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明在實驗室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1)他的實驗裝置擺放如圖甲所示
(1)如圖甲,蠟燭、凸透鏡、光屏不在同一直線上;蠟燭、凸透鏡、光屏的順序不對,要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依次排列蠟燭、凸透鏡、光屏.
(2)如圖乙,蠟燭在光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說明凸透鏡成實像,物距小於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用於投影儀或幻燈機.
(3)蠟燭變短了,光屏上的像會向上移動,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根據過光心不改變方向,凸透鏡向下移動,或光屏向上移動.
故答案為:(1)①蠟燭、透鏡、光屏不在同一直線上;②蠟燭、凸透鏡、光屏的排列順序不對;(2)投影儀;(3)下.
❷ 小明在實驗室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 (1)他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如果
(1)從圖上看,將蠟燭放在了凸透鏡和光屏的中間,這樣無法在光屏上成像. 而光屏、燭焰、凸透鏡的中心未在同一高度處,並且相差很大,這樣使像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故答案為:①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三者位置順序放錯,從左至右應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和光屏;②蠟燭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和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若將蠟燭放在焦點處,則發出的光經凸透鏡後,平行於主光軸,則在光屏上會出現一個與凸透鏡等大的圓形的光斑. 故答案為:點燃的蠟燭放在凸透鏡的焦點處. (3)若小明的眼是近視眼,則經晶狀體的折射,像會成在視網膜之前,所以應佩戴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這樣可使像成在視網膜上,更加清晰. 故答案為:近;該透鏡是凹透鏡,能將光發散. |
❸ 如圖所示,是某物理實驗小組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1)將蠟燭
(1)物體此時距透鏡的距離有可能恰好為一倍焦距,此時物體不成像.所以光屏上沒有清晰的像.
物體此時距透鏡的距離有可能小於一倍焦距,物體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虛像,由於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所以光屏上也不會有清晰的像.
物體此時的距離即使大於一倍焦距,成實像,若蠟燭、凸透鏡、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此時光屏上也不會有清晰的像.故有以下三種可能:A.光屏、燭焰的中心不在凸透鏡的主光軸上;B.物距小於透鏡的一倍焦距;D.蠟燭在透鏡的焦點上.
(2)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蠟燭放在距凸透鏡15cm處時,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用於幻燈機或投影儀.將蠟燭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物距增大,要在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像距要減小,所以光屏向靠近凸透鏡的方向移動,即應該向左移.
(3)如果用遮光板擋住透鏡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仍能會聚光線成完整的像,但由於會聚的光線比原來減少,所以像比原來變暗.
故答案為:(1)A、B、D;
(2)放大;左;
(3)C.
❹ 小明在實驗室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 (1) 他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如果你
(1)蠟燭,凸透鏡,光屏的擺放順序錯誤;蠟燭,光屏,凸透鏡的中心沒在同一高度(2)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內(3)近;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❺ 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中間一塊玻璃板,一邊有個蠟燭)(1)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
(1)玻璃板既能讓光透過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確定像的位置或大小,所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 (2)由於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實驗時,採用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像大小的關系. (3)因為虛像無法用光屏承接,並且必須通過光學元件進行觀察,因此眼睛必須在A蠟燭的一側; 無論如何移動後面的蠟燭,都不能與像重合,可能是蠟燭與桌面不垂直,故像也不和桌面垂直,也可能是蠟燭A和B的高度不相等.(開放性答案,意思相近即可). 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形成虛像,因為不是實際光線.光線通過透明玻璃板是從它種介質進入另它種介質會發生折射,所以對著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蠟燭在玻璃板後所成的像,同時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後的蠟燭.則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後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4)如果玻璃板或凸透鏡前的蠟燭A未點燃,成像的蠟燭成像不太清晰. (5)由於像與物關於鏡面是對稱的,當他又將玻璃板繞00′軸轉離自己,所以像也轉離自己. (6)不合理,因為一次實驗就得出結論,偶然性較大,不能找到普遍規律;應該多次改變蠟燭的位置,多測幾組數據(至少要測三組以上)得出的結論才具代表性. 故答案為: (1)玻璃板既能讓光透過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確定像的位置或大小; (2)大小相等;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3)A;蠟燭和桌面不垂直;反射;折射; (4)成像不清晰; (5)轉離自己; (6)不合理;只從一組數據不能找到普遍規律,至少要測三組以上. |
❻ 王明同學在實驗室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1)他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如
(1)從圖上看,將蠟燭放在了凸透鏡和光屏的中間,這樣無法在光屏上成像. 而光屏、燭焰、凸透鏡的中心未在同一高度處,並且相差很大,這樣使像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故答案為;①蠟燭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和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②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三者位置順序放錯,從左至右應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和光屏. (2)若將蠟燭放在焦點處,則發出的光經凸透鏡後,平行於主光軸,則在光屏上會出現一個與凸透鏡等大的圓形的光斑. 故答案為:可能出現的原因是燭焰處於凸透鏡焦點的位置上. (3)由題意知,u=35cm,v=20cm,因在光屏上恰好出現清晰燭焰的像,所以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實像,則此時物距u=35cm,v=20cm,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中的物距大於二倍焦距成倒立縮小實像,像距大於一倍焦距小於二倍焦距可得
❼ 用此實驗裝置探究近視眼的成因,寫出實驗過程(實驗器材蠟燭,用薄膜充入水後製成水凸透鏡,光屏)
將蠟燭、水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同一水平面上(注意三心同高),確定好焦距後,將蠟燭放在2倍焦距以外,不斷移動光屏,直到呈現出一個清晰的像;此時,蠟燭與光屏位置不變,推動與水凸透鏡相連的注射器,是水凸透鏡增厚,再觀察光屏上蠟燭的像發生什麼變化,由此得出結論。 (註:蠟燭代表物體,水凸透鏡代表晶狀體,光屏代表視網膜。近視眼是因為晶狀體變厚,像呈現在視網膜之前產生的,知道吧?)
❽ 小芳在實驗室用蠟燭燃燒法通過下圖甲裝置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經過多次實驗,發現誤差仍然很大.你猜
通過下圖1裝置,用蠟燭燃燒法測得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會偏低,因為蠟燭燃燒在消耗氧氣的同時產生二氧化碳.故填:偏低;蠟燭燃燒在消耗氧氣的同時產生二氧化碳. (3)待蠟燭熄滅後(蠟燭有剩餘),接通電烙鐵電源,發現白磷先熔成液體,接著燃燒產生大量白煙,白磷能夠燃燒說明鍾罩內含有氧氣.故填:氧氣.白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化學方程式為:5O2+4P 點燃 | .
❾ 小明在實驗室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 (1)他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如
(1)燭焰的焰心、凸透鏡的光心和光屏中心沒有調到同一高度;凸透鏡應放在蠟燭和光屏之間;(2)物距等於1倍焦距;(3)近。
❿ 小明在實驗室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1)他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如果你
(1)在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應將凸透鏡放在蠟燭和光屏的中央,而小明將蠟燭放在中間了;光屏的中心沒有與凸透鏡和燭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處,這樣燭焰的像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甚至成不在光屏上. (2)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個大小不變的圓形光斑,這說明光通過凸透鏡後為平行光,所以蠟燭放在了凸透鏡的焦點上. (3)當眼近視時,晶狀體的折光能力太強,遠處射來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之前,若戴鏡子後,看遠處物體變清晰了,說明小明的眼近視了,應該用凹透鏡進行矯正.而若遠視時,由於晶狀體的折光能力太弱,在看近處物體時,像會成在視網膜之後,則需用凸透鏡進行矯正. (4)A是溫度計,是測量溫度的工具. B是電能表是家庭中測量消耗電能多少的儀表; C是杠桿,我們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所以杠桿可以研究杠桿平衡條件; D是兩彈簧秤拉同一物體,①一開始不讓兩個力在同一條直線上,可以研究兩個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力對平衡的影響.②最後當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條直線上,紙板應處於靜止狀態.所以,該裝置可以研究二力平衡條件. 故答案為:(1)蠟燭與凸透鏡位置反了;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直線上;(2)蠟燭放置在凸透鏡焦點的位置上;(3)近;對光有發散作用;(4)溫度;電能;杠桿平衡條件;二力平衡條件.
與有蠟燭的實驗室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實驗裝置的安裝
發布:2025-09-23 11:56:17
瀏覽:10
摩擦軸承怎麼分
發布:2025-09-23 11:55:32
瀏覽:95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