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金屬線膨脹系數的測量實驗
做有關比彎曲 和溫屈率方面的
❷ 金屬線膨脹系數除了使用千分表測量L外還有什麼方法
光杠桿放大法是一種利用光學放大方法測量微小位移的裝置。
由於,在拉伸法測量楊氏模量的實驗中,金屬絲的伸長量很難測量,所以必須使用光杠桿放大後,才能夠測量出來。
❸ 大學物理實驗(唐海燕)實驗26 線膨脹系數測試實驗的預習思考題答案
用計算機連接千分表,讀出每個時刻的長度,計算每個溫度下線膨脹系數,由於線膨脹系數不是常量,發現線膨脹系數突變。
❹ 工科中的那種實驗裝置圖怎麼畫
基礎點的軟體可以使用visio;專業一點的可用autoCAD
❺ 水的沸騰實驗裝置圖化學
(1)根據所畫的圖象,橫坐標軸是時間軸,那麼就得需要秒錶來記錄時間;
(2)水沸騰時是劇烈的汽化現象,有氣泡生成,氣泡由小變大,從而判斷圖丙正確;
(3)根據圖象我們可以判斷,水在第三分鍾開始沸騰,故沸點為98℃,此時水溫不變,而水在一標准大氣壓下沸點為100℃,此時98℃說明大氣壓強小於一標准大氣壓;
(4)做實驗要講究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能隨意改動數據,因為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故答案為 (1)秒錶;(2)丙;(3)不變,98,<;(4)不對,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❻ 如圖是某趣味實驗裝置圖,擠壓膠頭滴管後,可觀察到什麼現象請分析其原因,並寫出化學方程式
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而使瓶內的氣體被消耗,壓強變小,專氣球變大,故本題屬答案為:氣球脹大;CO 2 被濃NaOH溶液吸收,錐形瓶內的氣壓減小,外界大氣壓大於錐形瓶內的氣壓,使氣球脹大.2NaOH+CO 2 ═Na 2 CO 3 +H 2 O. |
❼ (2012遼陽)為了探究金屬的熱脹冷縮現象,沈老師製作了如圖所示的「金屬線膨脹演示器」.取兩根等長的
(1)指針向右偏轉幅度越大,說明金屬絲越長,並帶動指針右移動的距離較大,因此金屬絲的膨脹程度越大;
(2)比較鐵和銅兩種金屬受熱膨脹情況時,需選擇粗細相同的鐵絲和銅絲,並且加熱時要用完全相同的兩支蠟燭;
(3)探究金屬的膨脹與溫度的關系,要保證兩根金屬絲的材料、粗細相同,兩根蠟燭的火焰不同;
(4)因為影響金屬絲熱漲冷縮的因素有:粗細、材料、溫度,因此探究金屬絲與其中一個因素關系時,需控制其他兩個因素不發生改變,故需用控制變數法進行探究,為了明顯看出金屬絲的熱脹冷縮,因此將金屬絲的熱脹冷縮轉換為了指針的偏轉;故該實驗運用了控制變數法和轉換法.
故答案為:①越大;②粗細相同;完全相同;③蠟燭的火焰不同;(4)控制變數法;轉換.
❽ 大學物理實驗數據處理固體線脹系數的測定,儀器誤差ΔL0=0.5cm.ΔD=0.5cm.Δb=0.1cm.ΔT=0.2cm.Δr=0.05cm
言在目前大學物理實驗教材中[1~5],測量固體線脹系數的方法有很多種,如流水加熱法、蒸氣加熱法、電加熱法等,其中電加熱法因其操作簡單,加熱迅速,並可在多個溫度工作點下進行測量等優點而倍受青睞.但我們用固體線脹系數測定儀(長春市第五光學儀器廠生產,GXC固體線脹系數測定儀)測量時,發現誤差太大,分析其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溫控方法不當.因為實驗過程中被測固體棒達到熱平衡的時間與溫度計響應時間不可能完全同步,因而若在每個測量點上沒有足夠長的恆溫時間,就無法測得該溫度點對應的物體真實長度.雖然該測量儀可以調節加熱功率,但卻很難找到恆溫工作點.二是溫度測量方法有缺陷.當把水銀溫度計插入被加熱固體中部測量讀取溫度數據時,需把溫度計從測溫環境中拔出,這必然會帶來誤差.針對以上兩個問題,我們對該實驗儀進行了改進,設計了新的溫控和測量方法.目前常用的恆溫方法有兩種:其一,區間自動控溫法.當溫度達到設定上限時,繼電器自動關斷所有或部分加熱器,由於加熱器有餘熱,控溫室溫度繼續上升,達到最高溫度點後,溫度又要下降,降到設定溫度下限時,繼電器又重新啟動加熱系統.這種控溫方式,......
本實驗通過固體線脹系數測定儀測定不同金屬的線脹系數,要求達到:1.掌握使用千分表和溫度控制儀的操作方法;2.分析影響測量精度的諸因素;3.觀察合金材料在金相組織發生變化溫度附近,出現線膨脹量的突變現象。二實驗原理絕大多數物質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這是由於物體內部分子熱運動加劇或減弱造成的。這個性質在工程結構的設計中,在機械和儀表的製造中,在材料的加工(如焊接)中都應考慮到。否則,將影響結構的穩定性和儀表的精度,考慮失當,甚至會造成工程結構的毀損,儀表的失靈以及加工焊接中的缺陷和失敗等等。固體材料的線膨脹是材料受熱膨脹時,在一維方向上的伸長。線脹系數是選用材料的一項重要指標,在研製新材料中,測量其線脹系數更是必不可少的。SLE-1固體線脹系數測定儀通過加熱溫度控制儀,精確地控制實驗樣品在一定的溫度下,由千分表直接讀出實驗樣品的伸長量,實現對固體線脹系數測定。SLE-1固體線脹系數測定儀的恆溫控制由高精度數字溫度感測器與HTC-1加熱溫度控制儀組成,可加熱溫度控制在室溫至80.0◦C之間。HTC-1加熱溫度儀自動檢測實測溫度與目標溫度的差距,確定加熱策略,並以一定的加熱輸出電壓維持實測溫度的穩度,分別由四位數碼管顯示設定溫度和實驗樣品實測溫度,讀數精度為±0.1◦C。專用加熱部件的加熱電壓為12V。物質在一定溫度范圍內,原長為l的物體受熱後伸長量∆l與其溫度的增加量∆t近似成正比,與原長l也成正比,即:∆l=α·l·∆t。式中α為固體的線脹系數。實驗證明:不同材料的線膨脹系數是不同的。本實驗配備的實驗樣品為鐵棒、銅棒、鋁棒(加工成6×400mm的圓棒)。三儀器技術指標1、溫度讀數精度:±0.1◦C。2、溫度控制穩定度:±0.1◦C/10分鍾。3、溫度設定范圍:−5.0◦C∼+85◦C,四位數碼管顯示。4、實驗樣品實測溫度:室溫至82.0◦C,四位數碼管顯示。5、伸長量測量精度:0.001mm,量程:0∼1mm。6、HTC-1加熱溫度控制儀使用條件1)輸入電源:220V±10%50Hz∼60Hz2)濕度:<85%3)溫度:0∼40◦C4)功耗:<70w圖1.1、加熱電壓輸出指示2、實驗樣品實測溫度指示3、加熱溫度設定指示4、加熱電壓輸出接線柱(–)5、加熱電壓輸出接線柱(+)6、輔助備用電源輸出DC口7、輔助備用電源開關8、測溫探頭連介面9、測溫感測器校正10、溫度設定−5◦C按鈕11、溫度設定+5◦C按鈕12、溫度設定−0.1◦C按鈕13、溫度設定+0.1◦C按鈕14、拆卸實驗樣品輔助孔15、固定架15A、加熱部件輸入接線柱(–)15B、測溫感測器介面15C、加熱部件輸入接線柱(+)16、隔熱盤17、隔熱管18、實驗樣品19、加熱導熱均衡管20、測溫感測器21、實驗裝置底盤22、隔熱盤23、隔熱棒24、千分表固定螺釘25、千分表1)被測實驗樣品外形尺寸:直徑Φ6×長度400mm,整體要求平直;2)千分表安裝須適當固定(以表頭無轉動為准)且與被測物體有良好的接觸(讀數在0.2∼0.3mm處較為適宜,然後再轉動表殼校零);3)因伸長量極小,故儀器不應有振動;4)千分表探頭需保持與實驗樣品在同一直線上。3、儀器使用(HTC-1加熱溫度控制儀)1)連接溫度感測器探頭連線,連接加熱部件接線柱。2)HTC-1加熱溫度控制儀開機時儀器設定溫度為20.0◦C,因此實驗時如室溫低於此溫度時,請將溫度設定低於室溫5◦C以上,儀器預熱5分鍾後,測溫顯示3窗顯示室溫。3)實驗時可以室溫作為實驗開始溫度,也可在高於室溫的溫度點上作為開始實驗溫度,如室溫為12◦C,可用15◦C作為開始實驗溫度。4)調節(10、11、12、13)按鈕,設定加熱溫度,須高於室溫,此時可觀察到加熱輸出指示(1)閃爍發光,亮度與輸出電壓成正比。5)加熱時實測溫度會比設定溫度低0.1∼2.2◦C,該溫度差與周圍環境散熱條件有關,實測溫度顯示窗顯示實驗樣品的實際溫度,實驗中須保持該溫度10分鍾以上,使實驗樣品內外溫度均勻。6)加熱實驗樣品時,實測溫度以一定的速率上升,並會出現1∼2次的溫度波動後,實測溫度會趨於穩定,並保持實測溫度±0.1◦C/10分鍾。五實驗內容1、連接溫度感測器探頭連線,連接加熱部件接線柱。2、旋松千分表固定架螺釘,將實驗樣品(Φ6×400mm)插入實驗裝置的加熱部件內(加熱導熱銅管內),再插入隔熱棒(23)(不銹鋼)壓緊後,安裝千分表,注意被測物體與千分表測量頭保持在同一直線。3、安裝千分表在固定架上,使它與隔熱棒有良好地接觸(千分表讀數值在0.2∼0.4mm處),然後旋緊螺栓,不使千分表轉動,再轉動千分表圓盤讀數為零。4、實驗溫度以實測溫度為准,當實測溫度顯示值上升到大於設定值,停止加熱電壓輸出,一般在接近設定溫度時HTC-1加熱溫度控制器降低加熱電壓輸出,實測溫度與設定溫度的差值是一定的加熱電壓輸出補償實驗裝置的散熱。因此設定溫度與室溫相差較大時,實測溫度穩定後,實測溫度與設定溫度的差值也較大。所以在設定溫度由室溫至較高溫度時,應比實驗溫度(實測溫度)略高0.1∼2.2◦C。5、確定實驗溫度點,實驗溫度一般可比室溫增加10◦C,20◦C,30◦C,40◦C,50◦C···,或比室溫增加5◦C,10◦C,15◦C,20◦C,25◦C···。6、接通HTC-1加熱溫度控制儀的電源,加熱實驗樣品時,實測溫度以一定的速率上升,並會出現1∼2次的溫度波動後,實測溫度趨於穩定,持續穩定十分鍾4以上的實測溫度,記錄∆l和∆t,並通過最小二乘法線性擬合計算得到線脹系數α,並研究其線性情況。7、換不同的金屬棒樣品,分別測量並計算各自的線脹系數,與理論參考值比較,分析研究誤差原因七思考討論1、試分析哪一個量是影響實驗結果精度的主要因素?2、試舉出幾個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術中應用線脹系數的實例。3、若實驗中加熱時間過長,儀器支架受熱膨脹,對實驗結果有何影響?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