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機車的制動系統有哪幾種或方式
制動系統是汽車上用以使外界(主要是路面)在汽車某些部分(主要是車輪)施加一定的力,從而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強制制動的一系列專門裝置。 制動系統作用是:使行駛中的汽車按照駕駛員的要求進行強制減速甚至停車;使已停駛的汽車在各種道路條件下(包括在坡道上)穩定駐車;使下坡行駛的汽車速度保持穩定。 對汽車起制動作用的只能是作用在汽車上且方向與汽車行駛方向相反的外力,而這些外力的大小都是隨機的、不可控制的,因此汽車上必須裝設一系列專門裝置以實現上述功能。 (1)按功用分:行車制動系駐車制動系輔助制動系 1)行車制動系——是由駕駛員用腳來操縱的,故又稱腳制動系。它的功用是使正在行駛中的汽車減速或在最短的距離內停車。 2)駐車制動系——是由駕駛雖用手來操縱的,故又稱手制動系。它的功用是使已經停在各種路面上的汽車駐留原地不動 3)第二制動系——在行車制動系失效的情況下,保證汽車仍能實現減速或停車的一套裝置。在許多國家的制動法規中規定,第二制動系也是汽車必須具備的。 4)輔助制動系——經常在山區行駛的汽車以及某些特殊用途的汽車,為了提高行車的安全性和減輕行車制動系性能的衰退及制動器的磨損,用以在下坡時穩定車速。 (2)按制動能量傳輸分:機械式液壓式氣壓式電磁式組合式 (3)按迴路多少分:單迴路制動系雙迴路制動系 (4)按能源分:人力制動系動力制動系伺服制動系 1)人力制動系——以駕駛員的肌體作為唯一的制動能源的制動系。 2)動力制動系——完全靠由發動機的動力轉化而成的氣壓或液壓形式的勢能進行制動的制動系。 3)伺服制動系——兼用人力和發動機動力進行制動的制動系。 (1)按制動系統的作用分類 制動系統可分為行車制動系統、駐車制動系統、應急制動系統及輔助制動系統等。用以使行駛中的汽車降低速度甚至停車的制動系統稱為行車制動系統;用以使已停駛的汽車駐留原地不動的制動系統則稱為駐車制動系統;在行車制動系統失效的情況下,保證汽車仍能實現減速或停車的制動系統稱為應急制動系統;在行車過程中,輔助行車制動系統降低車速或保持車速穩定,但不能將車輛緊急制停的制動系統稱為輔助制動系統。上述各制動系統中,行車制動系統和駐車制動系統是每一輛汽車都必須具備的。 (2)按制動操縱能源分類 制動系統可分為人力制動系統、動力制動系統和伺服制動系統等。以駕駛員的肌體作為唯一制動能源的制動系統稱為人力制動系統;完全靠由發動機的動力轉化而成的氣壓或液壓形式的勢能進行制動的系統稱為動力制動系統;兼用人力和發動機動力進行制動的制動系統稱為伺服制動系統或助力制動系統。 (3)按制動能量的傳輸方式分類 制動系統可分為機械式、液壓式、氣壓式、電磁式等。同時採用兩種以上傳能方式的制動系稱為組合式制動系統。
Ⅱ 常用的制動裝置
常用的制動裝置有雙迴路制動系統、真空制動增壓器等。輕型汽車大都採用液壓制動,既然是液壓就要使用管路。
雙迴路制動系統就是指系統內有兩個分別獨立的液壓制動管路系統,起保險的作用。一般前輪驅動轎車多採用交叉對角線形式,制動主缸的前腔與右前輪、左後輪的制動管路相通,後腔與左前輪、右後輪的制動管路相通,形成一個交叉的形對角線,這樣的好處是當有一個制動系統發生故障時,另一個系統依然能進行最低限度的制動,且不會發生跑偏現象。而後輪驅動轎車因負荷較大,多採用前後輪分別獨立制動形式,即有兩套制動總泵,一套控制前輪制動,另一套控制後輪制動。
真空制動增壓器顧名思義就是利用真空來增壓。這種裝置是一種助力裝置,一般安裝在駕駛室儀錶板前的發動機艙隔壁上,串接在制動踏板與制動主缸之間,起增加踏板力的作用,從而使駕車者省力,使得一些力氣弱小的女士或老年者也可隨意駕駛汽車。
真空制動增壓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發動機工作時產生的負壓與大氣壓之間的壓力差來迫使增壓器內橡膠膜片移動,推動制動主缸的活塞,以此來減輕人踩制動踏板的力。真空制動增壓器內部的橡膠膜片兩邊隔成兩個空腔(圖示A和B),在不踏動制動踏板時,發動機進氣歧管的負壓被引入膜片的兩邊空腔,壓力平衡,所以增壓器不工作;當踏動制動踏板時,操縱桿移動令增壓器橡膠膜片一邊的(B)空腔的真空孔(連接發動機進氣歧管)關閉,同時打開空氣孔讓外界空氣進入,由於(B)腔的氣壓大於另一腔的氣壓,迫使橡膠膜片移動並帶動制動主缸活塞移動,從而起到增壓作用;當不踏動制動踏板時,操縱桿在壓縮彈簧的作用下復位,又將空氣孔關閉,真空孔打開,增壓器兩腔的氣壓相等,橡膠膜片又回復到原來的位置。
Ⅲ 力學問題
剛才誤以為彈簧的勢能公式是 F*L,得到的結果是Mg,想想好象這個力不可能提起B;其實可以 F=hL(h為常數)的(F,L)坐標中可以看出其F=hL的積分為三交形面積 F*L/2
設彈簧系數為h, h*i=Mg, h*j=F (i,j為長度,都大於0)
設沒受F力時,重力A,B重力勢能和為0,
此時彈簧承受木板A(3Mg)的重量,則被壓下3倍的i長,所以設此時彈簧的勢能為 3Mg * 3i/2
當受到F後,彈簧的勢能為 (3Mg+F)*(3i+j)/2
重力勢能減少了 3Mg*j
彈簧勢能與重力勢能之和為 (3Mg+F)*(3i+j)/2-3Mg*j
撤消F後,B板恰好被提離地面,我們就考慮這臨界狀態(A、B速度都是0):
要提離地面的臨界狀態,彈簧對B的力剛好為Mg,所以彈簧被拉伸了i長,所以彈簧勢能此時是Mg*i/2 ;
另外從「恰好」兩字我們可以知道B被提的高度趨進於0,所以B的勢能沒變;
而A的重力勢能是 3Mg*4i (0重力勢能時,彈簧被壓了3i長,既高度為-3i,此時又被拉伸了i長,所以比0重力勢能面高4i)。
所以彈簧勢能與重力勢能之和為 Mg*i/2+3Mg*4i=12.5Mgi
因為能量守恆,兩個狀態的動能都為0,所以勢能相等
(3Mg+F)*(3i+j)/2-3Mg*j=12.5Mgi
把h*i=Mg, h*j=F 帶入式子
(3hi+hj)(3i+j)/2-3hi*j=12.5hi*i
兩邊可除以h,整理得 j*j-16i*i=0
有兩解 j=4i
所以F=h*j=h*4i=4Mg
這道題可以用簡單的振動來做,A受合力為0時(彈簧和重力都為3Mg,方向相反)為振動中心位置,B快提起的臨界狀態,彈簧變動了4i,所以下壓的距離也是4i,F=4Mg 這樣做雖然簡單,但過程需要上面的計算支持!
Ⅳ 初三物理:為什麼機械手錶是利用彈性勢能
機械表無需電池,是靠發條盒提供動力運轉的,發條盒內的發條其實就是個彈性很好的彈簧,上發條就是壓縮彈簧的過程。通過彈簧變長釋放其彈性勢能給機械表運轉提供動力。
Ⅳ 機械能守恆問題
你可能糊塗了,我解釋下,你看明白不?
1勢能是誰的?(重力勢能彈性勢能電勢能)物體的?還是其他?
答:勢能是系統的。
重力勢能是物體和星球之間由於相互作用及其相對位置變化而共有的。彈性勢能是發生了彈性形變的物體具有的。電勢能是電荷之間由於相互作用及其相對位置變化而共有的。
2機械能總量不變能直接說物體?不說系統?
機械能總量不變是指系統機械能總量不變。平常說物體機械能總量不變只是習慣說法,或者簡便說法而已。如果再滿足系統內物體只有重力和彈力做功,雖然還可能受其它的力但其他的力對系統內的物體不做功,則系統機械能守恆。
3機械能總量不變和機械能守恆是一回事么?
不一定是一回事。機械能總量不變不一定機械能守恆,因為系統內物體不一定只有重力和彈力做功;但反過來,機械能守恆一定機械能總量不變。
不知道,你明白了沒有!
問題補充:
我說的物體就是簡諧振動的物塊啊。。。。
彈性勢能是物塊的???應該是彈簧的啊????
回:彈性勢能是彈簧的,動能是物塊的,彈簧的彈性勢能和物塊的
動能相互轉化,只有彈力做功,彈簧和物塊構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恆。
你說的那個例子,是以B所在的水平面為零勢能面,地球、物體構成一個系統,在B處重力勢能為零,在最高A、C處動能為零,物體雖然還受繩子的拉力,但拉力總與物體的瞬時速度方向垂直,拉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所以機械能守恆。
Ⅵ 汽車制動傳動裝置的分類及組成
制動器可以分為摩擦式和非摩擦式兩大類。
①摩擦式制動器。靠制動件與運動件之間的摩擦力制動。
②非摩擦式制動器。制動器的結構形式主要有磁粉制動器(利用磁粉磁化所產生的剪力來制動)、磁渦流制動器(通過調節勵磁電流來調節制動力矩的大小)以及水渦流制動器等。
按制動件的結構形式又可分為外抱塊式制動器、內張蹄式制動器、帶式制動器、盤式制動器等;按制動件所處工作狀態還可分為常閉式制動器(常處於緊閘狀態,需施加外力方可解除制動)和常開式制動器(常處於松閘狀態,需施加外力方可制動);按操縱方式也可分為人力、液壓、氣壓和電磁力操縱的制動器。
按制動系統的作用 制動系統可分為行車制動系統、駐車制動系統、應急制動系統及輔助制動系統等。上述各制動系統中,行車制動系統和駐車制動系統是每一輛汽車都必須具備的。
制動操縱能源 制動系統可分為人力制動系統、動力制動系統和伺服制動系統等。以駕駛員的肌體作為唯一制動能源的制動系統稱為人力制動系統;完全靠由發動機的動力轉化而成的氣壓或液壓形式的勢能進行制動的系統稱為動力制動系統;兼用人力和發動機動力進行制動的制動系統稱為伺服制動系統或助力制動系統。
按制動能量的傳輸方式 制動系統可分為機械式、液壓式、氣壓式、電磁式等。同時採用兩種以上傳能方式的制動系稱為組合式制動系統。
Ⅶ 起重機制動裝置是通過什麼原理實現機構制動的
制動抄裝置分多種,有電磁液壓制動襲器、帶式制動器、錐形制動器、電磁碟式制動器,前兩種是靠液壓產生的推理是制動片或帶抱住與電機減速器連接的制動輪,通過摩擦降速最後停止,實現制動的效果,後兩種則是正常狀態下制動盤在彈簧壓縮力的作用下和電機軸緊靠在一起摩擦制動,通電後電磁力大於彈簧的壓縮力,使制動盤和電機軸分離,機構開始動作。
下載安卓版手機應用「微特匯」,近期新增問答和論壇功能,內容更專業。
Ⅷ 關於機械能守恆 彈性勢能的問題 彈簧不是要受固定它的支持點的力嗎
彈簧受到的固定支點的力是外力,但是受這個力的同時肯定有其他力在另一端同時存在,兩端力是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對於彈簧這個整體來說是受力平衡,外力對彈簧壓縮所做的功轉化成彈簧的彈性勢能,而固定點的力只有力而未有位移所以對彈簧不做功,就沒有能量轉化,所以能量還是守恆的。
Ⅸ 什麼是制動裝置,工作原理是什麼
制動裝置(制動裝備)是汽車裝設的全部制動和減速系統的總稱,其功能是使行駛中的汽車減低速度或停止行駛,或使已停駛的汽車保持不動,由於制動裝置的結構和性能直接關繫到車輛、人員的安全,因而被認為是汽車的重要安全件,受到普遍的重視。
汽車以一定的車速行駛時具有一定的動能。隨著汽車行駛速度的不斷提高,要使行駛中的汽車減速或停車,就必須強制地對汽車施加一個與汽車行駛方向相反的力,這個力叫做制動力。制動裝置(汽車制動系統)就是產生制動力的裝置。
駕駛員能夠根據道路和交通等情況對制動力進行控制,以實現一定程度的強制制動,使汽車減速或停車,這一功能是制動系統的主要功能。下坡行駛時,為了使汽車維持穩定的車速,也需要制動系統起作用,這是制動系統的又一功能。另外,當汽車停下來後,需要可靠的停車(包括在坡道上停車)。使汽車原地可靠停車也是制動系統的功能之一。
由此可見制動裝置包括下列制動和減速系統:
1、行車制動系(常用制動系),即用以使行駛中的車輛減速或停駛的零部件總稱;
2、應急制動系,即在行車制動系失效的情況下,仍能使行駛中的車輛減速或停駛的零部件總稱;
3、駐車制動系,即使停駛的車輛(包括坡道停車)以機械作用保持其不動的零部件總稱;
4、輔助制動系,即為輔助行車制動系而設,能使行駛中的車輛(特別是下長坡時)持續地減低或穩定車輛速度的零部件總稱;
5、自動制動系,即當掛車與牽引車連接的制動管路滲漏或斷裂時,能使掛車自動制動的零部件總稱。
制動裝置工作原理:
汽車制動系統一般採用摩擦制動,車輪制動器利用摩擦制動車輪,輪胎與路面間的摩擦力使汽車停車。因此,制動的實質就是將汽車的動能強制地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通常是熱能),擴散到大氣環境中。
各種類型的制動系統,其工作原理類似,故可用一種簡單的液壓制動系統來說明一般制動系統的工作原理。
該制動系統由鼓式制動器和液壓傳動機構組成。車輪制動器主要由旋轉部分、固定部分和張開機構組成。旋轉部分是一個以內圓面為工作表面的金屬制動鼓8它固定在車輪輪轂上,隨車輪一同旋轉。固定部分包括制動蹄10和制動底板11等。制動底板用螺栓與轉向節凸緣(前輪)或橋殼凸緣(後輪)固定在一起。在固定不動的制動底板上,有兩個支承銷12,支撐著兩個弧形制動蹄的下端。制動蹄的外圓面上鉚有摩擦片9。制動蹄上端用回位彈簧13拉緊壓靠在輪缸活塞7上,下端松套在支承銷上。
液壓傳動機構主要由制動踏板1、推桿2、制動主缸4、制動輪缸6和油管5等組成。制動踏板通常安裝在駕駛室內,踩下踏板可使推桿的一端移動,推桿的另一端支承在制動主缸活塞3上。制動主缸活塞安裝在制動主缸里,可由駕駛員通過制動踏板機構來操縱。液壓制動輪缸裝在制動底板上,用油管與裝在車架上的液壓制動主缸相連。制動主缸、油管和制動輪缸里充滿了制動液。
Ⅹ 電動機的剎車裝置是什麼原理
剎車片(機械制動)
;電磁抱閘,能耗制動、反接制動(電磁製動)
剎車片的原理最簡單,解體電動機就可以了解。
電磁抱閘:電機與電磁抱閘的電源是同步的,電磁抱閘的電源從電動機的接線盒或接觸器下端引出,電磁抱閘的工作原理:通電時,電磁力使抱閘裝置分開,電機可以轉動,停電時,由於內部失去磁力,彈簧使抱閘裝置合上,電機停轉。
能耗制動:所謂能耗制動,即在電動機脫離三相交流電源之後,定子繞組上加一個直流電壓,即通入直流電流,利用轉子感應電流與靜止磁場的作用已達到制動的目的。
反接制動:在電動機切斷正常運轉電源的同時改變電動機定子繞組的電源相序,使之有反轉趨勢而產生較大的制動力矩的方法。反接制動的實質,使電動機欲反轉而制動,因此當電動機的轉速接近零時,應立即切斷反接轉制動電源,否則電動機會反轉。實際控制中採用速度繼電器來自動切除制動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