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水中傳動裝置

水中傳動裝置

發布時間:2022-06-11 15:23:04

⑴ 什麼是潛水泵潛水泵特點有哪些潛水泵工作原理是什麼

潛水泵(Submergedpump)是一種用途非常廣泛的水處理工具。使用時整個機組潛入水中工作。

潛水泵的主要優點:

1)電動機與水泵合為一體,不用長的傳動軸,質量輕。

2)電動機與水泵均潛入水中,不需修建地面泵房。

3)由於電動機一般是用來水潤滑和冷卻的,所以維護費用小。

由於各種潛水泵型號長期在水下運行,因此對電動機的密封要求非常嚴格,如果密封質量不好,或者使用管理不好,會因漏水而燒壞電機。

潛水泵() 工作原理是借動力設備傳動裝置或利用自然能源將水由低處高處的水力機械

根據不同的工作原理可分為容積水泵、葉片泵等類型。容積泵是利用其工作室容積的變化來傳遞能量,主要有活塞泵、柱塞泵、齒輪泵、隔膜泵、螺桿泵等類型。

⑵ 水陸兩用車的構造

水陸兩用車,帶有敞開式座椅系統,包括一個驅動馬達用於藉助至少螺桿相互獨立的離合器交替地或同時地驅動一個全輪驅動行走機構和一個設計為噴氣式驅動器的浮游機構,其中驅動馬達基本上布置在座椅系統下方行走機構之間的中間位置。
一種水陸兩用車結構,它是呈一車體的形態,其特徵在於:該車體包括有:陸地動力輸出裝置,該陸地動力輸出裝置是由一引擎、傳動軸以及差速器所構成,該傳動軸呈兩截式的設計,在傳動軸的各一端分別接設於引擎與差速器相對的一側;水中動力輸出裝置,該水中動力輸出裝置由連動軸及分設於連動軸兩側的油壓缸以及被動軸所構成,其中,連動軸的兩端是設有圓形連接板件,該圓形連接板件則連結於另側的萬向接頭,藉由連動軸兩側的萬向接頭而可與引擎及差速器一側接設的傳動軸相互連結,於連動軸靠近引擎位置處設有一位於圓形連接板件內側的軸承座,另於連動軸靠近差速器位置處設有一位於圓形連接板件內側的止水管,令連動軸向差速器一端凸伸於外殼底部的開放空間中,而具有防滲水的機能,介於止水管與軸承座間則為一主動齒輪,該主動齒輪是將動力輸出於兩側的傳動齒輪與被動齒輪,分設於連動軸兩側則為油壓缸,該油壓缸具有一油壓桿,於油壓桿的一端設有傳動齒輪,另設於兩側油壓缸的最外側,是被動軸,該被動軸靠近引擎的一端設有軸承座,另端亦凸伸於外殼的開放空間中,且末端設有扇葉,而凸伸於開放空間中的被動軸適位設有萬向接頭,介於萬向接頭及扇葉的中間上位處則設有垂直升降的油壓缸,該油壓缸的一端則活接對位套設於被動軸的套管,該套管是活套於被動軸上,延伸至被動軸萬向接頭的另側則為部份凸伸於外殼開放空間中的止水管,介於止水管與軸承座中間對位於傳動齒輪位置處則設有與傳動齒輪相互咬合的被動齒輪;外殼,該外殼是以輕量材質的玻璃纖維製成,在外殼底部的前輪後方位置處設有前置消水道,於後輪的後方位置處亦同樣設有後置消水道,而在水中行駛時可降低水流阻力;藉由上述結構而可令車體在水中產生前進及後退的推力,並穩定浮於水面,不致產生車身搖晃的情況。

⑶ 為什麼水陸兩棲坦克能在水中行駛

兩棲裝甲車輛是不用舟橋、渡船等輔助設備便能自行通過江河湖海等水障,並在水上進行航行和射擊的履帶式裝甲戰斗車輛。兩棲裝甲車輛最早出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當時法國和美國首先試驗了一種水陸兩用坦克。1933年前蘇軍裝備了T-37又相繼裝備了,之後,型水陸坦克T-38和T-40兩水陸克。二次大戰期間,美日在太平洋戰爭中曾使用過此類坦克。前蘇聯戰後發展了一種TIT-76美國則發展了一種可以空運,輕型水陸兩用坦克的M55「謝里登」輕型水陸兩用坦克,同時,還研製了LVTP-1至LVTp-7和AAv7系列兩棲戰車。根據阿基米德「物體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等於被這個物體排開水的重量,即等於水的比重乘以物體人水部分體積,」的著名定律,坦克和裝甲車也象潛艇那樣靠密閉車體來獲得一定的浮力。由於車體較小,遠不如潛艇那樣龐大,所以重量不能過大,否則很難保證具有正浮力。一般水陸兩用裝車輛的裝甲都較薄,LVTP-7裝甲車的車體乾脆就是鋁合金焊接結構。要保證良好的浮力,車輛密封性能尤為重要,一般水陸坦克的通氣口等均開在車頂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部LVTP-7裝甲車在3.5可全車沉沒,米高的海浪中10~15秒鍾,可見其浮力儲備系數和密閉性能是比較好的。美海軍陸戰隊的LVTP-7兩棲裝甲輸送車兩棲裝甲車輛在水上航行時主要靠推進螺旋槳推進,有的則靠履帶轉動劃水前進,LVTP-7裝甲車則採用了較為先進噴水推進裝置。一般履帶劃水航行可達5~6.5公里/小時,靠噴水推進器可達13.5公里/小時。

⑷ 傳動機構由哪些部件組成有何功用

傳動系統主要由離合器、變速器、萬向節傳動裝置和驅動橋(包括減速器、差速器和驅動半軸等)四大部分組成。發動機產生的動力經離合器、變速器、萬向節傳動裝置、減速器、差速器和驅動半軸,最後傳給驅動輪,以驅動農用車行駛。傳動系的主要功用是傳遞動力、改變轉速、改變轉矩以改變車輛的速度;切斷動力或接合動力以實現車輛的停車、起步、前進或倒退。

206.離合器有哪些類型?有何功用?

離合器的類型很多,按工作原理一般可分為:摩擦式、液力式和電磁式。在拖拉機上廣泛使用的是摩擦式離合器。摩擦式離合器又可分為幾種不同形式:按摩擦盤的多少,可分為單片、雙片和多片式;按壓緊機構不同,又可分為常接合式和非常接合式,其中以前者應用最廣;按其作用又可分為單作用式和雙作用式兩種形式。

單作用式離合器,多採用一個從動盤(單片),如豐收180-3等型拖拉機,但也有用兩個從動盤(雙片)的,如東風-12型等手扶拖拉機和小四輪拖拉機。

離合器裝在柴油機與變速箱之間,其主要功用是切斷柴油機動力,以便於掛擋和換擋;接合柴油機的動力,保證拖拉機平穩起步;在超載時能引起傳動件打滑,防止傳動系過載而損壞機件,起到保護作用。

207.如何進行離合器的保養?

(1)定期潤滑

拖拉機每工作10~20小時,需向離合器前軸承和分離軸承加註黃油,加註黃油時,不要加註過多,一般用黃油槍打油3~5下即可,加註黃油過多容易玷污摩擦襯片,造成離合器打滑。有些機車的分離軸承採用封閉式結構,平時不打黃油,每工作200~300小時,應拆下分離軸承,用柴油清洗干凈,使之轉動靈活,然後浸入熔化了的耐高溫的黃油中,直到黃油滲滿軸承,待黃油冷卻凝固後取出重新安裝。

分離爪和軸承蓋斜面之間應經常保持清潔,並加機油黃油潤滑。分離爪上小油孔應經常滴入機油,潤滑分離爪和分離爪座。

(2)正確調整

為了保證離合器的正常工作,離合器分離杠桿頭部與分離軸承端面之間的間隙必須保持在2.5±0.5毫米,對應於離合器踏板的自由行程為20~30毫米。機車作業中,由於摩擦襯片的磨損或緊固螺栓松動等原因,會使離合器間隙發生變化,並影響其正常工作,因此要經常檢查、調整離合器間隙。定期調整離合器的操縱機構,清除泥土,擰緊所有連接螺栓,按規定潤滑離合器踏板軸。踏板回位彈簧損壞的應更換新件,不準用拉力器彈簧或廢舊的自行車內胎替代,以免因小失大。

(3)清洗摩擦襯片

在使用中,離合器浸入泥水,會使各零件生銹。這時必須拆卸離合器,用棉紗擦凈泥水,用汽油清洗油污、除去銹斑。離合器工作一段時間後,會因沾染油污而造成摩擦襯片打滑,應及時予以清洗。清洗時,先從檢視口加入汽油,然後啟動發動機,掛空擋使離合器在結合狀態下運轉3~4分鍾,熄火並放凈臟油,再另加清潔汽油,按同樣方法清洗,還要讓離合器在分離狀態下運轉一會兒,便可把摩擦襯片的表面清洗干凈,待摩擦片陰干或吹乾(不準烘曬)後裝復。

208.離合器使用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駕駛員在使用離合器時,必須掌握離合器的正確操作要領,保證離合器在工作時能有效可靠地傳遞發動機的輸出轉矩,減少離合器磨損。因此,操作時應注意以下方面:

(1)操縱離合器要快

踩下離合器踏板切斷動力快而徹底,以減少主、從動盤之間滑摩時間,避免壓緊彈簧長時間承受比接合時還要大的壓力,造成彈簧彈力減弱或折斷;松開踏板使離合器接合前2/3行程時要快,因這時主、從動盤開始接觸,雖然滑摩速度較大,但因兩盤之間壓力較小,滑摩時間短,故磨損不嚴重。

(2)離合器接合要慢而柔和

離合器從分離狀態到完全接合這一過程中,駕駛員抬腳要輕,讓離合器的主、從動盤在壓緊彈簧的彈力作用下處於受力均勻的壓緊狀態,這樣可以實現車輛起步平穩,還可減少對離合器摩擦襯片的磨損。如果在離合器接合過程中,駕駛員抬腳過快,離合器主、從動元件會接觸過猛,導致車輛起步不穩,或者熄火,甚至會產生一些意外的機械事故或人為事故。因此,松開踏板的後1/3行程要稍慢,以防離合器接合過猛,同時稍加油以保發動機不熄火,使車輛平穩起步。

(3)行駛時,腳離開離合器踏板

拖拉機行駛時,腳不要放在離合器踏板上,以免分離軸承和分離杠桿相接觸、離合器接合不緊造成分離軸承分離、杠桿和摩擦片發熱磨損。

(4)行駛中需要臨時停車時,不要只分離離合器而不摘擋

停車時,應掛空擋,以防止松抬離合器踏板時發生意外事故。正常停車應先收油門,再分離離合器,並適當配合使用制動器,使機車平穩停住;緊急情況下停車時,應迅速收油門,同時迅速踩下制動器踏板,然後再分離離合器。

209.離合器沾油如何清洗?

離合器沾油後,應查明油源並予以清除,如東方紅-75、鐵牛-55、上海-50、豐收-35、東方紅-28等型拖拉機曲軸箱或變速箱油封損壞,油會漏進離合器殼內,應先更換油封,再根據不同情況進行拆卸或不拆卸清洗。方法有:

(1)拆卸清洗方法

將離合器拆下,分解殼體內零部件,用煤油或汽油將所沾油污洗凈,晾乾後裝復即可。

(2)不拆卸清洗方法

向離合器內加灌適量煤油(以淹沒飛輪的1/3為宜),啟動發動機,在離合器分別處於接合和分離狀態下各運轉2~3分鍾,熄火後放出全部清洗油;然後再用適量的煤油按前法清洗2~3分鍾,再熄火徹底放凈離合器內清洗油,使其在分離狀態下晾乾1小時左右,晾乾後再擰復放油螺塞。

210.離合器要定期進行哪些方面的檢查調整?

離合器的調整有分離間隙的調整和離合器踏板自由行程的調整兩項內容。

(1)離合器分離間隙

離合器在接合狀態時,分離杠桿球頭與分離軸承之間要留有的間隙,稱為離合器的分離間隙,如圖3-25所示。離合器的分離間隙是為了保證離合器從動盤與主動盤之間完全接合與徹底分離設定的。如果分離間隙過大,離合器不能完全分離,造成動力不能完全切斷,導致換擋困難,摩擦片磨損加劇;如果分離間隙過小甚至沒有間隙,則可能使離合器處於半接合狀態,造成離合器打滑,同時加速離合器分離爪和分離軸承的磨損。同時要保證各分離杠桿內端頭與分離軸承端面間隙一致,並在同一旋轉平面上,以保證離合器在分離或接合過程中,各分離拉桿幾乎受力相等,使離合器的主、從動零件能在離合器軸上水平移動,不會造成離合器摩擦片的歪斜,減少摩擦片的磨損。若某一個或兩個分離杠桿內端頭與分離軸承端面間隙不一致,應視機型結構和具體數值來調整。

圖3-27 東方紅-30/35差速器總成

1.中央傳動主動齒輪(第二軸) 2.調整螺母 3.中央傳動從動齒輪

(4)後橋的保養

後橋的保養與變速器的保養同時進行,平時除檢查潤滑狀況和各連接處緊固狀況外,一般不需要進行特殊保養。在使用中,如發現拖拉機變速器體後部有異常聲響、半軸導管處漏油等,應立即停車檢查,將故障排除。

221.如何檢查前驅動橋潤滑油位?

(1)將車輛停放在較平的地方。

(2)關掉發動機並等待5分鍾左右。

(3)擦凈油位檢查孔邊緣及螺塞的油污,旋下油位檢查螺塞並察看油麵的高度,應與油孔下邊緣對齊。

(4)如果油液不足應補充相同級別的齒輪油到油液從檢查孔溢出為止,然後旋緊螺塞。

222.如何檢查調整後橋小圓錐齒輪軸承預緊力?

以上海-50型拖拉機為例,用千分表測得主動小圓錐齒輪軸向游隙超過0.10毫米時,應予調整。調整時,拆下小圓錐齒輪總成(包括齒輪、軸承及座),松開小圓錐齒輪軸上鎖緊調整螺母止退墊圈,擰動調整螺母,當用手稍用力能轉動小圓錐齒輪,鬆手後小圓錐齒輪又不會借慣性繼續自轉時,預緊力矩合適(1.57~2.35牛·米),再用止退墊圈鎖緊調整螺母。

223.如何檢查調整後橋大圓錐齒輪軸承預緊力?

以上海-50型拖拉機為例,用千分表測得大圓錐齒輪軸向游隙超過0.15毫米時,應予調整。方法是同時等量地減少左、右短半軸軸承座上的調整墊片,把左、右短半軸軸承座用螺栓壓在後橋殼體上,拆除主動螺旋錐齒輪總成及兩側最終減速大齒輪,當用手稍用力能扳轉大圓錐齒輪,鬆手後大圓錐齒輪又不會借慣性自轉時,軸承預緊力合適(1.96~2.94牛·米)。

224.如何檢查調整後橋大小錐齒輪齒側間隙?

以上海-50型拖拉機為例,用長為15~20毫米、寬5毫米、厚0.5毫米的3塊鉛片,沿齒輪大端圓周均勻地放置在大、小圓錐齒輪未嚙合的輪齒齒面之間,轉動齒輪後取出鉛片,用千分尺測量鉛片靠齒輪大端處被擠壓後的厚度,3塊鉛片擠壓後厚度的平均值即為齒側間隙,此間隙以0.20~0.35毫米為宜(其他車型齒側間隙:東方紅-75型為0.20~0.55毫米、鐵牛-55型為0.25~0.50毫米、豐收-35型為0.20~0.35毫米、東方紅-28型為0.15~0.50毫米),如不符合,可增加或減少小圓錐齒輪軸承座處及左、右短半軸軸承座處的調整墊片。

225.如何檢查調整後橋大小錐齒輪的嚙合印痕?

以上海-50型拖拉機為例,在大圓錐齒輪凹、凸面上均勻抹一薄層紅鉛油(拖拉機前進時,小圓錐齒輪凹面受力,紅鉛油塗在大圓錐齒輪凸面上;倒退時,小圓錐齒輪凸面受力,紅鉛油塗在大圓錐齒輪凹面上),轉動齒輪後留在小圓錐齒輪嚙合齒面上的印痕長度不應小於50%齒長,高度不應小於40%齒高;印痕應在齒面中部稍靠小端,距端邊不小於5毫米。如不符合,可增加或減少小圓錐齒輪軸承座處及左、右短半軸軸承座處的調整墊片。

⑸ 兩棲坦克,在水中行駛的原理是什麼

水陸兩用坦克是一種既能在陸地上行駛,又能在水中航行、作戰的坦克。人們為了提高水陸兩用坦克在水中的浮力, 採用了薄型鋼板製作外殼, 車體設計成又輕又長,前部呈船形。所有拼接部位都焊接起來,防止漏水,使坦克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以增加坦克的浮力。坦克的動力則採用了多種多樣的方案。有的坦克採用了特製的履帶,猶如水車的水斗,通過履帶的旋轉,履帶片不斷把水排向後方,從而推動坦克前進。有的則在坦克的尾部裝上螺旋槳推進器,發動機通過傳動裝置帶動螺旋漿轉動,坦克就像船一樣前進了。還有的裝上了噴水式推進器,通過向後噴水獲得反作用力,推動坦克行駛。

⑹ 1 船舶動力裝置由哪些系統或裝置所組成它們各自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船舶動力裝來置包括三個主要部分自:主動力裝置、輔助動力裝置、其他輔機和設備.
1.
主動力裝置,又稱推進裝置,是為船舶提供推進動力,保證船舶以一定速度的各種機械設備,包括主機及其附屬設備,是全船的心臟.主動力裝置包括主機、傳動設備、軸系、推進器等.當啟動主機,即可驅動傳動設備和軸系,使推進器工作.當推進器,通常是螺旋槳,在水中旋轉時就能使船舶前進或後退.
2.
輔助動力裝置是用於提供除推進裝置以外的各種能量,供船舶航行、作業和生活需要的裝置,包括為全船提供電力、照明和其他動力的裝置,如發電機組、副鍋爐等.

⑺ 為什麼有的坦克可以在水中漂浮前行

1958年8月23日,我福建前線炮兵部隊奉命開始對蔣軍盤踞的金門等島嶼進行猛烈炮擊,給予瘋狂叫囂反攻大陸和嚴重襲擾我東南沿海的敵軍以應有的懲罰。隨著炮擊金門作戰的開始,我東南沿海地區裝甲兵部隊也把隨時准備迎擊敵軍的登陸反撲以及奪取敵占島礁,作為軍事斗爭准備的首要任務。為適應兩棲作戰需要,軍委裝甲兵領導機關於同年10月決定研製水陸坦克,從此,一場打造我軍裝甲「水中蛟龍」的科研大會戰拉開了序幕。

63式水陸坦克

一、橫渡瓊州海峽,成為我國裝甲裝備研製的壯舉

我國第一代水陸坦克的研製任務下達後,裝甲兵科研機構和兵工戰線的有關工廠立即投入精兵強將進行科研會戰。軍事工程學院、裝甲兵科研院等先後披掛上陣,承擔設計、試制等各項任務。從1958年10月開始設計到1959年3月和6月先後試制出兩輛樣車,只用了不到半年左右的時間。樣車隨即交付試驗機構進行嚴格的考核,並取得了較好的試驗效果,但也暴露出不少問題。為此,承研單位對樣車的設計進行過多次修改。隨後,某工廠於1960年開始小批量生產,先後交部隊試用。

經過小批量生產和部隊試用,科研人員發現該坦克在性能和結構上仍存在一些問題。1960年底和1961年初,科研人員為進一步掌握水陸坦克的特性,輾轉數千千米,分別在浙江、江蘇和北京等地進行了專門的研究性試驗,並提交了詳細的研究報告。根據試驗研究結果,國防科委組織有關專家於1961年5月在蘇州召開水陸坦克設計定案會議,確定了總體修改方案,隨後在北京重新進行全面設計。1962年5月,某工廠試制出火炮和發動機水上冷卻系統各不相同的兩輛設計定型試驗樣車,並分別在陝西和江蘇等地進行了陸上2500千米和水上70個摩托小時的設計定型試車。根據試制和試驗中發現的問題,科研人員又對水陸坦克進行了85個大小項目的修改。修改設計後,樣車又進行了2650千米的補充試車,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經過1958年至1962年歷時4年多的研製,科研人員筆下的「水中蛟龍」,在戰術技術性能、結構合理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均達到了戰技指標要求,我國自行設計和製造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第一代水陸坦克終於「橫空出世」。1963年4月13日,國家有關部門正式批准水陸坦克設計定型,命名為63式水陸坦克(以下簡稱「63水」),並投入了批量生產。

登陸演習中的63式水陸坦克,該車裝有激光測距儀。

設計定型後,科研人員再接再厲,先後在桂林、蘇州、乍浦、連雲港和浙江的海鹽等地對定型後的63水進行近乎苛刻的使用試驗,以確保部隊官兵用上可靠、放心的兩棲裝甲車輛。試驗的壓軸戲是橫渡瓊州海峽。為展示水陸坦克的良好水上性能,同時探索水陸坦克海上長距離航行的可行性,裝甲兵某試驗大隊的官兵冒著生命危險,大膽組織了一次水陸坦克橫渡海南瓊州海峽的試驗。我國自行研製的水陸坦克不負眾望,安全順利地渡過了寬達幾十千米、海況復雜的瓊州海峽,寫下裝甲兵試驗的壯麗篇章。據筆者所知,這一記錄至今尚未被改寫。許多參加過橫渡海峽試驗的裝甲兵老專家,一提起這次試驗仍然是異常激動和興奮。以後,63水在各種重大演習中頻頻「上鏡」,並多次參加核沾染地帶通過性試驗。

水上突擊

「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針對63水裝備部隊後使用中暴露出的問題,科研人員分別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對其進行了較大的改進,使該車在防護性、密封性、零部件可靠性和使用維修方便性等方面都有較明顯的改善和提高。1979年,63水參加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在強渡紅河等戰斗中屢立戰功,大展國威軍威。戰後,裝甲兵針對63水參戰中出現的防護能力嚴重不足(有的水陸坦克車體被越軍的高射機槍擊穿數處)等的問題,進行了增加高射機槍防護板等多項改進。從1980年起,改進後的63水陸續裝備部隊,使兩棲裝甲機械化部隊的作戰能力進一步提高。

二、軸流泵噴水推進,是當時最先進的水上推進方式

說起63水,由於它在近幾年我軍舉行的數次大規模兩棲作戰演習中頻頻上鏡,使軍事發燒友們對它並不陌生。另外,本刊2004年第1期「鐵甲英豪」欄目中的《江河湖海總關情》一文,也從水陸坦克研製的角度,對其進行了生動和感人的報道。本文側重從它的結構和特點方面再做一些介紹。

它的外部特徵還是比較明顯的:車體長而像一艘船,車首鋒利似犁水之刀;履帶有點像62式輕型坦克,帶有增強附著力的「人」字花紋,以便在水網稻田地等泥濘地上更加平穩的行駛;採用了單輪緣的中空大負重輪,以減輕重量提高浮力,輪緣卡在兩排卡齒之間(59式中型坦克是雙輪緣負重輪,履帶是單排卡齒,卡在雙輪緣之間);火炮細而修長,安裝在酷似船體的底盤上,顯得十分清秀;後部的特徵則是獨一無二的,有兩個噴水口和水上轉向用的活動水門(簡稱活門),坦克入水後,兩道白色的水柱從活門處噴涌而出,彷彿是兩條白色綵帶在水中飄舞。另外,它的車首前端裝有防浪板,水上行駛時駕駛員在車內將防浪板搖起,以防止水浪湧上車首。

登陸演習中的63式水陸坦克群

它的總體布局與59式中型坦克大同小異,也是4名乘員(駕駛員、車長、炮長和裝填手),駕駛室位於車首,戰斗室位於車體中部,動力傳動室位於車體後部。它的內部結構給人的印象是車內明顯寬大,不像59坦克那樣狹小擁擠。由於它是兩棲裝備,水上性能自然也就不能含糊(一般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輛的水上性能是兼顧的),因此,用於水上航行的設備自然更為講究:一是它裝有專用的噴水推進器,以便在水上能夠高速航行;二是前面提到的後部裝有水活門,以便進行靈活的水上轉向和倒車;三是裝有機動、電動和手動三種排水裝置,以便及時排出車內積水;四是它的發動機與62式輕型坦克的功率相同,都是400馬力的,但放置方式與眾不同,是縱向放置的(與筆者所在部隊存放的幾輛T-34坦克一樣。有關專家說縱置發動機震動小,但不足是佔地方太大)。這是一個很大的區別。

「水中蛟龍」的看家本事有三大法寶:一是能夠在大風浪條件下在海上高速航行,而且不翻不沉;二是在水上能夠發揚火力,看得見、打得准;三是「水中蛟龍」上陸後也能變成「陸上猛虎」,在瀕海地區的陸上或內陸江河湖泊地區沖鋒陷陣。它的85毫米火炮及陸上作戰能力與62式輕型坦克相差無幾,所不同的是,63水還可進行水上射擊。但是,由於早期的63水沒有安裝火炮穩定器,所以水上射擊的精度不高。這里重點說一說它的「浪里白條」功夫。直到上世紀末,63水仍保持著現役兩棲裝甲車輛水上航行最快的桂冠。而這一殊榮的獲得,一靠它的大馬力發動機提供強勁的動力,二靠先進的噴水推進器。

先看它的強勁動力。63水不僅是我國現役兩棲裝甲裝備中發動機功率最大的車輛(400馬力,單位功率達到16千瓦/噸),而且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前蘇聯的∏Τ-76水陸坦克的發動機功率僅為240馬力,單位功率也只有12.57千瓦/噸;美國的M551「謝里登」水陸坦克單位功率也僅為13.9千瓦/噸)。再看它的水上推進器。水陸坦克光有「勁」還不夠,還要看勁怎麼「使」,也就是說水上推進方式很關鍵(美國的「謝里登」水陸坦克雖然「勁」也不小,公路最大時速達到了70千米/小時,但由於水上行駛採用了履帶劃水的推進方式,所以水上航速只有5.8千米/小時,還不如我國的63式裝甲車呢)。由於63水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噴水推進,因此,水上航速高居世界榜首。關於裝甲車輛的水上航行方式問題,有必要多說幾句。

在坦克博物館停放的退役63式水陸坦克

裝甲車輛在水上行駛,主要有三種推進方式。一種叫做履帶(輪胎)劃水,就是車輛入水後,靠履帶(輪胎)的轉動在水中產生推力,使車輛向前航行。國產的大多數履帶式步兵戰車和裝甲輸送車,如86式步兵戰車、63式裝甲車等,基本上都採用這種推進方式。它的特點是結構簡單、可靠,不足是劃水效率低,水上航速慢,63式裝甲車的水上航速僅6千米。這種推進方式用於克服一般江河障礙還湊合,用於登陸作戰時的搶灘上陸,就顯得太慢了。還有一種叫做螺旋槳推進,就是裝甲車輛裝有像船一樣的螺旋槳,車輛入水後,螺旋槳轉動產生推力。國產的輪式裝甲車輛都採用了這種推進方式,其推進效率要高於履帶劃水。如92式輪式裝甲車的水上航速達到了8千米。再一種就是噴水推進方式,它是效率最高的推進方式,水上航行快的兩棲裝甲車輛大多採用這種推進方式(如前蘇聯的∏Τ-76水陸坦克、美國在研的AAAV高速兩棲突擊車等)。

63水的噴水推進系統是這樣構成的:在坦克的傳動裝置兩側各裝有一套帶葉輪的軸流泵和水道,每個水道均有尾噴管和倒車水道和倒車噴水口(在照片上可以看到在兩側車體的後部有幾個帶柵欄的出水口,即為倒車水道和噴水口),噴水口設有可轉動開閉的活門。其水上推進原理是:當坦克在水上要向前行駛時,駕駛員掛上水上前進檔,此時,發動機的動力經主離合器、分動箱、萬向聯軸器傳至左右兩側的軸流泵,軸流泵的葉輪正轉,水流向後噴出使坦克前進。此時,駕駛員通過操縱車尾的活門來實現水上轉向:當關小或完全關閉一側活門時,該側噴水減少,同時部分水流經倒車水道向斜前方倒噴,產生反向推力,使水陸坦克迅速向該方向偏轉。當坦克需要在水上倒車時,有兩種方法:一是需要短距離倒車時,前進檔不變,駕駛員拉操縱桿同時關閉車尾的活門,此時水流同時經倒車水道向斜前方倒噴,產生向後的推力,實現水上倒航。二是當需要較長距離倒車時,掛上水上倒車檔,此時,軸流泵的葉輪反轉,水流從後部吸入向進水口方向倒噴,實現倒航。據駕駛過水陸坦克的同志介紹,水上倒車檔還有「另類」用法呢。一個是可以用倒噴水流清除水道進口鐵柵欄上的水草與雜物,防止堵塞;再一個就是當水陸坦克被淤泥等托住車底(坦克兵們叫做「托肚皮」)時,掛上倒檔讓水倒噴,此時車尾上翹,車頭下扎(由於發動機後置,正常情況下水陸坦克是後沉前翹的),使托底情況得以緩解;同時強大的倒噴水流沖擊車底的淤泥,水陸坦克就順利地脫陷了。「水中蛟龍」水上自救的這一絕招(還有一招就是全浮裝載,即在海上上登陸艦的動作),是北方坦克兵不能不佩服的。

77-1式履帶式水陸裝甲輸送車

由於採用了高效率的推進方式,63水的水上航速達到了12千米/小時,這是一般裝甲車輛所望塵莫及的。最新改進型的63水的水上航速更高,接近登陸艇的航速了。據63水的總設計師楊楚泉先生介紹,我國自行設計的噴水推進器不僅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而且擁有多項專利。讀到這里,大家一定會為我國的坦克設計師叫好吧!

三、一車多用、一車多能,開創了裝甲裝備系列化之先河

要說63水的另外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在一車多用、一車多能方面下了功夫,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是到目前為止唯一的坦克與裝甲輸送車同一個底盤的系列化傑作。這一創舉不僅為我國裝甲車輛的發展寫下了厚重的一筆,也為我國新一代兩棲裝甲裝備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63水裝備部隊後,軍委裝甲兵就開始著手考慮其系列化的問題,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相繼推出了多種改進型和變型車。主要改進型有WZ211-l水陸坦克、ZTS63水改進型(為海軍陸戰隊的專用裝備)等;變型車主要有76式水陸坦克搶救牽引車【(WZ401)、本刊2005年第1期《現代戰場上的「大力神」--坦克搶救牽引車》已做介紹】、77-1式履帶式水陸裝甲輸送車(WZ511-1)、77-2式履帶式水陸裝甲輸送車(WZ511-2)、水陸兩棲新122mm履帶式自行榴彈炮和上游一號履帶式地艦導彈發射車等。這里重點說一說伴隨水陸坦克作戰的77-1式水陸裝甲輸送車。

為滿足兩棲裝甲機械化部隊登陸作戰中步坦協同作戰的需要,63水定型和裝備部隊後,軍委裝甲兵很快就決定研製兩棲裝甲輸送車。科研工作於1965年4月啟動,當年製成2輛樣車,經試驗改進後,於1969年和1970年進行了兩次小批量生產,爾後又進行過4次大的改進,1977年11月設計定型,並命名為77-1式水陸裝甲輸送車。該車以63水為基礎,去掉炮塔,將原車戰斗艙的裝甲板加高作為運載車廂,動力、傳動、水上推進、操縱、行動、通信設備等主要部件與63水相同。該車與63水具有相同的機動性,可乘載步兵,運載和短距離牽引火炮,輸送物資、器材、彈葯和油料等,是典型的多用途裝甲車輛。與其他國產裝甲輸送車相比,它還真有不少「另類」的地方,可以說是亮點頻現。

一是在它的後部設有火炮專用牽引鉤,可以用於短距離牽引火炮機動。其他坦克和裝甲車輛後部也有牽引鉤,但那是用於牽引裝甲車輛的,能不能掛火炮,筆者還真沒有考察過,所以不敢妄下結論。

二是它可以「馱」火炮。如果部隊需要強渡江河,這時牽引火炮就犯難了,牽引汽車不具備兩棲能力,炮兵就過不了河。沒關系,77-1水陸裝甲輸送車可以把炮「背」到自己身上過河--它可以輕松地馱1門85毫米加農炮加30發炮彈和1個8人的炮班,或1門122毫米榴彈炮加1個炮班,或1門120迫擊炮加1個炮班。為了方便馱炮,在車尾還專門設置供裝卸火炮用的可折疊的尾跳板、中跳板和火炮牽引鉤,以及拉炮上車的電動牽引絞盤等,裝載火炮上下車的時間不超過13秒,火炮上車後採用半剛性固定裝置。筆者認為,這一功能在強渡江河作戰時是非常實用的,可以在工程兵一時難以架橋的緊急情況下,把火炮、高炮等不具兩棲能力的裝備以及彈葯物資迅速馱過去,以解燃眉之急。但是,後來的77-2水陸裝甲輸送車,由於種種原因取消了馱炮的功能。筆者分析可能是因為登陸作戰時在登陸艦艇上馱炮難度較大;馱好炮再上艦也很不方便。盡管如此,筆者認為這一功能仍然值得稱道:它在作戰需求上著眼於兩棲作戰諸兵種密切協同的需要,在設計上大膽新穎,在功能上也是目前國產裝甲車輛中獨一無二的。

三是馱炮和運輸物資、人員三不誤,而且載員的數量大。運載艙的頂部馱火炮後,頂部的其他部位還開有3個窗口,供步兵、物資器材、彈葯裝入運載艙內。由於整車對輸送人員、載炮和物資作了合理安排,實現了馱炮、載人和運彈葯都不誤。另外,77-1水陸裝甲輸送車可載20名步兵,載運量是一般裝甲車的2倍。但是,由於該車發動機後置,步兵和物資、器材等要從車頂的3個窗口出入,不太方便,特別是在敵火威脅時步兵從車頂下車戰斗,過於危險。後來的77-2水陸裝甲輸送車,取消了馱炮功能後,將運載倉加高,同時開了一個側門,使步兵下車的安全性有所改善(還是不如開後門的裝甲車),同時,還可以直接進擔架,運送傷員。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水陸兩用新122毫米履帶式自行榴彈炮。這款自行火炮於1979年研製。該自行火炮是以63水底盤為基礎,增大了戰斗室空間,車首前下甲板內開有寬敞的大門,炮塔上安裝1門新122毫米榴彈炮,它具有良好的水上性能,可以有效伴隨水陸坦克登陸,提供及時的火力支援。筆者認為,由於兩棲自行火炮是兩棲部隊不可缺少的重要配套裝備,因此,當時軍方提出研製這種兩棲自行火炮是卓有遠見的,可惜的是這款兩棲自行榴彈炮只研製出樣車,未能投產和裝備部隊,給兩棲裝甲機械化部隊的裝備發展留下了一個不小的遺憾。

時光流逝、斗轉星移。63水從裝備部隊到今天幾十年過去了。當年在裝甲兵中還是配角的水陸坦克,如今已成為我軍裝甲機械化部隊的「寵兒」--63水經過重大改進後,作戰效能大幅提升,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一批新型兩棲裝甲車輛爭奇斗艷,競放光彩,為我軍東南沿海軍事斗爭的「鐵拳頭」--兩棲裝甲機械化部隊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坦克發燒友們都期待著能夠早日揭開他們那神秘的面紗,一展新「寵兒」的風采吧!

63式水陸坦克主要戰術技術性能

戰斗全重

18.4噸

乘員

4人

車長(炮向前)

8.435 米(車體長7.150米)

車寬

3.2米

車高(至指揮塔頂)

2.522 米

單位功率

16.O千瓦/噸

單位壓力

56.4 千帕

最大速度

64.2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公路/土路)

370千米/340千米

航行/推進方式

自浮/軸流泵噴水推進

最大航速

12k千米/小時

最大航程

120千米

主要武器口徑/類型

85毫米/線膛坦克炮

輔助武器口徑/類型

12.7毫米/高射機槍

7.62毫米/並列機槍

彈葯

基數

85毫米炮彈

47發

12.7毫米機槍彈

500發

7.62毫米機槍彈

2000發

裝甲類型(炮塔/車體)

鑄鋼裝甲/鋼裝甲板

【評論】【陸軍論壇】【關閉】

⑻ 為什麼輪船螺旋槳在水中低速旋轉效率才高

1.輪船的動力來源
可以來自兩種不同的機器:渦輪機和蒸汽機。
蒸汽機由三個部分組成:蒸汽爐、汽缸和冷凝器。在蒸汽爐中,通過燃燒過程水沸騰為蒸汽。通過管道蒸汽被送到汽缸。閥門控制蒸汽到達汽缸的時間。蒸汽在汽缸內推動活塞做功,冷卻的蒸汽通過管到被引入冷凝器重新凝結為水。這個過程在蒸汽機運動時不斷重復。一般的蒸汽機有三個汽缸組成一個組。蒸汽機直接將活塞的上下運動轉化為船軸的旋轉運動。今年新造的蒸汽機中還包含了一個小的渦輪機,從汽缸中出來的蒸汽還可以利用它的余熱在推動這個渦輪機來提高整個驅動裝置的效率。這個渦輪機也與船的螺旋漿軸相連。
現代輪船的蒸汽機還有其它提高其效率的機構。往往有多個汽缸連在一起。蒸汽從一個汽缸出來後還被輸入下一個汽缸。這些汽缸的直徑一個比上一個大。這樣雖然蒸汽的壓力在每通過一個汽缸後不斷減小,但它對每個活塞施加的總的力卻是相同的。
漸漸地輪船取代了過去的帆船。輪船最主要的優點是它們不依靠風和比帆船快。它們比較可靠,到達一個港口的時間也一般與天氣無關。輪船的燃料有煤、煤球、重油和木頭。

2.輪船的作用及分類
輪船促成了人類生活的改變,造成人類以往連做夢也沒想到的世界各國相互依存的關系。今天,現代化的輪船,其中有客輪、貨輪和油輪,正在從事著各種關繫到人類命運的全球性商業航運。如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每年海運進口貨物超過3億噸,總值超過300億美元。其中一些奢侈品如瑞士鍾表、俄國毛皮、蘇格蘭威士忌酒、義大利鞋、丹麥傢具、法國葡萄酒,只不過占進口貨物總值的一小部分;主要的進口貨物是原料,包括4億桶以上的原油、4000萬噸鐵礦石、1500多萬噸鋁土礦石以及國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其他物品。

按不同的標准,則有不同的分類:
1. 按民用運輸可分為客船、貨船、渡船、駁船;
2. 按航行區域可分為海船、內河船和港灣船;
3. 按航行狀態可分為排水量船、滑行艇、水翼船、氣墊船、沖翼艇;
4. 按動力裝置可分為蒸汽動力裝置船、內燃機動力裝置船、核動力船、電力推進船;
5. 按推進器形式分:螺旋槳船、平旋推進器船、噴水推進器船、噴氣推進器船、螺桿艇、明輪船。
在諸多船舶中,最常見的是鋼質船、內燃機動力船、螺旋槳推進船等。輪船發展至今,戰略用船已經越來越選進,其中包括各類戰略艦船、巡洋艦等。

3.輪船的構造
構造 船舶由許多部分構成,按作用和用途可分為以下幾部分。
①船體。又可分為主體部分和上層建築部分。主體部分一般指上甲板以下的部分,由船殼(船底及船側)和上甲板圍成的具有特定形關的空心體,是保證船舶具所需浮力、航海性能和船體強度的關鍵部分,一般用於布置動力裝置、裝載貨物、儲存燃料和淡水,以及布置其他各種艙室。上層建築位於上甲板圍成、主要用於布置各種用途的艙室(如工作艙室、生活艙室、貯藏艙室、儀器設備艙室等)。船體結構為由板材和型材組合的板架結構,可分為縱骨架式結構和橫骨架式結構以及混合骨架式結構。
②船舶動力裝置。又可分為推進裝置和輔助裝置。推進裝置是提供推進動力的成套動力設備,由主機(如蒸汽機、汽輪機、柴油機、汽油機、燃汽輪機等)、主鍋爐、傳動裝置、軸系、推進器、各種儀表和輔助設備等組成。輔助裝置是為船舶的正常運行、作業、生活雜用等提供各種能量的成套動力設備,一般由船舶電站、輔助鍋爐和廢氣鍋爐裝置以及其他輔助裝置等組成。
③船舶舾裝。包括艙室內裝結構(內壁、天花板、地板等)、傢具和生活設施、門窗、梯、欄桿、桅桿、艙口蓋等。
④其他裝備。如錨與系泊設備、舵與操舵設備、救生與消防設備、通信與導航設備、照明與信號設備、通風與空調和冷藏設備、壓載水系統、艙底水疏干係統、液體艙的測深和透氣系統、海水和生活用淡水系統、船舶電氣設備等。構成船舶的零件有成千上萬種,所用材料品種多、數量大,而以鋼材用量最大。其中船體結構用的材料主要是碳素鋼和低合金高強度鋼。船舶的主要技術特徵有船舶排水量、船舶主尺度(如船長、型寬和型深等)、船體系數、艙容和登記噸位、船體型線圖和結構圖、船舶總布置圖及主要設備的規格等。

⑼ 飛機從水下起飛的原理

為了適應高技術條件下登陸作戰的需要,各國軍隊紛紛將高科技不斷運用於登陸工具,給飛機和艦船插上了海上騰飛的翅膀,未來登陸作戰中的神兵奇將-水中飛機和艦船浮出水面。

一、水上飛機-登陸先鋒

水上飛機,是一種能在水面上任意起降,且有較大載運量的飛機。水上飛機既能偵察、搜索、攻擊水下潛艇,又能快速突擊、轟炸水面艦船;既能巡邏警戒,掩護海上重要目標的安全,又能海上救護,打撈落水人員;既能水上運輸,運送人員和裝備,又能空投空降,實施垂直登陸。總之,水上飛機是集作戰和保障於一體的一種用途廣泛的作戰兵器,特別是它起降不受大洋湖泊的制約,機動性能強。目前,世界上已經裝備部隊有:水上轟炸機、水上偵察機、水上反潛巡邏機、水上戰斗機、水上運輸機、海上救護機、水上滅火機等。未來水上飛機將綜合運用各種隱形技術,降低雷達、紅外、聲、光、電磁等物理信號特徵,並應用更為先進的綜合電力超導推進系統,消除雜訊、降低紅外輻射,從而大大提高水上飛機的隱形能力、快速機動能力、突防能力;將裝備對空、對海、對地武器裝備,實施動中打擊;具有停靠、倒退、垂直起降等多種功能,配備導彈後,可實施全方位快速攻擊。

二、水下飛機-三棲作戰

水下飛機,既能像飛機一樣在天上飛,又能像潛艇一樣在水下行,可謂集飛機、潛艇功能於一身。 二戰以來,世界一些發達國家一直在從事水下飛機的研究與設計。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研製出了第一種水下飛機,這種飛機既能在天上飛,又能在水上行,還能在水下潛,當時被稱作"三棲作戰飛機"。到20世紀60年代末期,美國又研製出一種新型水下飛機。這種飛機用高強度的超級復合材料製成,用高能量、高密度的蓄電池提供動力,能下潛到6公里深的海底,時速可達22海里。隨著三棲技術的發展,未來水下飛機將綜合運用艦船和飛機兩者的優點,集高速性、隱蔽性和攻擊性於一身,既能高速掠海飛行,又能有效利用雷達盲區,神出鬼沒進入深海,使對方難覓足跡;既可在水中機動,從水中、水上發起攻擊,也可貼海飛行,實施精確打擊。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和強大的突防能力遠非一般作戰艦船和飛機所能相比。由於其體積小、操作靈活、機動性能好、不易被敵發現,在登陸作戰發起之前,水下飛機可利用不良天氣隱蔽地實施秘密機動,完成各種戰術任務。

三、潛水飛機-潛艇剋星

潛水飛機,就是既能在水下航行,又能在水面起降和滑行,還能在空中飛行的多用途飛機。它同時具有潛艇、水面艦船和飛機的特點,因此在設計和製造中,必須將這些特點系統而巧妙地結合起來。這種飛機在空中飛行時,主要使用噴氣發動機,而在水下潛行時,則使用水中推進動力裝置。潛水飛機的機體,採取高強度合金材料,目的是使潛水飛機能抵抗水壓。因此,飛機的重量將比現在的水上飛機大得多。目前,研製和試驗中的潛水飛機主要用於反潛作戰,飛機可以先潛入水下,嚴密監視敵方潛艇的水下活動,而後准確攻擊敵方潛艇。

四、深水飛機-大海蛟龍

目前,世界各軍事強國正在對深水飛機進行深入研究,並在飛機下潛技術上已經取得了突破,積極研製深水飛機。這種飛機既能下潛、又能升空,集潛艇和飛機功能於一身的新式飛機。深水飛機的外形與普通飛機的外形有些區別。普通飛機的機翼是向下彎曲,這樣能產生向上的升力來支持飛機的重量;而深水飛機的機翼卻向上彎曲,這樣可以產生向下的力量,迅速下潛。為了解決向上升的難題,在機翼後緣裝備了一個襟翼,當襟翼向上張開時,就可以產生上升力使其上浮水面。在飛行原理上,深水飛機與普通飛機十分相似。普通飛機依靠機翼產生的空氣動力在空氣中進行升降飛行,而深水飛機是利用兩側短短的機翼與海水相對運動所產生的水動力,一邊向前推進,一邊下沉或上浮。深水飛機一直是無人駕駛的,至於能否載人,科學家們曾進行了研究與論證,最後認為如果在深水飛機里增加一套類似於宇航員或潛水員使用的那種"生命保障系統",載人是完全可能的,但相應的造價會大大提高。

五、氣墊飛機-全維機動

氣墊飛機,是以飛機機身上的壓縮機,通過將空氣注入機身下的氣囊圍裙中,與海水之間形成一定厚度和一定壓力的空氣團,使飛機懸浮在水面的一定高度上進行起降和滑行的飛機。飛機在水面航行時,由氣囊下的數個小噴口噴出的高壓空氣而形成的氣墊,可使飛機迅速起飛。飛機起飛後,則將氣囊收起來,緊貼在機身的下面。氣墊飛機,可在江、河、湖、海的水面上起降,可在沙漠、沼澤、冰雪地帶及陸地上起降,執行急難險重任務。起飛時,它既可吸收一部分波浪的沖擊力,增強穩定性,消除水的阻力,降落時氣墊也能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氣墊飛機速度比一般艦船高10-15倍,比大多數高速艦艇也快3-5倍。因其在巡航飛行階段不與水面直接接觸,從而大大減少了航行時的阻力,提高了機動性能。它能根據需要靈活調節飛行高度、速度,順利越過專為登陸艇設置的垂直障礙,而且還不受海區、海岸和復雜地形的限制,較好地解決一般排水型登陸艇對登陸場地條件要求高,無法直接輸送登陸兵上陸的問題;解決登陸兵需要在近岸換乘展開,徒步涉水穿越海灘,形成攻擊戰斗隊形時易造成較大傷亡的問題。登陸兵搭載氣墊飛機,可以在任何地點、時間和相對復雜的地形條件下,從對方火力范圍以外,超越常規登陸作戰的換乘展開地區,置水中、地面各種障礙於不顧,高速度沖向敵陣,直接突擊上陸,對敵岸發起攻擊。

六、水面飛機-全時出擊

水面飛機,是利用飛機以小於翼展的高度貼近水面飛行時,機翼下部和水面之間的氣流受到機翼下部和水面的阻擋,流速減慢,而機翼上部氣流的流速不變,使機翼下部壓力增加,從而產生升力的水面效應原理,研製的一種新型水面飛機。這種飛機對海況的要求,一般比氣墊式水上飛機低。水面飛機可攜帶大量的反水雷系統和工兵分隊,既可排除水中障礙物,也可越過水雷障礙區,直接進至水際灘頭障礙區開辟通路。在水面航行時,對水的壓強小,不會受較少音響雷、水壓雷、磁雷、錨雷等爆炸性障礙物的傷害,具有超吃水、靜水快速好、水下物理場小、對水下爆炸不敏感等特點,即使水雷爆炸,由於水面飛機因其自身具有減壓和防暴作用,受損程度也會比其他排水型艦艇小得多,以便其進入復雜雷區排除水中各種障礙物。

七、潛水艦船-神出鬼末

為了驗證潛水艦船概念的可行性,美國海軍已經建造了兩艘模型艦船,第一艘是只能容納兩人的小型艦船,長度為5米,已經建成並成功地進行了試驗。第二艘是可容納10人的模型艦船也已建成,並即將進行進一步的試驗,如果試驗成功,該艦船將作為生產型投入批量生產。第二種型艦船的主要參數為:長10米,寬3米,型深2米,排水量6噸,水面速度30~35節,水下速度4~5節,續航力約500海里。美國海軍和其他一些國家的海軍已經對這種潛水艦船表現出越來越濃厚的興趣,已經著手研製第二代潛水船。它與第一代基本類似,船員仍為10人,主要的改進之處有兩方面:一是動力系統將改用密封的柴油機噴水推進器系統;二是將增加半潛式航行模式,以柴油機提供動力。半潛式航行有兩個好處:一是船員的頭部露在水面之上,從而減輕了所受的壓力和避免了體溫下降;二是同水面航行狀態相比,可降低被探測到的概率。

八、 氣墊艦船-水中火車

二戰中,日軍的平底登陸艇、美英軍的機械化登陸艇以及兩棲履帶式登陸車、突擊登陸艇等,成為主要的登陸工具。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技術的發展,這些登陸工具已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氣墊艦船。例如,美軍開始採用新式氣墊登陸艇、V-22"魚鷹"偏轉翼飛機、各種直升機、高速兩棲攻擊車等新式上陸工具實施登陸。與傳統的登陸工具相比,新式氣墊艇的時速可提高4-5倍,達50海里,可搭乘10名陸戰隊員或裝載4-5噸作戰物資。這些新式登陸工具不僅有利於從視距范圍外發起兩棲突擊,達成登陸作戰的突然性,而且可以減少登陸部隊暴露在敵火力下的時間,大大增強其防護和突擊能力。

九、高速艦船-水中火箭

美國海軍目前正在投資5500萬美元研製一種海面無人船,該項目將持續6年。此無人船將用於在各種海洋環境下執行多種任務。該無人船系統稱為"斯巴達",是一種既可遙控也可自動運行的高速船。"斯巴達"可執行的任務包括沿海地區反潛戰、反水雷戰、防禦魚雷、情報收集、監視和偵察等。對"斯巴達"的研究與開發工作已經在海軍海下作戰中心進行了三年。 "斯巴達"將使用現有的高速船-7米或11米長的硬殼平底船,並在這些船上集成防禦系統和武器系統。根據硬殼平底船的長度,"斯巴達"可以在150至1000海里的海域內工作8至48小時,其最低行駛速度為28節,最高可達50節。 同有人駕駛的艦船相比,"斯巴達"的速度要高得多,而且可以在夜間行動。該無人船能夠攜載2600至5000磅的有效負荷。

十、兩棲車輛-登陸利器

美國正在為登陸作戰研製一種先進的兩棲突擊車,目前已生產出兩輛樣車。該車車長8.9米,車寬3.6米,車高3.2米,全重為34噸,乘員3人,可載全副武裝的陸戰隊員18人。兩棲突擊車車體採用鋁合金裝甲結構,可附加陶瓷裝甲組件,車內附有襯層,可防300米處射來的14.5毫米穿甲彈和15米處爆炸的炮彈破片;車表面塗有隱形材料,降低了信號特徵;車內還裝有自動滅火裝置、環境控制裝置以及核生化防護設施;車底深處設有一個手動、兩個電動和3個液壓排水泵。車上的動力裝置為德國12缸渦輪增壓柴油機,功率為624~1984千瓦,匹配電子控制、無級轉向、 6速液力機械傳動裝置以及液氣懸掛裝置等。該車在水中行駛時採用後部兩側的兩個噴水推進器,最大速度可達46.61公里/小時,最大行程120公里,能通過海浪高達3米的水域;在陸上行駛最大速度達72.41公里/小時,最大行程643公里。 兩棲突擊車裝備一門30毫米機關炮,配有帶熱成像瞄準鏡的計算機火控系統,可發射穿甲和破甲彈,配彈600發,另裝一挺7.62毫米機槍,配彈2400發。該兩棲突擊車將顯著提高陸戰隊的登陸速度,預計2005年開始小批量生產陸續裝備海軍陸戰隊。

十一、智能艦船-戲水倒海

無人潛水器最初為遙控型,主要用作執行打撈、探測任務。近年來,各軍事強國競相發展攻擊型無人潛水器。美國西康公司設計的新世紀海軍無人潛水器就是其中之一。這種名為"西康"的水下無人潛水器長11米,重45噸,它攜帶的戰術武器包括自備魚雷和固定戰斗部,這種戰斗部在實施自殺性攻擊時,可同體內剩餘的燃料一起爆炸。"西康"可由輔助艦船送到作業海域,也可空投入海。此外,國外甚至還有人著手研究如何組建"智能艦隊",這種艦隊不僅有作戰、護衛艦只,還有用於指揮的旗艦,能執行現代海軍執行的各種海上作戰任務。智能艦船有著明顯的優勢:具有良好的機動性能,人工能根據需要靈活調節速度、高度,順利越過垂直障礙;突防能力強,可選擇地改變攻擊方向和目標,也可用於各種作戰物資、人員的前輸後送,進行快速保障,也可進行偵察、破壞,為空襲作戰引導目標。

十二、地效飛機-展翅欲飛

目前,西方一些軍事強國正在積極從事應用地表效應製造地效飛機的研究,而且有些樣機已經走出了實驗室。據報道,最近我國已研製成功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地效飛機,也稱氣墊飛行器。它是飛機和艦艇的"混合物",形似飛機,又具有船身,能貼近海面或地平面高速飛行。早在1932年,芬蘭發明家卡里奧就率先製造出了世界上首架實用型地效飛機。該飛機長2.6米,寬1.93米,有效載荷80千克。20世紀50年代末期後,美國、蘇聯、英國、日本等國相繼研製了多種試驗型地效飛機,特別是蘇聯投入較大,效果明顯。20世紀80年代初,蘇聯研製出了名為"埃科蘭諾"的地效飛機。隨後,俄羅斯又研製出性能更佳的地效飛機。據軍事專家預測,隨著這種飛機的研製成功和戰場應用,必將給現代登陸作戰帶來一場全新的變革。普通艦艇的航速一般在30節左右,氣墊船為40-140節,地效飛機則高達100-320節。飛行時,它完全脫離水面,航速可與直升機比美。如目前俄軍裝備的"裏海怪物"地效飛機,裝備10台發動機,巡航高度10米,速度達400千米/小時,可搭載500名士兵進行低空飛行、水上滑行,越過沙丘、沼澤地等執行搜索潛艇、運送裝備等任務,可奔襲數千千米。其特點:機動性能好,直接突擊上陸;隱蔽性能好,突防能力強;載重量大,保障效率高;水中工兵,排除障礙;巡航速度高,快速奔襲作戰。

閱讀全文

與水中傳動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銳志儀表盤最左邊顯示是什麼 瀏覽:694
糧食儀表測水分指針不動怎麼修 瀏覽:417
儀表盤不回位是什麼原因 瀏覽:516
博越空調最大製冷怎麼關 瀏覽:438
捆紮鋼筋電動工具 瀏覽:708
手康復治療超聲波什麼作用 瀏覽:673
圖紙上閥門怎麼表示 瀏覽:50
HASA設備怎麼拆 瀏覽:235
儀器作業員是干什麼的 瀏覽:656
儀錶板上車燈總開關亮是什麼意思 瀏覽:202
暖氣不打壓是不是外面的閥門打開 瀏覽:257
儀表可以轉的是什麼車 瀏覽:185
為什麼軸承鋼燒紅後變軟了 瀏覽:600
天津塘沽第五閥門廠 瀏覽:35
500g機械硬碟緩存多少 瀏覽:644
家庭轎車輪子軸承是什麼型號 瀏覽:103
機床控制電壓怎麼樣 瀏覽:405
鑄造廠的爐渣和爐灰怎麼處置 瀏覽:674
各種測溫設備怎麼安裝 瀏覽:375
實驗室模擬硫酸的工業製法的裝置 瀏覽: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