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維轉台的二維轉台的結構設計
常見二維轉台整體布局分為T型和U型兩種。轉台結構形式總體設計確定T型結構形式。
T型為方位軸在下,俯仰軸在上的布局優點是結構緊湊,佔用空間小,適合於多感測器共用,感測器更換方便,適合用於其它大型器件的零部件。
由方位座與俯仰座構成精密伺服轉台。系統結構示意圖如圖2.1。方位底座和俯仰箱體是軸系的支撐體,其結構形式和選材將是非常關鍵。在滿足結構剛度要求的前提下,選用合理的結構形式,盡量減輕座體的重量,並通過適當的熱處理工藝,提高其機械性能。
為了確保精密轉台的使用和維修方便,設計還需考慮以下措施:
(1)採取降額設計,增加安全系數,確保系統安全可靠地工作。
(2)驅動電機採用直接安裝,減少安裝誤差,確保系統的可靠性和精度要求。
(3)轉台設限位裝置和機電聯鎖裝置。
(4)採用密封措施,嚴防雨水、塵土進入腔體。
(5)對關鍵結構件採用多種工藝處理,提高其機械性能和抗腐蝕能力。
(1)導電環的選擇:根據設計要求,應保證導電環路不少與40環,為安全及個方面考慮,備用環路保留12環。
導電環主要技術性能指標參考:
1)設計環路:52 環,合格環路:50 環
2)環路電流:信號環3A/42環,功率環5A/8環
3)環材料:H62表面鍍覆貴金屬
4)刷材料:AuNi9絲-Φ0.5,Ra < 0.2
5)絕緣電阻(環-環、環-殼):> 500MΩ/500V.DC
6)抗電強度(環-環、環-殼):500V/50Hz.AC.lmin
7)檢測條件:溫度10~35℃、濕度≯75 %
8)環接觸電阻變化值:靜態≯0.005Ω、動態≯0.010Ω
9)轉速范圍:0~300r/min
10)使用壽命:1×l07r
11)使用環境條件:溫度-45~+50℃、濕度≯85 %
㈡ 二維數控平台,定位精度0.005mm,重復定位精度0.005/500mm,選什麼傳動裝置(滾珠絲杠或其他)
你這是學生做功課吧。如果是的話,回去翻翻教科書,看看教科書上是怎麼說內的,或者直接問容任課老師。可以拿高分。
如果是企業新手,上面這些問題不是簡單結論可以解決的。
1)建議先對進行市場和同類產品進行調查。
2)然後搞幾個方案,對供貨渠道進行了解。
3)對方案進行修改後,與企業設計部門主管討論,與銷售部門進行交流。
4)優化化方案後與生產部門進行工藝可行性分析。
5)強度校核、技術論證、細化設計、成本預算。
各企業做法不盡相同,以上觀點僅供參考。
㈢ 請你設計一個驗證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並說明實驗過程。
實驗過程: ①.在實驗桌上用粉筆劃一條直線,直線兩端桌子邊緣處安上兩內個定滑輪. 將小容車放在直線中段,用粉筆在桌面上畫出小車的四邊. 然後將小車兩端用線系好繞過定滑輪後下端各吊一個質量相等的小盤. 往兩個小盤里分別放上質量不相等的砝碼,可看到小車向砝碼較重的一方運動. ②.往兩個小盤里放上質量相等的砝碼,可看到小車保持靜止.這時小車受到的兩個小盤及其所載砝碼的重力相等.這樣,又可以得出上述的二力平衡條件. ③.將小車一端撤去掛線及重物,換成用手握持測力計,讓小車保持靜止,記下測力計示數.然後用測力計測出另一端小盤及掛線和砝碼的總重,可看到兩次讀數相等. |
㈣ 制備Fe(OH)2 ,設計實驗,最好有裝置圖~!
1,取一燒杯裝適量HCl,液體上加入少量汽油,放入適量Fe,Fe+2HCl=FeCl2+H2O
2,往反應後液體中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FeCl2+2NaOH=Fe(OH)2沉澱+H2O
Fe2+容易被氧化,故在反應時加入少量汽油,汽油在反應的熱量下揮發,阻止O2將Fe2+氧化。圖自己畫,設計簡單。只要一隻鐵架台和燒杯
㈤ <數控銑床二維工作台設計>的畢業設計
我們做過 ,現在保存的還有 ,需要的話聯系
㈥ 設計實驗裝置
1.H2O2+MnO2(催化劑)
制備氫氣實驗裝置相同
2.KCLO3+MnO2(催化劑)
制備氧氣實驗裝置相同
收集一般用排水集氣
㈦ 如何設計一套實驗裝置用來檢驗C和濃H2SO4的反應生成物
先反應
C+2H2SO4=CO2↑+2SO2↑+2H2O
先通入無水硫酸銅,變藍色,檢驗出H2O
再通入品紅,褪色,檢驗出SO2
再通入酸性高錳酸鉀,除去SO2
再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檢驗出CO2
㈧ 冷霜自動灌裝機設計圖 (機械原理 二維)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
旋轉型灌裝機運動方案設計
指導教師:庄幼敏
小組成員:
機械0404 王小琛 040800404
機械0404 趙鳳滿 040800405
2007年1月19日
目錄
1. 題目
2. 設計題目及任務 …………………………………………………………………………1
2.1 設計題目 …………………………………………………………………………1
2.2 設計任務 …………………………………………………………………………1
3.運動方案 …………………………………………………………………………2
3.1 方案一 …………………………………………………………………………2
3.1方案二 …………………………………………………………………………2
3.3方案三 …………………………………………………………………………2
3.4 凸輪式灌裝機 …………………………………………………………………………4
4.運動循環圖 …………………………………………………………………………4
5.尺寸設計 …………………………………………………………………………4
5.1 蝸輪蝸桿設計 …………………………………………………………………………5
5.2 齒輪設計 …………………………………………………………………………5
5.3 傳送帶設計 …………………………………………………………………………5
5.4 曲柄滑塊設計 …………………………………………………………………………5
5.5 平行四邊形機構設計 …………………………………………………………………5
5.6 槽輪的設計 …………………………………………………………………………5
6. 電演算法與運動曲線圖 ………………………………………………………………………6
6.1 曲柄滑塊機構運動曲線圖…………………………………………………………………6
6..2 平行四邊形機構的運動曲線圖…………………………………………………………6
7.小結 ……………………………………………………………………………………………8
7.2設計小結……………………………………………………………………………………8
8.參考數目………………………………………………………………………………………8
9.附圖――方案一二機構運動簡圖
一、題目:旋轉型灌裝機運動方案設計
二、設計題目及任務
2.1設計題目
設計旋轉型灌裝機。在轉動工作台上對包裝容器(如玻璃瓶)連續灌裝流體(如飲料 、酒、冷霜等),轉台有多工位停歇,以實現灌裝,封口等工序為保證這些工位上能夠准確地灌裝、封口,應有定位裝置。如圖1中,工位1:輸入空瓶;工位2:灌裝;工位3:封口;工位4:輸出包裝好的容器。
圖1 旋轉型灌裝機
該機採用電動機驅動,傳動方式為機械傳動。技術參數見表1
表1 旋轉型灌裝機技術參數
方案號 轉台直徑
mm 電動機轉速
r/min 灌裝速度
r/min
A 600 1440 10
B 550 1440 12
2.2設計任務
1.旋轉型灌裝機應包括連桿機構、凸輪機構、齒輪機構等三種常用機構。
2.設計傳動系統並確定其傳動比分配。
3.圖紙上畫出旋轉型灌裝機地運動方案簡圖,並用運動循環圖分配各機構運動節拍。
4.電演算法對連桿機構進行速度、加速度分析,繪出運動曲線圖。用圖解法或解析法設計連桿機構。
5.凸輪的設計計算。按凸輪機構的工作要求選擇從動件的運動規律,確定基圓半徑,校核最大壓力角與最小曲率半徑。對盤狀凸輪要用電演算法計算出理論廓線、實際廓線值。畫出從動件運動規律線圖及凸輪廓線圖
6.齒輪機構的設計計算。
7.編寫設計計算說明書。
8.完成計算機動態演示。
2.3 設計提示
1.採用灌裝泵灌裝流體,泵固定在某工位的上方。
2.採用軟木塞或金屬冠蓋封口,它們可以由氣泵吸附在壓蓋機構上,由壓蓋機構壓入(或通過壓蓋模將瓶蓋緊固在瓶口)。設計者只需設計作直線往復運動的壓蓋機構。壓蓋機構可採用移動導桿機構等平面連桿機構或凸輪機構。
3.此外,需要設計間歇傳動機構,以實現工作轉台的間歇傳動。為保證停歇可靠,還應有定位(縮緊)機構。間歇機構可採用槽輪機構、不完全齒輪機構等。定位縮緊機構可採用凸輪機構等。
三、運動方案
3.1 方案一:(機構簡圖見附圖)
用定軸輪系減速,由不完全齒輪實現轉台的間歇性轉動。此方案的優點是,標準直齒輪與不完全齒輪均便於加工。缺點:一方面,傳動比過大,用定軸輪系傳動時,佔用的空間過大,使整個機構顯得臃腫,且圓錐齒輪加工較困難;另一方面,不完全齒輪會產生較大沖擊,同時只能實現間歇性轉動而不能實現自我定位。
3.2 方案二:
灌裝與壓蓋部分採用如圖所示的等寬凸輪,輸送部分採用如圖所示的步進式傳輸機構。缺點:等寬凸輪處會因摩擦而磨損,從而影響精確度;步進式傳輸機構在輸出瓶子的時候,需要一運動精度高的撥桿。
3.3 方案三:
1.如圖所示,由發動機帶動,經蝸桿渦輪減速;通過穿過機架的輸送帶輸入輸出瓶子;
由槽輪機構實現間歇性轉動與定位;壓蓋灌裝機構採用同步的偏置曲柄滑塊機構,另外,在
壓蓋灌裝機構中,分別設置了進料口、進蓋口以及余料的出口,如上圖所示。
此方案為我們最終所選擇的方案。
2.優缺點分析。
優點:蝸輪蝸桿傳動平衡,傳動比大,使結構緊湊;傳送帶靠摩擦力工作,傳動平穩,能緩沖吸震,雜訊小;槽輪機構能實現間歇性轉動且能較好地定位,便於灌裝、壓蓋的進行。
缺點:在平行四邊行機構中會出現死點,在機構慣性不大時會影響運動的進行;由於機構尺寸的限制,槽輪需用另外的電動機來帶動。
3.4 在設計過程中,曾考慮過用下圖的凸輪機構作為壓蓋灌裝機構,從而六個工位連續工作,以提高效率,但考慮到輸送裝置等各方面原因後,放棄了此方案。
四、運動循環圖
以曲柄滑塊機構的曲柄轉過的角度為參考(與槽輪的導輪轉過的角度相同)
工作轉台
停止
轉動
停止
灌裝壓蓋機構的滑塊
退
進
0 60 120 150 180 240 300 360
五、尺寸設計
5.1 蝸輪蝸桿設計:
齒數 模數(mm) 壓力角(0) 螺旋角 直徑(mm)
蝸輪 20 25 20 14.04 100
蝸桿 1 25 20 14.04 500
5.2 齒輪設計(下圖所示的惰輪以及與其嚙合的一對齒輪)——採用標准齒輪
模數(mm) 壓力角(0) 齒數 直徑(mm)
齒輪1 5 20 20 100
齒輪2 5 20 60 300
5.3 傳送帶的設計
速度:V=wr=72r/min*50mm
每兩個瓶子之間的距離S: t=S/v=1/(w1/6 ) 其中 w1為轉台的角速度 12r/min
解得:S=50mm
5.4 曲柄滑塊機構的計算
由機構整體尺寸,行程為137mmm ,行程速比系數K=1.4 偏心距為50mmm 具體設計過程見圖解法
5.5 平行四邊形機構的設計
由於已知曲柄長度為50mm,連架桿長度為706.61mm,由平行四邊形定理可得出該機構的尺寸。
5.6 槽輪的設計
L=450mm Ψ=30 ∴ R=LsinΨ =225 mm s=LcosΨ=389 mm
h≥s-(L-R-r)=130mm d1≤2(L-s)=60mm d2<2(L-R-r)=100mm
其中 L為中心距 圓銷半徑r=30mm d1為撥盤軸的直徑 d2為槽輪軸的直徑
六、電演算法與運動曲線圖
6.1 曲柄滑塊機構運動曲線圖
滑塊的位移分析
滑塊的速度分析
滑塊的加速度分析
由上述運動曲線圖知:該機構具有急回特性,由加速度曲線知,該機構沖擊較小。
6.2 平行四邊形機構的運動曲線圖
對A點進行位移、速度、加速度分析:
A點的加速度曲線
位移曲線
速度曲線
由上述曲線可以看出,平行四邊形機構在運動過程中,為勻速運動,加速度會發生突變,因而存在著沖擊。
七、小結
7.1方案簡介
在整個系統運用到了蝸桿蝸輪機構,槽輪機構,偏置曲柄滑塊機構等常用機構。完成了從瓶子的傳輸到灌裝,壓蓋,最後輸出的機器。
旋轉型灌裝機,是同時要求有圓盤的轉動,曲柄滑塊機構的運動和傳送帶的傳送的機構。
圓盤間歇轉動部分:因為在系統的原始要求中需要有間歇轉動的特性,而工位為6個,所以在其中首先引入了可以實現間歇轉動的典型機構——槽輪機構。且槽輪機構的轉動速度是圓盤轉速的6倍,並且在轉動時分別在6個工位進行停歇。
灌裝封口急回部分:灌裝和風口雖然為兩個工位,但其的運動特性是一樣的,只是有一個時間的差值而已。而我們學過的有急回特性的最典型且簡單的機構就是偏置曲柄滑塊機構。因為圓盤的轉動為12r/min,而每一轉有6個瓶子需要進行灌裝和封口的工序,所以需要曲柄的轉速也為72r/min。所以曲柄與發動機的傳動比就為20:1,所以其前面的輪系傳動只需要完成傳動從1440r/min到72r/min的變化,所以,在這之後用了蝸桿蝸輪機構將其傳動比直接變為20:1。但由於在這兩個位置的方向問題,兩個偏置曲柄滑塊為反方向的運動。因為這樣,又在兩個曲柄之間添加了兩對小的齒輪副,以實現其方向的轉換。
7.2設計小結
在真正開始設計這個機構之前,我們曾經有過很多想法,有些很幼稚,甚至不能算是機械專業的學生設計的方案,有些又過於復雜,只能想出來,卻很難實現。這次課程設計,是我們第一次將本學期《機械原理》這門課程中所學的知識綜合運用到實際中,另外對於機械設計也有了初步的認識。這次課程設計,我們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從最初的毫無頭緒到逐漸做出雛形,然後進一步改進。在這整個過程中,我們在實踐中摸索成長,同時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只有認真地掌握好理論知識,在實際應用才能夠得心應手。
八、參考資料
1.《機械原理》(第六版) 孫桓 陳作模 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第二版)朱文堅 黃平 編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3.《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 孫德志 張偉華 鄧子龍 編 科學出版社
4.《機械設計與理論》 李柱國 主編 科學出版社
5.《機械設計課程設計》 朱家誠 主編 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我找了很長時間。都沒找到,湊合用吧。。
㈨ 現需設計一套實驗裝置
答案: 解析: (1)A接GFIB接DEC (2)負 (3) (4)澱粉KI溶液變藍 (5)11
㈩ 實驗裝置的設計和組裝是一個改進的過程,請觀察下列裝置並回答相關問題.(1)A 裝置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
(1)鹽酸和碳酸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2)儀器c的名稱是錐形瓶;
(3)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E中應該盛放濃硫酸;氫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小,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所選擇的收集裝置為D;
(4)B裝置適用於固體和液體混合製取氣體,所以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混合製取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