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❷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和氧氣發生裝置相同嗎 那集滿氣體後的集氣瓶的放置方法
製取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和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製取氧氣的發生裝置相同
❸ 實驗製取CO2與制O2的發生裝置是否相同為什麼
不可以。
因為加熱kmno4取o2的裝置是固固制氣,而製取氫氣(zn與h2so4反應)和co2(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是固液制氣,應用的發生裝置不一樣。
❹ 化學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發生裝置的選擇方法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常溫反應製取,不需加熱,屬於固液常溫型,版故選發生裝置權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且能溶於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實驗室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製取氧氣,屬於固體加熱型,故發生裝置應選用A,氧氣密度比空氣大且不易溶於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或排水法收集,利用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管要伸入集氣瓶底部,所以收集裝置可選用C或E;
故答案為:B;D;A;C(或E).
❺ 實驗室製取氧氣二氧化碳和氫氣需要哪些裝置 希望詳細點..中學范圍內.
氧氣
1.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常溫反應生成水和氧氣 、需要試管,導氣版管,集氣瓶
2.氯酸鉀和二權氧化錳加熱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氧氣、需要試管,酒精燈,導氣管,集氣瓶,鐵架台
3.高錳酸鉀加熱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 、需要試管,酒精燈,導氣管,集氣瓶,鐵架台
二氧化碳
稀鹽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常溫下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 、需要試管,導氣管,集氣瓶
氫氣
鋅和鹽酸反應生成氫氣和氯化鋅 、需要試管,導氣管,集氣瓶
我也是中學生,目前只學了這么多,
❻ 化學中製取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發生裝置,收集裝置,分別是什麼
氧氣:密度大於空氣,用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集氣瓶正放
co2:密度大於空氣,用向上排空氣法(因為co2可溶於水形成碳酸h2co3),集氣瓶正放
以上是我的答案,不懂得還可以問我,希望採納
❼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氣體發生裝置是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
1、葯品:稀鹽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
2、條件:內容常溫。
3、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注意:
(1)製取CO2不能用稀硫酸與大理石(或石灰石)反應,因為反應CaCO3+H2SO4==CaSO4+H2O+CO2↑,生成的CaSO4微溶於水,在溶液中析出後包裹在大理石(或石灰水)的外面,阻礙了反應的進一步發生。
(2)製取CO2一般不選用濃鹽酸,因其揮發出HCl氣體,使收集到的CO2不純。
(3)能和稀鹽酸反應生成CO2的物質還有Na2CO3、K2CO3等。Na2CO3+2HCl==Na2CO3+H2O+CO2↑。從反應速率看,石灰石(或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快慢適中,Na2CO3與稀鹽酸反應較快。
4、收集方法:
根據CO2能溶於水,密度比空氣大,製得的氣體採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5、裝置:
根據稀鹽酸是液體,石灰石是塊狀固體及反應在常溫條件下進行等情況,可以使用和實驗室制H2相同的三套裝置。
6、驗滿:用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說明已集滿。
❽ 化學中製取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發生裝置,收集裝置,分別是什麼
實驗室中 二氧化碳是碳酸鈣和鹽酸
是固液型不加熱 收集向上排空氣
氧氣是氯酸鉀 二氧化錳加熱
是固固加熱 收集排水
❾ 比較一下實驗室通常製取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產生和集氣裝置有何不同
二氧化碳制備裝置不加熱,氧氣制備裝置既有加熱的高錳酸鉀,也有不加熱的雙氧水與催化劑反應;
二氧化碳和氧氣都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但二氧化碳一般不用排水法。
方法總結:
製取氣體的裝置分兩部分:氣體發生裝置和氣體收集裝置。
發生裝置的選取根據反應條件和反應物的狀態而設計,收集裝置是根據氣體的性質(主要是物理性質)而確定的。
確定收集裝置的原則——氣體的收集方法是由該氣體的性質,如密度、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否與空氣或水反應、是否有毒等決定的。
❿ 製取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各有什麼不同
實驗室中
二氧化碳是碳酸鈣和鹽酸
是固液型不加熱
收集向上排空氣
氧氣是氯酸鉀
二氧化錳加熱
是固固加熱
收集排水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