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古代機械裝置書籍

古代機械裝置書籍

發布時間:2021-11-23 15:32:25

機械結構學類書籍

你應該先學習一下《機械原理》,而後再學習一下《機械零件》,不過這兩門課程都是建立在力學基礎上的。在學習這兩門課程之前,你最好要學習一下《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這兩部課程。同時還要學習《工程材料》課程。這樣你才能比較完備、系統的掌握機械結構。

② 古代的現代化機械裝置有何玄機

1900年復活節前不久,一隊乘船出海的希臘采海綿的潛水員,因為遇到強烈的風暴,輪船偏離了航道,於是他們掉頭向東北方向航行,前往安地基西拉島最北端的寧靜海面躲避。

風暴持續了一個星期,其間,船長派潛水員潛水尋找海綿,船上最有經驗的潛水員史達狄亞提斯在42米深的地方,發現了一艘沉沒的古船,船上有許多物品。

到了1900年11月末,有人開始打撈這艘沉船上的東西,希臘政府派了一艘船協助工作,打撈工作持續了9個月。

8個月後,在船上撈獲的全部珍品都存人了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館內一位目光銳利的考古學家史泰斯在這批古物中發現一件狀如現代時鍾的銅制機械裝置,後來稱之為「安地基西拉機械裝置」。在它的一塊碎片上留有古代雕刻,後來證實是在公元前l世紀期間刻上去的,雕刻保存最完好的部分與公元前77年前後的一份天文歷類似。

l902年,史泰斯宣布:這件裝置是古希臘的一種天文儀器。他的看法隨即引起了學術界的爭論,並且持續達70年之久,至今尚未有定論。歷史學家開始認為,古希臘不可能有這么高超的機械工藝,雖然在數學方面成就顯赫,但古希臘並沒有機械製造技術。安地基西拉機械裝置的發現,似乎要打破這一固有的觀念。其後數年間,出現了幾種不同意見:有人認為,那個如攜帶型打字機一半大小的機械裝置是星盤,是航海的人用來測量地平線上天體角距的儀器;有的人認為可能是數學家阿基米德製造的小型天象儀;有的人認為機械裝置如此復雜,不可能是上述兩種中的任何一種;最保守的學術界人士甚至認為,機械裝置是千年後從其它駛經該海域的船隻上掉下去的。

1975年,安地基西拉機械裝置的奧秘終於被揭開,耶魯大學的普萊斯教授經過長期的研究,並在希臘原子能委員會的協助下,用丙射線檢查機械裝置的各個部位,了解了30多個銅齒輪的結構原理。他認為,這個裝置是一台計算機,是公元前87年前後製造的,用來計算日月星辰的運行。這四件殘缺的機械裝置有結構復雜的齒輪、標度盤和刻著符號的殼板。普萊斯教授把它比作「在圖坦哈門王陵墓中發現的一架噴氣飛機」,這的確是一項前所未有的重大發現。有些人還在堅信,製造這個機械裝置的根本不是古希臘人,而是來到地球上的外星球人。

無論怎樣說,從另一方面,由於安地基西機械裝置重見天日,改變了世人對古希臘科技發展緩慢的固有觀念。現在,專家們也承認機械工藝是希臘科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個機械裝置也無疑是現代儀器的鼻祖。

③ 有沒有什麼關於古代機械、機關製造的書除了天工開物

《奇門遁甲》 裡面有一些古代戰車的製作方法

④ 機械歷史方面的書籍

中國機械史即指中國機械發展的歷史。中國是世界上機械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中國古代在機械方面有許多發明創造,在動力的利用和機械結構的設計上都有自己的特色。許多專用機械的設計和應用,如指南車、地動儀和被中香爐等,均有獨到之處。到了近代由於特別是從18世紀初到19世紀40年代,由於經濟社會等諸多原因,中國的機械行業發展停滯不前,在這100多年的時間里正是西方資產階級政治革命和產業革命時期,機械科學技術飛速發展,遠遠超過了中國的水平。
1《中國機械史》
2《中國科學技術史·機械卷》
3《中國機械工程史料》

1《中國機械史》
出版:台灣越吟出版社 作者:陸敬嚴,(1939~),江蘇宿遷人,同濟大學機械繫任教,中國機械史學會常務理事,《美中經濟導報》(美國)高級顧問。 簡介:在書中,作者綜述了中國古代機械的發展,屬於通史性質,體例編排以歷史發展年代為經,呈現了中國機械的發展規律;並以機械分類及重要的人物為緯,加以敘述評論,描摹出中國機械在各時期的發展水準、主要特點、及相互關系;該書強調聯系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整體狀況和社會發展背景進行分析論述,為認識古代中國社會的變遷提供了新的視角。作者還分析中國近代機械技術落後的原因,認為中國近代工業的經驗教訓具有重要的價值,未來中國科技的騰飛特別有賴於人才的培養、教育的改善。

2《中國科學技術史·機械卷》
該書共分10章,篇幅較大,內容充實,史料豐富。所以形成以上特點,主要因該書的編者隊伍的組成,是從全國的機械史研究者中選擇的,編寫任務結合編者的日常工作,盡量發揮其特長,因而能使該書達到相當的深度和廣度,反映了中國機械史及當前的研究情況與水準,很有價值。尤其對業內人員幫助很大。 機械史乃至科技史領域是基礎研究,一直受到經費的困擾,這次30大本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這樣重大課題所以能得以實施,也因為有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及所屬的科學出版社的鼎力支持,使這項工作沒有了後顧之憂。文明古國終於在世紀交替之際有了一本較為可觀的機械史著作,但它畢竟只是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部分,不是完整、獨立的機械史作品。 作為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古代機械成果種類多、數量大、出現早、水平高。中國古代機械史的研究當大有可為,但現實的情形卻恰相反,20世紀的大半時間內,國內一直沒一部高水平的機械史專著,近年來有一些重要作品問世,但許多研究領域仍屬空白,出版的著作太少了。本文將為一個世紀以來國內機械史研究和出版狀況作一小結, 並藉此呼籲科技史界有更多人才投身機械史研究,有更多優秀的相關專著問世。

中國機械史的奠基人和開山之作
20世紀之前,未見有機械史方面的專門著作。後零星地出現了一些機械史方面的文章及資料。直到1935年,才出現了第一本機械史方面的專門著作——《中國機械工程史料》,該書的作者為中國機械史研究的奠基人劉仙洲先生。 《中國機械工程史料》為32開本84頁,約5萬字,包括插圖約50幾幅。

⑤ 跪求《中國古代機械發明史》或者與之相關的古代機械類書籍

中國是世界上機械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中國古代在機械方面有許多發明創造,在動力的利用和機械結構的設計上都有自己的特色。許多專用機械的設計和應用,如指南車、地動儀和被中香爐等,均有獨到之處。

中國古代金屬冶鑄技術發明時間較早,且技術精湛。如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朴質雄渾,春秋時期的青銅器纖細精巧,形成了中國古代青銅器的獨特風格。已發現的中國最早的青銅器,如甘肅東鄉馬家窯出土的銅刀,距今已有4800年左右的歷史。

中國在大約40~50萬年前,就已出現加工粗糙的刮削器、砍砸器和三棱形尖狀器等原始工具。4~5萬年前出現磨製技術,許多石器都已比較光滑,刃部也較鋒利,並有單刃、雙刃、凸刃、凹刃和圓刃之分。

中國在28000年前出現弓箭,這是機械方面最早的一項發明;公元前8000~前2800年期間出現了陶輪(制陶用轉台);農具大約出現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除石斧石刀外,還有石鋤、石鏟、石鐮、蚌鐮、骨鐮和骨耜。石斧和石刀上已有用硬質砂子磨削而成的孔。

夏代以前和夏代,先後出現了無輻條的輇和各種有輻條的車輪;殷商和西周時已有相當精緻的兩輪車;獨木舟和筏等水上運輸工具早就相繼出現。

新石器時代晚期,人們已能用石范和泥范鑄造簡陋的工具和武器。商殷時期,隨著手工業生產的發展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形成了燦爛的青銅文化。青銅冶鑄技術得到高度發展,青銅鑄件司母戊方鼎重達875千克,春秋時期的青銅鑄件曾侯乙尊盤已十分精細。

春秋至魏漢時期(公元前770~公元265年)是中國古代機械開始較快發展的時期。春秋時期鐵器和生鐵冶鑄技術開始出現;黑心可鍛鑄鐵、白心可鍛鑄鐵和鍛鋼的出現,加速了由銅器向鐵器時代的過渡;春秋中期以後發明了失蠟鑄造法和低熔點合金鑄焊技術;戰國時期又有了疊鑄和錨鏈鑄造等工藝;西漢中期已煉出灰口鑄鐵,並出現了壁厚3~5毫米的薄壁鑄鐵件。鑄鐵熱處理技術也有所發展。

春秋時期出現弩,控制射擊的弩機已是比較靈巧的機械裝置。到漢代,弩機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潔度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漢弩有一石至十石等八種規格,這些規格的形成表明機械製造標准在漢代已初步確立。弩機上留下了作工、鍛工、磨工等的名字。

戰國時期流傳的《考工記》是現存最早的手工藝專著,其中記有車輪的製造工藝。對弓的彈力、箭的射速和飛行的穩定性等都作了深入的探索。 漢代已有各類艦艇和大量的三四層艙室的樓船。有些艦船已裝備了艉舵和高效率的推進工具櫓。西漢時的被中香爐構造精巧,無論球體香爐如何滾動,其中心位置的半球形爐體都能經常保持水平狀態。

陸上交通運輸工具不斷發展。1980年出土的秦始皇陵銅車馬代表了當時鑄造技術、金屬加工和組裝工藝的水平。東漢以後出現了記里鼓車和指南車。記里鼓車有一套減速齒輪系,通過鼓鐲的音響分段報知里程。三國馬鈞所造的指南車除用齒輪傳動外,還有自動離合裝置 ,在技術上又勝記里鼓車一籌。自動離合裝置的發明,說明傳動機構齒輪系已發展到相當的程度。

東漢時已有不同形狀和用途的齒輪和齒輪系。有大量棘輪,也有人字齒輪。特別是在天文儀器方面已有比較精密的齒輪系。張衡利用漏壺的等時性製成水運渾象,以漏水為動力通過齒輪系使渾象每天等速旋轉一周。公元132年張衡創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即候風地動儀

漢代紡織技術和紡織機械也不斷發展,綾機已成為相當復雜的紡織機械。到三國時期,馬鈞將50綜(分組提放經線的綜片)50躡(踏具)和60綜60躡的綾機都改成50綜12躡和60綜12躡,提高了生產效率。馬鈞還創制了新式提水機具翻車,能連續提水,效率高又十分省力,

漢代的農具鐵犁已有犁壁,能起翻土和碎土的作用,漢武帝時趙過既已創制三腳耬,一天能播種一頃地。在這一時期,大型銅鐵鑄件和大型機械結構陸續出現。五代時鑄造的滄州鐵獅子重約40噸, 宋代木結構水運儀象台高3丈5尺,寬2丈1尺。

唐末時期機械製造已有較高水平。如西安出土的唐代銀盒,其內孔與外圓的不同心度很小,子母口配合嚴緊,刀痕細密,說明當時機械加工精度已達到新的水平。

在運輸工具方面,人力和水力並用,在技術上有進一步發展。南朝齊祖沖之所造日行百里的所謂千里船和南朝粱侯景軍中的160槳快艇,都是人力推進的快速艦艇,南北朝時期出現了車船。唐代的李皋對車船的改進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水力機械也有新的進展,唐代已有筒車,從人力提水發展為水力提水。南末末期又創造出先進的水轉大紡車,三摧、五摧(錠)手搖紡車曾是當時世界上比較先進的人力紡紗機具。元代薛景石所著《梓人遺制》是木工名家總結親身經驗之作,並詳細記述了當時通行的紡織機具和車輛,以古代著名的木製機械技術專著而留世。

這一時期天文和計時儀器發展迅速。北宋蘇頌和韓公廉等製成的木構水運儀象台,能用多種形式表現天體時空的運行。它由水力驅動,其中有一套擒縱機構。水運儀象台代表了當時機械製造的高度水平,是當時世界上先進的天文鍾。元代的滾柱軸承也屬當時世界上先進的機械裝置。

明初的造船業已有很大進展。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隊。鄭和所乘寶船長約137米,張12帆,舵桿長11米多,是古代最大的遠洋船舶。

當時的機械製造主要仍靠手工操作。大者如千鈞錨,是靠人工先鍛成四爪,然後依次逐節鍛接。小者如制針用的冷拔鋼絲,也用手工製成。

明代已有活塞風箱。它是宋元木風扇的進一步發展,風箱靠活塞推動和空氣壓力自動啟閉活門,成為金屬冶鑄的有效的鼓風設備

在明中葉或稍前,木帆船已能逆風行駛,並擁有全風向航行的能力。揚州立帆式風輪是將八扇縱帆等距裝置在八角形木架上,圍繞一個垂直軸旋轉,並能自動調節帆面角度。這是中國古代獨具特色的木船風帆的進一步發展。長期以來,中國沿海一帶多利用它推動翻車,以提取海水曬制食鹽。

機械技術的進步促進了學術研究。王徵於1627年編譯和出版了《遠西奇器圖說錄最》,介紹了西方機械工程的概況。來自西方的自鳴鍾表和水銃等也在一定范圍內得到流傳。

1634~1637年 ,明朝的宋應星編著和出版了《天工開物》,記錄了許多先進的工藝技術和科學創見。它反映出當時的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技術水平。記載了不少有關機械製造和產品性能的情況。內容涉及泥型鑄釜、失蠟法鑄造以及鑄錢等鑄造技術,還記述了千鈞錨和軟硬綉花針的製造方法、提花機和其他紡織機械以及車船等各種交通工具的性能和規格等。《天工開物》被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

清乾隆年間宮廷造辦處曾製造大更鍾,它依靠懸錘的重力驅動,並增添了精確的報更機構,加工精緻,富有中國民族特色。明清兩朝中國鍾表工匠創制了不少新奇的鍾表。當時的廣州、蘇州、南京、揚州等,成為有名的製造鍾表的城市。

⑥ 誰能找到有關於機械方面的書籍

1、模具實用技術例。

2、機械工程師電子手冊

3、模具材料應用手冊

4、常用刀具數據速查手冊

5、切削加工工藝與技術標准適用手冊

6、材料硬度換算表

7、常用金屬材料七國牌號對照表

8、齒輪熱處理設計

9、富士康設計規范

10、中國機械設計大典

11、液壓元件製造工藝

12、國外新型熱琢模具鋼及其熱處理工藝

13、焊接手冊第一卷

14、機械大辭典

15、機械設計單行本全套22本

16、金屬材料新標准講座

17、熱處理技術數據手冊

18、公制、英制和美製螺紋手冊

19、世界鋼號對比完全版

20、模具實用技術200問

21、液壓缸設計

22、常用熱工參數手冊

23、熱處理150問

24、中國材料大權

25、鑽六角孔的步驟

26、最新實用金屬材料手冊

27、不銹鋼資料上下冊

28、機械設計、製造工藝、質量標准與檢測規范全書

29、機械設計禁忌手冊

30、精密儀器設計

31、新電工手冊

32、機電工程師手冊

33、刀具設計手冊

34、電器設計禁忌500例

35、國外軸承標准譯文集

36、機械工程師小網路

37、機械加工餘量手冊

38、機械設計-零件合理構形知識問答

39、金屬低溫下的強度

40、金屬低溫性能手冊

41、美容化妝400問

42、去毛刺技術手冊

43、塑料模具設計師指南

44、現代綜合機械設計手冊上中下

45、中國工業材料大典上中下

46、齒輪工手冊

47、塑料模具設計師指南

48、漸開線花鍵專用插齒刀

49、機械}模具設計

50、剃齒60篇論文

51、銑削螺紋

52、智能建築弱電圖冊

53新編液壓工程手冊

54、機械加工實用知識

55、液壓傳動簡明手冊

56中國模具設計大典

57、液壓元件手冊

58、鈑金手冊

59、五金手冊

60、國外工程圖識別圖冊

61、法蘭連接設計計算手冊

62、最新實用五金手冊

63、機電一體化技術

64、非標准機械設備設計手冊

65、起重機設計手冊

66、自動省力機械

67、機械設計手冊—常用工程材料

68、金屬切削速查手冊

69、塑料擠出模具設計圖冊

70、SOLIDWORKS高級培訓手冊

71、AUTOCAD2004設計經典—三維實例

72、兒科臨床葯物手冊

73、機械設計圖冊—機械設計的錯例與禁忌

74、液壓元件製造工藝學

75、模具材料應用手冊

76、CPSC手冊

77、中文版PHOTOSHIP7.0標准教程

78、軋鋼

79、機械零件設計手冊

80、最新實用電工技術與操作手冊

81、實用中醫家庭保健手冊

82、計算機故障速查手冊

83、凸輪機構設計

84、工裝設計

85、機械加工工藝設計手冊

86電工學重要公式實用手冊

87、機械設計手冊第5卷

88、第6篇 軸承

89、機械設計手冊(常用資料)

90、機械工程手冊

91、表面處理新技術

92、焊接手冊 (1、2、3卷)

93、熱加工與熱處理

94、五金手冊軟體版

95、世界標准鋼號手冊

96、內燃機及配件國家標准

⑦ 中國古代的機械學是哪本書是否是《墨子》

傳說墨家擅長機關學,《墨子》經過焚書後大多散佚,主要也都是講墨家言論的,其中有一本《墨經》是講科學技術的,不過在古代就好處極其難讀,清朝有人參照《墨經》小孔成像實驗成功,我看過一點,完全看不懂寫得什麼玩意兒

⑧ 誰知道一些關於古代機械的書呢,,,像《奇器圖說》這種的,最好有比較詳細的關於原理的解釋..中外皆可

天工開物里也有,沈括的夢溪筆談里也有說到古代機械

⑨ 關於古代機械的書籍有哪些

天工開物是明代末期的農業和手工業著作,其中包含許多機械方面的內容。之前1000年,北魏時期有農耕著作齊民要術,其中有極少量關於機械的論著。

閱讀全文

與古代機械裝置書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燕秀工具箱轉樣條圓形 瀏覽:858
72電動工具快速充電電路 瀏覽:978
管樁機械連接價格多少 瀏覽:64
150w製冷量能幹什麼 瀏覽:413
chost工具箱 瀏覽:877
大型瀝青路面用防水設備哪裡有 瀏覽:474
冷風系統的主要設備有哪些 瀏覽:655
dnf85機械帶什麼裝備搭配 瀏覽:850
軸承與軸承順時針轉角怎麼算 瀏覽:223
漿泵軸承箱加什麼油 瀏覽:54
機械羊為什麼沒有感情 瀏覽:983
道路可降塵式防護裝置設計 瀏覽:896
曲軸軸承用什麼級別軸承 瀏覽:957
做永久切片用什麼器材 瀏覽:123
閥門中offset是指什麼 瀏覽:396
機械封邊多少錢 瀏覽:831
雙鳳空調不製冷怎麼辦 瀏覽:149
家用天然氣閥門拔出來 瀏覽:432
東莞市長安宇軒五金製品廠 瀏覽:632
惠州旭輝設備招聘電話是多少 瀏覽: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