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實驗室製取氫氣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是什麼!!
發生裝置抄和收集裝置襲:發生裝置同分解過氧化氫製取氧氣的發生裝置;收集裝置可選擇排水法收集氣體的裝置或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具體如下圖所示:
1、反應原理:Zn+H₂SO4=ZnSO₄+H₂↑
2、反應物的選擇:選用鋅粒和稀硫酸。
3、不使用稀鹽酸,因為:鹽酸易揮發,使製得的氫氣中含有氯化氫氣體。
4、不用鎂是因為反應速度太快,不用鐵是因為反應速度太慢。
5、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發生裝置同分解過氧化氫製取氧氣的發生裝置;收集裝置可選擇排水法收集氣體的裝置或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
化學中常用的裝置:
1、固固加熱型裝置;用於兩種或多種固體化學試劑反應,並且需要加熱。
2、固固不加熱型裝置;用於兩種或多種固體化學試劑反應,並且不需要加熱。
3、固液加熱型裝置;用於一種或多種固體化學試劑和另一種或多種液體化學試劑和反應,並且需要加熱。
4、固液不加熱裝置;用於一種或多種固體化學試劑和另一種或多種液體化學試劑和反應,並且不需要加熱。
2. 化學實驗的製取氣體的發生裝置分為哪幾種,分別叫什麼名字
一,固液常溫裝置(啟普發生器、或者是簡易分液漏斗加燒瓶)常用來制去氫氣,二氧化碳…
二,固夜加熱裝置(鐵架台加燒瓶)常用來製取氯氣,氧氣…
三,固固加熱裝置(鐵架台加試管)常製取氨氣…
3. 實驗室製取氧氣時分為以下六個操作下面操作排序正確的是
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操作步驟和注意點分別是:連(連接儀器、組裝實驗裝置)→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裝(裝入固體葯品,注意用高錳酸鉀時,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定(用鐵架台固定儀器裝置)→點(用火柴點燃酒精燈,給試管加熱)→收(收集氧氣)→移(把導管移出水面)→熄(熄滅酒精燈),可得題中正確的操作順序是:(3)(4)(1)(5)(6)(2).
故答案為:(3)(4)(1)(5)(6)(2).
4. 向上排空氣法製取氧氣怎麼操作,要詳細的步驟
製取氧氣的操作步驟和注意點(高錳酸鉀製取氧氣並用排水法收集)
a、步驟:連—查—裝—固—點—收—移—熄
b、注意點
①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試管破裂
②葯品平鋪在試管的底部:均勻受熱
③鐵夾夾在離管口約1/3處
④導管應稍露出橡皮塞:便於氣體排出
⑤試管口應放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
⑥排水法收集時,待氣泡均勻連續冒出時再收集(剛開始排出的是試管中的空氣)
⑦實驗結束時,先移導管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水倒吸引起試管破裂
⑧用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管伸到集氣瓶底部
(6)氧氣的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
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
氧氣的實驗室製法
1. 將某些含氧化合物加熱分解是實驗室製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常用的含氧化合物為氯酸鉀或高錳酸鉀。用高錳酸鉀制氧氣的方法簡便、安全,但是原料的價格較高,利用率低,高錳酸鉀分解時化合態的氧元素沒有全部轉化成游離態的氧元素(即氧氣):
2KMnO4 K2MnO4+MnO2++O2↑
2.另外,在實驗室還可用其它化學反應製取氧氣,如過氧化氫分解:
2H2O2 2H2O+O2↑
三、製取氧氣時的問題:
1.原理拓展
催化劑的作用:在用雙氧水製取氧氣的反應中要用到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催化劑是指那些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後不變的物質。在這個反應中二氧化錳就是雙氧水分解的催化劑。
兩種製取氧氣方法的比較
用高錳酸鉀和雙氧水製取氧氣各有特點。高錳酸鉀是固體,相對容易保存;雙氧水是液體,易分解,不宜久置。但是用高錳酸鉀需要加熱,而雙氧水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分解非常迅速,不需加熱。
2.成功關鍵
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高錳酸鉀不要緊緊地堆放在試管底部,要平鋪在試管中;開始加熱時要先預熱試管,使試管底部均勻受熱,然後將燈焰放在靠試管口一端有葯品的地方加熱,並隨著反應的進行和需氧氣量的多少,將燈焰向試管底的方向移動。這樣做的目的是既可防止固體混合物隨氣流沖向試管口,又便於控制氧氣放出的速率和數量。
3.雙氧水的濃度
市售的雙氧水一般有兩種濃度,一種是30%左右的濃溶液,一種是3%的稀溶液。製取氧氣比較適宜的濃度在10%左右。太稀反應慢,收集時間較久。雙氧水太濃反應過於劇烈,放熱多,會造成收集的氧氣中水蒸氣過多。
4.注意事項
(1)高錳酸鉀製取氧氣
實驗裝置順序要先下後上,從左至右裝配儀器。並注意鐵夾要夾在試管的中上部(離管口的1/4)左右處,試管管口要略向下傾斜。
(2)理和裝入固體試劑?
加入高錳酸鉀,並使之傾斜地鋪在管底,不要讓它堆積在底部。
(3)為什麼要稍向下傾?
因加熱時葯品里所含的濕氣變成水蒸氣,到管口處冷凝成水滴而倒流,致使試管炸裂。
(4)為什麼氣泡剛冒出時不宜立即收集氣體?
開始加熱時排出的主要是空氣,當氣泡連續地並比較均勻地放出時,才是氧氣,這時才能進行收集。
(5)為什麼用排水法收集氣體,在停止制氧時,應先把導管從水裡拿出來,然後移去酒精燈?
如果先移去酒精燈,試管內溫度降低,氣壓減小,水就沿導管被吸到熱的試管里,有使試管破裂的可能。
(6)為什麼試管內的導管不宜過長?
伸入試管內的導管不宜過長,以免氣體難於排出。
(7)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怎樣驗證氧氣已經集滿?
用帶有火星的木條去試驗氧氣,是鑒定氧氣的一種常用方法。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果木條復燃,說明氧氣已經集滿。
(8)怎樣驗證製得的氣體是氧氣?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如果木條復燃,說明該氣體是氧氣。
5. 實驗室用如圖裝置製取氧氣時有關實驗操作順序正確的是
A、實驗室來製取氧氣時,組裝好自裝置後,應在向試管中裝入葯品前檢查裝置氣密性,然後再裝入葯品,以避免裝入葯品後發現裝置氣密性不好,更換部分儀器而浪費葯品,故選項說法錯誤.
B、實驗室製取氧氣時,先放置酒精燈,後固定試管,故選項說法錯誤.
C、實驗室製取氧氣,收集氣體後,先用毛玻璃片蓋上集氣瓶,後移出水槽開,故選項說法正確.
D、實驗結束時,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試管,使試管因驟然冷卻而炸裂,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C.
6. 實驗室制氧氣的操作步驟
裝置選擇 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制氧氣選甲裝置:固體與固體加熱制氣體(實驗室常專用說法:固固加熱屬型) 用過氧化氫制氧氣選乙裝置:液體與固體不加熱制氣體(實驗室常用說法:固液常溫型) 步驟:查—裝—定—點—收—離—熄(茶莊定點收利息)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裝----裝葯品
定----把試管固定到鐵架台上
點----點燃酒精燈加熱(先預熱,注意:一律先讓試管均勻受熱,否則會因冷熱不均炸裂試管)
收----收集氣體(可以使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氣法)
離----把導管從水槽中取出(如果使用向上排空氣法,此步驟基本不需要,但是最好先取出導管在蓋上玻片)
熄----熄滅酒精燈
注意點
①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試管底部炸裂試管;
②葯品平鋪在試管的底部:先預熱,之後可以將酒精燈的外焰對准裝有葯品部位定向加熱
③鐵夾夾在離管口約1/3處;
④導管應稍露出橡皮塞:便於氣體排出(大約0.5cm);
7. 組裝實驗室制氧氣的裝置時,正確的順序為為什麼
正確組裝裝置時順序都是從下到上,從左到右
8. 初三化學實驗室製取所有氣體的方法
【實驗室制氫氣】
1.裝置。
發生裝置:「固+液→」型。比如說一個錐形瓶,加一個雙孔膠塞,一邊是長頸漏斗(長頸漏斗下端要在液面以下),一邊接收集裝置。
收集裝置:向下排空氣法收集裝置或排水法收集裝置。
2.葯品:鋅粒(不使用純鋅,而是用粗鋅,或在溶液中加幾滴硫酸銅溶液,利用原電池和超電勢的因素提高反應速率)、稀硫酸
3.驗純: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用拇指堵住倒置的試管,靠近酒精燈火焰,松開拇指。若聽到輕微的爆鳴聲,證明氫氣已收集滿。(若使用排水法收集氫氣,沒有必要驗純)
4.除雜:可能的雜質是水蒸氣。用濃硫酸洗氣即可除雜。
5.氫氣在實驗室製取方法中體現出來的性質:難溶於水、密度比空氣小。
【實驗室制氧氣】
一、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
1.裝置。
發生裝置:「固→(加熱)」型。一個略向下傾斜的大試管,距試管口1/3處加一個鐵夾固定住,酒精燈外焰加熱試管底有葯品的部位。導管不能伸入試管太長,試管口處要加棉花。
收集裝置: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裝置或排水法收集裝置。
2.葯品:高錳酸鉀固體
3.使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時,需要進行驗滿操作:將帶火星的木條接近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證明氧氣已收集滿。
氧氣的檢驗: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瓶中,若木條復燃,證明集氣瓶中為氧氣。
4.除雜:這種方法之下很少考慮除雜的事。
5.氧氣在實驗室製取方法中體現出來的性質:不易溶於水、密度比空氣略大。
二、加熱氯酸鉀、二氧化錳混合物製取氧氣
1.裝置。
發生裝置:「固→(加熱)」型。一個略向下傾斜的大試管,距試管口1/3處加一個鐵夾固定住,酒精燈外焰加熱試管底有葯品的部位。導管不能伸入試管太長。
收集裝置: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裝置或排水法收集裝置。
2.葯品:氯酸鉀、二氧化錳
3.驗滿、檢驗見「一」。
4.除雜:這種方法之下很少考慮除雜的事。
5.氧氣在實驗室製取方法中體現出來的性質:不易溶於水、密度比空氣略大。
三、過氧化氫分解製取氧氣
1.裝置。
發生裝置:「固+液→」型。
收集裝置: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裝置或排水法收集裝置。
2.葯品: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
3.驗滿、檢驗見「一」。
4.除雜:可能的雜質是水蒸氣。用濃硫酸洗氣即可除雜。
5.氧氣在實驗室製取方法中體現出來的性質:不易溶於水、密度比空氣略大。
【實驗室制二氧化碳】
1.裝置。
發生裝置:「固+液→」型。
收集裝置: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裝置。
2.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不能使用純凈的碳酸鈣粉末,否則反應速率太快難以控制不易收集氣體)、稀鹽酸(不能用稀硫酸,生成微溶的硫酸鈣,會附著在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面,阻礙反映的進一步進行)
3.收集時需要驗滿:將燃著的木條接近集氣瓶口,若木條熄滅,證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滿。
二氧化碳的檢驗:迅速向集氣瓶中傾倒少量澄清石灰水,振盪,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集氣瓶中為二氧化碳。
4.除雜:可能的雜質是氯化氫氣體和水蒸氣。先用水洗氣(氯化氫極易溶於水),再用濃硫酸洗氣即可依次除去氯化氫氣體和水蒸氣(順序不能錯)。
5.二氧化碳在實驗室製取方法中體現出來的性質:易溶於水、密度比空氣大。
9. 高中化學常見氣體制備的方法,方程式,及儀器
常見氣體制備
1.實驗室製取氣體的一般原則
(1)安全:避免和防止爆炸、燃燒、有毒物質外泄。
(2)方便:應用常用試劑、裝置簡單、操作方便。
(3)快速:反應時間不宜過長,過於劇烈的反應不安全,以反應速率適中為宜。
(4)生成物純凈(或雖含雜質但較易提純),減少分離操作。
2.實驗室製取氣體的反應
(1)製取單質:用氧化還原反應。
(2)製取化合物:通常用復分解反應,如HCl、SO2、CO2、NH3、HNO3等;有時也可用氧化還原反應,如制NO2、NO等。
3.實驗裝置的安裝、選擇及操作步驟
(1)實驗裝置的安裝順序可用如下圖表示:
(2)製取氣體時各部分裝置的選擇依據:
①發生裝置:所用試劑的狀態及反應條件;
②收集裝置:氣體的水溶性及相對空氣的密度大小、是否與空氣中成分反應;
③凈化裝置:依據氣體與雜質的性質的不同,使雜質被吸收或轉化成所需物質;
④尾氣處理(吸收)裝置:根據所制氣體是否有毒或污染環境來確定是否要安裝尾氣處理裝置。有毒物質可用溶液吸收或燃燒去除。
(3)「氣密性檢查」在整個實驗中的位置一般放在第二位,一般在裝置連接好後、但在反應開始前檢驗氣密性,決不可在葯品混合並開始反應後檢查氣密性。
4.實驗室製取氣體的典型裝置
主要掌握實驗室三種不同類型制備氣體的裝置,以及三種不同類型的氣體收集方法。根據氣體的性質選擇合適的乾燥、凈化和吸收裝置。
實驗室常用的三種不同類型制備氣體的裝置:
(1)固體——固體加熱裝置(見圖)
所需儀器:鐵架台、鐵夾、酒精燈、大試管、單孔橡膠塞、導氣管等。常用於制O2、NH3、CH4等。
注意事項:
①試管口應稍向下傾斜,以防止產生的水蒸氣在管口冷凝後倒流而引起試管破裂。
②鐵夾應夾在距試管口1/3處。
③固體葯品要在試管底部平鋪開。加熱時首先均勻預熱(移動酒精燈),然後在試管的葯品最後部位集中加熱,並逐步前移。
④膠塞上的導管伸入試管裡面不能過長,否則會妨礙氣體的導出。
⑤如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氣體,當停止製取氣體時,應先從水槽中把導管撤出,然後再撤走酒精燈,以防水倒流。
(2)固體——液體(液體——液體)加熱裝置(見圖)
所需儀器:鐵架台、鐵夾、燒瓶、分液漏斗、雙孔塞、導管等。常用於制H2、CO2、H2S、NO2、SO2、NO等。
注意事項:
①燒瓶應固定在鐵架台上。
②先把固體葯品放入燒瓶中,然後再慢慢加入液體。
③分液漏斗內為揮發性液體時要蓋上蓋,注意蓋上的小槽要對准分液漏斗頸上的小孔。
④制H2、CO2、H2S時也可用下面的裝置。
這類裝置使用方便,可以隨時使反應發生或停止。
說明:①在簡易裝置中長頸漏斗頸的下口應伸入液面以下,否則起不到液封作用而無法使用。②加入的固體葯品塊狀大小要適宜,如果太碎會落入底部的酸中使反應無法終止。③加入酸的量要適當。④最初使用時應待容器內原有的空氣排凈後,再收集氣體。⑤在導管口點燃氫氣或其他可燃性氣體時,必須先檢驗純度。
5.氣體發生裝置氣密性的檢查
檢驗氣密性時,可把導管一端浸入水裡,用手掌緊貼燒瓶外壁,如果裝置不漏氣,燒瓶里的空氣受熱膨脹,導管口就會有氣泡冒出。把手移開後,過一會兒燒瓶冷卻,水就會上升到導管里,形成一段水柱(見下圖I、Ⅱ)。如果發現漏氣,必須找出原因,並進行調整、修理或更換零件.
10. 化學:一般製取氣體方法步驟,謝謝!
祝你成功!
1、儀器安裝
儀器安裝必須遵循一定的順序:由下而上,從左到右,先主後次,先局部後整體。如實驗室中氯氣的製取實驗,儀器安裝順序為:在鐵架台上先放置酒精燈,根據酒精燈的高度確定鐵圈、石棉網和燒瓶的位置;從左到右依次安裝氣體發生裝置、凈化裝置、集氣裝置和尾氣吸收裝置;先安裝氣體的發生裝置,在安裝其它裝置;根據「先局部後整體」的原則應在安裝氣體發生裝置前先將分液漏斗及玻璃彎管裝入雙孔膠塞,再將雙孔膠塞安裝到圓底燒瓶上。
2、裝置氣密性檢驗
裝置氣密性檢驗是氣體製取實驗是否成功的關鍵步驟。裝置氣密性檢驗的常用方法有「手握升溫法」、「微熱升溫法」及「注水法」。⑴ 手握升溫法:這種方法適於體積較小的氣體發生裝置,如氧氣、甲烷等的氣體發生裝置。檢驗方法是:將帶有導氣管的單孔塞在試管口上塞緊,並將導氣管出口浸沒在水中,用雙手握住試管外壁片刻,水中導氣管口有氣泡冒出,手移開後,導氣管內有水柱上升,且較長時間不回落,說明氣體發生裝置氣密性良好。⑵ 微熱升溫法 這種方法廣泛地適於由試管、 燒瓶等加熱類玻璃儀器組裝的氣體發生裝置的氣密性檢驗。如氧氣、氯氣、氯化氫、甲烷、乙烯等氣體的發生裝置。具體操作方法是:將氣體發生裝置的導氣管出口浸沒在水中,用酒精燈在試管或燒瓶的底部稍微加熱(體系內的空氣受熱膨脹,水中導氣管口有氣泡冒出),停止加熱後,水在大氣壓的作用下,升入導氣管形成一段水柱,且水柱較長時間內不回落,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⑶ 注水法:這種方法主要適於啟普發生器及其簡易裝置的氣密性檢驗。具體操作方法是:塞緊橡皮塞,關閉導氣管活塞(或關閉導氣管上的止水夾),從漏斗向氣體發生裝置內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內的水面高於氣體發生裝置內的水面,且形成一段明顯的水柱時,停止加水,觀察水柱在較長時間內不下降則表面裝置氣密性良好。
3、氣體凈化(包括氣體乾燥)
實驗室中製取的氣體往往含有水蒸氣、酸性氣體等雜質,影響了氣體的後續性質實驗,因此為保證氣體性質實驗的如期順利進行,必須對製取的氣體進行凈化處理。氣體凈化的原則是「除雜」、「不減」、「不增」,「除雜」是指除掉目標氣體中的雜質氣體,「不減」即盡量不要減少目標氣體的量,「不增」是指不增加新的雜質氣體。除掉目標氣體中的水蒸氣是氣體的乾燥,乾燥劑的可以選擇濃硫酸、鹼石灰、無水氯化鈣等。除掉目標氣體中的酸性氣體可用鹼液、水等,也可以用酸式鹽的飽和液。方法是用目標氣體所形成的酸式鹽飽和溶液來除去該目標氣體中的酸性氣體,該方法不僅除掉了酸性的雜質氣體,而且可使目標氣體的量有所增加,如CO2(HCl)用飽和NaHCO3溶液的凈化方法, NaHCO3 +HCl=CO2 ↑+NaCl+H2O,所以這種氣體凈化方法最好。
4、氣體收集
氣體收集方法的依據是氣體的密度、氣體的溶解性及氣體在空氣中的活潑性等。由此氣體的收集方法可歸納為:⑴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密度大的氣體可用用該方法收集,如CO2、O2、SO2等氣體。⑵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密度小的氣體可用用該方法收集,如H2、NH3、CH4等氣體。⑶排水集氣法。不溶解於水的氣體可用該方法收集,如H2、CO、O2、CH4等氣體。⑷排某種飽和溶液集氣法。在水中溶解度較小(包括「可溶」)的氣體可用該方法收集,如 CO2可用排飽和NaHCO3溶液來收集;SO2可用排飽和NaHSO3溶液收集。
5、尾氣處理
化學實驗中對環境有害的氣體很多,在實驗中必須對這部分尾氣進行無害化處理。具體的處理方法可歸納為:⑴火封法(即燃燒法)。對於可燃性氣體可採用此種方法,使其通過燃燒轉化為無害的物質。如H2、CH4和CO的尾氣處理就是採用了這種方法。⑵水封法(即將氣體通入水中)。這種方法適用於水溶性較大的氣體,如氯化氫和氨氣的尾氣處理就是採用了這種方法。這種方法的操作必須注意因氣體溶解太快而出現的倒吸現象。⑶鹼封法(即將氣體通入到鹼液中)。所有的酸性氣體都可採用這種方法,使這些酸性氣體與鹼液反應生成不具揮發性的鹽類。如CO2、SO2等酸性氣體,其尾氣就可以通入到氫氧化鈉溶液中。
6、儀器歸位
儀器歸位是指實驗結束後,將用過的儀器拆掉,洗滌干凈,放回原處。這種作風可以培養學生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