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實驗室製取氧氣,應選用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分別是
如果是加熱KMnO4或KClO3採用的發生裝置是固固加熱型裝置,試管要稍微向下傾斜,回管口放一團棉花答,如果採用H2O2分解制氧氣,則採用固液常溫型的發生裝置;兩種方法的收集裝置都可以採用向上排空氣法或排水法收集
⑵ 氧氣實驗室製法的實驗裝置,收集方法,分別是什麼
排水法適合不溶於水的氣體,向上排氣法適合比空氣重的氣體(就是相對回分子質量大於29的氣體,氧答氣32可以,廣口瓶正放,導管伸入到瓶底,因為收集氣體比空氣重,就將空氣擠了出來),向下排氣法適合比空氣輕的氣體,如氫氣,氨氣,廣口瓶倒放導管伸入瓶底. 氧氣的收集可以用向上排氣法和排水法 過氧化氫加熱可以產生氧氣,但實驗室一般不用,因為會產生大量水蒸氣,實驗室制氧氣用加熱高錳酸鉀產生錳酸鉀.氯化錳和氧氣,因為不會產生雜質氣體.實驗室還可以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二氧化錳作催化劑)產生氯化鉀和氧氣. 工業上利用空氣降壓法(空氣中有百分之八十是氮氣,有百分之二十是氧氣,利用二者沸點不同) 高中教材說潛艇中有利用過氧化鈉和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來製取氧氣的 排水集氣法製取的氧氣純度比排氣法要高的多。 分解過氧化氫這個成本太高,而且在加熱分解過程中會有水蒸氣產生,高錳酸鉀由於是固體,加入催化劑二氧化錳很容易分解製得氧氣。 註:用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時,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是,加熱高錳酸鉀的試管口應朝下傾斜一定角度,避免將水倒吸至試管內造成試管爆裂。
⑶ 氯酸鉀製取氧氣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分別是什麼
試管,鐵架台,導管,酒精燈——組成氣體發生裝置,試管口略向下傾斜。
水槽,集氣瓶
——組成收集裝置。一般使用排水法收集氣體。
氯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分解為氯化鉀和氧氣,該實驗應該選擇固體加熱型的發生裝置;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且不易溶於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或排水法收集。
⑷ 如圖是實驗室用於製取或收集氧氣的裝置:(1)你一定知道實驗室如何製取並收集氧氣,請選擇一種製取氧氣
(1)如果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制氧氣,就不需要加熱;如果用高錳酸鉀或回氯酸鉀就需要加熱.答氧氣不易溶於水,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用A裝置制氧氣時需要用高錳酸鉀,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和二氧化錳和氧氣,配平即可.故答案為:A;C或D;氧氣不易溶於水或氧氣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2KMnO4
△ | .
⑸ 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時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分別是什麼
發生裝置是酒精燈,木塊,鐵架台。收集裝置是試管,導管,水槽,集氣瓶
⑹ 實驗室常用下列裝置來製取氧氣:(1)實驗室製取氣體的裝置分為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決定發生裝置的因素
(1)實抄驗室製取氣體的裝置分為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決定發生裝置的因素是: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決定收集裝置的因素是氣體的密度和溶解性等; (2)檢查裝置A的氣密性的方法是:用止水夾夾住導氣管的橡皮管,打開活塞,如水不能向下滴時,說明了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3)實驗室常用氯化銨與鹼石灰兩種固體加熱來製取氨氣,屬於加熱固體製取氣體,應選的發生裝置是:A;由於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又極易溶於水,所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所以,收集裝置是E,收集裝置不能選C的依據是氨氣極易溶於水; (4)教材中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要在集氣瓶中放少量的水或沙,目的是:為了防止濺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在做硫在氧氣中燃燒實驗要在集氣瓶中放少量的水.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氣體,防止污染空氣,在在做硫在氧氣中燃燒實驗時,水和沙子不能代替,原因是沙子不能吸收二氧化硫氣體. 故答為:(1)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氣體的密度和溶解性等; (2)用止水夾夾住導氣管的橡皮管,打開活塞,如水不能向下滴時,說明了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3)A;E;氨氣極易溶於水; (4)不能;沙子不能吸收二氧化硫氣體.
⑺ 實驗室製取氧氣(高錳酸鉀 過氧化氫 氯酸鉀)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
實驗室製取氧氣(高錳酸鉀 過氧化氫 氯酸鉀)的發生裝置:加熱固體製取氣體的裝置; 收集裝置:排水法或者向上排空氣法。
⑻ 求製取二氧化碳、氫氣、氧氣、氯氣、氨氣的實驗裝置、反應原理和收集方法
製取CO2 裝置:廣口瓶、長頸漏斗、集氣瓶。 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鹽酸。 原理:強酸置弱酸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 製取H2 裝置:啟普發生器、大試管、長頸漏斗、集氣瓶、 水槽、帶橡皮塞的導管、酒精燈、小試管 葯品:除Na,K,Ca外的相對活潑的金屬,稀HCL或稀H2SO4(不可以用HNO3) 原理:用活潑金屬置換出H2 收集方法:排水或向下排空氣 製取O2 裝置:鐵架台(含鐵夾)、大試管、集氣瓶、玻璃片、 帶導管的橡皮塞、水槽(有水)酒精燈。葯品: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或高錳酸鉀)。 原理:2KCLO3=2KCL+3O2 收集方法:排水法(因為O2的密度和空氣差不多,所以不能用排空氣法) 製取CL2 裝置:分液漏斗,圓底燒瓶,導管,酒精燈,集氣瓶,鐵架台,盛有飽和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盛有濃硫酸的集氣瓶(不要裝滿),盛有飽和食鹽水的集氣瓶. 葯品:濃鹽酸,二氧化錳 原理:MnO2+4HCl=(加熱)MnCl2+Cl2+2H20 收集方法:先通入飽和食鹽水(除去揮發的HCL),再用向上排空氣法 製取NH3 裝置:和製取O2的相同。葯品:氯化銨固體,氫氧化鈣固體(不可以使用硝酸銨) 原理:2NH4CL + Ca(OH)2 === CaCL2 + 2NH3 + 2H2O 收集方法: 用向下排氣法取氣法收集。
⑼ 製作氧氣的實驗裝置,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
氧氣的實驗室製法:
(1)葯品:氯酸鉀(白色晶體)或高錳酸鉀(紫黑色晶體)
(3)實驗裝置:
a.注意事項:①用酒精燈外焰決定試管的高度。
②鐵夾夾在試管的中上部,便於加熱。
③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以防止濕存水在反應過程中倒流到管底,使試管破裂。
④導管不可伸入試管太長,以利於氧氣排出,防止葯品堵塞導管。
⑤使用高錳酸鉀反應時,需在試管口放一小團棉花,以防加熱時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
管。
b.適用范圍:此裝置適用於固體加熱製取氣體的反應。
(4)收集方法:
a.排水法----因為氧氣難溶於水。
b.向上排空氣法----因為氧氣密度比空氣略大。(導氣管應伸入瓶底,盡量排凈空氣)
(5)驗滿方法: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瓶口,如復燃,則已收滿。
(6)檢驗方法: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瓶中,如復燃,證明是氧氣。
(7)集滿放置:充滿氧氣的集氣瓶應蓋上玻片口向上正放。
(8)操作步驟(主要有七步):
①檢----檢查裝置氣密性。
②裝----裝入葯品,用帶導管的橡皮塞塞緊
③夾----用鐵夾把試管固定在鐵架台上,並使管口略向下傾斜,葯品平鋪在試管底部。
④點----點酒精燈,給試管加熱,排出管內空氣。
⑤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
⑥取----將導管從水槽內取出。
⑦滅----熄滅酒精燈。
注意:最後兩步不可顛倒,否則水槽中的水會沿著導管流入試管,使試管破裂。
與製取氧氣的實驗裝置和收集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儀器能量是什麼
發布:2025-09-25 15:21:57
瀏覽:27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