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室內主題家居設計方案 美術和音樂 如何結合
音樂,去高級點軟裝公司有自動感應背景強音樂播放器賣的,很先進,價錢很高。你首先要了解業主是喜歡什麼音樂風格的,鄉村,金屬,HIOHOP,天籟高音,演奏抒情。美術,那你的牆面造型要搞多點設計方案出來。現在有就新鮮的油畫牆繪。他們工作是這些不一定代表他們就喜歡這些。首先要問清楚他喜歡什麼書籍,電影,音樂,運動。我感覺他們一定是傳統中國風人物,經濟一般。你可以做簡約,中式。傢具,軟裝,深色,穩重。
『貳』 音樂交互中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Signe Bisgaard,音樂的創作來自Signe Bisgaard,她將現代爵士與現場演奏代入數字化的音樂合成器,加入激光與脈沖效果。她的作品被丹麥國家廣播和電視台播放並頗受好評,作為領隊她曾帶領樂隊在挪威,德國,荷蘭,烏克蘭和捷克等國演出。Signe Bisgaard擅長的領域是古典樂與爵士,當她還是一名年輕的音樂學院爵士鋼琴專業的學生時,她的作品已經顯現出與大多數同學的不同,工作後她活躍在爵士界,作品涉及了電影配樂,四重奏,先鋒爵士等等。在內心持續尋求音樂與藝術渴望的驅使下,她搬去德國居住了一年,並在回到丹麥的幾年後完成了作曲專業的碩士學位。在研究生的那段時間,她也曾前往挪威學習古典作曲,並師從樂隊NDR Bigband的領隊,挪威爵士音樂家Geir Lysne。
『叄』 室內設計怎麼與音樂運用到一起
一些造型與圖畫用上與音樂相關的 現在不是夜場效果也用於家裝了嗎 最好能裝上活動畫面配上相應的音樂 透明地板下也可養上金魚 也配上變化的燈光和音樂。。。。總之 你提這樣的問題 說明你是賦有創意的人 自己多想吧
『肆』 如何把音樂與美術完美的結合
吉安縣二中 胡君珊 在音樂、美術課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節音樂課,樂興有餘而形象感染不足;而一節美術課,則靜謐有餘而活潑氣氛欠佳。 為了更好地活躍課堂教學氣氛,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發散思維和創造思維的發展,因此我嘗試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美術、音樂互補的探索。 早在1970年,美國音樂教育家喬治.羅曼諾夫就提倡一種音樂背景記憶法,即在樂聲中進行學習、創作或記憶。實踐證明,教師在優美的古典音樂旋律中朗誦英語課文,能使學生的記憶力提高10倍,可以在72小時之內掌握2000多個單詞。經過反復試驗,喬治.羅曼諾夫得出結論:不管在任何時候,音樂都能直接刺激大腦神經,引起興奮,並由此產生創造靈感。由此我認為,結合音樂進行美術課堂教學,音樂能以其明快的旋律,改變美術課堂教學的沉悶氣氛;而美術則以其清晰的畫面,也能使抽象的音樂語言增強形象性。 我曾經對我所教的學生抽樣調查結果發現90%以上的同學對抽象繪畫充滿了好奇和興趣,但是又覺得看不懂,有些費解,這反映了當代中學生求知慾強、富有想像力、創造力,渴望更多地了解西方現代文化藝術。於是我選擇了抽象繪畫的欣賞作為初步嘗試開展教學。抽象繪畫表現形式豐富多樣,視覺沖擊力強且具有現感,可是由於超越了對客觀現實的描繪,由純粹的繪畫語言:點、線、面和色彩組成畫面,使學生好奇又費解。這一內容的欣賞在高中美術欣賞課堂教學中又有其獨特作用,這是因為抽象主義繪畫的欣賞有其特有價值:其一,抽象繪畫的欣賞具有與古典具象繪畫的欣賞不同的方法和思維,學生在欣賞時既得到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又可自由發揮聯想充分顯示個性,是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綜合體現;其二:抽象繪畫的欣賞也是對學生情感體驗和豐富想像力的考驗,它能激發學生豐富的情感和想像力,進而引發他們對生活的感悟,使學生在與畫面產生精神交流的同時提高審美能力和情趣。但是對於如何欣賞抽象繪畫專家尚且有爭論,何況學生,他們更不知從何著手。於是我們就決定嘗試從音樂的角度去詮釋抽象畫,旨在教會學生一種欣賞的方法,一種欣賞的理念。 經過仔細分析教材,反復考慮以後我們認為這堂課的重點是使學生熟悉抽象繪畫,體會抽象繪畫如同音樂一樣,不是通過事物的表象,而是以各種基本的色彩,通過形式的規定,來反映和表現人們的內在感情。,難點是如何正確把握音樂與抽象繪畫之間的內在聯系。 高一的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僅僅學了半個學期,尚處於起步階段。他們欣賞繪畫往往是看像不像,而對音樂的欣賞也更多隻是基於流行音樂。如何把兩者有機結合到一堂課中呢?結合這個時期高二學生的特點,我們嘗試從學生的欣賞層次出發,雅俗共賞,以新的視角打造一節音樂與美術相結合的藝術課。因此我們設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能利用音樂的元素去欣賞抽象繪畫作品,並能通過音樂的旋律和節奏的感受來創作抽象繪畫。2、過程與方法:在選擇合適的音樂詮釋抽象繪畫的過程中,通過感受、欣賞、比較音樂和抽象繪畫作品,了解二者表現手法上共性的元素,並嘗試抽象繪畫的創作。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熟悉抽象繪畫,了解其產生的原因,提高欣賞能力,發揮同學之間的互助、協作作用,積極參與抽象繪畫實踐活動。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首先通過兩幅具象、兩幅抽象的美術作品,讓學生體會抽象畫與眾不同的視覺感受。然後結合背景故事、音樂與畫面,使學生了解抽象畫的兩種形式---熱抽象與冷抽象。接著出示兩幅抽象繪畫作品,讓學生體會畫面的情緒,然後在音樂菜單中選擇他們認為與畫面情感較為吻合的音樂,並陳述理由。最後是學生的自由創作活動,也是整節課的華彩段。學生在聽了一段音樂之後,體會音樂中速度、力度、節奏、音高起伏等基本要素,然後將音樂中的情感宣洩在畫面上。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們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學習情景,讓學生在具體情景的連續啟發下有效地討論、發現、欣賞、評議、練習,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一種新的欣賞方法。 教學過程中,我將突破口定為:通過把音樂的元素和抽象繪畫進行聯想,來體會抽象繪畫的藝術魅力。其中簡單介紹了兩個環節,這也為解決重、難點起到鋪墊作用:(1)、冷抽象的形成過程《紅樹》是蒙德里安早期受梵高畫風的影響而創作的作品《灰樹》中就只留下對合理空間秩序的探索《開花的蘋果樹》中抽象化的傾向越來越明顯,以至於樹的形象幾乎完全消失在網狀的線條結構之中。立體主義的出現,使蒙德里安把目光轉向幾何形抽象藝術的研究,他一步步在他的畫中排除曲線,直到他的畫面完全由橫線與直線組成。通過四幅蒙德里安不同時期的作品,了解其畫風的轉變,從而了解冷抽象的形成過程。(2)、《藍色天空》的欣賞在前一幅冷抽象畫的實踐基礎上,這幅畫一出現學生就能分辨出是熱抽象。與前一幅畫對比我們先介紹《藍色天空》的畫風特點。然後我們請學生嘗試通過音樂菜單來選擇能體現畫面情感的音樂。
『伍』 什麼軟體能把多個圖片和音樂結合在一起,能設計時間軸的,不能太短
能做到的軟體很多,目前比較流行的一般是用會聲會影。有會聲會影貼吧,可以去看看。會聲會影有很多模板,做起來也並不是很難,但是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陸』 單片機設計 音樂播放器與鬧鍾怎麼連接在一起
鬧鍾裡面可用的東西無非是定時裝置和揚聲器,,,,,把他們連在一起最多做一個,音量很大的定時播放器,很簡單,把音樂播放器的聲音輸出線盒鬧鍾喇叭連接。電源線盒鬧鍾定時裝置連接,這樣每天早上起床時,你的耳邊就有不一樣的鈴聲叫你起床了,做出他也就15分鍾,而且要犧牲一個音樂播放器,再說了手機的鬧鍾有同樣的功能
『柒』 跟音樂的旋律有關的圖形設計!~求講解!
WMP、iTunes不是有可視化么?
『捌』 音樂系與設計系並重的大學有哪些
音樂系與設計系並重的大學,應該是藝術類院校的,因為藝術類院校注重的是音樂與設計
『玖』 用AE怎樣讓音樂與畫面結合的很好
不建議用AE做音樂,如果是要卡節奏的話你可以算好節奏的時間精確到0.01秒,用音頻軟體做好音樂最後再加進去!!!
『拾』 什麼是設計為什麼說設計是藝術與科技結合的產物
設計是人類把自己的意志施加在自然界之上,用以創造人類文明的一種活動。設計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持,同時又需要藝術來表達情感。於是,設計也就成了藝術與科學的載體。
藝術與科學都把設計當成是自己的載體
現代設計是藝術與科學的載體。藝術家在自己的藝術王國里,千百次地找尋藝術與科學的結合點;科學家也在自己的科學世界裡,千百次地找尋科學與藝術的切入點。從藝術與科學各自的發展歷史看,它們都是源於一個出發點,不論中間有著怎樣的殊途,最後又不約而同地走向一個終點——創造。而設計,正是一種創造。設計,要求科學技術支持人們對事物(或者物體、產品等等)功能(物質性)的最大需要;要求藝術支持人們對事物(或者物體、產品等等)美學(精神性)的最大追求。而且這種要求還在經常不斷地發生變化。於是,人類的需求,成為設計的原動力;設計,也就成為藝術與科學的載體。藝術與科學在設計這個統一體中,充分證明了它們是「不可分割的一個硬幣的兩面」。
藝術的挑戰促進科學的更快進步
藝術總是在向科學發起挑戰,也就是說,人們的精神追求,總是要求物質方面給予相應的支持和體現。而科學又總是以自身的進步,不斷地響應著這種挑戰,來支持和體現美的設計藝術。19世紀中葉,工業革命最早的英國,迅速地成為「全球車間」,為了擴大世界貿易,於是就有了1851年舉辦國際博覽會的需求。博覽會的巨型展廳,通過設計這個載體,把藝術與科學緊緊地拉在一起。由一名園藝師來設計的展覽大廳,後來被人們稱為「水晶宮」的建築,就成了藝術與科學的一種組合體。科學技術也很快回應了這一挑戰。當時,鋼鐵和水泥已經大量生產,正好為建築提供新材料並促進技術革新,使建築走向具有前所未有的面貌——工業化生產,裝配式施工。因此,一座新設計、新工藝、新材料的水晶宮展現在人們面前。
科學技術的大膽創新
當然,科學也不是永遠被動地接受藝術的挑戰,科學也在積極地誘導著藝術的大膽創新。當人類剛剛邁進汽車時代的門檻時,設計最簡陋的汽車,也很快就取代了設計最精妙的馬車,工業化滿足了人們的實用主義心理。於是,科學開始刺激藝術的靈感,要求藝術與自己連起手來,為工業文明帶來的巨大變革,創造更美好的產品。
藝術與科學聯合開創新紀元
藝術與科學的緊密結合並沒有到此停止,當人類從工業社會突然邁進信息社會門檻的時候,藝術家與科學家都不約而同地發現,藝術與科學竟然同處一個載體中,以至於達到密不可分的程度。這種密不可分的現象,幾乎遍及藝術與科學的任何一個領域,舞蹈、音樂、繪畫、戲劇、影視……一切視覺藝術都離不開新技術,有了新技術,傳統的藝術形式更加絢麗多彩。藝術需要藉助科學技術創造更新、更奇、更異的藝術效果。科學也同樣離不開藝術,它需要調動一切藝術手段,證明和推銷自己的新技術,藉助藝術來增加新技術的高附加值。信息社會為藝術與科學的結合,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藝術與科學開始在這個廣闊的新天地里,上演更加引人入勝的一幕。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建築設計,一切現代藝術設計,又爭先恐後地在這場新的「藝術+科學」的運動中,充當著開路先鋒。
綜上,我們就不難發現,藝術已經融入到科學之中,科技也披上了藝術的盛裝。無論是藝術,還是科學,在今天這個大融合的時代,都是離不開設計的。設計成就了他們自身無法完成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