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軸承鑄造 > 明朝古錢幣用什麼材質鑄造

明朝古錢幣用什麼材質鑄造

發布時間:2022-07-24 03:30:41

1. 古錢幣的成份是什麼

一. 古銅錢化學成份分類
1、紫銅:又稱純銅,古代含銅量約在96%-99%,呈紫紅色。先秦的環錢多為紫銅鑄造,而同期的布幣、刀幣及以後直到明代所鑄錢幣基本為青銅制。
2、青銅:青銅可分為兩大類。
(1)錫青銅:含錫20%-30%。若含錫在於20-30%則錢呈銀白色,俗稱「白銅」錢。含錫量少則錢呈淡棕色,俗稱青黃色。古代錫青銅都含有鉛,一般在3-8%,相當現代錫青銅的化學成份。
(2)鉛青銅:含錫2-10%,含鉛9-60%。若含錫、鉛量多,則錢呈灰白色,若含錫、鉛量少,則錢呈黃青色。在先秦時期青銅錢的含量都較多,一般都在7-56%,個別高達62%。到漢代含鉛量≈9%。若鉛量在≈33%,則相當現代鉛青銅的化學成份。
3、黃銅:黃銅在明清時期就用於鑄造銅錢了。明嘉靖年間就用黃銅大量鑄錢。古代稱「鋅」為「倭鉛」。用爐甘石熔煉而成(即菱鋅礦ZnCO3)。元代就有:「赤銅入`爐甘石`煉為黃銅,其色如金」的記載。在明代後期我國的鋅已向國外出口,鋅錠含鋅量達98%以上。黃銅又可分為:
(1)黃銅:含鋅3-40%。若含鋅量在10-20%稱為紅銅(新疆地區),俄國稱為丹銅。
(2)鉛黃銅:含鋅35-43%,含鉛0.3-3%。明清時期的銅錢中有的含鉛量還要多些。含鋅量有時會少些在20-40%。
(3)錫黃銅:含鋅9-40%,含錫0.2-2%。有時也含有少量的鉛。
4、白銅:在明代我國就可生產銅鎳合金,其成分為銅40-58%,鎳7.7-31.6%,鋅25.4-45%以後傳到德國,經仿製才製成電阻材料稱「德國銀」。白銅又可分為:
(1)普通白銅:含鎳+鈷0.57-2.6%。
(2)鐵白銅:含鎳+鈷0.5-1.5%,含錳0.5-1.2%。
(3)鋅白銅:含鎳+鈷12-16.2%,鋅23-28%。
(4)砷白銅:在東晉時期就生產出砷白銅,即將赤銅加「砒石」煉為白銅。含砷量約10%,呈銀白色。因在熔煉過程中產生巨毒氣體,故很少用。
(5)錫青銅:由名稱就可以知道,這其實是青銅的一種,含錫20%-30%。若含錫在於20-30%,因這種錢呈銀白色,俗稱「白銅」錢。青銅在古銅錢中使用最多。其次是紫銅錢。到明清時期才使用黃銅錢(早期僅見「壯泉四十」是黃銅錢)。俗稱的白銅錢實際上是含錫量多些的錫青銅錢,而砷白銅錢基本上不是有意生產的。

2. 古錢幣由哪些材料製造

中國古錢幣
貨幣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或特殊商品)。在貨幣產生之前,人們之間為獲得某種商品,主要通過物物交換的途徑,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物物交換的過程太過死板,人們逐步發現市場上有某種商品,或是堅固耐用的青銅器,或是色彩斑斕的陶器,或者其它什麼東西是大家願意接受的,這樣這種商品就成了原始實物形態的貨幣。那麼古代哪些東西或者材料成為過貨幣呢?

貝類貨幣:貝殼、貝幣可以說是我國使用時間最早而且延續時間最長的一種實物貨幣,直到明朝末期和清朝初期,雲南少數民族地區還在沿用這種貨幣。貝殼成為貨幣的條件有以下幾個:第一是本身有實用的功能(如其裝飾品的用途);第二具有天然的單位;第三是堅固耐用;第四是便於攜帶。尤其是其天然的單位,在熔解金屬技術尚不發達的古代,具有他獨到的天然優勢。古代人民使用貝幣,多用繩索將它們穿成一串,所以一串也成一單位。貝幣最早的貨幣單位為「朋」,即十枚成一串,兩串為一朋。在我國古代的甲骨文中,貝朋兩字常連在一起,貝字的意義,和現在的「財」字差不多。至今中國的文字中,許多與貨幣意義有關的字,象財、貴、貧、賤等等,都是以貝字作為偏旁。

金屬貨幣:(一)青銅工具:自西周到春秋,由於青銅器製作技術不斷提高,青銅製作的生產工具大量出現,青銅工具的重要性已經在於作為裝飾品用途的貝殼,所以在交換、貿易的過程中,有些生產工具如刀、鏟、紗輪就成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發展成為一般等價物。青銅工具取代貝殼成為貨幣,其原因有二:一是因為用作貨幣的貝殼實際數量並不多,已不能應付日益增加的市場需要。第二是因為生產工具的實用價值要比僅能用作裝飾品的貝殼要大。

(二)青銅貨幣:從春秋到戰國時期,那些青銅製作的工具漸漸演變成為青銅貨幣,因為把工具當作市場流通的一般等價物,畢竟太過笨重了,交換太不方便。人們開始接受形似工具的青銅貨幣。戰國時期的貨幣主要有三大體系:布幣、刀幣、環錢。

布幣不是用布製作的貨幣,那時沒有布,而是仿農具鏟類演進而成一種金屬鑄幣。最早的布幣,完全保留著鏟的形狀。布幣的流通區域非常廣泛,春秋時的晉國,戰國時的趙、韓、魏等國都使用布幣。

刀幣一看知是實用的刀演變過來的,是當時的一種漁獵工具。刀幣的流通范圍沒有布幣廣,偏於東部的齊、燕等國。這是因為古代西部地區的人多以農殖為主,所以用農具為貨幣。東部地區為近海,河流亦多,人民多從事漁獵生活,所以用刀幣為貨幣。

環錢是圓形的,中間有一圓孔。舊石器時期有過鑽孔的石珠,新石器時代有石環、石珠。在我國仰韶古文化遺址上,曾發掘出許多土製、石制的紡輪,都是圓形中間穿孔,和早期的環錢相似,所以,環錢極可能是由紡輪演變而來的。古代的璧就是玉環。環錢大小不等,上面的文字有多有少,它流通的范圍比起布幣、刀幣要小得多,據專家們考證,環錢是秦國早期的貨幣。

刀幣、布幣、環錢都是有形的金屬貨幣,信形貨幣最初是減其重量而存其形態,到後來則改變形態而僅存其名,這類貨幣是從貝幣等自然形態貨幣向金屬鑄幣過渡的一種傾向體系。在我國,它們的出現,具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歷史作用。

(三)秦半兩錢: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將秦國的幣制推行於全國,以黃金為上幣,單位為鎰,即二十兩,以銅錢為下幣,即「半兩」錢。黃金之所以為上幣,是限於大數目的支付,如帝王的賞賜。而日常的民間交易,則用「半兩」錢,秦代「半兩」錢的出現,標志著中國金屬貨幣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即重量名稱和貨幣名稱統一的記重貨幣。

(四)漢代五銖錢:漢王朝建立以後,於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開始鑄五銖錢。一直到隋滅唐興,五銖錢才消亡。五銖錢是中國歷史上使用得最久、最成功的一種錢幣。就其重量來說,五銖錢是標准貨幣,即使在唐武德四年宣布停止五銖的使用後,新錢的重量仍以五銖為標准。

(五)唐代開元通寶:《舊唐書·食貨志》記載:「(唐)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銖錢。武德四年(621)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絫,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錢」從此成為重量單位,十錢一兩的進位制由此誕生了。「開元」通寶常讓我們望文生義,認為唐太宗開元年間鑄造,其實「開元」的意思是「開創新紀元」的意思;「通寶」是「在國內通行寶貨」的意思。開元通寶錢的問世,結束了自西漢以來延續七百餘年以重量五銖命名鑄幣的傳統,開創了通寶、元寶錢體系,自唐朝起,錢幣就不再以重量為名稱了,而改稱「寶」,或通寶、或元寶、或重寶、或其他什麼寶。自武德四年鑄行開元通寶錢起,至1916年「洪憲通寶」止,通寶、元寶錢體系沿用了近一千三百年,其生命力之長久,在世界貨幣史上罕見。

(六)明朝白銀成為法定貨幣。隨著商品經濟的恢復和高漲,加上明中後期以來巨額貿易順差,海外白銀大量流入,白銀的使用日益廣泛,成為主要的法定貨幣,形成了以銀為主,以錢為輔的錢、銀並行的貨幣流通制度。銀鑄幣有銀兩和銀元兩種。我國長期使用銀兩,屬稱量貨幣,有銀餅、銀錠、銀元寶和零碎銀子等各種形制,使用時要看成色、稱重量。海外流入的白銀多為銀元,價值穩定,受到沿海各省商人的歡迎和廣泛使用。鴉片戰爭後,各省紛紛鑄造龍洋——帶龍圖案的銀元。白銀價格適中而穩定,它的廣泛使用便利了商品貿易,促進了商業資本的積聚。

紙幣:北宋初年,商品經濟有了較大發展,貿易也隨之增加,「每一交易,動即十萬」,這樣貨幣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當時市場上流行的貨幣是銅錢、白銀和鐵錢,個別地區還盛行鐵錢,由於鐵錢非常笨重(大的一千個錢重二十五斤,中等的也有十三斤),攜帶使用極不方便,嚴重影響了貨幣的流通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宋真宗初年,四川成都的十六家富商聯合印發了一種比金屬幣攜帶方便的紙幣——「交子」。「交子」是四川方言,「子」是川語慣用的尾音,「交」是相會、相合的意思,指兩張券合起來,就可兌換現錢。它是在一張小紙片上,印上房屋、樹木和人物的圖畫,並作上暗號以防別人仿印:交子的出現代替了鐵錢。這是我國使用紙幣的開端,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我國貨幣發展史上的一大進步。交子既可以在市場上使用,也可以到「交子鋪」兌換現錢,新舊交子三年兌換一次。宋仁宗天聖元年(公元1023年),交子改由政府統一發行,每次發行的數額有限,用鐵錢做後備金。宋徽宗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改名為「錢引」,用來代替貶值的「交子」。南宋時,交子改稱」關子」、「會子」。元朝時更將紙幣作為主要貨幣推行,是中國歷史上紙幣流通空前興盛的時期,也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純紙幣流通的政權。元朝中統元年(公元1260年),第一次出現了不兌換的紙幣「中統寶鈔」,並在元朝長期使用。公元1294年,這種「中統寶鈔」傳到了波斯,並由波斯傳到其他國家。明清時期,紙幣仍在發行,但與金屬幣同時使用,流通不廣。到了近代紙幣得到了廣泛的流通,並逐漸代替了金屬幣。

由以上可總結出我國古代貨幣的演變規律如下:

一、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貝是我國最早的貨幣。隨著商品交換的迅速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開始用銅仿製海貝。隨著人工鑄幣的大量使用,海貝這種自然貨幣便慢慢退出了中國的貨幣舞台。

二、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演變:從商朝銅到戰國時期,我國的貨幣有鏟幣、刀幣、環錢、楚幣(爰金、蟻鼻錢)。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二一○年頒布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范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的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民國初期。

三、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據《漢書·食貨志》記載,劉邦建漢後,允民私鑄錢幣。豪紳富商和地方勢力乘機大鑄惡錢而牟利。文帝時「鄧通大夫也,以鑄錢財過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由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從此確定了由中央政府對錢幣鑄造、發行的統一管理,這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一次重大演變。此後,歷代鑄幣皆由中央直接經管。鑄幣權收歸中央,對穩定各朝的政局和經濟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秦漢以來所鑄的錢幣,通常在錢文中都明確標明錢的重量,如「半兩」、「五銖」、「四銖」等等(二十四銖為一兩)。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辟新紀元」之意,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一反秦漢舊制,錢文不書重量,是我國古代貨幣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此後我國銅錢不再用錢文標重量,都以通寶、元寶相稱,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後的「民國通寶」。

五、由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北宋時交子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金屬貨幣向紙幣的一次重要演變。 交子不但是我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六、由手工鑄幣向機制紙幣的演變:清朝後期,隨著國外先進科學技術的逐漸傳入,光緒年間已開始在國外購買造幣機器,用於製造銀元、銅元。後來,廣東開始用機器製造無孔當十銅元。因製造者獲利豐厚,各省紛紛仿效。清末機制貨幣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手工鑄幣向機制貨幣的重林演變。 從此,不但鑄造貨幣的工藝發生了重大變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圓形方孔錢壽

3. 古代的小銅權是用紅銅鑄造的還是黃銅鑄造的

不同的朝代銅錢的材質也是有所不同的,青銅、黃銅、白銅、紅銅等都曾經用來鑄造過銅錢。我國古代的銅錢都是用銅合金鑄造的,因為不同的合金其組成成分也不盡相同,因而銅錢也會出現不同的顏色。總體來說,黃色銅錢都使用銅鋅合金鑄造的,青色銅錢則是用銅錫合金鑄造的,在明朝前半朝,鑄造銅錢採用的材料普遍是青銅,而在後半期則採用黃銅。

青銅在我國已經有三千多年的使用歷史 了,可謂是我國最早使用的合金。 青銅的原意是指銅錫合金,後來為了方便管理,除了白銅、黃銅以外的所有銅合金都被統一稱為青銅。並且在前面加上主要添加元素的名字,以區分不同種類的青銅。以錫元素為主要添加元素的錫青銅鑄造性能優良,機械性能好,減摩擦性能優異,非常適合用於製造渦輪、齒輪、軸承。而鉛青銅則作為現在發動機和磨床上使用的軸承材料來應用。鋁青銅耐磨性、耐蝕性優異、強度高,廣泛應用於製造高載荷的軸套、齒輪、船用螺旋槳等。磷青銅導電性好、彈性極限高、非常適用於製造精密彈簧以及電接觸元件。

4. 銅錢用什麼金屬材料做的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30

5. 古幣都是什麼材質做的

古代鑄錢除普遍用銅質作為錢幣主要材料外,還使用過鐵、鉛、銀、金等質料,後來又發展到紙幣。

原料:

中國古代正式發行的鑄幣是以銅、鐵等低值金屬為主要原材料的,但各類古錢的情況不盡相同,所以就材質而言,除了大量的銅、鐵錢之外,也有金、銀、錫、鉛等其它金屬鑄造的,還有玉、石、木、蚌、骨、玳瑁以及陶土等各種不同材料製造的錢幣。

錢幣形制

古代貨幣形制十分復雜,僅用作貨幣的的幣材就不下幾十種,如銅、鉛、鐵、金、銀、玉、龜、貝、牲畜、皮革、谷帛、紙張等。但沿襲幾千年的基本形態是方孔圓形銅錢,其標準式樣是西漢元狩五銖、上林三官錢及唐初開元通寶,輕重適中,重約4克,肉好皆有周郭。此外也有圓形圓孔、圓形無孔、鏟形、刀形、長方形(錢牌)、不規則橢圓形等形式。

同一錢,又有大小、輕重、成分、質料、版別、錢面文字、錢背符號、有郭或無郭、重輪、重好、四齣、決文、傳形等區別,有合背、合面、剪邊、磨邊、對讀、旋讀、復文等不同情況,按錢幣性質分,又有記重錢、記值錢、年號錢、國號錢、記號錢、紀年錢、鎮庫錢、開爐錢、樣錢等,這些情況有時有兩種以上並存現象,名目繁多,不勝枚舉。

銅錢最普通的形制是小平錢,即一文小錢,又稱平錢,它是使用銅錢時代的最小貨幣單位,其直徑約2.4—2.5厘米,重約3—4克,又有折二、折三、折五、當十、當二十、當三十、當四十、當五十甚至當百、當千大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古幣

6. 什麼樣的古錢幣值錢你知道哪些

因為經歷歲月蒼桑、洪澇災害、兵火戰爭、人為因素損壞等眾多緣故,我國有一些古錢幣迄今已如微乎其微,存在量極其稀缺。有的迄今仍是「珍品拍賣」,如五代十國「開平通寶」、宋朝篆書「紹聖重寶」、明朝「永樂通寶」背三錢;有的存在僅有數枚,如五代十國「大蜀通寶」、「大齊通寶」、遼代「天顯通寶」;有的存在但是數十枚,如秦代「三孔布」、齊「六字刀」、五代十國「天策府寶」、「乾元重寶」等。常言道「物稀為貴」,這種稀有錢幣的收藏價值當然非同一般,少則幾萬元,更多就是數萬元的甚至數十萬元。難題是什麼古錢幣歸屬於稀有錢幣,這就必須 古錢幣個人收藏發燒友沉下心去多閱讀文章古錢幣書本,多查詢古錢幣著作譜錄,多掌握各種古錢幣鑄行至今的發掘出狀況和存在量的相關報導,還需要認真記多,保證胸中有數。這種稀有錢幣是在我國古錢幣歷史天空中的奪目的「啟明星」,是在我國古錢幣五千年歷史中閃亮的「珠貝」。

唐朝時期,還創造發明了翻砂工藝鑄錢法,是錢幣鑄造技術性的又一次飛越,到五代時期這一方式已被廣泛應用直到清朝。翻砂工藝鑄錢法是將鑄母錢用型沙印刷掏錢模,隨後用於鑄造錢幣。大概加工工藝全過程為:用四根木板看空框,正中間填入型沙,用木或陶等物刻錄成的母錢在沙子上扣除型範,再把一樣一框型沙合在上面,變成錢的反面,這般慢慢堆疊累積達數十框之多,上邊空出進膠口,用繩捆住結構加固,隨後將溶化的銅液澆築進來,待製冷後開框,則成樹形的錢胚了。

4.銼錢,歷經鑄造後產生錢胚,必須 逐一開展摘斷磨銼生產加工。銼錢就是將銅幣邊沿用矬具開展打磨拋光光滑的全過程,古錢幣銼錢邊沿全是歷經順圓上方位鑽削生產加工,使製成品看起來當然、得當。

這就是古代人基本上的制錢步驟了。看起來簡易,里邊的操作流程或是比較復雜的,職責分工也很細膩,例如清朝制錢每爐設灶頭一人,其所需工役有八行:看火匠、翻砂工藝匠、刷灰匠、雜作匠、銼邊匠、滾邊匠、磨錢匠、洗眼睛匠。由於擁有這種古時候匠人的成千上萬精力與汗液,才有大家今日見到的這種閃亮古時候勞動者聰慧的千萬結晶體哦!

7. 古代銅錢都是什麼材質的

銅合金。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發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鑒定成色的金屬稱量貨幣逐步不適應,而被金屬鑄幣所取代。中國歷代古錢幣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方孔錢(銅錢)是古代錢幣最常見的一種。

方孔銅錢應天圓地方之說,古代人們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所以秦始皇鑄錢以此為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也統一了貨幣。廢除刀、布、貝等錢幣,以「半兩」做為貨幣。

(7)明朝古錢幣用什麼材質鑄造擴展閱讀

古錢幣收藏要避開這四個誤區

誤區之一:非名錢不藏。古錢幣收藏愛好者將「五銖錢」「天啟通寶」「泰和重寶」等一些公認的名幣作為古錢幣的收藏主攻方向,是無可厚非的,但這種收藏行為長期發展下去,會使泉友的收藏之路越走越窄。

誤區之二:非銅錢而不藏。中國古代的金屬幣有銅、鐵、錫、銀等多種,其中銅幣數量最多,也是最常見的,於是有些泉友就錯誤認定:只有銅幣才是古錢幣收藏的主流。

誤區之三:非整幣不藏。有些泉友在收藏中,一味盯著品相完整的古錢幣收藏,對於品相不完整的古錢幣,棄之如敝履,抱有偏見。眾所周知,金屬類的古錢幣在長期的社會發展進程中,由於金屬的特性,常會出現銹蝕斑斑、輪廓殘缺、幣面模糊等現象。

誤區之四:非大幣不藏。有些泉友在收藏古錢幣時,總是習慣性地把目光聚焦在形體較大的金屬幣上,對於「至正通寶」「洪武通寶」「咸豐通寶」等幾種古錢幣趨之若鶩,而忽略了體型較小的古錢幣。

8. 古代銅錢都是什麼材質的

銅合金。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發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鑒定成色的金屬稱量貨幣逐步不適應,而被金屬鑄幣所取代。中國歷代古錢幣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方孔錢(銅錢)是古代錢幣最常見的一種。
方孔銅錢應天圓地方之說,古代人們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所以秦始皇鑄錢以此為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也統一了貨幣。廢除刀、布、貝等錢幣,以「半兩」做為貨幣。
(8)明朝古錢幣用什麼材質鑄造擴展閱讀
古錢幣收藏要避開這四個誤區
誤區之一:非名錢不藏。古錢幣收藏愛好者將「五銖錢」「天啟通寶」「泰和重寶」等一些公認的名幣作為古錢幣的收藏主攻方向,是無可厚非的,但這種收藏行為長期發展下去,會使泉友的收藏之路越走越窄。
誤區之二:非銅錢而不藏。中國古代的金屬幣有銅、鐵、錫、銀等多種,其中銅幣數量最多,也是最常見的,於是有些泉友就錯誤認定:只有銅幣才是古錢幣收藏的主流。
誤區之三:非整幣不藏。有些泉友在收藏中,一味盯著品相完整的古錢幣收藏,對於品相不完整的古錢幣,棄之如敝履,抱有偏見。眾所周知,金屬類的古錢幣在長期的社會發展進程中,由於金屬的特性,常會出現銹蝕斑斑、輪廓殘缺、幣面模糊等現象。
誤區之四:非大幣不藏。有些泉友在收藏古錢幣時,總是習慣性地把目光聚焦在形體較大的金屬幣上,對於「至正通寶」「洪武通寶」「咸豐通寶」等幾種古錢幣趨之若鶩,而忽略了體型較小的古錢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銅錢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古錢幣收藏要避開這四個誤區

9. 大明元寶都是什麼材質的

「大明元寶」為嘉靖初年所鑄。明定陵所出土的五十兩馬蹄形銀錠,屬萬曆四十七年所鑄,錠面上文字亦是陰刻文。這是明早期銀錠所固有的特徵。但到後來,就兼用陽文,並逐漸成為慣例。陽文多是列印上去的,或鑄造的,沒有事後刻上去的。明中葉以前,銀錠這一貨幣形式還沒有大規模的通行,至少明政府沒有正式用銀錠作普遍的支付工具。因此,地方和民間鑄行的銀錠上文字多是陰刻文、少有或沒有陽文。即使有,也是列印上去的(5)。而筆者所見的這四枚「大明元寶」銀錠上的文字全是陽文,且能一眼看出是鑄造而成的,特徵非常明顯。這說明此「大明元寶」的鑄造年代不在明初,而應是明代中葉以後。

4、從目前已出土發現的明代銀錠實物看,明中葉以前,甚至明中葉以後的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銀錠上的文字數目是很多的。明以前元朝銀錠上有50多字的,因明襲元式,故明代銀錠上也有五、六十字的,這些文字有時是說明銀錠的來源,上面差不多都有銀匠的姓名,是銀錠成色與重量的保證。前述明定陵與四川洪雅明墓出土的銀錠,字數都達十幾個到五、六十個不等,這是明中葉以前鑄造銀錠的又一個顯著特徵。明中葉以後,由於白銀成為流通的主要貨幣,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實行的「班匠」征銀和萬曆九年(1581年)推行的一條鞭法「計畝征銀」,使得白銀為各階層人民所普遍需要。這就使得許多銀錠上可以使用同樣的文字,而不必一隻只鐫刻,故可以直接鑄造成文字,方便快捷,更有利於白銀的使用和銀錠的流通。因此,文字也隨之發生了轉變,字數也由繁到簡,相應的趨於減少,有的小錠上面只有一個年號。到了明後期,不僅大宗交易用銀,連小買賣都使用白銀,這在明朝的野史雜記、戲曲小說里都有生動而翔實的記錄。因此,「大明元寶」上簡捷而明快的文字更能適合明後期各階層民間交易與貯藏的需要。那時,商人們以銀量富,有銀百萬兩稱大賈;幾十、幾萬兩稱中賈;千百兩的則為小賈。上至皇帝、官僚,下至中小地主競相搜刮積銀,如明英宗朱祁鎮就是一個愛好貯銀的皇帝;正德、嘉靖時,權傾朝野的大臣劉瑾、朱寧、嚴嵩父子等所藏白銀亦皆千、百萬兩計(6)。因此,「大明元寶」為明後期所鑄造也是有一定道理和依據的。

5、明朝自朱元璋1368年開國至1644年亡於李自成的277年裡,貨幣是銀、鈔、錢兼行,觀其錢文沒有稱「元寶」者。事實上,明朝一代,專以「通寶」為錢文,廢除了「元寶」之稱。究其原因,一是避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名諱;二是「元寶」二字可附合作「元朝之寶」於意不妥,故明代自大中錢到永曆錢,不論大小,都固定稱「通寶」,其讀法方面也基本上廢除了其它各種而獨行順讀了。因此,從現已出土的明實物和史書記載的錢幣中,我們不難發現,終明一朝,沒有稱作「元寶」的錢幣存世。那麼,如何理解「大明元寶」銀錠呢?後世的臆造品?抑或現代人的偽作?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另一種解釋:亦即明末清初戰亂時期朝廷無暇顧及於此,地方和民間的私鑄物。這一點,也是應當給以充分的認識與考慮的。

6、大明元寶銀錠上鑄有銘文「丁丑年造」字樣,然「丁丑年」指的是哪一年?筆者推算,終明一朝的277年,其「丁丑年」號有五次,詳見下表:

年 代 甲子紀年 明帝年號 備 注

1397年 丁丑年 洪武三十年 明太祖朱元璋

1457年 丁丑年 天順元年 明英宗朱祁鎮復位

1571年 丁丑年 正德十二年 明武宗朱厚照

1577年 丁丑年 萬曆五年 明神宗朱翊鈞

1637年 丁丑年 崇禎十年 明思宗朱由檢

從上表中來看,明代有5個帝王統治時期分別擁有「丁丑年」號。因前已論述,「大明元寶」的鑄造時間只能是明中葉以後的事,故明洪武三十年和明天順元年不再作過多的考究,只從以下三個年號析之:

(1)明正德年間並未鑄行年號錢,而今出土和傳世的正德錢實物為後世補鑄。舊日民間對正德錢有各種附會之說,如「正德為游龍,佩之渡江河,無波濤之厄」;「身邊若有正德錢,賭錢就會贏」等等。因之明末清初以至民國,民間多有仿鑄,數量頗多。另據1955年四川洪雅明墓出土實物,正德年間的銀錠面文字屬陰刻文,仍屬早期的鑄造形制,故可以推論明正德十二年鑄造「大明元寶」的可能性極小,也不合明例。
(2)明萬曆年間鑄有萬曆通寶銅錢,至今存世倘多。另有一種萬曆通寶銀錢,傳世較少見。據《續文獻通考》引《春明夢余錄》載:「萬曆中給事中郝敬錢法議曰:每錢一文。。。曰大明通寶」。然未見有實物出土。萬曆時,由於名臣張居正專權決斷,厲行改革,尤其是推行了有利於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一條鞭法」,封建經濟

10. 古代的錢幣非常好看,那它究竟是怎麼鑄成的

發現將紅銅與錫、鉛等金屬熔融在一起,就能克服純銅溶液粘稠、流動性差、質地不如石器堅硬的缺點。

閱讀全文

與明朝古錢幣用什麼材質鑄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米黑鯊怎麼上設備鎖 瀏覽:990
電磁空氣閥門的拆裝與常見故障排除 瀏覽:446
塑料管道是用塑料閥門嗎 瀏覽:271
機械革命筆記本觸摸板怎麼開 瀏覽:468
輔助儀表是什麼意思 瀏覽:859
什麼冷水機只能製冷 瀏覽:55
氧氣瓶閥門整個斷了怎麼辦 瀏覽:865
原電池實驗裝置原理 瀏覽:822
如何做好設施設備的售後工作 瀏覽:139
環宇五金機電城 瀏覽:189
工具磨磨頭軸承怎麼裝 瀏覽:975
寶來儀表盤代表什麼 瀏覽:748
主輔軸滾針軸承怎麼裝 瀏覽:989
舟山電動工具電機 瀏覽:634
空調製冷時為什麼吹冷風 瀏覽:722
油潤滑軸承蓋該怎麼設計 瀏覽:558
北斗測繪儀器測距離怎麼用 瀏覽:730
家庭無土栽培裝置設計 瀏覽:556
做機械防腐需要考什麼證防腐 瀏覽:226
熔化實驗的裝置圖 瀏覽: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