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人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目的是做鈉與水反應實驗
(1)酒精燈
(2)把大頭針拔出來,讓鈉塊掉下去
(3)鈉塊浮在水面,融化,放出氣體游動,有嗤嗤響聲,溶液變紅。用大拇指堵住導管口一段時 間,對准酒精燈火焰松開,有爆鳴聲。
❷ 鈉與水反應的最佳改進實驗
可能你做實驗體的時候會碰到
下面是一個廣口瓶,加橡膠賽,上面是一個倒置的減掉底部的大可樂瓶,也用塞子塞緊,兩者靠一根玻璃和橡膠管相連通,中間有止水夾,在廣口瓶的橡膠賽上有一根金屬絲,一端扎一塊金屬鈉,深入瓶中懸空,另一端在外,還有一個與大氣相連的玻璃管稍微深入廣口瓶。
使用時,先關閉止水夾,將可樂瓶灌滿水,打開止水夾,充滿廣口瓶,是瓶中無氣體,那與水接觸,從另一玻璃管收集純凈氫氣。
❸ 有人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探究鈉與水反應(鐵架台等儀器略去).實驗前在橡膠塞下端打一個小孔穴,
(來1)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自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H2O=2Na++2OH-+H2↑;
故答案為:2Na+2H2O=2Na++2OH-+H2↑;
(2)鈉塊熔化為閃亮的小球,說明鈉的熔點低,反應放熱;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溶液呈鹼性,滴加酚酞溶液變紅;
故答案為:鈉的熔點低,反應放熱;酚酞溶液;
(3)實驗前加入反應管內水的體積為a mL,欲使水最終全部被排出,即氫氣的體積為a mL,其物質的量為
amL |
VmL/mol |
a |
V |
a |
V |
a |
V |
2a |
V |
2a |
V |
46a |
V |
46a |
V |
❹ 在進行鈉和水的反應時間長有下操作和實驗現象請根據哪個數值解釋說明
注射器是一種普通的醫療器械,但它在化學實驗裝置和習題中出現越來越多,它對某些實驗現象的觀察或實驗過程的改進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圖用試管作反應容器,磷的燃燒均在密閉容器里進行,可防止白煙污染空氣.
實驗目的:用注射器(活塞事先處在刻度處)測量磷燃燒消耗氧氣的體積.
操作: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裝葯品,連好儀器.夾緊彈簧夾,加熱白磷,觀察試管中所發生現象為_________.燃燒結束,試管冷卻後打開彈簧夾,可以看到活塞慢慢左移到約_________刻度處(取整數值).說明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_________.
圖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當緩緩向外拉動活塞時,如果裝置氣密性良好,則能觀察到(_________)
.注射器內有液體;.瓶中液面上升;.長頸漏斗內液面上升;.長頸漏斗下端管口產生氣泡.
興趣小組走進實驗室看到了一個不和諧的"音符"(如圖).
此情此景你首先想到是取用該葯品時試劑瓶瓶塞應_________放在桌上;取用後應立即塞上瓶塞密封保存,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
該興趣小組同學為了測定某變質的燒鹼樣品中的質量分數,首先設計了圖所示的裝置,通過反應後右側注射器內收集到氣體的量計算出的質量分數(已知該狀態下的密度,所使用注射器最大量程為).寫出錐形瓶內所發生變化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小張認為該方案不能准確測得的質量分數,這是因為_________,且小李認為該方案中樣品的取用的量也需要一定的控制,這是因為_________.
該興趣小組同學在反思上面實驗後設計了如圖的裝置測定變質的燒鹼樣品中的質量分數.反應的開始,結束都要用注射器反復的排送氣體.實驗步驟為: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稱取克乾燥的燒鹼樣品放入廣口瓶中,處注射器內加入適量的稀硫酸,准確稱量裝置的質量克,連好裝置.打開彈簧夾,反復推拉注射器次,准確稱量裝置的質量克.關閉彈簧夾,然後推動活塞,讓稀硫酸逐滴滴入樣品中,直到不再產生氣泡為止.打開彈簧夾,緩緩推拉注射器次.再准確稱裝置質量為克.
問題探究:
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裝置的作用_________.
若步驟中注射器推拉速率過快,則測定的的質量分數會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變").
試根據實驗所記數據計算出該燒鹼樣品中的質量分數_________(不要求些計算過程).
難度:
瀏覽量:43
利用白磷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生成白色固體五氧化二磷,而使試管內氣體體積減小,測出氣體減少的體積即為試管內空氣中所含氧氣的體積;
使用注射器改變瓶內氣體的多少而改變瓶內壓強;當緩緩向外拉動活塞時,瓶內氣體被抽出,壓強減小,外界氣體則會從長頸漏斗進入瓶內,可以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打開試劑瓶時,為防止瓶蓋沾染桌面雜物污當瓶內葯品,瓶蓋應倒放在桌面上;為防止氫氧化鈉吸收空氣中的水份及二氧化碳,存放時應密封保存;
氫氧化鈉,碳酸鈉都能與鹽酸反應,向瓶內加入稀鹽酸時,稀鹽酸與瓶內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發生反應;使用該裝置進行實驗時,鹽酸有揮發性,會使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中混有氣體,測得的氣體體積不準確;如果葯品量過多,會出現因注射器過小而無法完成測定;如果葯品過少,也會因產生氣體較少而無法測量;
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乾燥混合氣體;鹼石灰既可吸收水又可吸收二氧化碳,裝置起到防止空氣中二氧化碳進入裝置而對實驗測定產生影響;
推拉速度過快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快速通過裝置,部分二氧化碳氣體未能被完全吸收,會使得測定量偏小;
根據質量守恆定律,由裝置質量變化即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求得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利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由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求出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而計算碳酸鈉的質量分數.
解:加熱時溫度達到白磷的著火點,白磷燃燒,燃燒時產生大量的白煙;由於彈簧夾夾住了連接注射器和試管的導管,因此,白磷燃燒只能消耗試管內空氣中的氧氣,所以消耗氧氣的體積為試管體積的五分之一即;打開彈簧夾時,注射器內氣體進行試管,活塞慢慢左移到處;
故答案為:燃燒且有濃厚白煙;;;
注射器慢慢向外拉時,瓶內空氣減少壓強減小,裝置氣密性良好時,外界空氣從長頸漏斗進入瓶中,長頸漏斗下端管口處出現氣泡;
故答案為:;
該裝置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未經除雜和乾燥處理,氣體中混有氣體而使所測得的氣體不準確;
故答案為:產生的二氧化碳中混雜水蒸氣和氯化氫氣體;
若葯品加入量過大時,產生氣體量超過注射器的容積,實驗無法完成氣體的測量;若所取葯品量過少時,產生的氣體量少而不能使注射器活塞向外移動,不能測出氣體的體積;
故答案為:若樣品取多了,產生氣體可能超過注射器量程,若樣品取少了,產生氣體太少,無法測量;
圖中試劑瓶瓶蓋沒有倒放在桌面上,且敞口放置時氫氧化鈉會吸收空氣中的水份和二氧化碳而使氫氧化鈉潮解,變質;
故答案為:倒;氫氧化鈉易潮解;易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滴入的鹽酸與氫氧化鈉發生中和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與碳酸鈉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氣體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
裝置中的濃硫酸可以把產生的混合氣體中的水份吸收,而防止水對裝置質量的影響;裝置中的鹼石灰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被吸收而影響到裝置的質量;
故答案為:除水蒸氣;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鈉吸收而干擾實驗結果;
過快地推拉注射器時,氣體快速通過裝置中的氫氧化鈉溶液,而造成少量二氧化碳未來得及反應而排出,導致二氧化碳測量值偏小,所計算出的碳酸鈉的質量及質量分數都偏小;
故答案為:偏小;
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
設碳酸鈉的質量為
燒鹼樣品中的質量分數
故答案為:.
採取稀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通過測量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出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及質量分數;過程中二氧化碳氣體的測定對實驗結果起決定作用,因此需要盡可能地准確測定.
❺ 鈉與水反應實驗的一些問題。
1、Na是保存在煤油中的,為了擦去表面的煤油
2、此時生成的H2易小范圍積聚,而發生爆炸
3、表面的煤油沒有擦乾凈,可以燃燒生成C
4、C
5、不可以,煤油是可燃物
只能用沙子滅火
6、2Na2O2 + 2H2O = 4NaOH + O2
Ca(HCO3)2 + 2NaOH = CaCO3 + Na2CO3 + 2H2O
有無色氣體生成
溶液中產生白色沉澱
7、HCl為36.5 g,最後生成的就是NaCl-----Na-----HCl
所以,Na元素就是1mol,原來的Na質量=23g
設Na為xmol,Na2O2為ymol
2Na-----H2,2Na2O2-----O2
2H2-----O2
x+2y=1
x=2y
解得,x=0.5mol,y=0.25mol
即,Na質量11.5g,Na2O2質量19.5g
❻ 某實驗小組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Na與H 2 O反應
(1)2Na+2H 2 O=2NaOH+H 2 ↑ (2)驗純 ;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開拇指點專火。若聽到輕微的「屬爆鳴」聲,則表明H 2 純凈 (3)較多的鈉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使試管內H 2 與O 2 的混合氣體點燃而爆炸 (4)鈉比水輕,比苯重,落在苯水交界處。鈉與H 2 O反應產生的H 2 附著在鈉的表面使鈉浮起,脫離水面,反應停止;當鈉表面的H 2 逸出後,鈉又落回水中,與水反應,如此反復,就可以減慢Na與H 2 O的反應速率 |
❼ 鈉的性質試講
面試分為:結構化(5分鍾)+試講(10分鍾)+答辯(5分鍾)。下面以高中化學《鈉的性質》為例,展示10分鍾試講的教案:
《鈉的性質》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能說出鈉的主要物理性質、化學性質;能描述鈉與水反應的實驗現象,會書寫鈉與水、鈉與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通過實驗探究,初步學會探究物質性質的方法。
3.通過小組合作實驗,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通過鈉的性質的學習,樹立生活中的安全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鈉的化學性質,鈉與水的反應。
【難點】對實驗現象的分析。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表演化學小魔術:「課前在酒精燈燈芯里暗藏一小塊鈉,實驗開始時用膠頭滴管在燈芯內滴一滴水。組織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
提出問題:「為什麼剛才的實驗中用水點著酒精燈了呢?」
引入新課:這是因為燈芯里有金屬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金屬鈉的性質。
環節二:探究新知
實驗探究1:鈉的物理性質。
教師:展示存放在試劑瓶中的金屬鈉,強調鈉的取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用鑷子夾取小塊鈉,用濾紙把表面的煤油吸干;將鈉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綠豆粒大小的一塊,剩餘的鈉放回原試劑瓶中。)
提出問題:「觀察到了什麼實驗現象?說明了什麼?」
學生觀察思考、表述現象、歸納性質:鈉保存在煤油中、銀白色金屬、密度比水小、質軟。
實驗探究2:鈉與氧氣在加熱條件下的反應。
實驗過程:將一小塊金屬鈉放在石棉網上加熱。
提出問題:「觀察到了什麼實驗現象?得出什麼樣的結論?」
學生進行實驗,觀察、表述現象、歸納性質。(活潑性、熔點)
教師講解:鈉與氧氣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淡黃色的過氧化鈉,過氧化鈉和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並會生成氧氣,溫度達到了棉花的著火點,棉花就燃燒起來了。
學生書寫鈉與氧氣分別在常溫和加熱條件下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教師強調化學反應條件對化學反應的影響。
實驗探究3:鈉與水的反應。
教師演示實驗:向一支盛有水的燒杯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然後投入一小塊黃豆粒大小的金屬鈉,觀察實驗現象。
提出問題:「觀察到了什麼實驗現象,有什麼樣的結論?」
學生進行實驗,觀察、表述現象、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教師講解:實驗現象可以歸納成五個字「浮、熔、游、響、紅」,得出相應結論(鈉的密度比水小,鈉的熔點低,鈉與水反應放出熱量,反應放出氣體,生成的物質呈鹼性)。
提出問題:「生成的氣體是什麼?如何驗證生成的氣體是氫氣呢?」
引導學生從理論上進行分析並設計驗證實驗的實驗方案。
教師給出改進的實驗裝置和方案。
❽ 鈉與水反應實驗創新要使反應減慢有什麼辦法
燒杯中放水和煤油。切下少量鈉,放入燒杯後會下沉與水反應,生成氫氣上浮進入煤油中,反應停止,氫氣跑掉後,有進入水中反應,如此鈉會上下跳動,有效減慢鈉與水反應,且安全。
❾ 如何設計實驗裝置驗證金屬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氣
在滴有酚酞的水的燒杯中倒扣的一個漏斗,扣一支小試管收集產生的氣體,鈉與水反應停止後,將試管取出用拇指堵住試管口移近酒精燈,松開拇指聽到尖銳的爆鳴聲,證明得到的氣體不是氧氣,是氫氣。
❿ 做金屬鈉與水的反應的實驗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為了防止爆炸和其他安全問題,嚴格按照實驗操作規范 用鑷子取出,用濾紙吸干表面的易燃物質(煤油)
用小刀就可以切,切下綠豆大小的鈉,剩餘部分可以放回去(高中葯品中只有鈉和鉀可以放回試劑瓶)
超過此體積現象更壯觀但也更危險,可能發生爆炸 丟入水足夠多但是不很滿的水槽中 人不要離得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