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能告訴我建築中的避雷引下線、等電位聯結和接地有什麼區別,具體的定義是什麼
避雷引下線:
避雷引下線是將避雷針接收的雷電流引向接地裝置的導體,按照材料可以分為:鍍鋅接地引下線和鍍銅接地引下線、銅材引下線(此引下線成本高,一般不採用)、超絕緣引下線。
等電位連接:
《雷電與避雷工程》一書對等電位定義「等電位連接是把建築物內、附近的所有金屬物,如混凝土內的鋼筋、自來水管、煤氣管及其它金屬管道、機器基礎金屬物及其它大型的埋地金屬物、電纜金屬屏蔽層、電力系統的零線、建築物的接地線統一用電氣連接的方法連接起來(焊接或者可靠的導電連接)使整座建築物成為一個良好的等電位體。」
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對等電位連接定義 「將分開的裝置、諸導電物體用等電位連接導體或電涌保護器連接起來以減小雷電流在它們之間產生的電位差。」
接地:
接地(earthing)接地指電力系統和電氣裝置的中性點、電氣設備的外露導電部分和裝置外導電部分經由導體與大地相連。可以分為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和保護接地。
工作接地就是由電力系統運行需要而設置的(如中性點接地),因此在正常情況下就會有電流長期流過接地電極,但是只是幾安培到幾十安培的不平衡電流。在系統發生接地故障時,會有上千安培的工作電流流過接地電極,然而該電流會被繼電保護裝置在0.05~0.1s內切除,即使是後備保護,動作一般也在1s以內。
防雷接地是為了消除過電壓危險影響而設的接地,如避雷針、避雷線和避雷器的接地。防雷接地只是在雷電沖擊的作用下才會有電流流過,流過防雷接地電極的雷電流幅值可達數十至上百千安培,但是持續時間很短。
保護接地是為了防止設備因絕緣損壞帶電而危及人身安全所設的接地,如電力設備的金屬外殼、鋼筋混凝土桿和金屬桿塔。保護接地只是在設備絕緣損壞的情況下才會有電流流過,其值可以在較大范圍內變動。
電流流經以上三種接地電極時都會引起接地電極電位的升高,影響人身和設備的安全。為此必須對接地電極的電位升高加以限制,或者採取相應的安全措施來保證設備和人身安全。
2. 常見的防雷裝置由哪幾部分組成,各有何作用
常見的防雷裝置有:
避雷針(由金屬尖端,金屬導體和接地極組成。用於高大建回築物防雷保護。),
避雷線答(由金屬導線和接地極組成。用於建築物和電力線路防雷保護。),
避雷器(一般用於電氣設備保護),
避雷(放電)間隙(由放電間隙和接地極組成,常見於變壓器中性點防雷保護),
電容器(用於吸收雷電波)。等。
3. 建築中的避雷引下線、等電位聯結和接地有什麼區別具體的定義是什麼
引下線指連接接閃器與接地裝置的金屬導體。防雷裝置的引下線應滿足機械強度、耐腐蝕和熱穩定的要求。
等電位即是等電勢。在一個帶電線路中如果選定兩個測試點,測得它們之間沒有電壓即沒有電勢差,則我們就認定這兩個測試點是等電勢的,它們之間也是沒有阻值的。 .
接地為防止觸電或保護設備的安全,把電力電訊等設備的金屬底盤或外殼接上地線;利用大地作電流迴路接地線。。在電力系統中,將設備和用電裝置的中性點、外殼或支架與接地裝置用導體作良好的電氣連接叫做接地。接地的功用除了將一些無用的電流或是雜訊干擾導入大地外,最大功用為保護使用者不被電擊,以 UPS 而言,有些 UPS 會將零線與地線間的電壓標示出來,確保產品不會造成對人體的電擊傷害。
特別直白的解釋:引下線就是避雷針到地網的導通線路,地網就是地下與土壤接觸用於釋放電流的部分,等電位系統是指將所有電氣系統連結在一起,防止他們產生電壓差的系統。
4. 簡述建築物防雷裝置的組成及作用原理。
防雷裝置是指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電涌保護器()及其他連接導體的總和。
一般將建築物的防雷裝置分為兩大類——外部防雷裝置和內部防雷裝置。外部防雷裝置由接閃器、引下線和接地裝置組成,即傳統的防雷裝置。內部防雷裝置主要用來減小建築物內部的雷電流及其電磁效應,如採用電磁屏蔽、等電位連接和裝設電涌保護器(SPD)等措施,防止雷擊電磁脈沖可能造成的危害。
接地裝置是防雷裝置的重要組成部分。接地裝置向大地泄放雷電流,限制防雷裝置對地電壓不致過高。除獨立避雷針外,在接地電阻滿足要求的前提下,防雷接地裝置可以和其他接地裝置共用。
(1)避雷針
避雷針一般用鍍鋅圓鋼或鍍鋅焊接鋼管製成。它通常安裝在構架、支柱或建築物上,其下端經引下線與接地裝置焊接。由於避雷針高於被保護物,又和大地直接相連,當雷雲先導接近時,它與雷雲之間的電場強度最大,所以可將雷雲放電的通路吸引到避雷針本身並經引下線和接地裝置將雷電流安全地泄放到大地中去,使被保護物體免受直接雷擊。
避雷針的保護范圍以它能防護直擊雷的空間來表示。避雷針保護范圍按GB50057-1994《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規定的方法計算。
(2)避雷線
避雷線架設在架空線路的上邊,用以保護架空線路或其他物體(包括建築物)免受直接雷擊。由於避雷線既架空又接地,所以又叫做架空地線。避雷線的原理和功能與避雷針基本相同,其保護范圍按GB50057-2000《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規定的方法計算。
(3)避雷帶和避雷網
避雷帶和避雷網普遍用來保護較高的建築物免受雷擊。避雷帶一般沿屋頂周圍裝設,高出屋面100mm~150mm,支持卡間距離1m~1.5m。避雷網除沿屋頂周圍裝設外,需要時屋頂上面還用圓鋼或扁鋼縱橫連接成網。避雷帶和避雷網必須經引下線與接地裝置可靠地連接。
(4)避雷器
避雷器並聯在被保護設備或設施上,正常時裝置與地絕緣,當出現雷擊過電壓時,裝置與地由絕緣變成導通,並擊穿放電,將雷電流或過電壓引入大地,起到保護作用。過電壓終止後,避雷器迅速恢復不通狀態,恢復正常工作。避雷器主要用來保護電力設備和電力線路,也用作防止高電壓侵入室內的安全措施。避雷器有保護間隙、管型避雷器和閥型避雷器和氧化鋅避雷器。
避雷器是一種過電壓保護設備,用來防止雷電所產生的大氣過電壓沿架空線路侵入變電所或其他建築物內。避雷器也可以限制內部過電壓。避雷器一般與被保護設備並聯,且位於電源側,其放電電壓低於被保護設備的絕緣耐壓值。當過電壓沿線路侵入時,將首先使避雷器擊穿並對地放電,從而保護了後面的設備。
5. 防雷裝置主要有哪三部分
防雷裝置主要有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三部分組成,各部分作用分別如下:
1、接閃器,專門用來接受雷閃的金屬物體。接閃的金屬桿稱為避雷器,接閃的金屬線稱為避雷線或架空地線,接閃的金屬帶、金屬網稱為避雷帶或避雷網。所有的接閃器都必須經過引下線與接地裝置相連。避雷針、避雷線、避雷網和避雷帶都是接閃器。
2、引下線,是從接閃器將雷電流引泄入接地裝置的金屬導體。防雷裝置的引下線應滿足機械強度、耐腐蝕和熱穩定的要求。
3、接地裝置,是防雷裝置的重要組成部分。接地裝置向大地泄放雷電流,限制防雷裝置對地電壓不致過高。除獨立避雷針外,在接地電阻滿足要求的前提下,防雷接地裝置可以和其他接地裝置共用。
(5)建築物防雷裝置中引下線的作用擴展閱讀:
按接地的目的,接地可分為:工作接地、防雷接地、保護接地、儀控接地。防雷接地就是針對防雷保護的需要而設置的接地,防雷接地分為兩個概念,一是防雷,防止因雷擊而造成損害;二是靜電接地,防止靜電產生危害。
工廠防雷分為整體結構防雷,就是主廠房防雷,主要基礎打接地極、接地帶,形成一個接地網,接地電阻小於10歐。再與主廠房的鋼筋或鋼構的主體連接。水泥混凝土屋頂接避雷帶或避雷針,牆外地面還得留有接地測試點,鋼構應用鍍鋅扁鐵作直接引到屋頂。
6. 建築物設避雷引下線
建築物防雷引下線的一般規定:
1、 引下線採用圓鋼或扁鋼(一般採用圓鋼),其尺寸不應小於下列數值:
圓鋼直徑為8mm;
扁鋼截面為48`mm^2`;
扁鋼厚度為4mm。
裝設在煙囪上的引下線,其尺寸不應小於下列數值:
圓鋼直徑為12mm;
扁鋼截面為100`mm^2`;
扁鋼厚度為4mm。
2 、引下線應鍍鋅,焊接處應塗防腐漆,但利用混凝土中鋼筋作引下線除外。在腐蝕性較強的場所,還應適當加大截面或採取其他的防腐措施。
3、 引下線應沿建築物外牆敷設,並經最短路徑接地,建築藝術要求較高者也可暗敷,但截面應加大一級。
4、 建築物的金屬構件(如消防梯等),金屬煙囪、煙囪的金屬爬梯等可作為引下線,但其所有部件之間均應連成電氣通路。
5 、採用多根專設引下線時,為了便於測量接地電阻以及檢查引下線、接地線的連接狀況,宜在各引下線距地面1.8m以下處設置斷接卡。
6、 利用建、構築物鋼筋混凝土中的鋼筋作為防雷引下線時,其上部(屋頂上)應與接閃器焊接,下部在室外地坪下0.8~1m處焊出一根D12mm或40mm×4mm鍍鋅導體,此導體伸向室外距外牆皮的距離宜不小於1m,並應符合下列要求:
(1)當鋼筋直徑為16mm及以上時,應利用兩根鋼筋(綁扎或焊接)作為一組引下線。
(2)當鋼筋直徑為10mm及以上時,應利用四根鋼筋(綁扎或焊接)作為一組引下線。
7 、當建、構築物鋼筋混凝土內的鋼筋具有貫通性連接(綁扎或焊接)並符合要求時,豎向鋼筋可作為引下線;橫向鋼筋若與引下線有可靠連接(綁扎或焊接)時可作為均壓環。
8 、在易受機械損壞的地方,地面上約1.7m至地面下0.3m的這一段引下線應加保護設施。
7. 什麼叫做防雷引下線自然引下
防雷引下線自然引下指的是通過避雷引下線的方式將接收的雷電流引向接地裝置。防雷引下線的相關要求:
1、引下線宜採用圓鋼或扁鋼,宜優先選用圓鋼。圓鋼直徑不應小於8mm。扁鋼截面不應小於4mm,其厚度不應小於4mm。當煙囪上的以下線採用圓鋼時,其直徑不應小於12mm;採用扁鋼時,其截面不應小於100mm,厚度不應小於4mm。
防腐措施和接閃器相同。利用建築構件內鋼筋作引下線,應符合第二、三類防雷建築物的防雷措施要求。
2、引下線應沿建築物外牆明敷,並經最短路徑接地,建築藝術要求較高的可暗敷,但其圓鋼直徑不應小於10mm,扁鋼截面不應小於80mm。
3、建築物的消防梯、鋼柱等金屬構件宜作為引下線,但其各部件之間均應連成電氣通路。
4、採用多根引下線時,宜在各引下線上距地面0.3~1.8m之間裝設斷接卡。當利用混凝土內鋼筋、鋼柱作為自然引下線並同時採用基礎接地體時,可不設斷接卡。但利用鋼筋作引下線時,應在室內外的適當地點設若干連接板,該連接板可供測量,接人工接地體和作等電位連接用。
當僅利用鋼筋作引下線並採用埋於土壤中的人工接地體時,應在每根引下線上於距地面不低於0.3m處設接地體連接板。採用埋於土壤中的人工接地體時,應設斷接卡,其上端應與連接板或鋼柱焊接,連接板處宜有明顯標志。
5、在易受機械損壞和防人身接觸的地方,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線應採取暗敷或鍍鋅鋼管,改性塑料管或橡膠管等保護措施。
(7)建築物防雷裝置中引下線的作用擴展閱讀:
防雷引下線的相關注意事項:
1、防雷引下線暗敷設焊接面不夠,焊口有夾渣、咬肉、裂紋、氣孔及葯皮處理不幹凈等現象。應按規范要求修補更改。漏刷防銹漆,應及時補刷。主筋錯位,應及時糾正。
2、引下線不垂直,超出允許偏差。引下線應橫平豎直,超差應及時糾正。避雷帶與均壓環焊接面不夠,焊口有夾渣、咬肉、裂紋、氣孔等,應按規范要求修補更改。
3、鋼門窗、鐵欄桿接地引線遺漏,應及時補上。圈樑的接頭未焊,應進行補焊。
4、引下線的固定支點間距離不應大於2m,敷設引下線時應保持一定松緊度。
5、引下線應躲開建築物的出入口和行人較易接觸到的地點,以免發生危險。在易受機械損壞的地方、地上約1.7m至地下0.3m的一段地線應加保護措施,為了減少接觸電壓的危險,也可用竹筒將引下線套起來或用絕緣材料纏繞。
8. 在建築防雷系統中,引下線的作用是什麼
連接接閃器和接地裝置,將接閃器接引到的雷電流泄放到接地裝置後再引入大地。
9. 建築防雷接地與防雷引下線
避雷引下線是將避雷針接收的雷電流引向接地裝置的導體,按照材料可以分為:鍍鋅接地引下線和鍍銅接地引下線、銅材引下線(此引下線成本高,一般不採用)、超絕緣引下線。
工藝流程:接地體→接地干線→避雷帶→引下線暗敷
防雷引下線暗敷設:
防雷引下線暗敷設應符合下列規定:
引下線扁鋼截面不得小於25mm×4mm;圓鋼直徑不得小於12mm。
引下線必須在距地面1.5~1.8m處做斷接卡子或測試點(一條引下線者除外)。斷接線卡子所用螺栓的直徑不得小於10mm,並需加鍍鋅墊圈和鍍鋅彈簧墊圈。
利用主筋作暗敷引下線時,直徑為14mm引下線不得少於二根主筋。直徑為12mm引下線不得少於四根主筋。
現澆混凝土內敷設引下線不做防腐處理。焊接應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
引下線應沿建築的外牆敷設,從接閃器到接地體,引下線的敷設路徑,應盡可能短而直。根據建築物的具體情況不可能直線引下時,也可以彎曲,但應注意彎曲開口處的距離不得等於或小於彎曲都線段實際長度的0.l倍。引下線也可以暗裝,但截面應加大一級,暗裝時還應注意牆內其它金屬構件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