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20kv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設計項目都有哪些設計院能做呀
各省電力設計院、各央企電力設計院都可以做。
⑵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
從上圖可以看出這種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上海聚仁電力研發的,該系統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等實現對變電站二次設備(包括繼電保護、控制、測量、信號、故障錄波、自動裝置及遠動裝置等)的功能進行重新組合、優化設計,對變電站全部設備的運行情況執行監視、測量。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基本特點:
■功能實現綜合化: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是在微機技術、數據通信技術、自動化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它綜合了變電站內除一次設備和交、直流電源以外的全部二次設備。
■系統構成模塊化:保護、控制、測量裝置的數字化(採用微機實現,並具有數字化通信能力)利於把各功能模塊通過通信網路連接起來,便於介面功能模塊的擴充及信息的共享。另外,模塊化的構成,方便變電站實現綜合自動化系統模塊的組態,以適應工程的集中式、分部分散式和分布式結構集中式組屏等方式。
■結構分布、分層、分散化:綜合自動化系統是一個分布式系統,其中微機保護、數據採集和控制以及其他智能設備等子系統都是按分布式結構設計的,每個子系統可能有多個CPU分別完成不同的功能,由龐大的CPU群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高度協調的有機綜合系統。
■操作監視屏幕化:變電站實現綜合自動化後,不論是有人值班還是無人值班,操作人員不是在變電站內,就是在主控站內,就是在主控站或調度室內,面對彩色屏幕顯示器,對變電站的設備和輸電線路進行全方位的監視和操作。
■通信區域網絡化、光纜化:計算機區域網絡技術和光纖通信技術在綜合自動化系統中得到普遍應用。
■運行管理智能化:智能化不僅表現在常規自動化功能上,還表現在能夠在線自診斷,並將診斷結果送往遠方主控端。
■測量顯示數字化:採用微機監控系統,常規指針式儀表被CRT顯示器代替。人工抄寫記錄由列印機代替。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實現的兩個原則:
■第一條原則:中低壓變電站採用自動化系統,以便更好地實施無人值班,達到減人增效的目的。
■第二條原則:對高壓變電站(220kV及以上)的建設和設計來說,是要求用先進的控制方式,解決各專業在技術上分散、自成系統,重復投資,甚至影響運行可靠性。
⑶ 110KV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方案設計
(一)、設計任務與要求
利用自動化設計軟體(組態王)建立一個110KV變電站縱合自動化系統的基本模型,通過基本的輸入量和輸出量,實現縱自監控系統的信號、測量、遙控、調節等基本功能,以及報表管理等高級應用功能。綜合自動化系統主要實現以下的功能:(1)實時數據採集與處理;(2)計算數據的處理;(3)資料庫管理;(4)事件順序記錄和事故追憶;(5)報警;(6)繪圖及顯示;(7)報表列印;(8)控制操作。
(二)、參考圖紙
圖1 110KV變電站主接線圖
(三)、要求提供如下圖紙資料:
①設計說明書;
②110KV變電站主接線圖(要求CAD繪圖,列印並提交電子版本);
③用組態王設計110KV變電站縱合自動化系統監控畫面(要求有總圖、電壓);通過點擊相應的按扭,可以查看系統潮流、信號一覽表、遙測一覽表、電壓棒圖、趨勢曲線等。
④綜合自動化系統硬體結構介紹(參考)
綜合自動化系統根據各部分作用,可分為以下幾個大的模塊:開關量輸入、輸出模塊、模擬量輸入模塊、電源及介面轉換模塊、工控機模塊、通訊介面轉換模塊。
(1) 電源模塊:將交流220V電源轉換為感測器工作所需的直流+24V電源。
(2) 開關量輸入模塊:取自相應設備的輔助常開接點(斷路器觸點信號,變壓器檔位信號等),用於識別現場開關狀態及分接頭檔位信號。
(3) 開關量輸出模塊:將系統發出的控制信號(電平信號)轉化為接點,形成輸出。
(4) 模擬量輸入模塊:將現場TV、TA二次側的電壓、電流信號轉化為微機可識別的數學信號,並起到隔離和抗干擾作用。
(5) 工控機模塊:對數據進行實時分析、邏輯判斷,並具有數據存儲功能。為用戶提供人機介面,用於定值的整定、手動操作、顯示、列印、通訊等。
(6) 通訊介面轉換模塊:由於工控機採用RS-232介面,需要採用專用轉換器與模擬量輸入模塊的RS-485介面進行RS-485/RS-232轉換。
⑤論文的排版格式參考題目一。
(四)、進度安排
序號 設計各階段內容 起 止 日 期
1 選題和准備材料 15周
2 圖紙設計 16~17周
3 說明書編寫 18周
4 設計修改、提交 19周
5
(五)、參考文獻
1.《組態軟體控制技術》.覃貴禮主編,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版
2.《供配電技術》.覃國明主編,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版
3.《電氣工程師(供配電)實務手冊》.王寧會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gsg
⑷ 110kv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設計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一次系統設計;
(4)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二次系統設計;
(5) 線路微機保護系統設計(速斷、過流、零序保護設計)
(6) 配電變壓器微機保護系統設計
⑸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和繼電保護裝置一樣么
我的理解:變電來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源=繼電保護+計量控制+電能調度分配。
繼電保護裝置和繼電保護雖然只差兩個字,但卻不是同一概念。
繼電保護裝置只能算個大部件。是繼電保護的一部分。
繼電保護涉及一次、二次,一次的信號經過二次的繼電保護裝置處理後輸出顯示信號(告警)或者跳閘、合閘信號,一次的斷路器執行跳閘、合閘。
⑹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設備包括哪些
這個面很廣,包括監控主站系統、保護測控裝置、遠傳裝置以及安全監視系統等可以進行遠內方容控制的系統。
專業點來說,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等實現對變電站二次設備(包括繼電保護、控制、測量、信號、故障錄波、自動裝置及遠動裝置等)的功能進行重新組合、優化設計,對變電站全部設備的運行情況執行監視、測量、控制和協調的一種綜合性的自動化系統。它是一項提高變電站安全、可靠穩定運行水平,降低運行維護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向用戶提供高質量電能服務的一項措施。隨著自動化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等高科技的飛速發展,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目前,廣泛採用的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通過後台監控機對變電站全部一次設備及二次設備進行監視、測量、記錄、並處理各種信息,對變電站的主要設備實現遠方控制操作功能。
⑺ 什麼是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信息版處理技術等實現對變電站二權次設備(包括繼電保護、控制、測量、信號、故障錄波、自動裝置及遠動裝置等)的功能進行重新組合、優化設計,對變電站全部設備的運行情況執行監視、測量、控制和協調的一種綜合性的自動化系統。通過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內各設備間相互交換信息,數據共享,完成變電站運行監視和控制任務。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替代了變電站常規二次設備,簡化了變電站二次接線。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是提高變電站安全穩定運行水平、降低運行維護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向用戶提供高質量電能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
功能的綜合是其區別於常規變電站的最大特點,它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 以數據通訊為手段,以信息共享為目標。
兩個原則
一是中低壓變電站採用自動化系統,以便更好地實施無人值班,達到減人增效的目的;
二是對高壓變電站(220kV及以上)的建設和設計來說,是要求用先進的控制方式,解決各專業在技術上分散、自成系統,重復投資,甚至影響運行可靠性。
⑻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系統
1.系統構成:由間隔層綜合自動化系統(包含監控單元和通訊匯流排)及變電站層監控系統構成;
2.系統特點:分層分布式結構,集測量、保護、控制、監測故障錄波及其分析、運行日誌、事件存儲、保護投退、通訊及參數設置等多功能於一體;
3.適用范圍:10KV電壓等級的輸配電線路保護,主設備保護和測量控制系統;
4.保護單元:線路、主設備保護裝置,調壓電容裝置,小電流接地選線、微機五防和其他自動化裝置;
5.監控軟體規約:建立在IEC61968、IEC61970組件構架標准(SCADA/EMS)要求之上的平台級監控軟體系統; 間隔層自動化系統主要由各種保護單元構成如線路保護裝置、主設備保護、調壓電容裝置、小電流接地選線、 微機五防裝置和自動化裝置組成。在橫向方面,間隔層的設備或監控單元均可直接下放到開關櫃就地安裝,大大減少了二次接線,各間隔設備相對獨立,只僅僅處於同一現場通訊匯流排上。在安裝方式
上,可採用分散、集 中組屏等安裝方式。間隔層完成電量和非電量的採集計算,實現對設備、線路等的保護或控制,並為變電站層 監控系統提供可靠的通訊介面。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監控系統是將變電站的二次設備(包括測量儀表、信號系統、繼電保護、自動裝置和遠動裝置等)經過功能組合和優化設計,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通訊技術和信號處理技術,實現對全變電站的主要設備和輸、配電線路的自動監視、測量、自動控制和微機護,以及與調度通信等綜合性的自動化功能。
變電站層自動化系統同樣採用分布式結構,包括監控後台軟體、當地監控PC機、遠動通信介面和用於專業管理的工程師站PC機以及專用設備和網路設備等。有許多提供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監控系統方案的生產商如三旺通信、瑞科電氣、三意時代等,同時提供多種系統中的產品以及相關搭建問題。變電站層自動化系統通過組態完成全站檢測功能,全面提供線路、 主設備等的電量、非電量等運行數據,完成對變壓器、斷路器等設備的控制等,並具有保護信息記錄與分析、 運行報表、故障錄波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