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氧氣的實驗室製取: 發生裝置的選擇(依據:________) 反應原理(化學方程式): 固固加熱型
選擇固液常溫型(方便)
固固加熱型:2KMNO4=加熱=K2MNO4+MNO2+O2
2KCLO3=加熱(MNO2催化)=2KCL+3O2
固液常溫型:2H2O2=MNO2=2H2O+O2
氣閉行檢查:加熱試管若試管口有氣泡冒出則氣閉性良好
試管口應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迴流炸裂試管)
加棉花(1:防止粉末進入水槽2:防止粉末堵塞導管 粉末為高錳酸鉀固體粉末)
分液漏斗能控制反應速率(有活塞)
向下排空氣法(ρO2>ρ空氣)
試管口有連續均勻的氣泡冒出時再收集(防止剛開始排出的空氣進入 導致純度下降)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到試管口 復燃則驗滿反之則還沒有滿
結束時先撤掉酒精燈再撤掉玻璃儀器(防止撤走玻璃儀器後冷熱不均而炸裂試管)
( ⊙ o ⊙ )累死了
Ⅱ 實驗室製取氧氣,應選用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分別是
如果是加熱KMnO4或KClO3採用的發生裝置是固固加熱型裝置,試管要稍微向下傾斜,回管口放一團棉花答,如果採用H2O2分解制氧氣,則採用固液常溫型的發生裝置;兩種方法的收集裝置都可以採用向上排空氣法或排水法收集
Ⅲ 在製取氧氣時,應如何選擇發生裝置
氧氣的實驗室製法有三種:1、固液不加熱型,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條件下分解內;2、固體加熱容型,高溫使高錳酸鉀分解(註:試管口朝下以防止水蒸氣冷凝迴流導致試管受熱不均破裂);3、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下,高溫分解氯酸鉀。
Ⅳ 化學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發生裝置的選擇方法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常溫反應製取,不需加熱,屬於固液常溫型,版故選發生裝置權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且能溶於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實驗室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製取氧氣,屬於固體加熱型,故發生裝置應選用A,氧氣密度比空氣大且不易溶於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或排水法收集,利用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管要伸入集氣瓶底部,所以收集裝置可選用C或E;
故答案為:B;D;A;C(或E).
Ⅳ 製取氧氣選擇發生裝置的依據
發生裝置的選擇依據是:反應條件(固固反應還是固液反應等)
收集裝置的選版擇依據是:氣體權的物理性質_(與空氣的密度比較相對大小與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否為易溶氣體,空氣通常的相對分子量大小為29,比較相對分子量大小大體上就能比較出是用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還是用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
Ⅵ 實驗室製取氧氣,氣體的發生裝置是由什麼決定的
氣體的發生裝置由反應物的形態(固體、液體)決定。
收集裝置由氣體的版毒性、溶解性以及權密度決定。
密度比空氣小的用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的的用向上排空氣法。
難溶於水的氣體還能用排水法收集。
有毒的氣體一般不用排空氣法手機。
若該可溶性氣體有毒,則可以改用排酒精。、煤油等等..
Ⅶ 實驗室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選擇發生裝置的依據是
由於是固體加熱,為防止試管口冷凝液迴流至試管底引起試管炸裂,所以加熱的試管需要管口向下;採用排水法的原因是因為氧氣很難溶於水,若是採用向上排空氣法,那是因為氧氣比空氣重。
Ⅷ 實驗室製取氧氣,氣體的發生裝置是由什麼決定的氣體的
發生裝置根據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M與溶解性決定並且與化學性質有關
例如,M>空氣版的用向上權排空氣法,反之用下排
幾乎所有氣體都可以用排溶液法
CO氣體極易與氧氣反應使用排水法
CO2氣體溶於水不能排水法,使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利用HCO3-離子抑制溶解
同理Cl2就用飽和NaCl溶液。SO2用飽和碳酸氫鈉。SO3不能排水溶液,一碰水就變成硫酸
F2不能排水溶液因為會和水反應,我們又可以用無水乙醇之類的有機液體。高中化學反應中我們不自取F2
不要以為排硫酸就能得到乾燥氣體,理論上可以但是你不可能把手伸入硫酸
有毒氣體如氰化物我們要用排氣廚操作
Ⅸ 實驗室製取氧氣的發生裝置 (1)選擇原則根據反應物的__和__來選擇反應裝置。 (2)固體和液體
實驗室製取氧氣的發生裝置
1,選擇原則,根據反應物的【】和【】來選著反應裝置
2,固體和液體常溫型主要儀器有【】和雙孔哦【】
3固體或固體和固體混合加熱型,主要儀器有【】,【】帶鐵夾的【】和帶導管的【】等
Ⅹ 實驗室製取氧氣的發生裝置的選擇:與反應物的狀態,反應條件有��
發生裝置的選取根據反應條件和反應物的狀態而設計收集裝置是根據氣體的性質回而決定;
例如:過氧化答氫在二氧化錳催化劑作用下製取氧氣,就選用液體+固體、不需要加熱的發生裝置;如果是加熱高錳酸鉀或者氯酸鉀與二氧化錳共熱製取氧氣,就選擇固體加熱的實驗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