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下列各實驗裝置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裝置①可用於實驗室製取少量NH3或O2B.可用從a處加水
A.①裝置用於固體和液體反應生成氣體的裝置,實驗室制備少量氨氣可用濃版氨水和生石灰,制備少量氧權氣和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來制備,都可以用該裝置,故A正確;
B.②從a處加水至形成液面差,如左邊液面不發生變化,可證明氣密性良好,故B正確;
C.氫氧化鈉可腐蝕玻璃,應放在鹼性滴定管中,防止玻璃塞打不開,故C錯誤;
D.④電解硫酸鈉溶液,陰離子向陽極移動,在陽極上生成氧氣和硫酸,b應為陰離子交換膜,陽離子向陰極移動,在陰極上生成氫氣和氫氧化鈉,c應為陽離子交換膜,故D正確.
故選C.
2. 關於下列各實驗裝置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裝置①可用於驗證Na與H2O反應是否放熱B.裝置②可用
A.空氣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如果鈉和水反應放熱,導致大試管中氣體壓強增大,則紅回墨水左答端下降、右端上升,故A正確;
B.氨氣屬於鹼性氣體,可以用鹼性乾燥劑鹼石灰乾燥;常溫下氨氣和空氣不反應,且密度小於空氣,可以採用向下排空氣收集氨氣;氨氣有刺激性氣味,不能直接排空,氨氣極易溶於水,所以可以用水吸收尾氣,用倒置漏斗防止倒吸,故B正確;
C.3NO2+H2O=2HNO3+NO,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密度大於空氣,應該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氮,故C錯誤;
D.鋁具有強還原性,高溫下,能將部分金屬氧化物還原為金屬單質,如:能將二氧化錳還原為錳,該反應為鋁熱反應,故D正確;
故選C.
3. 關於下列各實驗裝置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裝置①可用於收集H2、NH3、CO2、Cl2、HCl、NO2等氣體
A、當瓶內來空氣由管口處源於上方的a管排出時,一些密度大於空氣的氣體可使用該裝置進行收集,如
HCl、SO2、Cl2、NO2;當瓶內空氣由管口處於上方的b管排出時,一些密度小於空氣的氣體可使用此裝置進行收集,如H2、NH3、CH4;若在瓶內充滿水而氣體由a管進入水則從b管排出時,該項裝置則為排水法收集氣體,不溶於水或不易溶於水的氣體可使用此裝置進行收集,如H2、NO、N2、CH4、CO;故A正確;
B、濃硫酸有吸水性,它要吸收飽和硝酸鉀溶液揮發出來的水,從而使飽和硝酸鉀溶液中的溶劑量減少,所以觀察到有晶體析出,故B正確;
C、苯中溶解溴是溶液為橙紅色,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溴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無色物質,而苯是無色、密度小於水的液體,與水不溶,所以振盪後靜置,上層溶液顏色變淺甚至無色,故C正確;
D、該方法是空氣熱脹冷縮法,原理為用手捂熱燒瓶,則廣口瓶中氣體壓強增大,玻璃管中被壓入一段水柱,則證明氣密性良好,所以能判斷氣密性是否良好,故D錯誤;
故選:D;
4. 關於下列各實驗裝置圖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裝置①常用於分離沸點不同且互溶的液體混合物B.裝置
A.裝置①為分餾操作,可用於分離沸點不同且互溶的液體混合物,並且溫度計位置和進出水方向正確,故A正確;
B.用圖②裝置起不到防倒吸的作用,應用四氯化碳,故B錯誤;
C.加熱氯化銨分解生成的氯化氫和氨氣能重新生成氯化銨,不能得到氨氣,應用氯化銨和氫氧化鈣解熱制備,故C錯誤;
D.NO2不能用排水大收集,只能用排空氣法收集,故D錯誤.
故選A.
5. 關於下列各實驗裝置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裝置①中X若為CCl 4 ,可用於吸收NH 3 或HCl,
A、水的密度比四抄氯化碳小且水和四氯化碳不互溶,所以水浮在四氯化碳的上面,四氯化碳不能和氯化氫反應,也不溶解氯化氫,該裝置既能夠吸收易溶性氣體,又能夠防止倒吸,故A正確; B、當瓶內空氣由管口處於上方的a管排出時,一些密度大於空氣的氣體可使用該裝置進行收集,如CO 2 、SO 2 、Cl 2 ;當瓶內空氣由管口處於上方的b管排出時,一些密度小於空氣的氣體可使用此裝置進行收集,如H 2 、NH 3 、CH 4 ;若在瓶內充滿水而氣體由a管進入水則從b管排出時,該項裝置則為排水法收集氣體,不溶於水或不易溶於水的氣體可使用此裝置進行收集, 如H 2 、NO、N 2 、CH 4 、CO;故B正確; C、因分液是分離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而C 2 H 5 OH和H 2 O是互溶的兩種液體,故C錯誤; D、因NH 3 是鹼性氣體,可用鹼石灰乾燥;密度比空氣小,可用向下排空法收集;極易溶於水,用倒置的漏斗可防倒吸,故D正確; 故選C. |
6. 實驗是化學研究的基礎,關於下列各實驗裝置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裝置①可用於分離煤油和
A.煤油和水能分層,故可用分液漏斗分離,故A正確; B.托盤天平精確到0.1g,無法稱取8.55g氯化版鈉固體,故B錯誤權; C.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餾法、電滲析法、離子交換法等,從海水中把鹽分離出去,可以達到淡化海水的目的,所以裝置③可用於從海水中得到淡水,故C正確; D.CO 2 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D正確. 故選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