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實驗裝置的連接順序
實驗裝置的連接順序
(1)
一般原則:
①程序
氣體發生裝置
→ 除雜
→ 乾燥
→ 收
集、性質實驗
→ 尾氣的處理
考慮乾燥與除雜的順序時,若採用溶液除
雜,則先凈化後乾燥;若用加熱除雜,
則乾燥在前,若有固體吸收劑常溫除雜,則
據題意而定。尾氣處理:有毒氣體常采
用溶液(或固體)吸收或將之點燃,無毒氣
體直接排空。
若制備的物質需很乾燥無
水份,則需在尾部加裝乾燥管,以防空氣中
的水蒸氣進入。
②介面的連接:總體上遵循裝置的排列順
序,但對於吸收裝置應長進短出(或
深入淺出);量氣裝置應短進長出;洗氣裝
置應長進短出;乾燥管應大進小出。
③氣體發生:一般按:裝置選擇與連接→氣
密性檢驗→裝固體葯品→加液體葯
品→開始實驗(按程序)→拆卸儀器→其他
處理等。
④加熱操作:主體實驗加熱前一般應先通原
料氣趕走空氣後再點燃酒精燈,其
目的:一是防止爆炸,如
H
2
還原
CuO,CO
還
原
Fe
2
O
3
;二是保證產品純度,
熄滅酒精燈時,一般是「先移後滅」的原
則。
(
2
)思維過程:原理→反應物→儀器裝置
→現象→結論→作用意義→聯想
如:
①實驗是根據什麼性質和原理?實驗目
的是什麼?
②所用反應物:名稱、狀態、代替物(據實
驗目的和相關的化學反應原理,進
行全面分析比較和推理,並合理選擇),
⑤實驗現象:
自上而下,
自左至右全面觀察;
⑵ 玻璃管橡皮管橡皮塞整套裝置的連接順序
連接橡膠管和玻璃管,應先把玻璃管潤濕,然後稍稍用手把玻璃管旋轉插入.
實驗室里組裝一套較復雜的儀器,一般的安裝順序是自下而上,再從左到右.
故答案為:潤濕;自下而上,再從左到右.
⑶ 連接儀器裝置,把玻璃管插入帶孔橡膠塞,先將玻璃管口用______,然後對准橡膠塞上的孔稍稍用力________
連接玻璃管和膠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潤濕,然後稍稍用力即可把包里觀察入(玻璃管插入)膠皮管,在容器口塞橡膠塞,把橡膠塞慢慢轉動塞進容器口
考點:儀器的裝配或連接
專題:常見儀器及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分析:根據連接玻璃管和膠皮管的方法、注意事項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連接玻璃管和膠皮管的方法、注意事項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3)綜合實驗儀器裝置連接擴展閱讀
氣密性檢驗:將壓縮空氣(或氨、氟利昂、氦、鹵素氣體等)壓入容器,利用容器內外氣體的壓力差檢查有無泄漏的試驗法。
升高溫度法:升高氣體發生裝置體系內氣體的溫度,可以臨時增大其壓強,從而使這個整體部分空氣外逸(在液體處可觀察到有氣泡放出),當溫度恢復到初始溫度時,這個整體壓強減小,導致浸沒在水中的導氣管內倒吸有一段水柱。
對於一些製取氣體量較小的裝置,可採用手握法,把導管的一端浸在水裡,兩手緊貼容器(試管)的外壁,如果裝置不漏氣,裡面的空氣受熱膨脹,導管口有氣泡放出,手移開後,導氣管內水柱上升,且較長時間不回落,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如果裝置漏氣須找出原因,進行調整、修理或更換,然後才能進行實驗。
⑷ 有關化學的所有試驗操作題名稱及步驟,請詳盡列出!
1、常用化學儀器的名稱、用途及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針對考核的基本要求,可根據儀器的用途及功能進行分類,在分類中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加深印象.
能加熱的儀器:試管、蒸發皿、燒杯(間接加熱).
用於計量的儀器:托盤天平、量簡.
用於夾持的儀器:鐵架台、試管夾.
用於加熱的儀器:酒精燈.
用於滴加少量液體的儀器:膠頭滴像
用於收集和貯存少量氣體的儀器:集氣瓶,
用於分離少量物質的儀器:漏斗.
用於攪拌和引流的儀器:玻璃棒.
2.八項重要的基本操作
八項重要的基本操作是:葯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儀器裝置的連接、裝置氣密性的檢查、過濾、蒸發、玻璃儀器的洗滌、溶液的配製等.復習時,應重點掌握每項操作的方法、涉及到的儀器及操作的注意事項,特別要注意對操作失敗原因的分析.
3.實驗室規則和安全常識
安全意識是公民科學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室所用的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蝕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時一定要嚴格遵照有關規定和操作規則,保證安全.為此,要注意以下三類.
嚴格遵守實驗室「三不準」原則;
注意葯品的用量;
對可燃氣體(H2、CO、CH4)的性質實驗,一定要注意可燃氣體的純度,以防發生爆炸;有毒氣體(CO)的實驗應在通風櫥中進行,尾氣應用適當的方法處理,以防污染空氣.
4.氣體的制備
實驗室製取氣體及其性質實驗,是屬於基本操作的簡單綜合實驗.復習時,可從所需葯品、反應原理、選用的儀器裝上、收集方法、驗滿或驗純以及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歸納總結.通過對比制氣裝置和收集裝置,突出氣體的個性及幾種氣體的共性,提高記憶效果.
有關氣體制備.
(1)氣體的發生裝置
根據所用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可分為兩類:
(2)氣體的收集裝置
根據氣體的溶解性及密度,選擇用排水法(氣體難溶於水)或向上排空氣法(氣體密度比空氣大)、向下排空氣法(氣體密度比空氣小)進行收集.
(說明:排空氣集氣法中的「向上」或「向下」不是指瓶口的取向,而是指空氣從瓶中被排出的流向)
(3)集氣瓶的多種用途
①集氣瓶:收集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氣體流向是。長進短出。
比空氣輕的氣體氣體流向為「短進長出」.若瓶中盛滿水,則由短管進氣排出水,收集難溶於水的氣體.
②量氣瓶:定量收集量取氣體體積的實驗裝置,氣體「短進長出」.
③儲氣瓶:先排水集氣後,使用氣體時,用高位水(或接水龍頭)將瓶內氣體壓出,水從長管進,氣體從短管出.
④洗氣瓶:瓶內放適量液體試劑(約l/3)用於氣體的乾燥(除去水蒸氣)、凈化(吸收雜質)或性質實驗(檢驗某氣體存在或驗證某氣體性質),則應「長進短出」.
(4)裝置氣密性的檢查
不論是何種氣體的制備,都要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5)防倒吸
用排水集氣法將氣體集滿後,應先從水槽中取出導管,再熄滅酒精燈.
(6)棉花團的作用
用 KMnO4分解製取O2時,應將棉花團置於大試管口處,以防止 KMnO4粉末從導管口噴出。
5、物質的檢驗
物質的檢驗涉及對物質的鑒定、鑒別和推斷等多個方面.其主要內容包括:幾種氣體(O2、H2、CO2、CO、CH4)的檢驗;碳酸鹽(或CO32-)的檢驗,鹽酸、硫酸、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鑒別等.復習時一定要熟悉有關物質的性質,尤其對一些有色特徵溶液、特徵沉澱及有關反應產生的特徵現象要有清楚的認識,這是解答這類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6.物質的分離和提純
物質的分離和提純方法,可分為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兩大類.物理方法主要包括:過濾、蒸發、結晶等.化學方法主要有:直接加熱法(如除去KCl中混有的少量K2CO3),鹼化法(如用NaOH溶液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酸化法(如用稀鹽酸除去NaCl中混有的少量Na2CO3),置換法(如用鐵粉除去FeSO4中混有的少量CuSO4),沉澱法(如用BaCl2除去鹽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等.
對於物質的提純和分離,不論用何種方法都應遵循以下原則:除去雜質的過程中不能引人新的雜質;
所選試劑一般只能跟雜質起反應;反應後的生成物必須容易分離(最好是轉化為沉澱或氣體
⑸ 一道化學實驗探究裝置連接問題
高溫下水能與鐵反應,先出去水,排除鐵與水反應生成氫氣的干擾!
⑹ 常見實驗室儀器的連接(化學)
一般按照的順序是 先下後上 從左到右玻璃管 膠管以及膠塞的連接
需要在管口沾水 起到潤滑的作用 然後轉動 慢慢插入
在儀器的連接過程當中的連介面可能會導致儀器漏氣
裝置氣密性的檢查:將膠塞塞緊試管口 將導管的另外一端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 用手握緊試管外壁 觀察燒杯內的現象導管口是否有氣泡 有則氣密性好
用的是加熱法實驗完成以後 把葯品收拾好 放回原位 目的:方便我們下一次的使用
那麼對於儀器洗滌的原則:通常用到的是少量多次
遇到一些試管壁上殘留物質 我們可以藉助試管刷刷試管的內壁
玻璃儀器是否洗滌干凈 標准:在內壁附著的水 既不聚成水滴 也不成股流下
⑺ 為什麼連接安裝儀器裝置的一般順序是自下而上,從左到右。
1.把玻璃瓶插入帶孔橡膠塞。
2.連接玻璃管和膠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膠塞。
4.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⑻ 實驗室中儀器連接的原則。
一般按照的順序是先下後上,從左到右的原則進行連接。
1、把玻璃管插入回帶孔橡皮塞:左手答拿橡皮塞,右手拿玻璃管,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一端用水潤濕,然後稍稍用力轉動,使它插入;
2、連接玻璃管和膠皮管:左手拿玻璃管,右手拿橡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潤濕,然後稍稍用力既可把玻璃管插入橡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應把橡皮塞慢慢轉動進入容器口。
(8)綜合實驗儀器裝置連接擴展閱讀:
在進行儀器連接完以後的實驗操作中,我們還需要加一步很重要的操作。就是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我們做法如下:
1、首先將膠塞塞緊試管口,然後將導管的另外一端,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用手握緊試管外壁,觀察燒杯內的現象,如果說燒杯中的導管口有氣泡出現,這個時候我們就說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2、那麼當你松開手的時候,我們還可以看到的是,在導管的內部出現一段水柱,或者說導管內的液面是上升的,這也證明了裝置氣密性的良好。
⑼ 化學實驗中如何按氣流連接裝置
本實驗目的是製取二氧化氮並探究二氧化氮是否能支持木炭的燃燒,所以儀器連接順序為:製取裝置A→乾燥裝置C→二氧化氮與碳反應裝置B→吸收尾氣裝置D,儀器連接順序為:a→d→e→c→b;二氧化氮是否支持燃燒的實驗要求氣體必須是乾燥的,所以用裝置C乾燥二氧化氮氣體;二氧化氮是有毒的氣體,所以裝置D用來吸收尾氣,
(1)根據實驗目的:製取二氧化氮並探究二氧化氮是否能支持木炭的燃燒,首先要確保能生成二氧化氮氣體並乾燥;裝置C裝有濃硫酸,用於乾燥二氧化氮;裝置D吸收未反應的二氧化氮,避免污染大氣;
(2)物質的量比為2:1無毒氣體為二氧化碳和氮氣,結合質量守恆書寫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⑽ 連接儀器裝置,檢查裝置氣密性的實驗報告
首先,實驗目的連接儀器裝置,檢查裝置氣密性,
第二,儀器,
第三,實驗步驟,
第四,實驗結論
第五可以加一個實驗反思及實驗中出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