟紅細胞,對嬰、幼兒的很大,它將導致兒童體格發育遲緩,慢性鉛中素的兒童智力低下。 鎳粉溶解於血液,參加體內循環,有較強毒性,能損害中樞神經,引起血管變異,嚴重者導致癌症。
廢電池回收現狀:雖然北京8歲的小學生已開始知道,廢舊電池不可以亂扔。他們會用小手把一節節舊電池投進專用的回收箱。廢舊電池分類回收的行為正在北京市的商場、辦公室里推廣開來,以往的垃圾桶旁現在會新添一個電池回收箱。收集起來的廢舊電池正迅速增加,今年上半年北京已經收集近百噸廢舊電池。但這些廢舊電池卻陷入一個尷尬的處境,堆積如山而得不到妥善處理。目前北京市的廢舊電池最終被運送到「北京市有用垃圾回收中心」。該中心是北京市政管理委員會的一個下屬機構,負責垃圾的回收和中轉。回收中心現在也正為廢舊電池的去向而發愁。業務科科長盧建國說,回收中心從1998年4月開始對北京市的廢電池進行回收,當年的回收量為7噸,去年回收量近40噸,至今共收集100多噸。這些廢舊電池大部分仍然堆在回收中心的集裝箱里,今後收集的廢舊電池同樣也只能存放在這里等待處理,因為目前還沒有專門的電池處理廠對它們進行科學無害的回收。
為廢舊電池著急的不只北京一家,全國各地收集廢舊電池的地區都遭遇難題。近日,上海市有關部門聯合召開廢電池污染防治專題會議,專家們積極獻計獻策。但最後可行的方案仍然只是將已回收的廢舊電池妥善存放,等待著城市危險廢棄物填埋場建成後再安全填埋。廣西南寧市開展「環保行動進家庭」系列活動,已經收集數量不少的廢舊電池。為了回收處理,南寧市環保局通過互聯網徵集廢舊電池的處理技術。兩個月過去了,並沒有聽到令人興奮的消息。河南省新鄉市一個體戶了解到干電池對環境的危害,自費收集廢舊電池20多噸。日前她在《中國環境報》上發表的公開信中吐出苦水,自己不能為這20噸廢舊電池找到一個不會污染環境的最後歸宿。從環保熱情中冷靜下來的人們驀然發現,處理廢舊電池竟然比回收更難!
回收方法:實驗室回收方法:普通干電池是圓筒形的,外筒由鋅製成,這一鋅筒即為電池的負極;筒中央炭棒為正極;筒內為二氧化錳,氯化銨和氯化鋅。下面介紹兩種廢干電池內物質回收利用的方法:
(1)提取氯化銨:將電池裡的黑色物質放在水裡攪拌並過濾,將部分濾液放在蒸發皿中蒸發,得白色固體,再加熱,利用「升華」收集較純的氯化銨。
(2)製取鋅粒:將鋅筒上的鋅片剪成碎片,放在坩堝中強熱(鋅熔點419度),熔化後小心將鋅頁倒入冷水中,得鋅粒。
工業回收方法: 國際上通行的廢舊電池處理方式大致有三種:固化深埋、存放於廢礦井、回收利用。
1.固化深埋、存放於廢礦井
如法國一家工廠就從中提取鎳和鎘,再將鎳用於煉鋼,鎘則重新用於生產電池。 其餘的各類廢電池一般都運往專門的有毒、有害垃圾填埋場,但這種做法不僅花費太大而且還造成浪費,因為其中尚有不少可作原料的有用物質。
2.回收利用
(1)熱處理
瑞士有兩家專門加工利用舊電池的工廠,巴特列克公司採取的方法是將舊電池磨碎,然後送往爐內加熱,這時可提取揮發出的汞,溫度更高時鋅也蒸發,它同樣是貴重金屬。鐵和錳熔合後成為煉鋼所需的錳鐵合金。該工廠一年可加工2000噸廢電池,可獲得780噸錳鐵合金,400噸鋅合金及3噸汞。另一家工廠則是直接從電池中提取鐵元素,並將氧化錳、氧化鋅、氧化銅和氧化鎳等金屬混合物作為金屬廢料直接出售。不過,熱處理的方法花費較高,瑞士還規定向每位電池購買者收取少量廢電池加工專用費。
(2)「濕處理」
馬格德堡近郊區正在興建一個「濕處理」裝置,在這里除鉛蓄電池外,各類電池均溶解於硫酸,然後藉助離子樹脂從溶液中提取各種金屬,用這種方式獲得的原料比熱處理方法純凈,因此在市場上售價更高,而且電池中包含的各種物質有95%都能提取出來。濕處理可省去分揀環節(因為分揀是手工操作,會增加成本)。馬格德堡這套裝置年加工能力可達7500噸,其成本雖然比填埋方法略高,但貴重原料不致丟棄,也不會污染環境。
(3)真空熱處理法
德國阿爾特公司研製的真空熱處理法還要便宜,不過這首先需要在廢電池中分揀出鎳鎘電池,廢電池在真空中加熱,其中汞迅速蒸發,即可將其回收,然後將剩餘原料磨碎,用磁體提取金屬鐵,再從餘下粉末中提取鎳和錳。這種加工一噸廢電池的成本不到1500馬克。
前景展望:四、前景展望
現在,人們的環保意識有了很大提高,比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經安置了廢電池投放專用桶。相信不久的將來,廢電池回收利用的問題必定會得到很好的解決。
日本 北海道野村興產公司每年從全國收購的廢舊電池達1.3萬噸,佔全國廢舊電池的20%,收集的方式是93%通過民間環保組織收集,7%通過各廠家收集。以往主要是回收其中的水銀,但目前日本國內電池已不含汞了,就主要回收電池的鐵殼和其中的「黑」原料,並進行二次產品的開發製造,例如其中一個產品可用於生產電視機的顯像管。
德國 要求消費者將使用完的干電池、鈕扣電池等各種類型的電池送交商店或廢品回收站回收,商店和廢品回收站必須無條件接受廢舊電池,並轉送生產廠家進行回收處理。廢品回收站和生產廠家一般只回收含鎘、含汞等有毒化學成分的電池,而90%的普涸鋅碳電池和鋁鎂電池都被作為生活垃圾填埋或焚燒處理。
美國 是廢電池環境管理方面立法最多最細的一個國家,不僅建立了完善的廢電池回收體系,而且建立了多家廢電池處理廠,同時堅持不懈地向公眾進行宣傳教育,讓公眾自覺地支持和配合廢電池回收工作。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現代化通信業的發展,人們使用電池的機會愈來愈多,手機、尋呼機、隨身聽、袖珍收音機等都需要大量的電池作電源。今後一個時期,會有更多的廢電池出現。然而,盡管近年來人們對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日益重視,水污染、大氣污染、白色污染等環境污染的治理已不同程度地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廢電池污染卻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
有關資料顯示,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一粒紐扣電池可使600噸水無法飲用,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對自然環境威脅最大的五種物質,電池裡就包含了三種:汞、鉛、鎘。若將廢舊電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滲出的汞及重金屬物質就會滲透土壤、污染地下水,進而進入魚類、農作物中,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間接威脅到人類的健康。如何及時安全地處理廢電池的問題,已日益突出地擺在人們面前。
人體一旦吸收這些重金屬以後,會出現哪些病症呢?據有關專家介紹,汞是一種毒性很強的重金屬,對人體中樞神經的破壞力很大,本世紀五十年代發生在日本的震驚中外的水俁病就是由於汞污染造成的。目前我國生產的含汞鹼性干電池的汞含量達1-5%,中性干電池的汞含量為0.025%,我國電池生產消耗的汞每年就達幾十噸之多。鎘在人體內極易引起慢性中毒,主要病症是肺氣腫、骨質軟化、貧血,很可能使人體癱瘓。而鉛進入人體後最難排泄,它干擾腎功能、生殖功能。
目前,中國電池180多億只的年產量佔世界電池總產量的30%以上,年消費量達70-80億只,但回收率卻不足2%。
回收電池陷入尷尬
由於人們對廢舊電池的污染認識不足,隨意丟棄廢電池的現象十分嚴重,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廢舊電池都隨處可見。
據了解,北京市電池年消耗量達6000多噸。雖然近幾年關於廢舊電池的回收已引起有關部門重視,指定了專門進行回收的定點單位,同時在學校、商場、社區等一些高密度人群區設立了回收點,但收效甚微。1998年以來,北京市垃圾回收中心共回收廢舊電池400餘噸,回收率僅為1.7%。大量的廢電池都被丟棄了。
上海市從1998年5月開始啟動廢電池回收工作,廢電池回收點也是逐年遞增,迄今為止全市已設置了四五千個廢電池回收點,共回收廢電池100餘噸,但這與全市每年產生的大約3000多噸廢電池相比相去甚遠。
杭州市三名中學生曾經通過問卷、走訪、查閱文獻等辦法,用幾個月時間完成了《關於廢舊電池回收現狀調查與研究》的調查報告,結論是:我國廢舊電池回收率只有1-2%。他們對廢電池危害大而回收差的現狀感到震驚。三名中學生在調查中發現,有近八成的市民認為廢電池回收活動「與自己無關」或「沒時間參加」,有87%的居民將廢電池與生活垃圾一起丟棄。
由於人們對廢舊電池的污染認識不足,隨意丟棄廢電池的現象十分嚴重,而對於城市主動設置的回收箱,很多市民非常淡漠。
長春市曾經在城區投放了200個綠色的廢舊電池回收箱,收回了不少廢電池。但是過了一段時間,部分回收箱卻成為群眾隨手投擲廢物的「垃圾箱」,有的甚至遭遇「封口」的尷尬。長春百貨大樓電池專櫃的兩側,擺放著兩個廢舊電池回收箱,可是「口」卻被廣告宣傳畫封住了。營業員說,自從回收箱擺在這兒以後,幾乎沒有人來投廢舊電池,大家都把它當成垃圾箱,往裡扔果皮、紙屑,甚至往裡面吐痰。她們乾脆將回收箱清洗干凈,把「口」封上,以減少麻煩。
有關環保專家分析認為,目前我國尚未建立一個完善有效的回收網路和體系,是造成廢舊電池回收處理難的一個主要原因。
回收電池何處去?
回收難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廢電池即使回收上來也無法處理。
如今在大連,8歲的小學生已開始知道,廢舊電池不可以亂扔。他們會用小手把一節一節的廢電池送到學校或青少年宮,有的商場也設立了專用的回收箱。但是,這些回收上來的舊電池卻陷入了一個尷尬的處境,因為人們不知道這些廢電池如何妥善處理。
於是,大連開發區東泰產業廢棄物處理有限公司從1999年開始義務負擔起了回收儲存的任務。大連開發區東泰產業廢棄物處理有限公司一位名叫殷國元的工作人員近日在接到大連理工大學的電話後,出車從這所學校運走了2噸多的廢電池。殷國元告訴記者,現在他們經常與大連的幾十所大學和中小學校打交道,要定期上門去清運回收上來的廢電池。盡管現在處理廢電池的技術不成問題,但是處理廢電池要賠錢,量也太少。記者在填埋場旁邊的倉庫里看到,回收上來的近百噸廢電池至今仍然靜靜地躺在裡面。
實際上,全國各地越來越多意識到廢電池危害的企業和個人正在面臨同樣令人難堪的尷尬境地。
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廢電池的危害逐步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自覺收集廢電池。全國各地的環保組織也開展了廢電池回收活動,號召人們把用過的廢電池收集起來,減少環境污染。但是,在回收廢電池的熱潮中,不久後人們卻發現,回收的廢電池並不能得到妥善的安置。
河南省新鄉市一位50多歲的普通婦女田桂榮面對已經積攢的50多噸廢電池萬分尷尬。她和丈夫本是新鄉市的電池銷售大戶,1999年當她了解到廢電池的危害後,開始回收廢電池,2000年6月,當她回收的廢電池達到20噸時,她曾向媒體發出了求助信:「誰能幫我處理20噸廢舊電池?」但是兩年過去了,田桂榮收集的廢電池盡管已超過50噸,卻依然未找到一個不會污染環境的最後歸宿。
一些開始參與回收廢電池的企業也遭遇同樣的尷尬。廣西桂林一家桶裝水生產企業去年6月在當地媒體上刊出「給我廢品,還你精品」的廣告,開展交30個舊電池換一桶水、交300個舊電池換1台飲水機的活動。此廣告一出,僅兩天時間就回收了800公斤廢電池,換出桶裝水500桶,飲水機26台。但是他們沒有想到,耗資1萬多元「買」環保卻買來了一樁麻煩事:當他們與環保部門聯系時,環保部門在肯定這次行動的同時,告知他們目前桂林還沒有能處理廢電池的工廠,只能自己慎重保管回收的廢電池,且不能造成二次污染。無奈之下,這家公司不得不又刊登廣告,宣告暫停這項活動。
北京回收的部分廢舊電池已盛了兩個20尺高的集裝箱,因得不到妥善的無害化處理,它們不得不躺在北京遠郊的山洞裡。
據了解,由於我國迄今為止尚沒有一家專業的、能夠批量處理廢電池的企業,全國各地收集廢電池的地區都遭遇這樣的尷尬難題。目前,很多部門只能採取堆放的辦法。
廢電池處理無利可圖?
據調查,當前各種經濟因素制約著廢舊電池處理產業的發展。廢舊電池處理回報率低、效益周期長,很難吸引投資者,所以也就很難形成產業化規模,而沒有規模就無法實現效益。1997年,北京開始回收舊電池時,曾有七八家企業進入廢舊電池處理行業,但後來均退出了。
事實上,廢舊電池回收業並非無利可圖。因為廢舊電池中含有大量可再生利用的重金屬和酸液等物質,如通過廢舊電池再利用,每年可再生鋅4萬噸。據華南理工大學韋朝海博士估算,按每天處理10萬只廢電池計算,除去各種費用之後,可獲利2萬元左右;以70億只電池,50%的利用率計算,年利潤可達6億多元。可見,規模經營完全可以創造效益。
但遺憾的是,目前大量作坊式小企業充斥廢舊電池回收市場,擾亂了市場秩序。大連開發區東泰產業廢棄物處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董金慶對記者說:「紐扣電池的回收利用價值較高,如果一年能回收2噸,企業就可以投放設備處理。現在一些鄉鎮企業看有利可圖,紛紛湧入,但由於不成規模,沒有做到無害化處理,造成了嚴重的二次污染。」
政策支持乏力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我國廢舊電池回收處理產業目前尚缺乏政策扶持。廢舊電池處理的利潤一般體現在兩個方面:政府補貼和處理過程中生成的新產品,如鋅、錳、汞等。國外通行的作法是:對廢舊電池的回收處理實行「政府補貼」,即處理一噸廢舊電池,政府給予相應的補償。而在我國,至今還沒有任何補貼。
據介紹,目前國外在廢舊電池回收處理上已經採取了不少辦法,這些做法均值得我國借鑒。比如:美國、日本廢舊電池回收後交到企業處理,政府給補貼;韓國生產電池的廠家,每生產一噸要交一定數量的保證金,用於回收者、處理者的費用,並指定專門的工廠進行處理。還有的國家對廢舊電池處理企業進行減免稅等。
廢電池何日變廢為寶?
廢電池的危害已逐步引起人們的共識。如果再不及時採取措施,今後會有更多的廢電池出現,並將會產生更多的廢電池危害。因此,必須把回收廢電池當作一件大事來抓,讓廢電池及時「安家落戶」,變廢為寶。
那麼,到底如何解決廢電池回收處理舉步維艱這一棘手的難題呢?環保專家建議,要從根本上解決廢舊電池處理難題。一是要使廢舊電池的處理在產業政策的軌道上運行,國家應盡快出台相關行業政策及法律法規,並制定符合我國實際的管理辦法及具體的可操作的管理實施細則。二是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對電池生產企業徵收環境治理稅,對回收環節、處理環節給予補貼。三是要盡快建立健全系統的廢舊電池自願及強制回收體系。自願回收體系的建立,可以採取設立公共收集設施的辦法;建立強制回收體系,可以採取通過立法要求生產者、銷售者收集其產品廢棄物。四是由於廢電池在運輸、儲存過程中,可能造成環境污染,因此,應建立起完善的廢電池運輸管理制度、儲存管理制度,把好運輸、儲存關口,防止二次污染。五是採取電池「以舊換新」的辦法,對消費者適當讓利,以促進廢舊電池的回收。
廢舊電池回收利用 國內使用電池現狀
國內使用最多的工業電池為鉛蓄電池,鉛占蓄電池總成本50%以上,主要採用火法、濕法冶金工藝以及固相電解還原技術。外殼為塑料,可以再生,基本實現無二次污染。
小型二次電池目前使用較多的有鎳鎘、鎳氫和鋰離子電池,鎳鎘電池中的鎘是環保嚴格控制的重金屬元素之一,鋰離子電池中的有機電解質,鎳鎘、鎳氫電池中的鹼和製造電池的輔助材料銅等重金屬,都構成對環境的污染。小型二次電池目前國內的使用總量只有幾億只,且大多數體積較小,廢電池利用價值較低,加上使用分散,絕大部分作生活垃圾處理,其回收存在著成本和管理方面的問題,再生利用也存在一定的技術問題。
民用干電池是目前使用量最大、也是最分散的電池產品,國內年消費80億只。主要有鋅錳和鹼性鋅錳兩大系列,還有少量的鋅銀、鋰電池等品種。鋅錳電池、鹼性鋅錳電池、鋅銀電池一般都使用汞或汞的化合物作緩蝕劑,汞和汞的化合物是劇毒物質。廢電池作為生活垃圾進行焚燒處理時,廢電池中的Hg、Cd、Pb、Zn等重金屬一部分在高溫下排人大氣,一部分成為灰渣,產生二次污染。
國際上通行的廢舊電池處理方式大致有三種:固化深埋、存放於廢礦井、回收利用。
1.固化深埋、存放於廢礦井
如法國一家工廠就從中提取鎳和鎘,再將鎳用於煉鋼,鎘則重新用於生產電池。 其餘的各類
廢電池一般都運往專門的有毒、有害垃圾填埋場,但這種做法不僅花費太大而且還造成浪費,
因為其中尚有不少可作原料的有用物質。
2.回收利用
(1)熱處理
瑞士有兩家專門加工利用舊電池的工廠,巴特列克公司採取的方法是將舊電池磨碎後送往爐內加熱,這時可提取揮發出的汞,溫度更高時鋅也蒸發,它同樣是貴重金屬。鐵和錳熔合後成為煉鋼所需的錳鐵合金。該工廠一年可加工2000噸廢電池,可獲得780噸錳鐵合金,400噸鋅合金及3噸汞。另一家工廠則是直接從電池中提取鐵元素,並將氧化錳、氧化鋅、氧化銅和氧化鎳等金屬混合物作為金屬廢料直接出售。不過,熱處理的方法花費較高,瑞士還規定向每位電池購買者收取少量廢電池加工專用費。
(2)「濕處理」
馬格德堡近郊區正在興建一個「濕處理」裝置,在這里除鉛蓄電池外,各類電池均溶解於硫酸,然後藉助離子樹脂從溶液中提取各種金屬,用這種方式獲得的原料比熱處理方法純凈,因此在市場上售價更高,而且電池中包含的各種物質有95%都能提取出來。濕處理可省去分揀環節(因為分揀是手工操作,會增加成本)。馬格德堡這套裝置年加工能力可達7500噸,其成本雖然比填埋方法略高,但貴重原料不致丟棄,也不會污染環境。
(3)真空熱處理法
德國阿爾特公司研製的真空熱處理法還要便宜,不過這首先需要在廢電池中分揀出鎳鎘電池,廢電池在真空中加熱,其中汞迅速蒸發,即可將其回收,然後將剩餘原料磨碎,用磁體提取金屬鐵,再從餘下粉末中提取鎳和錳。這種加工一噸廢電池的成本不到1500馬克!
一、電池的組成
現在,市場上有很多各式各樣的電池。其中按用途、使用方式分類有鈕扣電池、充電電池、普通干電池和蓄電池。干電池、充電電池是在我們學生的生活有最廣泛的使用。其組成成分:鋅皮(鐵皮)、碳棒、汞、硫酸化物、銅帽。蓄電池是以鉛的化合物為主。例如:1 號廢舊鋅錳電池的組成,重量70克左右,其中碳棒5.2克、鋅皮7.0克、錳粉25克,銅帽0.5克,其他32克。
Ⅶ 為什麼要回收廢電池應該如何處理廢電池呢
干電池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廣泛的商品之一,從照相機、錄音機、計算器和電子鬧鍾到尋呼機、電子辭典和掌上電腦,都離不開干電池。我國是干電池的生產和消費大國,一年的產量達150億只,居世界第一位,消費量為70億只,平均每個中國人一年要消費5隻干電池,所以將產生極大數量的廢電池。
廢電池雖小,為害卻甚大。但是,由於廢電池污染不像垃圾、空氣和水污染那樣可以憑感官感覺得到,具有很大的隱蔽性,所以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目前,我國已成為電池的生產和消費大國,廢電池污染是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重大環境問題。就體積和重量而言,廢電池在生活垃圾中是微不足道的,但它的害處卻非常大,電池中含有汞、鎘、鉛等重金屬物質。汞具有強烈的毒性,鉛能造成神經紊亂、腎炎等;鎘主要造成腎損傷以及骨疾-骨質疏鬆、軟骨症及骨折。若把廢電池混入生活垃圾中一起填埋,久而久之,滲出的重金屬可能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長期以來,我國在生產干電池時,要加入一種有毒的物質---汞或汞的化合物。我國的鹼性干電池中的汞含量達1~5%,中性干電池為0.025%,全國每年用於生產干電池的汞就達幾十噸之多。汞就是我們俗稱的"水銀"。汞和汞的化合物都是有毒的,科學家發現,汞具有明顯的神經毒性,此外對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等也有不良影響。20世紀50年代發生在日本的震驚世界的公害病--水俁病,就是由於汞污染造成的。
40多年前,在日本九洲南部的一個沿海小鎮--水俁鎮,當地居民中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病。患者開始口齒不清,步態不穩,四肢麻痹,最後全身痙攣,精神失常,在痛苦的折磨中死去。後來染上這種疾患的人越來越多,甚至連貓和海鳥都出現了同樣的症狀。後來,醫務工作者從死者的屍體和海魚體內發現了有毒的甲基汞,證明了人是吃了被污染的魚而中毒的。經過調查,原來是當地的日本氮肥工業公司常年向水俁灣排放含汞廢水,使海水受到了汞的污染,當地捕撈的海產品中都含有高濃度的甲基汞。
為了恢復水俁灣的生態環境,日本政府花了14年的時間,投入了485億日元,把水俁灣的含汞底泥深挖4米,全部清除。同時,在水俁灣入口處設立了隔離網,將海灣內被污染的魚統統捕獲進行填埋。曾親眼目睹過水俁病爆發的日本水俁市市長吉井正澄感慨地說:"經過近半個世紀的不懈努力,我們終於從水俁病的陰影中走出來了,正在建設一個新的水俁市。我希望全世界都吸取日本水俁病的教訓,擺脫愚昧的生產方式,推行文明的生產方式。"
由此可見,廢電池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隨意丟棄電池,不僅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而且浪費資源。以每年生產100億只電池計算,全年將要消耗15.6萬噸鋅,22.6萬噸二氧化錳,2080噸銅,2.7萬噸氯化鋅,7.9萬噸氯化銨,4.3萬噸碳棒。因此,對廢舊電池進行回收利用,利國利民,勢在必行。這就要求人們找出解決廢電池污染的途徑。
廢電池的處理
廢舊電池的回收是循環再利用的第一步,進行再處理是循環再利用的關鍵。目前已經回收上來的廢舊電池,目前仍然躺在倉庫中,無家可歸。
處理廢舊電池的技術並不成問題,發達國家已經有現成的技術,拿過來用就可以了。據了解,德國馬格德堡近郊區正在興建一個"濕處理"裝置,在這里除鉛蓄電池外,各類電池均溶解於硫酸,然後藉助離子樹脂從溶液中提取各種金屬物,用這種方式獲得的原料比熱處理方法純凈,因此在市場上售價更高,而且電池中包含的各種物質有95%都能提取出來。濕處理可省去分揀環節(因為分揀是手工操作,會增加成本)。馬格德堡這套裝置年加工能力可達7500噸,其成本雖然比填埋方法略高,但貴重原料不致丟棄,也不會污染環境。這套裝置年加工能力可達7500噸。
德國阿爾特公司研製的真空熱處理法還要便宜,不過這首先需要在廢電池中分揀出鎳鎘電池,廢電池在真空中加熱,其中汞迅速蒸發,即可將其回收,然後將剩餘原料磨碎,用磁體提取金屬鐵,再從餘下粉末中提取鎳和錳。這種加工一噸廢電池的成本不到1500馬克。
瑞士:有兩家專門加工利用舊電池的工廠,巴特列克公司採取的方法是將舊電池磨碎,然後送往爐內加熱,這時可提取揮發出的汞,溫度更高時鋅也蒸發,它同樣是貴重金屬。鐵和錳熔合後成為煉鋼所需的錳鐵合金。該工廠一年可加工2000噸廢電池,可獲得780噸錳鐵合金,400噸鋅合金及3噸汞。另一家工廠則是直接從電池中提取鐵元素,並將氧化錳、氧化鋅、氧化銅和氧化鎳等金屬混合物作為金屬廢料直接出售。不過,熱處理的方法花費較高,瑞士還規定向每位電池購買者收取少量廢電池加工專用費。
據我們了解,國內的一些科研單位和企業也已經研發出來相關的技術。採用北京科技大學廢舊電池處理技術的河北省東華鑫馨廢舊電池再生處理廠正在建設中。北京市發展計劃委員會也已經批准採用歐洲的技術和設備,建立廢干電池處理廠。河南省新鄉電池廠已經有科技人員設計出了廢舊電池回收再利用的成套技術和生產設備。經過兩年攻關,遼寧鞍山市試製成功一種廢舊電池回收資源再生及無害化處理工藝,已經通過有關專家和有關部門論證。
Ⅷ 求廢電池回收途徑(普通電池)
對於干電池回收,電池行業一向存在兩派意見。
一派認為集中回收一次性電池意義不大,在沒有條件處理的情況下,集中回收會造成集中污染。一些專家認為,目前回收量最大的干電池,其主要成分是鐵、鋅、錳,還有微量的汞。這種電池汞含量不高,沒有必要集中回收。鉛酸蓄電池和對人體健康危害非常大的鎳鎘電池應該回收。高汞電池中的汞含量只有電池總量的千分之一,隨垃圾填埋後,電池裡的重金屬進入填埋場滲液數量非常小,並不構成污染。而回收處理廢舊電池成本過高,從經濟角度看無利可圖,何況在回收過程中還可能產生二次污染。
據中國電池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的一次性干電池已經基本做到低汞化,正在邁向無汞化,隨垃圾分散處理不會對環境產生威脅。更應該做的是從生產龍頭上消滅污染,即實現無汞化。由於回收一次性電池的費用很高,沒有經濟杠桿刺激企業來回收利用一次性電池,事情很難辦。需要回收的是那些對環境污染大的充電電池及鉛酸電池。一些專家還舉例說目前一些發達國家也不集中回收一次性電池。
另一種觀點認為,無論哪類電池,都必須回收。這派觀點的專家認為,我國絕大部分民用的是一次性電池,而且電池的無汞化進程並不樂觀。我國1000多家電池生產企業中,在中國電池協會注冊的僅300多家。雖然大電池企業生產的電池目前都做到了低汞化或無汞化,但大量小企業生產的電池還存在高汞現象。河北省干電池檢驗站高級工程師張虎說,目前我國電池含汞量參差不齊,有的質量非常好,小於百萬分之一;有的極差,高於低汞電池標準的20倍,高於無汞電池標准一萬倍。
另據了解,中國目前能批量生產低汞無汞的大電池廠家還不到15%。不久前國家工商局對電池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市場上的電池有20%達不到標准。所以,用已實現電池無汞化的發達國家不回收一次性電池的經驗來套我國現實,還不合國情。有關專家認為電池中不僅汞會造成污染,鋅、錳、鎘、鉛等隨生活垃圾腐爛滲入地下,超過一定的限值,也會造成污染。這些有害物質隨著食物鏈進入人體,極大威脅著人的健康。
目前中國垃圾處理方式水平較低,中國垃圾年產生量為1.4萬噸,處理率為63%,但真正做到無害化處理的不到10%。我國大中城市的近千座垃圾填埋場中,90%仍是簡易堆放,這種原始的處理方式極容易造成大面積污染。把廢舊電池與生活垃圾一同處理後患無窮。專家認為,大量舊電池都隨著垃圾到垃圾場,也是一種集中,怎麼就不可能產生污染?北京市政管委會有關負責人鄭先生說,把廢舊電池集中起來,等有了條件再處理,這樣比分散更安全。
北京科技大學的曾平榮教授則從資源利用的角度上強調了回收一次性干電池的必要性。他說,目前國內生產的電池中90%以上是干電池,不可能對環境無污染。而且,對這些電池不回收利用也是巨大的資源浪費。3000噸廢舊電池可以回收雜鋅錠141噸、冶金二氧化錳300噸、鐵皮260噸、電解鋅181噸、電解二氧化錳340噸、鐵皮500噸,價值相當於國家開發兩個中型礦山的費用,更何況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資源。
干電池回收鋅在我國仍處於研究階段,日本和韓國均已建設了年產鋅5000噸以上干電池回收利用工廠。專家呼籲,二次鋅資源回收,國家有關部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首先是對用鋅量最大的鍍鋅鋼材的廢雜料需要集中在能有效回收鋅的專門煉鋼廠處理。其次要加快研究步伐,盡快突破廢干電池經濟有效的回收工藝。如果鋅的二次金屬回收率達到消費量的30%,意味著我國每年可回收90萬噸鋅,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鋅資源的壓力。
記者了解到,一條年處理量1000噸的「廢電池資源化利用」生產線,設備投資為80萬元人民幣,年可獲利200萬元人民幣。
《循環資源法》:政府替廠商埋單?
對於干電池處理兩派爭論,環保部門表示中立,認為一次性電池既然達到無汞化標准,對集中回收廢舊一次性干電池不鼓勵也不反對。采訪中,一位環保部門內部官員對這樣「曖昧」態度的後果表示擔憂,他說,現在這樣做似乎可以把責任推開,但最後有可能給自己帶來更加繁重的責任。
他的這種擔憂在12月4日深圳召開的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工作座談會上得到了印證,這次會議形成了《循環經濟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其中規定,廢舊干電池的分類收集利用和處理責任由地方環保部門承擔。
頗有意味的是,12月初,歐盟也公布了一項有關廢舊電池回收的指令,歐盟要求從2008年開始強制回收廢舊電池,回收費用則由生產廠家來負擔。歐盟還規定,從2009年開始,所有在歐盟境內銷售的電池都必須標明具體使用壽命;2012年之前,歐盟境內1/4的廢舊電池須被回收;2016年,這一比例應達到45%。另外,含汞量超過0.0005%、含鎘量超過0.002%的電池在歐盟境內將被禁止銷售。
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2005年,我國各類電池的出口量超過222億只,同比增長4%;出口創匯額超過51億美元,同比增長28%,其中鋰離子電池出口額達23.2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45%。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鋅錳、鹼錳電池生產國,是世界第二大鋰離子電池生產國和出口國。
有關專家指出,中國國內的電池生產企業將面臨重新洗牌的局面,同時也迫使他們提高電池環保生產標准,對國內將來推動廢舊電池回收生產廠家責任化打下技術基礎。
Ⅸ 怎樣環保處理廢電池
據環保專家介紹,為加強對廢電池的回收管理,德國實施了廢電池回收管理新規定。規定要求消費者將使用完的干電池、鈕扣電池等各種類型的電池送交商店或廢品回收站回收,商店和廢品回收站必須無條件接受廢電池,並轉送處理廠家進行回收處理。同時,他們還對有毒性的鎳鎘電池和含汞電池實行押金制度,即消費者購買每節電池中含有一定的押金,當消費者拿著廢舊電池來換時,價格中可以自動扣除押金。
在廢電池的處理方面,瑞士有兩家專門加工利用舊電池的工廠,其中一家工廠採取的方法是將舊電池磨碎,然後送往爐內加熱,這時可提取揮發出的汞,溫度更高時鋅也蒸發,錳和鐵熔合後成為煉鋼所需的錳鐵合金。這家工廠一年可加工2000噸廢電池,可獲得780噸錳鐵合金、400噸鋅和3噸汞。另一家工廠則是直接從電池中提取鐵元素,並將氧化錳、氧化鋅、氧化銅和氧化鎳等金屬混合物作為金屬廢料直接出售。
德國的馬格德堡近郊區興建了一個「濕處理」裝置,在這里除鉛酸蓄電池外,各類電池均溶解於硫酸,然後藉助離子樹脂從溶液中提取各種金屬物,用這種方法獲得的原料比熱處理方法純凈,因此在市場上售價更高,而且電池中包含的各種物質有95%都能提取出來,還可省去分揀環節。這套裝置年加工能力可達7500噸。
建於日本北海道山區的野村興產株式會社主要業務是廢棄電池處理和廢熒光燈處理。他們每年從全國收購的廢電池達13000噸,收集的方式93%是通過民間環保組織收集,7%是通過各廠家收集。這項業務開展於1985年,目前凈化量一直在增加。以往,主要是回收其中的汞,但目前日本國內電池已經不含汞了,主要回收電池的鐵殼和其他金屬原料,並進行二次產品的開發製造,如其中一個產品可用於電視機的顯象管。
另外,有的國家還制定了一些相關的政策。比如美國、日本廢舊電池回收後交到企業處理,每處理一噸政府給予一定補貼;韓國生產電池的廠家,每生產一噸要交一定數量的保證金,用於回收者、處理者的費用,並指定專門的工廠進行處理。還有的國家對電池生產企業徵收環境治理稅或對廢舊電池處理企業進行減免稅等。
目前,有關廢舊電池的回收與處理的工藝還不太成熟,由於電池所含元素種類多而量少,處理起來成本很高,因此,在各地方建立處理站是不可能的,我所知道的目前比較有規模的處理廠建在河北易縣,它是與北京一所高校聯合運行的。目前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量將廢舊的電池集中起來(你可將其交給當地環保部門),避免到處散布而污染環境。
各地不太一樣。
、現在海口市共設置了200多個廢電池回收箱,回收的電池集中送到郊區指定的地方進行處理。環衛部門藉助本報告知廣大市民,如你已搜集到大量廢電池,不要隨意處置,同時也不要長期放置家中或公共場所。如要環衛部門處置廢電池,可撥電話:66221595。
其他國家:
日本:
北海道山區的野村興產株式會社主要業務是一次廢棄電池處理和廢熒光燈處理,有職工110人。建於此地是緣於這里是日本發現的第一個水銀礦。野村興產每年從全國收購的廢電達13000噸,佔全國廢棄電池的20%,收集的方式是93%通過民間環保組織收集,7%通過各廠家收集。這項業務開展於1985年,目前,凈化量一直在增加。以往,主要是回收其中的水銀,通過高溫(600~700℃)焚燒爐焚燒令水銀廢氣排除收集,但目前日本國內電池已不含汞了,就主要回收電池的鐵殼和其中"黑"原料,並進行二次產品的開發製造,如其中一個產品可利用於電視機的顯像管。處理的成本要達80日元/kg,生產的利潤主要取決於廢舊電池處理前收取的費用(主要是生產廠)和二次利用產品的價值,其中後者是關鍵。回收電池需佔用很大的空間,野村興產是一個民營企業,日本政府對它沒有投入一分錢,但日本電池工業協會提供了很大幫助,和日本各大廠家進行協調進行一些資金補償。年處理能力可達16000噸。另外提取廢熒光燈中的水銀一年可達40噸,而全日本一年的需求量也僅為20噸,在這方面完全可做到循環利用,也確保了它的利潤。
其他電池如鉛酸電池,日本可做到100%地回收,二次電池和手機電池也正在通過生產廠家的配合積極開展,特別是回收鋰離子電池中的鈷利潤可觀。通過考察,結合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我認為目前首先是要堅決貫徹執行九部委關於限制電池中汞含量的規定,盡快實現我國電池的無汞化,將一次電池中有害成分汞對環境的影響通過行業執法、廠家努力降至最低,其次是通過各種宣傳手段,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進行電池回收和掩埋,建立起廢舊電池回收體系。還有就是國家鼓勵再生利用技術的研究以盡快做到資源回收後的再利用。至於利潤問題可採取多種方式如分攤到消費者身上、開發有市場的產品等等。
德國:
為加強對廢舊電池的管理,德國實施了廢舊電池回收管理新規定。規定要求消費者將使用完的干電池、鈕扣電池等各種類型的電池送交商店或廢品回收站回收,商店和廢品回收站必須無條件接受廢舊電池,並轉送生產廠家進行回收處理。
據估計,全球每年有320億節廢舊電池被丟棄,僅德國平均每人每年就要消耗10節電池,合計約30000噸,大量丟棄的廢舊電池對土壤環境的破壞是嚴重的。德國環境部門對於新規定能否杜絕亂扔廢舊電池的現象,目前還不能肯定,因為在此之前,廢品回收站和生產廠家一般只回收含鎘、含汞有毒化學成分的電池,而90%的普通鋅碳電池和鋁鎂電池都被作為生活垃圾填埋或焚燒處理。
據德國環境部統計,德國每年回收帶有毒性的鎳鎘電池只有1/3,而2/3的電池被作為生活垃圾處理,每年流入環境的中的汞約8噸、鎳400噸、鎘400噸。一般來說,要使普通消費者在生活中區分有毒電池或無毒電池並加以處理是困難的,因此新規定要求商店和廢品回收站擔當起責任。環境部的一個新的思路是對有毒性的鎳鎘電池和含汞電池實行押金制度,即消費者購買每節電池中含有15馬克的押金,當消費者拿舊電池來換時,價格中可以自動扣除押金。
馬格德堡近郊區正在興建一個"濕處理"裝置,在這里除鉛蓄電池外,各類電池均溶解於硫酸,然後藉助離子樹脂從溶液中提取各種金屬物,用這種方式獲得的原料比熱處理方法純凈,因此在市場上售價更高,而且電池中包含的各種物質有95%都能提取出來。濕處理可省去分揀環節(因為分揀是手工操作,會增加成本)。馬格德堡這套裝置年加工能力可達7500噸,其成本雖然比填埋方法略高,但貴重原料不致丟棄,也不會污染環境。
德國阿爾特公司研製的真空熱處理法還要便宜,不過這首先需要在廢電池中分揀出鎳鎘電池,廢電池在真空中加熱,其中汞迅速蒸發,即可將其回收,然後將剩餘原料磨碎,用磁體提取金屬鐵,再從餘下粉末中提取鎳和錳。這種加工一噸廢電池的成本不到1500馬克。
瑞士:
有兩家專門加工利用舊電池的工廠,巴特列克公司採取的方法是將舊電池磨碎,然後送往爐內加熱,這時可提取揮發出的汞,溫度更高時鋅也蒸發,它同樣是貴重金屬。鐵和錳熔合後成為煉鋼所需的錳鐵合金。該工廠一年可加工2000噸廢電池,可獲得780噸錳鐵合金,400噸鋅合金及3噸汞。另一家工廠則是直接從電池中提取鐵元素,並將氧化錳、氧化鋅、氧化銅和氧化鎳等金屬混合物作為金屬廢料直接出售。
不過,熱處理的方法花費較高,瑞士還規定向每位電池購買者收取少量廢電池加工專用費。
美國:
在廢電池環境管理方面立法最多最細的一個國家,不僅建立了完善的廢電池回收體系,而且建立了多家廢電池處理廠,同時堅持不懈地向公眾進行宣傳教育,讓公眾自覺地支持和配合廢電池的回收工作。
廢舊電池的回收是循環再利用的第一步,進行再處理是循環再利用的關鍵。目前已經回收上來的廢舊電池,目前仍然躺在倉庫中,無家可歸。
處理廢舊電池的技術並不成問題,發達國家已經有現成的技術,拿過來用就可以了。據了解,德國馬格德堡近郊區正在興建一個"濕處理"裝置,在這里除鉛蓄電池外,各類電池均溶解於硫酸,然後藉助離子樹脂從溶液中提取各種金屬物,用這種方式獲得的原料比熱處理方法純凈,因此在市場上售價更高,而且電池中包含的各種物質有95%都能提取出來。濕處理可省去分揀環節(因為分揀是手工操作,會增加成本)。馬格德堡這套裝置年加工能力可達7500噸,其成本雖然比填埋方法略高,但貴重原料不致丟棄,也不會污染環境。這套裝置年加工能力可達7500噸。
德國阿爾特公司研製的真空熱處理法還要便宜,不過這首先需要在廢電池中分揀出鎳鎘電池,廢電池在真空中加熱,其中汞迅速蒸發,即可將其回收,然後將剩餘原料磨碎,用磁體提取金屬鐵,再從餘下粉末中提取鎳和錳。這種加工一噸廢電池的成本不到1500馬克。
瑞士:有兩家專門加工利用舊電池的工廠,巴特列克公司採取的方法是將舊電池磨碎,然後送往爐內加熱,這時可提取揮發出的汞,溫度更高時鋅也蒸發,它同樣是貴重金屬。鐵和錳熔合後成為煉鋼所需的錳鐵合金。該工廠一年可加工2000噸廢電池,可獲得780噸錳鐵合金,400噸鋅合金及3噸汞。另一家工廠則是直接從電池中提取鐵元素,並將氧化錳、氧化鋅、氧化銅和氧化鎳等金屬混合物作為金屬廢料直接出售。不過,熱處理的方法花費較高,瑞士還規定向每位電池購買者收取少量廢電池加工專用費。
據我們了解,國內的一些科研單位和企業也已經研發出來相關的技術。採用北京科技大學廢舊電池處理技術的河北省東華鑫馨廢舊電池再生處理廠正在建設中。北京市發展計劃委員會也已經批准採用歐洲的技術和設備,建立廢干電池處理廠。河南省新鄉電池廠已經有科技人員設計出了廢舊電池回收再利用的成套技術和生產設備。經過兩年攻關,遼寧鞍山市試製成功一種廢舊電池回收資源再生及無害化處理工藝,已經通過有關專家和有關部門論證。
Ⅹ 怎麼製作廢舊電池回收箱
可以找一個沒用的紙鞋盒,然後再包裝一下就和好了,這樣既經濟又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