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碳酸鈉俗稱純鹼、蘇打,是一種常用的日用化學品.在實驗室里,可用如圖所示裝置,以氯化鈉、二氧化碳、氨
(1)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水、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HCO
3
△
.
Na
2
CO
3
+H
2
O+CO
2
↑;
A裝置是製取二氧化碳氣體的裝置,利用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為避免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氫進入C影響晶體析出,先通過飽和碳酸氫鈉溶液除去氯化氫;反應過程中氨氣是污染氣體,不能排放到大氣中,需要進行尾氣吸收;
故答案為:2NaHCO
3
△
.
Na
2
CO
3
+H
2
O+CO
2
↑;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稀硫酸;
(2)實驗中,要注意控制二氧化碳的通入速度(以出現能數得清的連續氣泡為好)和水浴的溫度.實驗中不能過快的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 水浴加熱的優點是:利於控制反應體系的溫度和使其受熱均勻;依據圖表數據分析,水浴溫度不能超過40°C,因為溫度再高碳酸氫銨分解,碳酸氫鈉晶體不利於析出;將反應混合液冷卻到15℃左右,碳酸氫鈉的溶解度最小,析出的固體應主要含有NaHCO
3
;
故答案為: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利於控制反應體系的溫度和使其受熱均勻;40; NaHCO
3
;
(3)電解飽和食鹽水,陰極氫離子得到電子生成氫氣,電極附近氫氧根離子濃度增大,氫原子氫氧化鈉在陰極附近生成;
故答案為:陰; 該極區氫離子放電,產生出氫氧根離子;
『貳』 為驗證Na2CO3和NaHCO3的熱穩定性,傳統的設計方案如下:將Na2CO3和NaHCO3分別放入圖(1)裝置的試管中,
(1)碳酸氫鈉分來解生成碳酸鈉、二自氧化碳、水,該反應為2NaHC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