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萃取塔的注意事項是 什麼
萃取塔可以是填料塔,也可以是塔盤塔
萃取的原理是利用某種溶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度的不同,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從另一種溶濟中分離出來,但兩種溶質必須是不相溶的。
填料的作用是增大兩種物料的接觸面積,使各物料充分接觸,以達到萃取的目的。輕組份溶劑相由塔下部進料,重組分溶劑相由塔上部進料,兩物料逆向充分接觸時使溶質由一種溶劑轉移到另一種溶劑中(因溶解度不同,一般應差別很大),然後輕組分相由塔頂餾出,重組分相由塔底餾,以完成萃取分離。
開工及日常生產中,萃取塔最主要的控制就是塔頂分離界面的控制,界面過高輕組分中會夾帶重組分,界面過低,又輕組分會留在重組分中,使分離效果變差。開工時先進塔上部進料,後進塔下部進料。一般是先建立萃取劑循環(有兩塔循環或單塔循環)。
停工時先停塔下部進料,並將塔頂輕組分充分頂出後,再停塔上部進料。
B. 比較萃取實驗裝置與吸收,精餾實驗裝置的異同點
原理不同。萃取是溶解度不同。蒸餾是沸點不同
C. 萃取實驗步驟七個步驟分別是
向待分離溶液(料液)中加入與之不相互溶解(至多是部分互溶)的萃取劑,形成共存的兩個液相。利用原溶劑與萃取劑對各組分的溶解度(包括經化學反應後的溶解)的差別,使它們不等同地分配在兩液相中,然後通過兩液相的分離,實現組分間的分離。
在萃取操作實驗中,選萃取劑的原則是:萃取劑和溶液中的溶劑要互不相溶,溶質在萃取劑和原溶劑中的溶解度要不相同(在萃取劑中的溶解度要大於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
應用
萃取與其他分離溶液組分的方法相比,優點在於常溫操作,節省能源,不涉及固體、氣體,操作方便。萃取在如下幾種情況下應用,通常是有利的:
①料液各組分的沸點相近,甚至形成共沸物,為精餾所不易奏效的場合,如石油餾分中烷烴與芳烴的分離,煤焦油的脫酚;
②低濃度高沸組分的分離,用精餾能耗很大,如稀醋酸的脫水;
③多種離子的分離,如礦物浸取液的分離和凈制,若加入化學品作分部沉澱,不但分離質量差,又有過濾操作,損耗也大;
④不穩定物質(如熱敏性物質)的分離,如從發酵液製取青黴素。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萃取
D. 高中化學幾個實驗裝置圖。
蒸發
E. 萃取設備有哪些類型
萃取設備類型很多,按設備結構分為三類: 混合澄清器 由混合室和澄清室兩部分組成(圖1),屬於分級接觸傳質設備。混合室中裝有攪拌器 ,用以促進液滴破碎和均勻混合。有些攪拌器能從其下方抽汲重相,藉此保證重相在級間流轉。澄清室是水平截面積較大的空室,有時裝有導板和絲網,用以加速液滴的凝聚分層。根據分離要求,混合澄清器可以單級使用,也可以組成級聯。當級聯逆流操作時,料液和萃取劑分別加到級聯兩端的級中,萃余液和萃取液則在相反位置的級中導出。混合室的工作容積可從料液和萃取劑的總流量乘以萃取過程所需時間算出。澄清室的水平截面積,可從分散相液體的流量除以液滴的凝聚分層速度算出。這些操作參數須經實驗測定。一般認為單位體積混合室消耗相同的攪拌功率時,級效大致相等。因此,在放大設計時,可按實測的萃取時間與分層速度設計生產設備。混合澄清器結構簡單,級效率高,放大效應小,能夠適應各種生產規模,但投資和運轉費用較大。萃取設備 萃取塔 用於萃取的塔設備,有填充塔、篩板塔、轉盤塔、脈動塔和振動板塔等。塔體都是直立圓筒。輕相自塔底進入,由塔頂溢出;重相自塔頂加入,由塔底導出;兩者在塔內作逆向流動。除篩板塔外,各種萃取塔大都屬於微分接觸傳質設備。塔的中部是工作段,兩端是分離段,分別用於分散相液滴的凝聚分層,以及連續相夾帶的微細液滴的沉降分離。在萃取用的填充塔和篩板塔中,液體依靠自身的能量進行分散和混合,因而設備效能較低,只用於容易萃取或要求不高的場合。
F. 萃取設備都有哪幾種,實驗室用
離心萃取機、混合澄清槽、轉盤萃取塔、氣液萃取塔等萃取設備
G. 萃取塔的液-液萃取原理
利用化合物在兩種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劑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數的不同,使化合物從一種溶劑內轉移到另外一種溶劑中。經過反復多次萃取轉移,將絕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來。分配定律是萃取方法理論的主要依據,物質對不同的溶劑有著不同的溶解度。在兩種互不相溶的溶劑中,加入某種可溶性的物質時,它能分別溶解於兩種溶劑中,實驗證明,在一定溫度下,該化合物與此兩種溶劑不發生分解、電解、締合和溶劑化等作用時,此化合物在兩液層中之比是一個定值。不論所加物質的量是多少,都是如此。用公式表示:
K=CA/CB
式中CA、CB分別為表示C化合物在A、B兩種互不相溶溶劑中的濃度,K 在一定溫度下是一常數,叫做分配系數。要把所需要的化合物從混合溶液中分離出來,一次萃取往往是不夠的,需要多次萃取,採用上述公式就能算出,萃取的剩餘量,和需要萃取的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