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纖維素水解實驗裝置

纖維素水解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2-06-09 20:05:16

① 水浴加熱裝置圖解

答案: 解析: A:③⑥ B.⑦ C.⑤ 解析: 測KNO3溶解度需測量溶液的溫度,故溫度計應插入溶液中;制硝基苯需測量水浴的溫度,溫度計只插入水浴中。

② 纖維素如何水解

加濃硫酸。

澱粉和纖維素屬於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廣,也是最重要的多糖。它們在無機酸存在下能完全水解,並定量地得到D-葡萄糖。

纖維素分子呈絲狀,這些分子以氫鍵的形式連接成纖維素膠束。膠束中氫鍵的數目很多,所以結合得很牢固,物理和化學性質比較穩定,因此纖維素的水解比澱粉難。

纖維素水解

在一定條件下,纖維素與水發生反應。反應時氧橋斷裂,同時水分子加入,纖維素由長鏈分子變成短鏈分子,直至氧橋全部斷裂,變成葡萄糖。

常溫下,纖維素既不溶於水,又不溶於一般的有機溶劑,如酒精、乙醚、丙酮、苯等,它也不溶於稀鹼溶液中,能溶於銅氨Cu(NH3)4(OH)2溶液和銅乙二胺[NH2CH2CH2NH2]Cu(OH)2溶液等。因此,在常溫下,它是比較穩定的,這是因為纖維素分子之間存在氫鍵。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纖維素

③ 高一化學有機物總結

第三章 有 機 化 合 物
知識點分析
1. 有機物概述
1) 有機物含義:
2) 有機物的主要特點是
溶解性: 熱穩定性:
可燃性: 導電性 :
熔點: 是否電解質:
相互反應速度:
3) 有機物結構:大多數有機物分子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經常以 鍵結合

2. 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的結構
甲烷 乙烯 苯 乙醇 乙酸
化學式

電子式

結構式

結構簡式

空間結構

例1、下列化學用語正確的是 ( )
① 羥基的電子式 .. .×O .× ..H ② 乙烯的結構簡式:CH2=CH2
③ 甲烷的結構式 H H |—C— | HH ④ 乙烯的結構式: C2H4
⑤ 甲基的電子式 H H .× .×C .× H ⑥硫化氫的電子式 H+[ .. .×S .× ..]2-H+
A. ①④ B. ②④⑥ C. ②③ D. ②③⑤
例2、右圖是一個分子的球棍模型圖,圖中大小「球」表示兩種元素的原子,「棍」表示化學鍵。該模型表示的有機物是 ( )
A. 正丁烷 B. 正丁烯
C. 異丁烷 D. 苯

3. 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的物理性質
甲烷 乙烯 苯 乙醇 乙酸



溶解性
密度
例1、下列有關乙醇的物理性質的應用中不正確的是 ( )
A.由於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過分液的方法除去
B.由於乙醇能夠溶解很多有機物和無機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葯的有效成分
C.由於乙醇能夠以任意比溶解於水,所以酒廠可以勾兌各種濃度的酒
D.由於乙醇容易揮發,所以才有熟語「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說法
練習:1、下列物質在水中可以分層,且下層是水的是 ( )
A.苯 B.乙醇 C.溴苯 D.四氯化碳
2、下列用水就能鑒別的一組物質是 ( )
A.苯、己烷、四氯化碳 B.苯、乙醇、四氯化碳
C.苯、乙醇、四氯化碳 D.苯、乙醇、乙酸
3. 中小學生經常使用的修正液中往往含有某種易揮發溶劑,應盡量減少或避免使用,這種溶劑可能是下列物質中的 ( )
A.乙醇 B.三氯乙烯 C.乙酸 D.水
4. 難溶於水而且比水輕的含氧有機物是 ( )
①硝基苯 ②苯 ③溴苯 ④植物油 ⑤乙醇 ⑥乙酸乙酯 ⑦乙酸
A.②④⑥ B.①②③④⑤ C.④⑥ D.①②③

4. 烷烴的通式及烷烴的相似性和物理性質的遞變性
烷烴的通式:
烷烴物性的遞變 狀態:
熔沸點:

例1、某烷烴含有200個氫原子,那麼該烴的分子式是 ( )
A.C97H200 B.C98H200 C.C99H200 D.C100H200
例2、常溫下,下列物質的狀態是氣體的是 ( )
A.CH3Cl B.CH2Cl2 C.CHCl3 D.C6H14
練習:1.(1)相對分子質量為72的烷烴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
(2)該烷烴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
(3)它可能的結構簡式是 ;
2. 0.15mol某氣態烷烴完全燃燒需消耗0.75mol氧氣,通過計算求該烴的化學式

5.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乙醛的化學性質
有機物 官 能 團 化 學 性 質(寫出化學方程式)
甲烷 ①



乙烯 ①



苯 ①



乙醇 ①




乙酸 ①



乙醛 ①

例1、下列有機物分子中,含官能團最多的是 ( )
A. CH3OH B. HCHO C. HCOOCH3 D. HCOOH
例2、區別CH4和C2H4的方法最好是 ( )。
A.比較它們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 B.嗅聞它們的氣味
C.通入溴水中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 D.點燃它們後,觀察火焰
例3、下列物質中,在一定條件下既能起加成反應,也能起取代反應,但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的是 ( )
A 甲烷 B.苯 C.乙烯 D.乙烷
例4、丙烯酸的結構簡式為CH2=CH—COOH,其對應的性質中不正確的是 ( )
A.與鈉反應放出氫氣 B.與新制的Cu(OH)2懸濁液反應
C.能與溴水發生取代反應 D.發生相互加成反應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練習:
1. 下列物質中,能與金屬鈉反應放出氫氣,還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放出二氧化碳氣體的是( )
A、乙醇 B、苯 C、乙醛 D、乙酸
2. 某有機物結構為: CH=CH—CH2—CH2—COOH,它可能具有的性質有 ( )
○1 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②能與NaOH溶液反應
○3能發生加聚反應 ○4能與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 ⑤能與乙醇反應
A.只有○1②○3○4 B.只有①②○5 C.只有○1②○3○5 D.①②○3○4○5
3. 從南方往北方長途運輸水果時,常常將浸泡有高錳酸鉀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其目的是 ( )
A.利用高錳酸鉀溶液殺死水果周圍的細菌,防止水果霉變
B.利用高錳酸鉀溶液吸收水果周圍的氧氣,防止水果腐爛
C.利用高錳酸鉀溶液吸收水果產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
D.利用高錳酸鉀溶液的氧化性,催熟水果
4.苯和乙烯相比較,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 都可以與溴發生取代反應 B. 都容易發生加成反應
C. 乙烯易發生加成反應,苯只能在特殊條件下才發生加成反應
D. 乙烯易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所氧化,苯不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所氧化
5. 乙烯中混有SO2氣體,欲除去SO2,得到較純凈的乙烯,最好依次通過下列哪組試劑的洗氣瓶 ( )
A.KMnO4酸性溶液、濃H2SO4 B.溴水、濃H2SO4
C.濃H2SO4、KMnO4酸性溶液 D.NaOH溶液、濃H2SO4
6.已知乳酸的結構簡式為CH3-CH |OH-COOH。請回答:
(1) 乳酸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兩種官能團;
(2) 乳酸跟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
(3) 乳酸跟足量的金屬鈉反應的化學方程:
(4)乳酸跟乙醇發生酯化反應生成的酯的結構簡式:

7.乙醇是生活中常見的有機物,能進行如圖所示的多種反應,A、B、C、D都是有機物。

(1)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反應①:
反應②:
反應③:
反應④:
(2)比較反應①與鈉和水反應的現象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相同點:
不同點:

6. 有機反應的類型
1) 取代反應
定義: 有機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團所代替的反應
特點:
①鹵代反應(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甲烷與氯氣在光照下反應: 苯與溴水,鐵屑反應

②硝化反應 ③酯化反應
苯與濃硝酸,濃硫酸在50~60℃共熱 乙酸和乙醇在濃硫酸催化下反應

④酯的水解反應
乙酸乙酯的酸性水解

2) 加成反應
定義:有機分子里的不飽和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別的物質的反應
特點:
①與氫加成
乙烯和氫氣 苯和氫氣

②與鹵素加成 ③與鹵化氫
乙烯和氯氣 乙烯和氯化氫

3) 其它反應類型
①氧化反應 有機物的燃燒,及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反應
乙醇的燃燒
乙醇的催化氧化
②聚合反應
制備聚乙烯
例1.下列反應屬於取代反應的是: ( )
A. 2NaI+Cl2 == 2NaCl+I2 B. CH2=CH2+Br2 CH2Br CH2Br

C. +Br2 +HBr D. CH3CH2OH CH2=CH2↑+H2O
例2、現有物質:①CH3—CH3 ②CH3CH2Cl ③CH2==CH2 ④HC≡CH ⑤CH3CH2OH 其中能與H2發生加成反應的是 (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⑤ D. ①③
1.下列屬於取代反應的是 ( )
A.光照射甲烷與氯氣的混合氣體 B.乙烯通入溴水
C.在三氯化鐵作催化劑的條件下,苯與氯氣反應 D.乙烯生成聚乙烯通入苯中
2. 酯化反應是有機化學中的一類重要反應,下列對酯化反應理解不正確的是 ( )
A.酯化反應的產物只有酯 B.酯化反應可看成取代反應的一種
C.酯化反應是有限度的 D.濃硫酸可做酯化反應的催化劑
3.將濃溴水加水的顏色變淺,這是由於發生了: ( )
A. 氧化反應 B. 取代反應 C. 加成反應 D. 萃取過程
4. 下列有機物:①CH3CHO ②CH3COOH ③HC≡CH ⑤CH3CH2OH能發生酯化反應的( )
A. ①② B. ③⑤ C. ②⑤ D. ②④

7.同系物和同分異構體
定義 分子式表示 特點 類 別 性 質
同系物

同:

不同:
同分異
構體

同:

不同:
同素異
形體

同:

不同:
同位素
同:
不同:
例1、下列物質屬於同系物的一組是 ( )
A.CH4與C2H4 B. 與 CH3-CH2-CH2-CH3
C.C2H6與C3H8 D. O2與O3
例2、下列各項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 同系列內各同系物具有相同的通式 B. 相鄰兩同系物的系差是14
C. 同系物間互為同分異構體 D. 同系物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例3、同分異構體具有 ( )
A. 相同的分子量和不同的組成 B. 相同的分子組成和不同的分子量
C. 相同的分子結構和不同的分子量 D. 相同的分子組成和不同的分子結構
例4、與CH2=CH―CH2―CH3是同分異構體的是: ( )
A. CH2=CH―CH3 B. CH3―CH=CH-CH3 C. CH2=CH2 D. CH2=CH-CH=CH2
練習: 1.在下列結構的有機化合物中: 屬於同分異構體的正確組合是 ( )
A. ①和③ B. ②、③和⑤ C. ①和② D. ④和③

3.下列各組化合物中,屬於同分異構體的是 ( )
A. 蔗糖和葡萄糖 B. 澱粉和纖維素 C. 乙烷和乙烯 D. 蔗糖和麥芽糖
4.下列物質屬於同系物的一組是 ( )
A. 乙烷和丁烷 B. 果糖和葡萄糖 C. 乙醇和乙酸 D. 醋酸和乙醇
5. 有下列各組物質:A.O2和O3;B. C.CH3—CH2—CH2—CH3 和
CH3—CH(CH3)—CH3; D.冰醋酸和乙酸;E.甲烷和庚烷;F.澱粉和纖維素。
(1). 組兩物質互為同位素。 (2) 組兩物質互為同素異形體。
(3) 組兩物質屬於同系物。 (4) 組兩物質互為同分異構體。
(5) 組兩物質是同系物。
6. 燃燒法是測定有機化合物化學式的一種重要方法。
現在完全燃燒0.1mol某烴,燃燒產物依次通過右圖所示的
裝置,實驗結束後,稱得甲裝置增重10.8g,乙裝置增重
11.2g。求該烴的化學式,並寫出其所有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8. 糖類、油脂和蛋白質
有機物 結構特點 主要化學性質 用 途

類 單糖 葡萄糖

雙糖 蔗糖

多糖 澱粉

纖維素

油脂

蛋白質

糖類、蛋白質的特徵反應
葡萄糖 ①

澱粉
蛋白質 ①

例1、在試管中加入10%的氫氧化鈉溶液1mL,然後滴入2%的硫酸銅溶液2-3滴,稍加振盪,加入某病人的尿液,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至沸騰,出現磚紅色沉澱。該實驗現象證明了該人尿液中含有的物質是 ( )
A.尿酸 B.蛋白質 C.葡萄糖 D.氯化鈉
例2、可以鑒別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的試劑是 ( )
A.銀氨溶液 B.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 C.石蕊試液 D.碳酸鈉溶液
例3、區別棉花和羊毛的最簡單的方法是 ( )
A.加入稀硫酸後加熱使之水解,檢驗水解產物能否發生銀鏡反應
B.浸入濃硝酸中,觀察其顏色是否變黃色 C.在火中灼燒,聞其是否有燒焦羽毛的氣味
D.通過化學方法測其組成中是否含有硫、氮等元素
練習:1.蔬菜、水果中富含纖維素,纖維素被食入人體後在作用是 ( )
A.為人體內的化學反應提供原料 B.為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C.加強胃腸蠕動,具有通便功能
D.人體中沒有水解纖維素的酶,所以纖維素在人體中沒有任何作用
2.某些氨基酸在人體中不能合成,必須從食物中補給,這樣的氨基酸有多少種( )
A.8種 B.12種 C.20種 D.21種
3.下列物質在鹼性、加熱的條件下,能與銀氨溶液反應生成單質銀的是 ( )
A.葡萄糖 B.蔗糖 C.果糖 D.麥芽糖
4.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碳原子間以單鍵相連的烴是烷烴 B. 所有糖類物質都有甜味
C. 油與脂肪屬於甘油酯 D. 葡萄糖與麥芽糖互為同分異構體
5.青蘋果汁遇碘溶液顯藍色,熟蘋果汁能還原銀氨溶液,這說明: ( )
A.青蘋果中只含澱粉不含單糖 B..蘋果轉熟時單糖聚合成澱粉
C.蘋果轉熟時澱粉水解為單糖 D.熟蘋果中只含單糖不含澱粉
6.有關油脂的說法錯誤的是 ( )
A、油脂的化學成分是高級脂肪酸的甘油酯 B. 油脂的水解叫做皂化反應
C、植物油可使溴水褪色 D、油脂的硬化是加成反應
7. 區別乙酸,乙醇,葡萄糖溶液,蛋白質溶液的方法

9. 有機實驗
1)物質的鑒別
1) 溴水
①不褪色

②褪色 可能發生加成,氧化,取代反應

2) 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① 不褪色

② 褪色

3) 新制氫氧化銅溶液
① H+ : ② H-C=O :
4) 銀氨溶液
H-C=O : 醛類
5) 金屬鈉
產生氫氣 :
注意:凡為水溶液因為溶劑水與金屬鈉反應放出氫氣,故不可使用.
例1.只用一種試劑就可鑒別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這種試劑是 ( )。
A.NaOH溶液 B.Cu(OH)2懸濁液 C.石蕊試液 D.Na2CO3溶液
例2. 由於化學反應而能使KMnO4酸性溶液和溴水褪色的物質是 ( )
A.甲烷 B.苯 C.聚乙烯 D.乙烯
例3.可以用來鑒別甲烷和乙烯,還可以用來除去甲烷中乙烯的操作方法是 ( )
A.將混合氣體通過盛有硫酸的洗氣瓶 B.將混合氣體通過盛有足量溴水的洗氣瓶
C.將混合氣體通過盛有水的洗氣瓶 D.將混合氣體通過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氣瓶
練習:現有四種試劑:①新制Cu(OH)2懸濁液;②濃硝酸;③AgNO3溶液;④碘水。為了鑒別下列四瓶無色溶液,請你選擇合適的試劑,將其序號填入相應的括弧中。
(1)葡萄糖溶液( ) (2)食鹽溶液( )
(3)澱粉溶液( ) (4)雞蛋清溶液( )

2)物質制備及性質實驗
例1. 驗證澱粉水解可生成葡萄糖,進行了下列實驗,該實驗中操作步驟的排列順序正確的是○1取少量澱粉加水製成溶液 ○2加熱煮沸 ○3 加入新制的Cu(OH)2懸濁液○4加入幾滴稀硫酸 ○5再加熱 ○6加入NaOH溶液,調PH至鹼性 ( )
A.○1○4○2○6○3○5 B.○1○4○2○3○5○6
C..○1○2○4○5○3○6 D.○1○5○2○6○4○3
例2. 某同學稱取澱粉溶於水,測定澱粉的水解百分率。其程序如下:(共9分)
加碘水 藍色混合物
澱粉溶液 混合物

(1)各步加入的試劑為:
A ,B ,C 。
(2)加入A溶液而不加入B溶液是否可以 ,其理由是 。
(3)當析出1.44g磚紅色沉澱時,澱粉水解率是 。

例3. 如右圖,在左試管中先加入2mL 95%的乙醇,並在搖動下緩緩加入3mL濃硫酸,再加入2 mL乙酸,充分搖勻。在右試管中加入5mL飽和Na2CO3溶液。按圖連接好裝置,用酒精燈對左試管小火加熱3~5min後,改用大火加熱,當觀察到右試管中有明顯現象時停止實驗。 (1)寫出左試管中主要反應的方程式: ; (2)在左試管中放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3)加入濃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飽和Na2CO3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應開始時用酒精燈對左試管小火加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已知乙酸乙酯的沸點為77℃;乙醇的沸點為78.5℃;乙酸的沸點為117.9℃)後改用大火加熱的目的是 。
(6)右試管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7)分離右試管中所得乙酸乙酯和Na2CO3溶液的操作為(只填名稱) ,所需主要儀器為 。
(8)實驗生成的乙酸乙酯,其密度比水 ,有 氣味。
例4. 纖維素屬於多糖,在稀酸的催化作用下,可以水解為葡萄糖。下面是某同學進行的「纖維素水解實驗」步驟:①將一小團棉花放在試管中,加入3-5滴90%的硫酸,並且用玻璃棒小心地把棉花搗成糊狀;②在酒精燈火焰上稍微加熱,使之成為亮棕色;③在亮棕色溶液中加入2mL新制備的氫氧化銅懸濁液,加熱煮沸。可是該同學並沒有觀察到預期的實驗現象。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纖維素水解的化學方程式: 。
(2)試分析該同學實驗失敗的原因:_ ________________。
(3)請補寫出正確的實驗操作: 。
(4)在該同學的實驗步驟②後的亮棕色溶液中直接滴加硫酸銅溶液,然後滴加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這種操作能否觀察到預期的實驗現象?預期的實驗現象是什麼?

10.烷烴的命名
命名原則:

例1、有機物CH3—CH—CH2—CH—CH3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CH3 CH2—CH3

例2、
烷烴 的名稱正確的是 ( )

A. 二甲基戊烷 B. 3,4─二甲基戊烷
C. 2,3─甲基戊烷 D. 2,3─二甲基戊烷

練習:
1.下列括弧內的答案正確的是: ( )
A. CH3CHCH2|C2H5CH3 (2–乙基丁烷) B. CH3CH2 CH3 | CH CH | CH3CH3 (3,4–二甲基戊烷)
C. CH3 C2H5 | CH CH | CH3CH3(2–甲基–3–甲基丁烷) D. CH3CH2-C2H5|C-CH3|C2H5(3–甲基–3–乙基戊烷)
2.

A. 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B. 3,4-二甲基-4-乙基戊烷
C. 2,3,3-三甲基戊烷 D. 3,3,4-三甲基已烷
3.. 用系統命名法命名下列有機物
1)CH3-CH2-CH |CH3-CH2-CH2-CH3

2)CH3-CH |CH3-CH2-CH3

3)CH3-CH2-CH |CH2 |CH3-CH |CH3-CH2-CH2-CH3

④ 水解纖維素的實驗注意事項有什麼

教學內容中,安排了澱粉和纖維素水解的兩個演示實驗。做好這兩個實驗,對引導學生學好澱粉和纖維素的重要性質很有必要。而上述實驗若按課本方法做,需時較長,且成功率不高。筆者經過多次摸索,對這兩個實驗作了改進。改進後的實驗有以下特點:水解時無需另外加熱,操作簡單,實驗時間短,現象明顯,既便於教師用做演示實驗,也適合學生分組實驗。
1.實驗操作要點
澱粉水解在小試管中加入2.5%澱粉溶液4滴,再小心滴加濃硫酸10滴,振盪20s後,在所得澄清液中加水3至4mL,分成2份,一份加碘水檢驗,無藍色出現。另一份用20%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和,滴加10%硫酸銅溶液?滴,振盪,得藍色懸濁液或深藍色液體,加熱,得磚紅色沉澱。或將水解液用20%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和到溶液pH為10左右,加入2至3mL銀氨溶液,水浴加熱或小心地用酒精燈焰微熱,2min後出現光亮的銀鏡。
纖維素水解准備一小塊脫脂棉(搓成綠豆大小)備用。在乾燥的試管中滴入蒸餾水3滴,再小心地加入濃硫酸10滴,立即加入准備好的脫脂棉,振盪,可見到脫脂棉逐漸溶解,液體由白色渾濁轉為澄清,30至40s後,加水2ml,以20%氫氧化鈉溶液中和,再用新制氫氧化銅或銀氨溶液檢驗(方法同上)。
2.討論
澱粉、纖維素在酸性條件下的水解反應速率與酸的濃度、反應溫度等因素有關。一般言之:酸的濃度增加和反應溫度升高,有利於水解。但是,當硫酸達到一定濃度後,溫度過高又易造成炭化現象。改進後的實驗很好地解決了這一矛盾。首先,以一定量的濃硫酸溶於少量水中,既保證了短時間內水解所需的硫酸的濃度,又可利用濃硫酸溶於水後所產生的熱量使反應體系的溫度升高到足以使澱粉、纖維素迅速發生水解需要的溫度(在3滴一5滴水中加入10滴濃硫酸振盪後,用水銀溫度計測得體系溫度約為60℃,在此溫度下不會造成炭化。)另外,在做纖維素水解實驗時,先將濃硫酸溶於水後再加脫脂棉還避免了濃硫酸直接加在脫脂棉上易引起局部炭化的弊端。對纖維素的水解,通過調節水、濃硫酸體積比,可以選擇最佳實驗條件。
水的體積:酸的體積在1至5滴:10滴范圍內均能得到明顯的實驗現象,檢驗出纖維素的水解。對澱粉的水解,同樣進行對比實驗4滴2.5%的澱粉溶液中加濃硫酸的滴數從8滴增加到12滴,效果都很好。
如果向0.5mL水中先加入1.5至2mL濃硫酸,再加適量脫脂棉,或向O.5ml2.5%澱粉溶液中加1.5mIJ濃硫酸,振盪下水解30至40s後,以新制的氫氧化銅或銀氨溶液檢驗,也可得到滿意的實驗效果。
改進後的水解反應成功率高,適合用做課堂演示實驗。用氫氧化鈉溶液中和水解液時,可通過觀察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振盪後是否產生水氣泡(中和熱使局部水汽化)來判斷酸是否被完全中和。用新制氫氧化銅檢驗水解產物時,先向水解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至不再有氣泡放出,然後摘入硫酸銅溶液2滴,振盪後出現深藍色溶液或藍色渾濁,再加2滴鹼液後即可進行加熱。如果滴入硫酸銅溶液後,未能得到深藍色溶液或藍色沉澱,可補加氫氧化鈉溶液至出現深藍色或藍色渾濁,然後加熱。以上過程也可改為先向水解液中加入2滴硫酸銅溶液,再在不斷振盪下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直到出現深藍色溶液或藍色渾濁,再加2滴鹼液後加熱,效果相同。
有條件的學校,還可配實物投影,使全體學生都能十分清晰地看到實驗現象的變化,增強演示效果。由於改進後的實驗操作方便,實驗所需時間大為縮短,也可將教師的演示實驗改為教學過程中的學生實驗,既可增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能達到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參與意識的目的。

⑤ 某校生物實驗小組要對"纖維素酶能否水解纖維素"實驗探究

(1)纖維素酶能水解纖維素

(2)酶具有專一性
(3)適量纖維素酶
(4)若1號試管中產生葡萄糖,則纖維素酶能水解纖維素
若1號試管中沒有產生葡萄糖,則纖維素酶不能水解纖維素
請採納

⑥ 求! 高中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以及注意事項,要全面的。

一、物理性質實驗

1.現行中學化學教材中,真正涉及有機物物理性質的實驗只有兩個:

(1)石油的分餾

實驗:裝配一套蒸餾裝置,將100mL 石油注入蒸餾燒瓶中,再加幾片碎瓷片以防石油暴沸。然後加熱,分別收集60℃~150℃和150℃~300℃時的餾分。

現象與解釋:石油是烴的混合物,沒有固定的沸點。在給石油加熱時,低沸點的烴先氣化,經過蒸餾分離出來;隨著溫度的升高,高沸點的烴再氣化,經過蒸餾後又分離出來。收集到的60℃~150℃時的餾分是汽油,150℃~300℃時的餾分是煤油。

(2)蛋白質的鹽析

實驗:在盛有雞蛋白溶液的試管里,緩慢地加入飽和(NH4)2 SO4或Na2SO4溶液,觀察現象。然後把少量帶有沉澱的液體加入盛有蒸餾水的試管里,觀察沉澱是否溶解。

現象與解釋:有沉澱的析出,析出的沉澱可以溶解在水中。向蛋白質溶液中加入某些濃的無機鹽溶液後,蛋白質的溶解度減小,使蛋白質凝聚析出,這種作用叫鹽析。鹽析是一個可逆的過程。

2.有機物物理性質也表現出一定的規律,現歸納如下:

(1)顏色:有機物大多無色,只有少數物質有顏色。如苯酚氧化後的產物呈粉紅色。

(2)狀態:分子中碳原子數不大於4的烴(烷、烯、炔)、烴的衍生物中的一氯甲烷、甲醛呈氣態,汽油、煤油、苯、甲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等呈液態,絕大多數高分子化合物常溫下呈固態。

(3)氣味:中學化學中涉及到的很多有機物具有一定的氣味,如:苯有特殊氣味,硝基苯有苦杏仁味,甲醛、乙醛、乙酸有刺激性氣味,乙酸乙酯有芳香氣味。

(4)密度:氣態有機物的相對分子質量大於29時,密度比空氣大;液態有機物密度比水小的有烴(烷、烯、炔、芳香烴)、低級酯、一氯代烴、乙醇、乙醛等;密度比水大的有硝基苯、溴苯、四氯化碳、氯仿、溴代烴、乙二醇、丙三醇等。烷、烯、炔等烴類同系物相對密度隨著分子內碳原子數的增加的而增大;一氯代烷的相對密度隨著碳原子數的增加而減小。

(5)水溶性:與水任意比混溶和易溶於水的有乙醇、乙酸、乙醛、乙二醇、丙三醇、苯酚(65℃以上)、甲醛、葡萄糖等;難溶於水的有烴(烷、烯、炔、芳香烴)、鹵代烴、高級脂肪酸、硝基苯、溴苯。醇、醛、羧酸等有機物的水溶性隨著分子內碳原子數的增加而逐漸減小。

二、化學性質實驗

1.甲烷

(1)甲烷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

實驗:把甲烷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試管里,觀察紫色溶液是否有變化?

現象與解釋:溶液顏色沒有變化。說明甲烷與KMnO4酸性溶液不反應,進一步說明甲烷的性質比較穩定。

(2)甲烷的取代反應

實驗:取一個100mL的大量筒,用排飽和食鹽水的方法先後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陽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觀察發生的現象。

現象與解釋:大約3min後,可觀察到量筒壁上出現油狀液滴,量筒內飽和食鹽水液面上升。說明量筒內的混合氣體在光照下發生了化學反應;量筒上出現油狀液滴,說明生成了新的油狀物質;量筒內液面上升,說明隨著反應的進行,量筒內的氣壓在減小,即氣體總體積在減小。

2.乙烯

(1)乙烯的燃燒

實驗:點燃純凈的乙烯。觀察乙烯燃燒時的現象。

現象與解釋:乙烯在空氣中燃燒,火焰明亮,並伴有黑煙。乙烯中碳的質量分數較高,燃燒時有黑煙產生。

(2)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實驗:把乙烯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試管里,觀察試管里溶液顏色的變化。

現象與解釋:KMnO4酸性溶液的紫色褪去,說明乙烯能被氧化劑KMnO4氧化,它的化學性質比烷烴活潑。

(3)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實驗:把乙烯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試管里,觀察試管里溶液顏色的變化。

現象與解釋:溴的紅棕色褪去,說明乙烯與溴發生了反應。

3.乙炔

(1)點燃純凈的乙炔

實驗:點燃純凈的乙炔。觀察乙炔燃燒時的現象。

現象與解釋:乙炔燃燒時,火焰明亮,並伴有濃烈的黑煙。這是乙炔中碳的質量分數比乙烯還高,碳沒有完全燃燒的緣故。

(2)乙炔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實驗:把純凈的乙炔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試管里,觀察試管里溶液顏色的變化。

現象與解釋:KMnO4酸性溶液的紫色褪去,說明乙炔能與KMnO4酸性溶液反應。

(3)乙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實驗:把純凈的乙炔通入盛有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試管里,觀察試管里溶液顏色的變化。

現象與解釋:溴的紅棕色褪去,說明乙炔也能與溴發生加成反應。

4.苯和苯的同系物

實驗:苯、甲苯、二甲苯各2mL分別注入3支試管,各加入3滴KMnO4酸性溶液,用力振盪,觀察溶液的顏色變化。

現象與解釋: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去,說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雙鍵或碳碳三鍵。甲苯、二甲苯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去,苯說明甲苯、二甲苯能被KMnO4氧化。

5. 鹵代烴

(1)溴乙烷的水解反應

實驗:取一支試管,滴入10滴~15滴溴乙烷,再加入1mL5%的NaOH溶液,充分振盪、靜置,待液體分層後,用滴管小心吸入10滴上層水溶液,移入另一盛有10mL稀硝酸溶液的試管中,然後加入2滴~3滴2%的AgNO3溶液,觀察反應現象。

現象與解釋:看到反應中有淺黃色沉澱生成,這種沉澱是AgBr,說明溴乙烷水解生成了Br—。

(2)1,2-二氯乙烷的消去反應

實驗:在試管里加入2mL1,2-二氯乙烷和5 mL10%NaOH的乙醇溶液。再向試管中加入幾塊碎瓷片。在另一支試管中加入少量溴水。用水浴加熱試管里的混合物(注意不要使水沸騰),持續加熱一段時間後,把生成的氣體通入溴水中,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

現象與解釋:生成的氣體能使溴水褪色,說明反應生成了不飽和的有機物。

6.乙醇

(1)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

實驗:在大試管里注入2mL左右無水乙醇,再放入2小塊新切開的濾紙擦乾的金屬鈉,迅速用一配有導管的單孔塞塞住試管口,用一小試管倒扣在導管上,收集反應中放出的氣體並驗純。

現象與解釋:乙醇與金屬鈉反應的速率比水與金屬鈉反應的速率慢,說明乙醇比水更難電離出H+。

(2)乙醇的消去反應

實驗:在燒瓶中注入20mL酒精與濃硫酸(體積比約為1:3)的混合液,放入幾片碎瓷片。加熱混合液,使液體的溫度迅速升高到170℃。

現象與解釋:生成的氣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

7.苯酚

(1)苯酚與NaOH反應

實驗:向一個盛有少量苯酚晶體的試管中加入2mL蒸餾水,振盪試管,有什麼現象發生?再逐滴滴入5%的NaOH溶液並振盪試管,觀察試管中溶液的變化。

現象與解釋:苯酚與水混合,液體呈混濁,說明常溫下苯酚的溶解度不大。當加入NaOH溶液後,試管中的液體由混濁變為澄清,這是由於苯酚與NaOH發生了反應生成了易溶於水的苯酚鈉。

(2)苯酚鈉溶液與CO2的作用

實驗:向苯酚與NaOH反應所得的澄清中通入CO2氣體,觀察溶液的變化。

現象與解釋:可以看到,二氧化碳使澄清溶液又變混濁。這是由於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易溶於水的苯酚鈉在碳酸的作用下,重新又生成了苯酚。

(3)苯酚與Br2的反應

實驗:向盛有少量苯酚稀溶液的試管里滴入過量的濃溴水,觀察現象。

現象與解釋:可以看到,立即有白色沉澱產生。苯酚與溴在苯環上的取代反應,既不需加熱,也不需用催化劑,比溴與苯及其同系物苯環上的取代反應容易得多。這說明受羥基的影響,苯酚中苯環上的H變得更活潑了。

(4)苯酚的顯色反應

實驗: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試管中滴入幾滴FeCl3溶液,振盪,觀察現象。

現象與解釋:苯酚能與FeCl3反應,使溶液呈紫色。

8.乙醛

(1)乙醛的銀鏡反應

實驗:在潔凈的試管里加入1mL2%的AgNO3溶液,然後一邊搖動試管,一邊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產生的沉澱恰好溶解。再滴入3滴乙醛,振盪後把試管放在熱水浴中溫熱。觀察現象。

現象與解釋:AgNO3與氨水生成的銀氨溶液中含有的Ag(NH3)2OH是一種弱氧化劑,它能把乙醛氧化成乙酸,而Ag+被還原成金屬銀。

(2)乙醛與Cu(OH)2的反應

實驗:在試管中加入10%的NaOH溶液2 mL,滴入2%的CuSO4溶液4滴~6滴,振盪後乙醛溶液0.5 mL,加熱至沸騰,觀察現象。

現象與解釋:可以看到,溶液中有紅色沉澱產生。反應中產生的Cu(OH)2被乙醛還原成Cu2O。

9.乙酸

(1)乙酸與Na2CO3的反應

實驗:向1支盛有少量Na2CO3粉末的試管里,加入約3mL乙酸溶液,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

現象與解釋:可以看到試管里有氣泡產生,說明乙酸的酸性強於碳酸。

(2)乙酸的酯化反應

實驗:在1支試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後邊搖動試管邊加入2 mL濃硫酸和2 mL冰醋酸。用酒精燈小心均勻地加熱試管3min~5min,產生的氣體經導管通到Na2CO3飽和溶液的液面上。

現象與解釋:在液面上看到有透明的油狀液體產生,並可聞到香味。這種有香味的透明油狀液體是乙酸乙酯。

10.乙酸乙酯

實驗:在3支試管中各滴入6滴乙酸乙酯。向第一支試管里加蒸餾水5mL;向第二支試管里加稀硫酸(1:5)0.5mL、蒸餾水5mL;向第三支試管里加30%的NaOH溶液0.5mL、蒸餾水5mL。振盪均勻後,把3支試管都放入70℃~80℃的水浴里加熱。

現象與解釋:幾分鍾後,第三支試管里乙酸乙酯的氣味消失了;第二支試管里還有一點乙酸乙酯的氣味;第一支試管里乙酸乙酯的氣味沒有多大變化。實驗說明,在酸(或鹼)存在的條件下,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了乙酸和乙醇,鹼性條件下的水解更完全。

11.葡萄糖

(1)葡萄糖的銀鏡反應

實驗:在1支潔凈的試管里配製2mL銀氨溶液,加入1mL10%的葡萄糖溶液,振盪,然後在水浴里加熱3min~5min,觀察現象。

現象與解釋:可以看到有銀鏡生成。葡萄糖分子中含醛基,跟醛類一樣具有還原性。

(2)與Cu(OH)2的反應

實驗:在試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 mL,滴入2%的CuSO4溶液5滴,再加入2mL10%的葡萄糖溶液,加熱,觀察現象。

現象與解釋:可以看到有紅色沉澱生成。葡萄糖分子中含醛基,跟醛類一樣具有還原性。

12.蔗糖

實驗:這兩支潔凈的試管里各加入20%的蔗糖溶液1mL,並在其中一支試管里加入3滴稀硫酸(1:5)。把兩支試管都放在水浴中加熱5min。然後向已加入稀硫酸的試管中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鹼性。最後向兩支試管里各加入2mL新制的銀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熱3min~5min,觀察現象。

現象與解釋:蔗糖不發生銀鏡反應,說明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不顯還原性。蔗糖在硫酸的催化作用下,發生水解反應的產物具有還原性。

13.澱粉

實驗:在試管1和試管2里各放入0.5g澱粉,在試管1里加入4mL 20%的H2SO4溶液,在試管2里加入4mL水,都加熱3min~4min。用鹼液中和試管1里的H2SO4溶液,把一部分液體倒入試管3。在試管2和試管3里都加入碘溶液,觀察有沒有藍色出現。在試管1里加入銀氨溶液,稍加熱後,觀察試管內壁有無銀鏡出現。

現象與解釋:從上述實驗可以看到,澱粉用酸催化可以發生水解,生成能發生水解反應的葡萄糖。而沒有加酸的試管中加碘溶液呈現藍色,說明澱粉沒有水解。

14.纖維素

實驗:把一小團棉花或幾小片濾紙放入試管中,加入幾滴90%的濃硫酸,用玻璃棒把棉花或濾紙搗成糊狀。小火微熱,使成亮棕色溶液。稍冷,滴入3滴CuSO4溶液,並加入過量NaOH溶液使溶液中和至出現Cu(OH)2沉澱。加熱煮沸,觀察現象。

現象與解釋:可以看到,有紅色的氧化亞銅生成,這說明纖維素水解生成了具有還原性的物質。

15.蛋白質

(1)蛋白質的變性

實驗:在兩支試管里各加入3mL雞蛋白溶液,給一支試管加熱,同時向另一支試管加入少量乙酸鉛溶液,觀察發生的現象。把凝結的蛋白和生成的沉澱分別放入兩只盛有清水的試管里,觀察是否溶解。

現象與解釋:蛋白質受熱到一定溫度就會凝結,加入乙酸鉛會生成沉澱。除加熱外,紫外線、X射線、強酸、強鹼、重金屬鹽以及一些有機物均能使蛋白質變性,蛋白質變性後,不僅失去了原有的可溶性,同時也失去了生理活性,是不可逆的。

(2)蛋白質的顏色反應

實驗:在盛有2mL雞蛋白溶液的試管里,滴入幾滴濃硝酸,微熱,觀察現象。

現象與解釋:雞蛋白溶液遇濃硝酸變成黃色。蛋白質可以跟許多試劑發生特殊的顏色反應。某些蛋白質跟濃硝酸作用會產生黃色。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C3H3轉載 點擊數:2245 更新時間:2006-8-13

高中化學有機物的性質實驗匯編

一、物理性質實驗

1.現行中學化學教材中,真正涉及有機物物理性質的實驗只有兩個:

(1)石油的分餾

實驗:裝配一套蒸餾裝置,將100mL 石油注入蒸餾燒瓶中,再加幾片碎瓷片以防石油暴沸。然後加熱,分別收集60℃~150℃和150℃~300℃時的餾分。

現象與解釋:石油是烴的混合物,沒有固定的沸點。在給石油加熱時,低沸點的烴先氣化,經過蒸餾分離出來;隨著溫度的升高,高沸點的烴再氣化,經過蒸餾後又分離出來。收集到的60℃~150℃時的餾分是汽油,150℃~300℃時的餾分是煤油。

(2)蛋白質的鹽析

實驗:在盛有雞蛋白溶液的試管里,緩慢地加入飽和(NH4)2 SO4或Na2SO4溶液,觀察現象。然後把少量帶有沉澱的液體加入盛有蒸餾水的試管里,觀察沉澱是否溶解。

現象與解釋:有沉澱的析出,析出的沉澱可以溶解在水中。向蛋白質溶液中加入某些濃的無機鹽溶液後,蛋白質的溶解度減小,使蛋白質凝聚析出,這種作用叫鹽析。鹽析是一個可逆的過程。

2.有機物物理性質也表現出一定的規律,現歸納如下:

(1)顏色:有機物大多無色,只有少數物質有顏色。如苯酚氧化後的產物呈粉紅色。

(2)狀態:分子中碳原子數不大於4的烴(烷、烯、炔)、烴的衍生物中的一氯甲烷、甲醛呈氣態,汽油、煤油、苯、甲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等呈液態,絕大多數高分子化合物常溫下呈固態。

(3)氣味:中學化學中涉及到的很多有機物具有一定的氣味,如:苯有特殊氣味,硝基苯有苦杏仁味,甲醛、乙醛、乙酸有刺激性氣味,乙酸乙酯有芳香氣味。

(4)密度:氣態有機物的相對分子質量大於29時,密度比空氣大;液態有機物密度比水小的有烴(烷、烯、炔、芳香烴)、低級酯、一氯代烴、乙醇、乙醛等;密度比水大的有硝基苯、溴苯、四氯化碳、氯仿、溴代烴、乙二醇、丙三醇等。烷、烯、炔等烴類同系物相對密度隨著分子內碳原子數的增加的而增大;一氯代烷的相對密度隨著碳原子數的增加而減小。

(5)水溶性:與水任意比混溶和易溶於水的有乙醇、乙酸、乙醛、乙二醇、丙三醇、苯酚(65℃以上)、甲醛、葡萄糖等;難溶於水的有烴(烷、烯、炔、芳香烴)、鹵代烴、高級脂肪酸、硝基苯、溴苯。醇、醛、羧酸等有機物的水溶性隨著分子內碳原子數的增加而逐漸減小。

二、化學性質實驗

1.甲烷

(1)甲烷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

實驗:把甲烷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試管里,觀察紫色溶液是否有變化?

現象與解釋:溶液顏色沒有變化。說明甲烷與KMnO4酸性溶液不反應,進一步說明甲烷的性質比較穩定。

(2)甲烷的取代反應

實驗:取一個100mL的大量筒,用排飽和食鹽水的方法先後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陽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觀察發生的現象。

現象與解釋:大約3min後,可觀察到量筒壁上出現油狀液滴,量筒內飽和食鹽水液面上升。說明量筒內的混合氣體在光照下發生了化學反應;量筒上出現油狀液滴,說明生成了新的油狀物質;量筒內液面上升,說明隨著反應的進行,量筒內的氣壓在減小,即氣體總體積在減小。

2.乙烯

(1)乙烯的燃燒

實驗:點燃純凈的乙烯。觀察乙烯燃燒時的現象。

現象與解釋:乙烯在空氣中燃燒,火焰明亮,並伴有黑煙。乙烯中碳的質量分數較高,燃燒時有黑煙產生。

(2)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實驗:把乙烯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試管里,觀察試管里溶液顏色的變化。

現象與解釋:KMnO4酸性溶液的紫色褪去,說明乙烯能被氧化劑KMnO4氧化,它的化學性質比烷烴活潑。

(3)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實驗:把乙烯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試管里,觀察試管里溶液顏色的變化。

現象與解釋:溴的紅棕色褪去,說明乙烯與溴發生了反應。

3.乙炔

(1)點燃純凈的乙炔

實驗:點燃純凈的乙炔。觀察乙炔燃燒時的現象。

現象與解釋:乙炔燃燒時,火焰明亮,並伴有濃烈的黑煙。這是乙炔中碳的質量分數比乙烯還高,碳沒有完全燃燒的緣故。

(2)乙炔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實驗:把純凈的乙炔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試管里,觀察試管里溶液顏色的變化。

現象與解釋:KMnO4酸性溶液的紫色褪去,說明乙炔能與KMnO4酸性溶液反應。

(3)乙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實驗:把純凈的乙炔通入盛有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試管里,觀察試管里溶液顏色的變化。

現象與解釋:溴的紅棕色褪去,說明乙炔也能與溴發生加成反應。

4.苯和苯的同系物

實驗:苯、甲苯、二甲苯各2mL分別注入3支試管,各加入3滴KMnO4酸性溶液,用力振盪,觀察溶液的顏色變化。

現象與解釋: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去,說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雙鍵或碳碳三鍵。甲苯、二甲苯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去,苯說明甲苯、二甲苯能被KMnO4氧化。

5. 鹵代烴

(1)溴乙烷的水解反應

實驗:取一支試管,滴入10滴~15滴溴乙烷,再加入1mL5%的NaOH溶液,充分振盪、靜置,待液體分層後,用滴管小心吸入10滴上層水溶液,移入另一盛有10mL稀硝酸溶液的試管中,然後加入2滴~3滴2%的AgNO3溶液,觀察反應現象。

現象與解釋:看到反應中有淺黃色沉澱生成,這種沉澱是AgBr,說明溴乙烷水解生成了Br—。

(2)1,2-二氯乙烷的消去反應

實驗:在試管里加入2mL1,2-二氯乙烷和5 mL10%NaOH的乙醇溶液。再向試管中加入幾塊碎瓷片。在另一支試管中加入少量溴水。用水浴加熱試管里的混合物(注意不要使水沸騰),持續加熱一段時間後,把生成的氣體通入溴水中,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

現象與解釋:生成的氣體能使溴水褪色,說明反應生成了不飽和的有機物。

6.乙醇

(1)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

實驗:在大試管里注入2mL左右無水乙醇,再放入2小塊新切開的濾紙擦乾的金屬鈉,迅速用一配有導管的單孔塞塞住試管口,用一小試管倒扣在導管上,收集反應中放出的氣體並驗純。

現象與解釋:乙醇與金屬鈉反應的速率比水與金屬鈉反應的速率慢,說明乙醇比水更難電離出H+。

(2)乙醇的消去反應

實驗:在燒瓶中注入20mL酒精與濃硫酸(體積比約為1:3)的混合液,放入幾片碎瓷片。加熱混合液,使液體的溫度迅速升高到170℃。

現象與解釋:生成的氣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

7.苯酚

(1)苯酚與NaOH反應

實驗:向一個盛有少量苯酚晶體的試管中加入2mL蒸餾水,振盪試管,有什麼現象發生?再逐滴滴入5%的NaOH溶液並振盪試管,觀察試管中溶液的變化。

現象與解釋:苯酚與水混合,液體呈混濁,說明常溫下苯酚的溶解度不大。當加入NaOH溶液後,試管中的液體由混濁變為澄清,這是由於苯酚與NaOH發生了反應生成了易溶於水的苯酚鈉。

(2)苯酚鈉溶液與CO2的作用

實驗:向苯酚與NaOH反應所得的澄清中通入CO2氣體,觀察溶液的變化。

現象與解釋:可以看到,二氧化碳使澄清溶液又變混濁。這是由於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易溶於水的苯酚鈉在碳酸的作用下,重新又生成了苯酚。

(3)苯酚與Br2的反應

實驗:向盛有少量苯酚稀溶液的試管里滴入過量的濃溴水,觀察現象。

現象與解釋:可以看到,立即有白色沉澱產生。苯酚與溴在苯環上的取代反應,既不需加熱,也不需用催化劑,比溴與苯及其同系物苯環上的取代反應容易得多。這說明受羥基的影響,苯酚中苯環上的H變得更活潑了。

(4)苯酚的顯色反應

實驗: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試管中滴入幾滴FeCl3溶液,振盪,觀察現象。

現象與解釋:苯酚能與FeCl3反應,使溶液呈紫色。

8.乙醛

(1)乙醛的銀鏡反應

實驗:在潔凈的試管里加入1mL2%的AgNO3溶液,然後一邊搖動試管,一邊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產生的沉澱恰好溶解。再滴入3滴乙醛,振盪後把試管放在熱水浴中溫熱。觀察現象。

現象與解釋:AgNO3與氨水生成的銀氨溶液中含有的Ag(NH3)2OH是一種弱氧化劑,它能把乙醛氧化成乙酸,而Ag+被還原成金屬銀。

(2)乙醛與Cu(OH)2的反應

實驗:在試管中加入10%的NaOH溶液2 mL,滴入2%的CuSO4溶液4滴~6滴,振盪後乙醛溶液0.5 mL,加熱至沸騰,觀察現象。

現象與解釋:可以看到,溶液中有紅色沉澱產生。反應中產生的Cu(OH)2被乙醛還原成Cu2O。

9.乙酸

(1)乙酸與Na2CO3的反應

實驗:向1支盛有少量Na2CO3粉末的試管里,加入約3mL乙酸溶液,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

現象與解釋:可以看到試管里有氣泡產生,說明乙酸的酸性強於碳酸。

(2)乙酸的酯化反應

實驗:在1支試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後邊搖動試管邊加入2 mL濃硫酸和2 mL冰醋酸。用酒精燈小心均勻地加熱試管3min~5min,產生的氣體經導管通到Na2CO3飽和溶液的液面上。

現象與解釋:在液面上看到有透明的油狀液體產生,並可聞到香味。這種有香味的透明油狀液體是乙酸乙酯。

10.乙酸乙酯

實驗:在3支試管中各滴入6滴乙酸乙酯。向第一支試管里加蒸餾水5mL;向第二支試管里加稀硫酸(1:5)0.5mL、蒸餾水5mL;向第三支試管里加30%的NaOH溶液0.5mL、蒸餾水5mL。振盪均勻後,把3支試管都放入70℃~80℃的水浴里加熱。

現象與解釋:幾分鍾後,第三支試管里乙酸乙酯的氣味消失了;第二支試管里還有一點乙酸乙酯的氣味;第一支試管里乙酸乙酯的氣味沒有多大變化。實驗說明,在酸(或鹼)存在的條件下,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了乙酸和乙醇,鹼性條件下的水解更完全。

11.葡萄糖

(1)葡萄糖的銀鏡反應

實驗:在1支潔凈的試管里配製2mL銀氨溶液,加入1mL10%的葡萄糖溶液,振盪,然後在水浴里加熱3min~5min,觀察現象。

現象與解釋:可以看到有銀鏡生成。葡萄糖分子中含醛基,跟醛類一樣具有還原性。

(2)與Cu(OH)2的反應

實驗:在試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 mL,滴入2%的CuSO4溶液5滴,再加入2mL10%的葡萄糖溶液,加熱,觀察現象。

現象與解釋:可以看到有紅色沉澱生成。葡萄糖分子中含醛基,跟醛類一樣具有還原性。

12.蔗糖

實驗:這兩支潔凈的試管里各加入20%的蔗糖溶液1mL,並在其中一支試管里加入3滴稀硫酸(1:5)。把兩支試管都放在水浴中加熱5min。然後向已加入稀硫酸的試管中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鹼性。最後向兩支試管里各加入2mL新制的銀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熱3min~5min,觀察現象。

現象與解釋:蔗糖不發生銀鏡反應,說明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不顯還原性。蔗糖在硫酸的催化作用下,發生水解反應的產物具有還原性。

13.澱粉

實驗:在試管1和試管2里各放入0.5g澱粉,在試管1里加入4mL 20%的H2SO4溶液,在試管2里加入4mL水,都加熱3min~4min。用鹼液中和試管1里的H2SO4溶液,把一部分液體倒入試管3。在試管2和試管3里都加入碘溶液,觀察有沒有藍色出現。在試管1里加入銀氨溶液,稍加熱後,觀察試管內壁有無銀鏡出現。

現象與解釋:從上述實驗可以看到,澱粉用酸催化可以發生水解,生成能發生水解反應的葡萄糖。而沒有加酸的試管中加碘溶液呈現藍色,說明澱粉沒有水解。

14.纖維素

實驗:把一小團棉花或幾小片濾紙放入試管中,加入幾滴90%的濃硫酸,用玻璃棒把棉花或濾紙搗成糊狀。小火微熱,使成亮棕色溶液。稍冷,滴入3滴CuSO4溶液,並加入過量NaOH溶液使溶液中和至出現Cu(OH)2沉澱。加熱煮沸,觀察現象。

現象與解釋:可以看到,有紅色的氧化亞銅生成,這說明纖維素水解生成了具有還原性的物質。

15.蛋白質

(1)蛋白質的變性

實驗:在兩支試管里各加入3mL雞蛋白溶液,給一支試管加熱,同時向另一支試管加入少量乙酸鉛溶液,觀察發生的現象。把凝結的蛋白和生成的沉澱分別放入兩只盛有清水的試管里,觀察是否溶解。

現象與解釋:蛋白質受熱到一定溫度就會凝結,加入乙酸鉛會生成沉澱。除加熱外,紫外線、X射線、強酸、強鹼、重金屬鹽以及一些有機物均能使蛋白質變性,蛋白質變性後,不僅失去了原有的可溶性,同時也失去了生理活性,是不可逆的。

(2)蛋白質的顏色反應

實驗:在盛有2mL雞蛋白溶液的試管里,滴入幾滴濃硝酸,微熱,觀察現象。

現象與解釋:雞蛋白溶液遇濃硝酸變成黃色。蛋白質可以跟許多試劑發生特殊的顏色反應。某些蛋白質跟濃硝酸作用會產生黃色。

⑦ 纖維素屬於多糖,在酸的催化化作用下,可以水解為葡萄糖。下面是某同學進行的「纖維素水解實驗」步驟<1...

解析:纖維素的水解是在強酸性的條件下進行的,而驗證水解產物有還原性則必須在鹼性條件下進行,所以在水解後的溶液中必須滴加鹼來中和多餘的酸,確保溶液為鹼性,才能使實驗的第三步成功。

答案:(1)(C6H10O5)n+H2OnC6H12O6
(纖維素) (葡萄糖)
(2)主要原因是水解後的溶液中沒有滴加鹼來中和多餘的酸,導致溶液中的酸使氫氧化銅溶解
(3)在該同學實驗步驟②③之間加一步操作:在亮棕色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至溶液呈鹼性
(4)可以觀察到預期的實驗現象;預期的實驗現象是出現磚紅色沉澱

⑧ 纖維素水解

是;會吧,會也沒辦法,也要用濃硫酸水解。

⑨ 纖維素完全水解成葡萄糖的實驗步驟

實驗步驟:
(1) 按濃硫酸與水 7:3(體積比)的比例配製 H2SO4 溶液 20mL 於 50mL 的燒杯中。
(2)取脫脂棉或濾紙一片(4×4cm 即可)撕碎,向小燒杯中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使其變成無色粘稠狀的液體,然後將燒杯放入水浴(用 250mL 燒杯代替水浴 鍋)中加熱約 10min,直到溶液顯棕色為止。
(3)取出小燒杯,冷卻後將棕色溶液傾入另一盛有約 20mL 蒸餾水的燒杯中, 用移液管取該溶液 1mL 注入一大試管中。用固體 NaOH 中和溶液,直至溶液變為黃色,再加 Na2CO3 調節溶液的 pH 至 9。
(4)洗干凈試管,配製銀氨溶液。將 3 中溶液取 2~3mL 滴加到盛有銀氨溶液 的試管里,水浴加熱,管壁附積一層銀鏡。
(5) 配製好 Cu(OH)2 後, 使溶液的 pH>11,取 3 中溶液 2~3mL 於新制的 Cu(OH)2 試管中,酒精燈上加熱,可見到紅色沉澱 Cu2O 生成。

閱讀全文

與纖維素水解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械軸承座怎麼選 瀏覽:431
螺旋閥門銹死了怎麼辦 瀏覽:423
市婦保超聲檢查哪個設備好 瀏覽:944
叉車儀表盤上有什麼表 瀏覽:841
工具箱殺手2中文迅雷 瀏覽:108
水暖排氣閥門 瀏覽:690
打針用的器材分別叫什麼 瀏覽:1000
大眾甲殼蟲儀表盤時間怎麼調 瀏覽:15
承德亞博五金機電商城 瀏覽:856
廣州達升節能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300
車子etc設備怎麼拿下來 瀏覽:273
超瞬態實驗裝置重慶大學 瀏覽:854
暖氣管閥門的開啟方向 瀏覽:968
軸承尾數01是什麼軸 瀏覽:535
怎麼找回微信常用設備 瀏覽:648
超聲波震盪器怎麼檢查好壞 瀏覽:281
21新款邁騰儀表台怎麼拆 瀏覽:742
小區健身器材怎麼畫 瀏覽:825
氟利昂為什麼要製冷劑 瀏覽:808
銳志儀表盤最左邊顯示是什麼 瀏覽: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