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2)98(3)低
Ⅲ 小明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點」的實驗.(1)裝有碎冰的燒杯直接放置在空氣中,不用
(1)冰的熔點為0℃,所以裝有碎冰的燒杯直接放置在空氣中,不但能使燒杯均勻受熱,而且冰的溫度升高較慢,便於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為了使燒杯內各部分受熱均勻,還需要用攪拌棒進行攪拌;
(2)探究冰的熔化特點,不僅要探究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而且要觀察其狀態的變化;
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所以其示數為-4℃;
(3)根據表格中數據進行描點,並將各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如下圖所示:
(4)由圖象知,冰達到熔點後熔化,雖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5)因為是「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實驗,所以除了圖中的實驗器材以外,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是酒精燈;
因為水沸騰的時候發生劇烈的汽化現象,過程中形成大量的氣泡,上升,變大,到水面破裂開來,裡面的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而圖中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減小,所以圖中燒杯中的水沒有沸騰.
故答案為:(1)慢;用攪拌棒攪拌;(2)狀態;-4;
(3)如圖所示;
(4)不變;
(5)酒精燈;沒有
Ⅳ 小明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將總重為G的鉤碼掛在杠桿A處,豎直向上勻速拉
(1)杠桿的機械效率:η=
=
;
(2)根據圖示可知,將鉤碼移動到B點時,阻力回和阻答力臂都不變,動力臂減小,由F
1L
1=F
2L
2可知,動力將增大,即F′>F;
由於有用功和額外功均不變,則總功也不變,故機械效率不變,即η′=η.
故答案為:
;>;=.
Ⅳ 小明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觀察冰的熔化(冰的質量為200g),收集數據後繪制了圖乙所示的溫度-時間圖象
(1)由圖乙看出,冰在0℃時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故冰的熔點為0℃;
冰從第2分鍾到33分鍾熔化,經歷的時間回t=33min-2min=31min;冰答在熔化時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不變.
(2)熱量只能由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不能由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這說明能量在轉化或轉移時具有方向性.
(3)200g冰從-10℃到0℃吸收的熱量(2min吸收的熱量):
Q吸=c冰m冰△t=2.1×103J/(kg?℃)×0.2kg×10℃=4.2×103J,
∵冰在每個單位時間內從酒精燈吸收的熱量是相同的,
∴熔化階段31分鍾吸收的熱量:
Q吸′=
×4.2×10
3J×31=6.51×10
4J.
故答案:(1)0;31;不變;(2)方向;(3)6.51×10
4.
Ⅵ 小明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1)實驗時要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原
(1)實驗時要水平勻速拉動木塊,讓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木塊處於平衡狀態,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與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由平衡條件可知,滑動摩擦力等於拉力.
(2)由表中實驗序號為1、2、3三組實驗數據可知,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壓力不同,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由此可知:在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3)由表中實驗序號為1、4、5三組數據可知,物體間的壓力相同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由此可得:在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4)由圖乙所示圖象可知,要使木塊由靜止開始運動,拉力至少為2.3N;
故答案為:(1)當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處於平衡狀態,滑動摩擦力等於彈簧測力計示數;(2)1、2、3;(3)在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4)2.3.
Ⅶ 23.為了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小明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了如下實驗
(1)實驗中小明是通過比較海綿的凹陷程度來確定壓力作用效果的大小專;
(2)分析比較圖甲、屬乙的實驗現象,可以得出結論: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3)分析比較圖甲、丙的實驗現象,可以得出結論:當壓力大小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故答案為:(1)凹陷程度;(2)受力面積;壓力;(3)壓力;受力面積.
Ⅷ 小明利用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阻大小的關系」。甲、乙兩瓶中裝有質量與初溫都相同的
(1)溫度計示數(2)小於 (3)在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時,導體電阻越大產生的熱回量越多 (4)控制變數答法或轉換法填對一個即可)
Ⅸ 小明用圖示的裝置探究定滑輪和動滑輪工作時的特點,實驗情形如圖甲、乙、丙所示.(乙、丙兩圖中:鉤碼均
(1)比較甲乙兩圖中彈簧測力計示數的大小可知,其示數大小不變.但是圖乙中拉力的方向向下,故可得出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可以改變用力的方向; (2)分析表中的數據可知,彈簧測力計的拉力雖然每次都小於物重,說明動滑輪省了力,但二者較接近,並非理論上所說的省一半力,這是因為動滑輪自身也有重力.因此我們可以推想,如果動滑輪自身較重,大於提升的物重時,則使用動滑輪也不一定省力. 根據表中數據分析,動滑輪的重力為:G動=2F-G=2×0.6N-0.5N=0.7N; 則表中最後一行的數據F′= (G+G 動)= (1.50N+0.7N)=1.10. (3)不計摩擦和繩重,在提起的過程中,丙用的是動滑輪, 所以丙方法需要克服動滑輪的重力做功,丙比乙多做額外功,在有用功相同的情況下,可得η 乙>η 丙. 故答案為:(1)不能省力,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2)不一定;動滑輪有自重;1.10; (3)>.
Ⅹ 小明用甲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水沸騰規律」。 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中觀察到水沸騰的現象是
(1)水中產生大量氣泡,上升變大,到水面破裂(1分); (2)圖像正確(1分);吸熱,溫度不變(1分); (3)優勢;既可以研究水沸騰的規律,還可以研究液化放熱的知識(1分)(或既能研究汽化吸熱又能研究液化放熱)(或可以研究物態變化過程中伴隨能量的變化)(或把水蒸汽帶走的能量收集起來再利用,節能)。 不足:左側試管上方有膠塞,水沸騰後可能使水上方的氣壓增大,沸點升高,用相同的熱源給相同質量、初溫的水加熱,等待水沸騰時間過長,費燃料。
與小明用如圖甲和圖乙所示的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儀器能量是什麼
發布:2025-09-25 15:21:57
瀏覽:27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