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的實驗中:(1)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目的是探究______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兩個
(1)如圖所示.實驗目的是探究小車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兩個拉力F 1 、F 2 的關系. (2)小車受到的拉力F 1 和F 2 分別等於水平桌面兩端所掛鉤碼的重力,可以通過調整鉤碼的個數來改變F 1 和F 2 的大小; (3)用手將小車扭轉一個角度,小車受到的力F 1 和F 2 不在一條直線上,小車受到的不再是一對平衡力,小車就會轉動; 故答案為:(1)小車;(2)鉤碼個數;(3)轉動,直到轉回一條直線上. |
⑵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所示,E、F是兩塊粘接起來的硬紙板,且可繞ON轉動,ON垂直鏡面
(1)當紙板F向後轉動一定角度時,便無法在紙板上看到反射光線,只有紙板E和F在一個平面的時候,才能同時觀察到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這表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2)實驗表明,反射角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且始終兩角相等.
故答案為:(1)不能,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2)增大,等於.
⑶ 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所用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A掛於固定點P,下端用細線掛一重
(1)復A、實驗通過作出三個力的圖制示,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因此重物的重力必須要知道.故A項需要;
B、彈簧測力計是測出力的大小,所以要准確必須在測之前校零.故B項也需要;
C、拉線方向必須與木板平面平行,這樣才確保力的大小准確性.故C項也需要;
D、當結點O位置確定時,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也確定,由於重物的重力已確定,兩力大小與方向均一定,因此彈簧測力計B的大小與方向也一定,所以不需要改變拉力多次實驗.故D項不需要.
故選D.
(2)當彈簧測力計A超出其量程,則說明彈簧測力計B與重物這兩根細線的力的合力已偏大.又由於掛重物的細線力的方向已確定,所以要麼減小重物的重量,要麼改變測力計B拉細線的方向,或改變彈簧測力計B拉力的大小,從而使測力計A不超出量程.
故答案為:(1)D;(2)減小M的質量、減小OP與豎直方向的夾角、減小簧測力計B拉力的大小.
⑷ 在「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某同學採用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實驗時,發現當左右同時加掛2個相
(1)把右盤中的砝碼換成一個較重的砝碼時,發現木塊仍然靜止,仍處於平衡回狀態,木塊答還受平衡力的作用,木塊有向右運動的趨勢,木塊和桌面之間產生了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向左的拉力、摩擦力之和與向右的拉力是平衡力.
要避免這種現象要減小木塊與桌面之間的摩擦力的作用,用小車代替木塊,用光滑的水平面代替桌面等.
(2)由於重力方向豎直向下,而小卡片所受拉力方向在水平方向,所以雖然小卡片本身還有重力,對實驗結論影響不大.
故答案為:(1)桌面對木塊有摩擦力;平衡;將木塊換成小車(或用光滑的水平面代替桌面);(2)重力方向豎直向下,而小卡片所受拉力方向在水平方向.
⑸ (2012大連二模)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該實驗中,什麼是「物」__
(1)該實驗中,真實的物體為蠟燭,因此「物」是指蠟燭;
(2)為了更清晰的看清物體的像,環境暗一點較好;
(3)為了能使燭焰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凸透鏡的表面應對著燭焰,所以表面應與光具座的軌道垂直,同時為了將像成在光屏上,光屏的表面應對著凸透鏡.所以光屏應與光具座的軌道垂直;
(4)由於蠟燭的燃燒,燭焰的高度逐漸降低,則像的位置會偏高,即屏上像逐漸向上移動;
(5)由圖知,凸透鏡在50cm處,當燭焰在光具座上0cm到30cm刻線之間時,燭焰的像是縮小、倒立的實像,說明此時蠟燭在2倍焦距之外;
當燭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線之間時,燭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實像,說明此時蠟燭處於f和2f之間;所以當物體在30cm處即u=50cm-30cm=20cm為2倍焦距處;因此f=10cm.
故答案為:(1)蠟燭;(2)暗一些;(3)垂直;(4)上;(5)10.
⑹ 在《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根據打出的紙帶,選取紙帶上打出的連續五個點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