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實驗小組的同學欲對一粗鹽樣品進行初步提純.所用實驗儀器或用品如圖:(1)圖1中A的名稱是______;(2)
(1)A是用來支撐裝置過濾、支撐蒸發皿進行加熱的,故答案為:鐵架台,
(2)在粗鹽提純的實驗中需要將濾液蒸發水分後得到精鹽,然後計算產率,故答案為:蒸發,
(3)兩低主要是為了防止濾液漫過漏斗、漫過濾紙而起不到過濾的目的,故答案為:濾紙邊緣低於漏斗邊緣,濾液液面低於濾紙邊緣,
(4)精鹽的質量偏少,在過濾、蒸發操作時損失了液體的質量,故答案為:蒸發時,液滴飛濺;稱量時操作或讀數錯誤;
(5)海底中被譽為「21世紀能源」的是可燃冰;
(6)①t1℃時MgCl2的溶解度最大,其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最大;t2℃以上時,硫酸鎂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溶解度降低,故將t1℃的MgCl2、KCl和MgSO4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加熱到t2℃以上時,會析出硫酸鎂晶體;
②需NaCl質量:100 g×0.9%=0.9 g;
燒杯用來溶解固體配製溶液,量筒用來量取水的體積,玻璃棒可以攪拌加速溶解,膠頭滴管在量筒量取水的條件時用來校準體積,故答案為:燒杯、量筒、玻璃棒、膠頭滴管.
配製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低於0.9%可能是溶劑多了,也可能是固體取少了,其原因是:稱量NaCl質量小了;量取水量多了;NaCl中混有雜質等.
故答案為:(5)可燃冰(或天然氣水合物);
(6)①MgCl2;硫酸鎂; ②0.9燒杯、量筒、玻璃棒、膠頭滴管;稱量氯化鈉時操作錯誤,如左盤放了紙片右盤未放紙片等.
Ⅱ 粗鹽提純的步驟及現象
粗鹽提純的步驟及現象如下:
1、溶稱:取約4 g粗鹽加到盛有約12 mL 水的燒杯中,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直至粗鹽不再溶解為止 ,固體食鹽逐漸溶解而減少,食鹽水略顯渾濁。
2、過濾: 將燒杯中的液體沿玻璃棒倒入過濾器中,過濾器中的液面不能超過濾紙的邊緣.。若濾液渾濁,再過濾一次,不溶物留在濾紙上,液體滲過濾紙,沿漏斗頸流入另一個燒杯中 。
3、蒸發:將濾液倒入蒸發皿中,然後用酒精燈加熱,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溶液,待出現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水分蒸發,逐漸析出固體。
(2)氯化鈉的提純實驗裝置圖擴展閱讀:
粗鹽提純的實驗目的是掌握溶解、過濾、蒸發等實驗的操作技能;理解過濾法分離混合物的化學原理;體會過濾的原理,在生活生產等社會實際中的應用;製取精鹽。
取粗鹽少量放入燒杯中,加適量水,用玻璃棒攪拌,待粗鹽充分溶解後,把渾濁的食鹽水沿玻璃棒倒入已安裝好的過濾器中,再將得到的濾液在蒸發皿中加熱,一直到濾液出現多量固體,停止加熱。
Ⅲ 粗鹽提純的原理
【粗鹽提純實驗原理】
粗鹽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雜質,以及可溶性雜質如:Ca2+,Mg2+,SO42- 等.不溶性雜質可以用溶解、過濾的方法除去,然後蒸發水分得到較純凈的精鹽。
【實驗儀器及葯品】
天平.葯匙.紙.砝碼.粗鹽.燒杯.量筒.玻璃棒.漏斗.濾紙.玻璃棒.燒杯.鐵架台.蒸發:蒸發皿,酒精燈
【實驗裝置圖】
【粗鹽提純的步驟】
(1) 溶稱取約4 g粗鹽加到盛有約12 mL 水的燒杯中,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直至粗鹽不再溶解為止 固體食鹽逐漸溶解而減少,食鹽水略顯渾濁。
(2)過濾:
將濾紙折疊後用玻璃棒蘸水潤濕使其緊貼漏斗內壁並使濾紙上沿低於漏鬥口,溶液液面低於濾紙上沿,傾倒液體的燒杯口要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緊靠有三層濾紙的一邊,漏斗末端緊靠承接濾液的燒杯的內壁。慢慢傾倒液體,待濾紙內無水時,仔細觀察濾紙上的剩餘物及濾液的顏色.濾液仍渾濁時,應該再過濾一次。
如果經兩次過濾濾液仍渾濁,則應檢查裝置並分析原因,例如,濾紙破損,過濾時漏斗里的液面高於濾紙邊緣,儀器不幹凈等.找出原因後,要重新操作。
(3)蒸發:
將濾液倒入蒸發皿中,然後用酒精燈加熱,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溶液,待出現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 水分蒸發,逐漸析出固體。
等到蒸發皿中出現較多量固體時,停止加熱.利用蒸發皿的余熱使濾液蒸干。
【實驗現象】
溶解:粗鹽固體為灰色,加入水中所得液體呈渾濁狀。
過濾:濾液是無色透明液體,濾紙上的殘留物呈黑色。
蒸發:隨著加熱,蒸發皿中液體的量減少;當蒸發到一定程度時,蒸發皿底部有固體析出。蒸發得到的固體為白色。
【實驗注意事項】
1.蒸發時要經常用玻璃棒攪拌液體,防止由於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2.當水接近全部蒸發時熄滅酒精燈,停止加熱,利用余熱使剩餘水分蒸發
【思考】在粗鹽提純的實驗中,四次使用玻璃棒,所起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① 溶解時,使用玻璃棒進行攪拌,起加快溶解速率作用;
②過濾時,用玻璃棒引流,使液體沿玻璃棒緩緩流進過濾器,防止液體直接流下沖破濾紙;
③蒸發時,用玻璃棒攪拌,防止液體局部受熱造成液滴飛濺;
④結晶時,用玻璃棒將氯化鈉晶體從蒸發皿轉移.
Ⅳ 人們是如何從海水中提取氯化鈉和是用氯化鈉的 調查報告。跪求
實驗儀器:一組電解飽和食鹽水的裝置,若干只試管,
實驗試劑:稀硝酸、硝酸銀、飽和食鹽水、氫氧化鈉溶液、澱粉碘化鉀試紙、酚酞、鐵棒、石墨棒等
天然海水主要元素成分
中文名 化學符號 含量
(毫克/升) 中文名 化學符號 含量
(微克/升)
氯 Cl 18880 碳 C 28
鈉 Na 10770 氮 N 15
鎂 Mg 1290 鍶 Sr 7.9
硫 S 884 硼 B 4.5
鈣 Ca 412.1 硅 Si 2
鉀 K 399 氟 F 1.3
溴 Br 67.3
師:展示一瓶海水,海水的味道又苦又咸,這與海水中的成分有關,那麼我們如何檢驗海水中存在的氯離子呢?
生:往海水中滴加用稀HNO3酸化的AgNO3溶液,如果出現白色沉澱,證明有氯離子。
[實驗演示]在加入適量海水的試管,往裡滴入用稀HNO3酸化的AgNO3溶液。
師:海洋佔地球總面積的百分之七十一
[投影]教材圖2-1每千克海水中幾種氯化物的含量
生:了解海水資源豐富,海水中所含氯化物的含量相當高,主要為氯化鈉,其次是氯化鎂、氯化鈣和氯化鉀。
師:海水中含有豐富的氯化鈉,那麼人們是如何從海水中獲得氯化鈉和使用氯化鈉的呢?
[播放短片]海水曬鹽的過程
師生互動:氯化鈉的應用
生活:維持生命必需元素
醫療:生理鹽水
工業:制純鹼、燒鹼、氯氣等
[過渡]氯元素在自然界中是以離子形式存在,並不是以游離態形式存在,那麼Cl2是怎樣發現的?
生:閱讀教材P40化學史話並仔細揣摩氯氣的實驗室製法的實驗裝置示意圖
師:引導學生觀察實驗、思考和總結氯氣的實驗室製法的原理、氯氣的收集方法、尾氣的吸收。
[小組討論]1、收集氯氣的方法?
2、如何知道氯氣已經收集滿了?
3、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
[總結補充]1、收集氯氣除了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之外,還可用排飽和食鹽水法收集。
2、檢驗氣體有沒有收集滿出了觀察顏色外,還可以用濕潤的澱粉KI試紙放在瓶口來檢驗(試紙變藍色)。
3、用NaOH溶液吸收尾氣Cl2。NaOH+Cl2===NaCl+NaClO+H2O
[過渡]既然海水中含有豐富的氯元素,那麼能否利用海水來製取氯氣呢?
[活動與探究]若向水中加入氯化鈉,則通電後兩個電極上可能會得到什麼物質?裝置如圖:
步驟一:接通電源,觀察U形管內的變化
現象:陰極、陽極附近均產生氣泡
結論:通電後有新的氣體產生
生:大膽推測兩極產生的氣體可能是什麼?
步驟二:關閉電源,打開U形管陽極一端的橡皮塞,迅速用鑷子將濕潤的澱粉碘化鉀試紙放在試管口,觀察現象
現象:濕潤的澱粉碘化鉀試紙變藍
結論:陽極產生的氣體是氯氣
步驟三:使用針筒抽出陰極中產生的氣體,並迅速按住針筒,移近點燃的酒精燈,松開拇指,推出針筒中的氣體。
現象:氣體可以燃燒,並伴隨著輕微的爆鳴聲
結論:陰極產生的氣體是氫氣
步驟四:打開U型管兩端的橡皮塞,分別向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觀察現象
現象:陰極附近溶液顏色變紅
結論:溶液中有鹼性物質生成
生:根據實驗結論書寫化學反應方程式
2NaCl + 2H2O H2↑+ Cl2↑+ 2NaOH
[小結]工業上就是利用這個原理,用電解飽和食鹽水的方法製取氯氣,在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陽極)收集氯氣,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氫氣,在溶液中生成氫氧化鈉。
有一學生提出問題:「老師,為什麼不把Cl2和Na都一次性提取出來,那樣不是一舉兩得?」
師答:「這位同學提的問題很好,在第二單元我們學習金屬鈉提取的時候就是採用電解熔融氯化鈉製取金屬鈉,同時得到氯氣。但是由於海水中氯化鈉濃度較低,而且與設備條件要求、利潤也有關,所以在工業上就利用這個原理。當然,如果將整套裝置應用在工業上,也有一些缺點?思考一下,有哪些缺點?」
生:H2和Cl2混合會引起爆炸
師:引導學生從氯氣尾氣吸收原理為出發點考慮,很容易得出生成的NaOH與Cl2會發生反應。
因此,要想得到氫氧化鈉和氯氣,就要設法把生成的氫氧化鈉和氯氣分開,不能讓它們接觸。
[拓展視野]離子交換膜法電解食鹽水
總結:陽離子交換膜具有很好的選擇性,它只允許陽離子通過,而阻止陰離子和分子通過,既只允許Na+、H+通過,而Cl-、OH-和氣體則不能通過。
師:「氯鹼工業」的概念
[知識運用]根據氯鹼廠原料和產品的性質,你認為在生產過程中和貯運時應注意哪些問題?氯鹼廠的廠址應如何選擇?
氯氣貯藏在鋼瓶里,保持陰涼通風。NaOH固體應避免接觸空氣,防止潮解。關於氯鹼廠選址的選擇,學生只考慮了氯氣有毒,應在郊區,在主導風向的下風向處,教師提示一般要從原料、水源、能源、土地供應、市場需要、交通運輸、環境保護等方面考慮,作為課外作業,讓學生回去查資料解決。
九、板書設計
第一單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一、氯氣的生產原理
(一)實驗室製法
1、實驗原理: 4HCl(濃)+MnO2 === MnCl2+2H2O+Cl2↑
2、收集裝置:向上排空氣法或排飽和食鹽水法
3、驗滿方法:看顏色或用濕潤的澱粉碘化鉀試紙
4、尾氣處理:氫氧化鈉溶液
2NaOH + Cl2 = NaCl + NaClO + H2O
(二)工業製法
1、電解飽和食鹽水:2NaCl + 2H2O H2↑+ Cl2↑+ 2NaOH
2、陽離子交換膜的作用
3、氯鹼工業概念
十、案例評價
本案例的設計有以下特點:
1、以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的海水作為研究對象,引出總儲量較多的化學物質(氯化鈉)的提取,並以此作為載體探究典型的非金屬單質氯氣的生產原理,揭示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和本質。使學生在獲取相關化學知識和實驗研究技能的同時,形成利用自然資源需要化學科學的發展的認識,激發為自我發展和社會生產進步而學習化學的興趣。
2、強調化學實驗在學生學習化學知識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讓學生自己來總結歸納,是本節教學的一個特點。氯氣的實驗室製法,是學生高中學習實驗室制氣體的開始,考慮到教學時間以及實驗的組織管理,在本課時中只要講清實驗器材的連接、尾氣處理和注意事項即可,實驗操作技能和原理就不拓展。
3、「氯鹼廠廠址的選擇」這一問題的提出,使課堂知識與社會生產實際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從我做起,充分發揮學生想像力,使受到教育。及時反饋知識,加深對電解實驗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4、對於實驗教學條件好的學校,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實驗可以改為小組分組實驗,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獲得生動直觀的第一手資料,讓學生在情景中輕松愉快地發現提出問題。
Ⅳ 關於化學中的粗鹽提純的實驗現象
總共有四步:溶解、過濾、蒸發、稱量
溶解
實驗現象:粗鹽固體為(灰)色。加入水中所得液體呈(渾濁)狀。剩餘粗鹽為()g
結論:粗鹽中含(泥沙)等雜質。10mL水約溶解粗鹽()g
過濾
實驗現象:濾液是(無)色的(透明)液體,濾紙上的殘留物是(黑)色。
結論:濾液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溶液)。粗鹽中的(泥沙)不溶於水,留在濾紙上被分離。過濾可除去粗鹽水中(泥沙)。
蒸發
實驗現象:隨著加熱,蒸發皿中液體的量(減少);當蒸發到一定程度時,蒸發皿底部有(固體)析出。蒸發得到的固體為(白)色。
結論:若加熱過程中有液體或固體的飛濺,原因是(加熱不均勻)。得到固體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
稱量
實驗現象:固體質量為()g。
結論:精鹽的產率為()%。
沒填的部分需要實驗數據
Ⅵ 從nacl溶液中提取nacl晶體需要的儀器。
(1)溴不易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則加有機溶劑苯或四氯化碳萃取可分離,需要儀器為F(分液漏斗),故答案為:萃取、F;
(2)NaCl為可溶性固體,利用蒸發可得到NaCl,蒸發需要酒精燈(C)、蒸發皿(G),故答案為:C、G.
Ⅶ 粗食鹽常含有少量K+、Ca2+、Mg2+、Fe3+、SO42-等雜質離子,實驗室提純NaCl的流程如圖1所示:提供的試劑:
(1)要除去SO42-,只有選BaCl2溶液,若選用Ba(NO3)2,會引入新的離子NO3-,再選用NaOH溶液除去Mg2+和Fe3+溶液,最後選用Na2CO3溶液除去Ca2+,此處不能選用K2CO3溶液,否則會引入新的K+,再用HCl除去過量的CO32-,Na2CO3溶液不能加在BaCl2溶液前,否則會引入Ba2+,
故答案為:BaCl2、NaOH、Na2CO3;
(2)根據實驗室提純NaCl的流程圖和實驗目的可知蒸發濃縮溶液Ⅱ是除去溶液中的Ca2+、Mg2+、Fe3+、SO42-離子得到的糊狀物,所以它的主要化學成分是氯化鈉,
故答案為:NaCl;
(3)配製500mL4.00mol?L-1NaCl溶液,操作步驟有計算、稱量、溶解、移液、洗滌移液、定容、搖勻等操作,一般用托盤天平稱量,用葯匙取用葯品,在燒杯中溶解,用玻璃棒攪拌,加速溶解,恢復室溫後轉移到500mL容量瓶中,並用玻璃棒引流,洗滌2-3次,並將洗滌液移入容量瓶中,當加水至液面距離刻度線1~2cm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最後定容顛倒搖勻,所以需要的儀器有托盤天平、燒杯、玻璃棒、500ml的容量瓶、膠頭滴管、葯匙,使用還需要托盤天平、500ml的容量瓶、膠頭滴管.
故答案為:托盤天平、500ml的容量瓶、膠頭滴管;
(4)如圖2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反應:2NaCl+2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