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1)如果剛開始的實驗器材擺放如圖,應將光
(1)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在同一條直線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所以光屏和凸透鏡都向下移動.
(2)凸透鏡成倒立的實像,燭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應將蠟燭向上調節.
(3)當燭焰距凸透鏡15cm時,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則說明15cm=2f,則f=7.5cm;
(4)根據物近像遠像變大的特點,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則應將光屏向左移動,此時物距大於2f,則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是根據這個原理製成的;
(5)確定蠟燭和透鏡的位置,此時無法在光屏上成像,可能是因為物距小於焦距,此時成正立放大虛像的原因;
虛像與物體在凸透鏡的同側,所以需在光屏一側透過凸透鏡進行觀察.
故答案為:(1)下;同一水平高度;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上;(3)7.5;(4)左;縮小;照相機;(5)物距小於焦距(或蠟燭在1倍焦距之內);光屏;正立放大的虛像.
⑵ 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阻大小的關系」,其中甲瓶中銅絲的電阻比乙瓶中鎳鉻
(1)我們要通過煤油溫度的升高得知導體產生熱量的多少,所以煤油的質量應相等.回
(2)只有兩電答阻串聯時,才能更方便地控制通過兩導體的電流相等、通電時間相等.
(3)煤油的比熱容比水小,在質量相同,吸熱相同時,其溫度變化更快,所以為了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明顯的實驗效果,小明選用煤油而不用水做實驗.
(4)實驗中,兩燒瓶中電流相同,通電時間相同,乙瓶中的溫度計示數升高的快,由此可得出結論:通過導體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時,電阻越大,產生的熱量越多.
故答案為:(1)質量;
(2)串;控制通過兩電阻的電流相同;
(3)煤油的比熱容比水小,可以縮短實驗時間;
(4)通過導體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時,電阻越大,產生的熱量越多.
⑶ 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步驟如下:①將質量為m的小球從光滑斜面的A
(1)鋼球沿斜面滾下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大;物理學中用到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是版實驗還有滑動摩權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等;
(2)對比甲丙兩圖,可知兩小球質量不同,下滑高度不同,條件中存在兩個變數,無法研究小球的動能大小;實驗將不能達到探究目的.
(3)同一小球質量相同,同一小球從同一斜面不同高度滑下,到底斜面底部的速度不同,所以甲和乙圖探究動能大小跟速度的關系.
(4)乙、丙圖,小球速度一定,小球質量越大,小球推動木塊運動越遠,小球具有動能越大,S乙<S丙說明質量大的球對木塊做的功多,即速度相等時質量大的球動能多;所以物體速度一定時,物體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故答案為:(1)木塊移動的距離;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2)能;
(3)甲乙;質量相等時速度大的球動能多;
(4)S乙<S丙說明質量大的球對木塊做的功多,即速度相等時質量大的球動能多.
⑷ 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1)圖甲中物體在空氣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4N,說明物體的重力G=4N;圖丙中物體浸沒在濃鹽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1N,則物體浸沒在濃鹽水中的浮力為4N-1N=3N;
(2)浮力的大小除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外,還與物體排開的液體體積有關,在乙、丙實驗中沒有對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進行控制,導致結論不準確.
故答案為:
(1)4;3;
(2)不對;實驗中沒有控制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
⑸ 小明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調節杠桿的平衡時,如果杠桿右側高左側低,應將兩端
(1)調節
杠桿的平衡
時,杠桿右側高左側低,應將兩端的
平衡螺母
向右調節,使內杠容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好處是方便測量
力臂
.
(2)根據
杠桿平衡
條件:F1L1=F2L2,結合圖象可知,在支點右側的B點,用
彈簧測力計
拉杠桿,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據杠桿平衡條件3cmF=4.5cm×2N,解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3N;持B點不動,彈簧測力計的方向向右傾斜,這時杠桿右側的力臂變短,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使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變大.
故答案為:(1)右;方便測量力臂;(2)3;大;
(3)
次數
動力F1/N
動力臂
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
3
⑹ 小明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應進行的操作是()A.使光線
A、使光線沿著BO方向射向鏡面,只能研究光路是否可逆,不能研究反射光線版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不符權合題意.
B、測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隻能比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系,不能研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不符合題意.
C、改變入射光線與ON的夾角,只是改變了入射角的大小,板A、B和ON仍在一個平面內,不能研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不符合題意.
D、沿ON向後轉動板B,這樣板B與ON和A不在同一個平面內,這樣就可以研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符合題意.
故選D.
⑺ 23.為了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小明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了如下實驗
(1)實驗中小明是通過比較海綿的凹陷程度來確定壓力作用效果的大小專;
(2)分析比較圖甲、屬乙的實驗現象,可以得出結論: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3)分析比較圖甲、丙的實驗現象,可以得出結論:當壓力大小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故答案為:(1)凹陷程度;(2)受力面積;壓力;(3)壓力;受力面積.
⑻ 小明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反射光線與宿舍床簾是否在同一平面內
【解來析】 試題分析:在研源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時,利用兩塊活動板 A 、 B ,在控制入射光的位置不變時,改變板 B ,觀察當 AB 不在同平面上時,能否在板 B 上能否看到反射光。 A 板是用於顯示入射光的,轉動板 A 不符合邏輯,本實驗是研究反射光隨入射光變化的規律。改變入射光線與 ON 的夾角是研究反射角與入射角關系的。 考點:光的反射定律實驗
⑼ 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1)使光線以不同角度入射進行實驗,測
解答:(1)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2)在實驗過程中,將紙板版向前或向後折,是為權了驗證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此時在紙板B上將不能看到反射光線.
(3)反射光路是可逆的,當光貼著紙板B沿F0射到O點,光將沿OE方向射出.
(4)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體關於平面鏡對稱,所以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虛像.
故答案為:(1)等於;(2)同一平面;不能;(3)OE;(4)等大;虛.
⑽ 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阻大小的關系」.甲、乙兩瓶中裝有質量與初溫都相同
(1)導體產生的熱量被煤油吸收,導致煤油吸熱升溫,通過溫度計示數升高專的多少來判斷導體發熱屬的多少;
(2)如圖所示,兩根金屬絲串聯,則電流和通電時間相等,甲瓶中銅絲的電阻比乙瓶中鎳鉻合金絲的電阻小,通電一定時間後,乙瓶中的溫度計示數升高的快,說明
乙瓶中鎳鉻合金絲產生的熱量多;
(3)通過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則可研究通電時間一定時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流大小的關系.
故答案為:(1)溫度計示數變化;(2)在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時,導體電阻越大,導體產生的熱量越多;(3)電流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