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熱b,這時G中有氣泡冒出,停止加熱冷卻後,G中插在溶液里的玻璃管形成一段水柱,則氣密性良好分液漏斗圓底燒瓶
(2)2NaNO
2 +(NH
4 )
2 SO
4 
Mg
3 N
2 (5)取少量產物於試管中,加入少量蒸餾水,試管底部有沉澱生成,可聞到刺激性氨味(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管口,試紙變藍),證明產物中含有氮化鎂;棄去上層清液,加入鹽酸,若觀察到有氣泡產生,則證明產物中含有未反應的鎂
⑤ 實驗室里用空氣和鎂粉為原料,製取少量氮化鎂(Mg3N2).這一過程中可能發生下列反應:①2Mg+O2 點燃 . 2
根據分析可知:利用該裝置是製取氮化鎂的裝置的事實,聯系鎂可以與氧氣及氮化鎂能與水反應的性質,對實驗的過程進行設計與分析:為防止反應過程中鎂被氧化一般要排凈容器中的空氣,為防止氮化鎂與水的反應所以要先把通入的氮氣乾燥.則:
(1)因為氧氣與灼熱的銅反應,所以實驗開始時,先點燃 E裝置中的酒精燈,原因是 避免從E裝置出來的氣流中還含有氧氣;因為需要先除二氧化碳,再除水分,後除氧氣,故將與g連接的自來水龍頭打開,形成自h導管流出的氣流,則氣流依次流經的導管為(填字母代號):h→f→e→d→c→m(n)→n(m)→a(b)→b (a);
(2)選擇B裝置,可以除去空氣中的水蒸氣,避免反應④發生;
(3)選擇C裝置;可以除去空氣中的CO2,避免反應③發生;
(4)如果同時點燃A、E裝置的酒精燈,對實驗結果產生的影響為使氮化鎂不純.如果E中的銅粉沒有達到反應溫度時,氧氣不能除盡,導致氧氣同鎂反應,而使氮化鎂中混入氧化鎂.
故答案為:
(1)E避免從E裝置出來的氣流中還含有氧氣;f→e→d→c→m(n)→n(m)→a(b)→b(a);
(2)選擇;以除去空氣中的水蒸氣,避免反應④發生;
(3)選擇;以除去空氣中的CO2,避免反應③發生;
(4)使氮化鎂不純;如果E中的銅粉沒有達到反應溫度時,氧氣不能除盡,導致氧同鎂反應,而使氮化鎂中混入氧化鎂.
⑥ 氮化鎂的制備方法
要制備氮化鎂,可將鎂帶在氮氣中燃燒而成。
3 Mg + N2→ Mg3N2
若將鎂帶在空氣中燃燒,除了會產生氧化鎂之外,也會產生一些氮化鎂。

⑦ 實驗室里用空氣和鎂粉為原料,製取少量氮化鎂(Mg 3 N 2 ).這一過程中可能發生下列反應:①2Mg+O 2
根據分析可知:利用該裝置是製取氮化鎂的裝置的事實,聯系鎂可以與氧氣及氮化鎂能與水反應的性質,對實驗的過程進行設計與分析:為防止反應過程中鎂被氧化一般要排凈容器中的空氣,為防止氮化鎂與水的反應所以要先把通入的氮氣乾燥.則: (1)因為氧氣與灼熱的銅反應,所以實驗開始時,先點燃 E裝置中的酒精燈,原因是 避免從E裝置出來的氣流中還含有氧氣;因為需要先除二氧化碳,再除水分,後除氧氣,故將與g連接的自來水龍頭打開,形成自h導管流出的氣流,則氣流依次流經的導管為(填字母代號):h→f→e→d→c→m(n)→n(m)→a(b)→b (a); (2)選擇B裝置,可以除去空氣中的水蒸氣,避免反應④發生; (3)選擇C裝置;可以除去空氣中的CO 2 ,避免反應③發生; (4)如果同時點燃A、E裝置的酒精燈,對實驗結果產生的影響為使氮化鎂不純.如果E中的銅粉沒有達到反應溫度時,氧氣不能除盡,導致氧氣同鎂反應,而使氮化鎂中混入氧化鎂. 故答案為: (1)E避免從E裝置出來的氣流中還含有氧氣;f→e→d→c→m(n)→n(m)→a(b)→b(a); (2)選擇;以除去空氣中的水蒸氣,避免反應④發生; (3)選擇;以除去空氣中的CO 2 ,避免反應③發生; (4)使氮化鎂不純;如果E中的銅粉沒有達到反應溫度時,氧氣不能除盡,導致氧同鎂反應,而使氮化鎂中混入氧化鎂. |
⑧ 為什麼實驗室制氨氣不用氮化鎂(直接加水,無需加熱)
可以是可以,二氮化三鎂和水反應生成氨氣和氫氧化鎂。但你要知道,制備一樣東西要考慮成本和簡易程度還有產率。固然鎂在氮氣中燃燒可以產生二氮化三鎂,但自然界中沒有純凈的氮氣,要知道,氮氣在空氣中燃燒主要生成氧化鎂,大量的鎂被浪費。而除氧又不像想像的那樣簡單。如果用燃燒除氧法勢必產生大量二氧化碳,而鎂更易與二氧化氮結合生成氧化鎂和炭。另外考慮成本,鎂是需要電解法制的金屬,價格昂貴。與其費錢又費事,不如用氯化銨和熟石灰加熱製取,便宜省事。二氮化三鎂不與氫氣反應。
⑨ 由海水制備污水氮化鎂的步驟
這是化學類問題吧。樓主現更改分類吧。
⑩ 氮化鎂的制備問題
1)這樣太過劇烈了,亞硝酸銨加熱容易爆炸。
2)氮氣中的水蒸氣加熱也和鎂反應,產生雜質了。可以用所有的乾燥劑乾燥:濃硫酸,鹼石灰,氯化鈣,五氧化二磷……
3)水,氧氣和鎂在溫度高時都會反應,產物氧化鎂都會完成氮化鎂產率降低產物不純。
希望對你有幫助O(∩_∩)O~手機回答,如果滿意,謝謝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