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测量毕业论文怎么写
曲面测量方法研究及测量仿真 摘要3-4 ABSTRACT 4-5 第一章 绪论 9-15 1.1 引言 9 1.2 曲面测量方法 9-1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3 1.3.1 已知CAD 模型的曲面测量研究现状 11 1.3.2 未知CAD 模型的曲面测量研究现状 11-12 1.3.3 测量仿真研究现状 12-13 1.4 课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5 1.4.1 选题背景 13-14 1.4.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15 第二章 CMM 测量曲面技术研究 15-27 2.1 引言 15 2.2 CMM 测量软件 15-16 2.3 曲面的CMM 测量方式 16-19 2.3.1 点位触发式 16-17 2.3.2 连续扫描式 17-18 2.3.3 编程方式 18-19 2.4 曲面测量路径规划 19-23 2.4.1 测量路径的设计原则 19-21 2.4.2 曲面测量路径规划策略 21-23 2.5 测头半径补偿 23-25 2.6 测量误差评定 25-26 2.6.1 点位测量下的测量误差评定 25-26 2.6.2 扫描测量下的测量误差评定 26 2.7 本章小结 26-27 第三章 CMM 测量曲面误差分析及减小方法 27-47 3.1 引言 27 3.2 机器误差对测量误差的影响 27-33 3.2.1 静态误差 27-30 3.2.2 动态误差 30 3.2.3 机器误差补偿 30-33 3.3 工件坐标系的建立对测量误差的影响 33-38 3.3.1 产生工件坐标系建立误差的原因 34 3.3.2 常用的工件坐标系建立方法 34-36 3.3.3 不同方法下的测量误差比较 36-37 3.3.4 减小工件坐标系建立误差的方法 37-38 3.4 测量规划对测量误差的影响 38-42 3.4.1 沿法矢量规划测量路径 39 3.4.2 通过数学模型求测点矢量 39-42 3.5 测头半径补偿对测量误差的影响 42-44 3.5.1 测头的选择 42-43 3.5.2 测头半径补偿误差 43-44 3.6 测量人员操作水平对测量误差的影响 44-46 3.6.1 手动测量误差 44 3.6.2 实现三坐标自动测量 44-46 3.7 本章小节 46-47 第四章 已知CAD 模型的曲面测量及仿真 47-71 4.1 引言 47 4.2 三平面法与最小二乘法建立工件坐标系 47-52 4.2.1 工件坐标系建立过程 47-49 4.2.2 叶片检测中工件坐标系的建立 49-52 4.3 测点自适应分布 52-57 4.3.1 测点数确定 52-54 4.3.2 曲率差值法实现测点自适应分布 54-56 4.3.3 直线夹角法实现测点自适应分布 56-57 4.4 沿矢量方向进行路径规划与半径补偿 57-59 4.4.1 沿矢量方向规划测量路径 58 4.4.2 沿矢量方向补偿测头半径 58-59 4.5 测量仿真 59-70 4.5.1 仿真方法研究 60 4.5.2 最小二乘法实现初始坐标系的变换 60-62 4.5.3 实现测点自适应分布 62-65 4.5.4 测量路径仿真检验 65-66 4.5.5 避障点设置 66-67 4.5.6 DMIS 程序生成 67-68 4.5.7 三坐标测量数据读取 68-69 4.5.8 测量误差评定 69-70 4.6 本章小结 70-71
B. 求基于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做体重器的设计,具体点的论文,方法
于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做体重器的设计
看到的信息
你觉得有完美的选择吗
C. 工程测量论文
1111
D. 活塞环测量装置设计论文摘要怎么写
要帮你列个大纲吗?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
E. 测量论文
我的毕业论文~集全站仪和gps(rtk)联合数字测图
把你邮箱高诉我发给你~~~
F. 设计一种航天员在太空的体重测量系统 简要说明原理和所需设备传感器等
设计一种航天员在太空的体重测量系统,可以采用加速度原理,所需传感器是加速度传感器和力传感器。
G. 跪求一篇关于测量的毕业论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H. 求一篇 《播种机测种测肥装置的设计》 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气吸式精量播种机
论文摘要: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具是一种多用途全悬挂式精量播种机,在气吸排种器上更换不同排种盘即可精确播种玉米、甜菜、蓖麻、黄豆、油葵、打瓜、高梁等多种农作物,能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其行距株距、作业深度、排肥量、覆土量、镇压力均能在较大范围内调整,与目前使用的条播机相比一般节种50%,该机结构简单,生产效益高,深受农民的欢迎。
气吸式精量播种机主要由机架总成,地轮总成、四杆机构,排种器总成、排肥器总成、种子开沟器总成,化肥开沟器总成,覆土器总成,镇压轮总成,中间传动器总成及风机总成和风机传动器总成等部件组成。
气吸式精量播种机采用垂直圆盘气吸式排种器,排种器的气吸室与高速旋转的风机进风口相连,排种盘的一侧为气吸室的负压道,一侧为量种子室充种区。当风机旋转产生负压的同时,地轮旋转带动排种盘转动,排种盘上的排种孔转到种子室的充种区时,由于种子室与大气相通,种子被吸到排种孔上。排种盘继续转动,转到投种区时负压消失,种子在重力的作用下投入种子开沟器开好的沟内,排种器上设有锯齿式刮种器,调整其位置可以刮去多余种子,可满足精量播种要求。
根据农艺要求,可按需要调整为正、侧位置施肥。机具开始工作时,由于地轮旋转通过方孔链轮,链条传动,带动排种方轴,再通过方孔链轮,链条传动排肥方轴,使排肥器总成的外槽轮转动,将肥料投入施肥开沟器总成开出的沟内,从而完成施肥过程。
一、气吸式精量播种机的正确选择与应用
1、因地制宜地选择精量、半精量播种机 实施精量、半精量播种是用机械实现精准农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群体质量栽培的核心。实践证明,在现有地力、肥力条件下,适当降低播种量,使麦苗起点适宜、动态结构合理、田间光照充足、个体发育健壮、成穗足而大、粒多而重,是农民普遍接受的高产措施。然而添置精量、半精量播种机要因地制宜,若是中等肥力的田块,农艺采用主茎成穗与分蘖成穗并重的栽培途径,要求基本苗应达到180万~270万株/hm2(播种90~135kg/hm2)、产量达到5250~6000kg/hm2,就应当选择装有16直槽的外槽轮式的排种器,能一次完成旋耕灭茬、开沟播种和覆盖镇压等工序的半精量播种机。若具有上等肥力的田块,农艺采用小群体、壮个体、以分蘖为主的栽培途径,要求基本苗达到120万~180万株/hm2(播种60~90kg/hm2),产量达到6750kg/hm2以上,就应选择装有窝眼轮式和锥盘式的排种器,能一次完成旋耕灭茬、开沟播种和覆盖镇压等工序的精量播种机。
选择精量、变精量播种机还因动力机而异。精量、半精量播种机的规格是根据与共配套的拖拉机的功率大小、挂接方式不同而设计的。选择时要根据说明书或标牌,选择与自己现有的拖拉机功率相匹配和挂接方式相同的播种机。
2、用好精量、半精量播种机 (1)搞好进田作业前的保养。首先,对拖拉机及播种机的各传动、转动部位,按说明书的要求加注润滑油,尤其是每班前要注意传动链条润滑和张紧情况以及播种机上螺栓的紧固;其次,要清理播种箱内的杂物和开沟器上的缠草、泥土,确保状态良好。
(2)搞好各种调整。先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和农艺要求,将播种量调准;再将旋耕灭茬、开沟、覆土、镇压轮的深浅调整适当;后将开沟器的行距调准,将机架悬挂水平和传动链条的松紧度调整适中。
(3)搞好田间的试播。为保证播种质量,在进行大面积播种前,一定要坚持试播20m,请农技人员、农民等检测会诊,确认符合当地的农艺要求后,再进行大面积播种。
(4)注意加好种子。加入种子箱的种子,达到无小、秕、杂,以保证种子的有效性;其次种子箱的加种量至少要加到能盖住排种盒入口,以保证排种流畅。
二、气吸式精量播种机的故障排除
1、排种量不稳定 (1)排种量不稳定的原因:一是吸气管路有破损,如漏洞、接头连接松动、裂纹等使气压下降,气吸力减小,种子没吸住致使一部分或全部漏播。主要表现为个别垄行播量减少,或漏播。二是吸气型胶管制造质量差、老化变质,或因保管不当而产生破损、漏洞、裂纹,或内层产生脱离层而使气流阻力加大,造成气压降低,不易吸附种子,致使排种量减少或完全漏播。三是吸风机两侧轴承磨损严重或年久失修或长期缺油,造成阻力增大、转速下降、气流和气压不足,种子难以吸附在排种盘上。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整机(全部单体)播量不足或完全漏播。四是主机(拖拉机)转速降低,或动力输出轴出现故障,导致风机转速下降而气流不足。五是传动系统,如三角传动带陈旧、磨擦严重、拉长、松弦等造成风机转速下降。六是排种盘因保管、安装不当而产生变形、锈蚀或种室变形等使排种盘与种室接触不严密,产生漏气,种子一部分或全部不被吸附。七是种子清洗不好,混有杂物,将排种盘孔眼堵死,造成漏播种。八是选用的排种盘型号不当,孔眼(或条孔)过小、气流吸力过小,不能吸附种子或吸量少而产生漏播或播量不足。
(2)排除故障的方法。当监视人员或监视器发出漏播信号时,应立即停车熄火,并将播种机落地(悬挂式)检查原因。若接头连接不牢,可重新接牢;有较小孔眼或裂纹的可用胶带贴补,孔眼过大或裂纹过长的应更换新管;输气管内壁脱层阻力大的应更换新管。排种盘或排种室变形可试校,校平后仍然漏气的应更换新品;发动机转速正常而风机风量仍不足的,要检查风机轴承,如有旷动、异声等应予更换轴承。
2、完全不播种
(1)完全不播种的原因。播种机在试播和作业中出现完全不播种,主要是磨损严重或运输、保管不当造成传动件变形,如方轴、轴套、伞齿轮、方向节、排种器等严重磨损、变形,导致风速和风量不足而完全不播种。
(2)排除方法。作业前认真全面检修播种机,如方轴要校直,配合松旷的可加垫片消除间隙,磨损严重的要焊补后磨平。伞齿轮磨损过大的要成对更换,磨损不太严重的可在内孔加垫片消除间隙。方向节可用推焊法填补磨痕,然后车平表面。装复后应转动灵活。排种器要更换。维护时要注意方轴套和轴、伞齿轮的润滑,以减缓磨损。运输中要防止碰撞。
3、播种深度不符合农艺要求
(1)故障原因。主要是机具使用时间过长,机件磨损严重所致。如开沟器磨损后入土困难,开出的沟变浅;覆土板磨损后,覆土量减少,覆土厚度小而播种深度浅;深浅调节丝杠和调节螺母磨损严重而乱扣,工作中受到震动便自行退扣改变调整深度;拉力弹簧减弱后,覆土量减少,播种深度也随之变浅。
(2)预防及排除的方法。作业前应认真检修,对上述各零部件的磨损程度做好鉴定,尤其是使用年限长的播种机。若丝杠和调节螺母磨损严重,可更换新螺母,并备有双螺母,以防退扣,作业结束后将丝杠和螺母涂上黄油,以防止锈蚀;拉力弹簧弹力过弱的可将其挂接点移短或更换新的,季节作业完成后将其卸下,恢复自由状态,表面要涂油防锈;覆土板变形的要校正,磨损严重的要焊补或换新品,农闲时要防锈蚀。开沟器也要这样维修。
此外,作业中要防止不抬机而倒车;落下机具时要“先快后慢”,使机具与地面软着地,并在行进中缓缓着地,以防变形和堵塞。运输播种机要严防碰撞,在车厢内固定牢靠,并不得高速行驶。
I. 求测量毕业论文...
摘要:文中结合天津地铁1号线改扩建工程,简要介绍了曲线地铁车站施工测量技术特点;施工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方法,确定了用精密导线作为施工控制测量线最为适宜
关键词:工程测量;地铁;曲线
1工程概况
天津市地铁1号线西北角车站为原有站改扩建工程,位于北马路芥园道和西马路大丰路交口。全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型地下结构,双轨侧式站台车站起点里程k9+385.784,终点里程k9+603.500总长218 m,箱体最宽处28 m,结构净高5.55 m,主要站段埋深10.039 m,设4个出入口,2座风道,建筑总面积10 666 m2。
2施土测量技术特点、难点
2.1工程平面位置
该车站为全曲线站,地下结构中柱纵轴线、铁道左轨中线、右轨中线均由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三条线曲线元素各不相同,即缓和曲线起终点不在同一里程,圆曲线圆心各异,半径分别为800 m,801.908 m,804.037 m箱体侧墙均为圆曲线,并与同侧轨道中心线同圆心,但由于墙体的里凹和外凸形成多种不同半径的圆弧,平面定位放线作业相当复杂。2.2高程
工程箱体结构位于1.98%和2.54%两种不同坡度的坡度线上,两侧站台板也存在不同坡度的变换,且变坡点不在同一里程工程主体结构和站台板的标高必须由不同的坡度线控制。
2.3施工
工程设计为明开挖分段施工,施工段最大长度不能超过25 m由于工斯和施工技术要求决定了工程必须多头开挖,点位的坐标和高程需多次向基坑内引测,多头贯通,给施工放线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施土控制测量
3.1测量仪器的选烈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测量规范》要求精密导线测量相对点位中误差≤±8 mm;精密水准测量附合路线闭合差≤8mm。
设导线平均边长100 m,取II级全站仪,因边长较短设测角中误差mβ=±5",测距中误差ms=2+2 x10-6,佑算导线点相对点误差为:
因此使用且级全站仪、DS1水准仪进行控制测量,完全满足地铁的施工测量精度要求。
3.2施工平面控制测量
西北角车站施工作业面为长220 m,宽20-30 m的带状,因此用精密导线作为平面控制最为适宜,在考虑便于施工放样、点位保护和变形等诸多因素的前提下,在车站的起讫点及中点附近布置了3个精密导线点A,B,C,与已知点GPS515 , GPS550, GPS514组成附合导线,导线平均边长105m,工程位置及导线布置见图1。
导线水平角采用II级全站仪6测回测定,边长取5次测量平均值,往返各两测回测定,外业观测成果精度如下:方位角闭合差;fβ==a始+∑(β±180°)-a终=5〃
该导线用天津市测绘院提供的计算软件严密平差后,最大点位中误差1.32mm,最大点间误差1.28 mm,导线全长中误差达到1/180000。
3.3施工高程控制测量
将精密导线点同时作为施工高程控制点与已知二等水准点JBM-3,JBM-4组成附和水准线路,水准线路总长度约600 m,其中最远点.4距已知水准点240 m
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带有平行玻I}板测微器的DS.水准仪和锢瓦水准尺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实测4个测段最大往返不符值0.8 mm,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1.2 mm,每km水准测量高差偶然中误差
4施土放样
4.1施工放样平面控制点的建立
4.1.1近井点的测设
施工段开挖完毕,在基坑支护结构的压顶梁上选择适当位置建立近井点,并分别从两个地面控制点(GPS点或精密导线点)测定其坐标,两次测定坐标值较差在±10 mm之内,取其中数作为近井点坐标当两个以上施工段同时开挖完毕,可将各段近井点与地面控制点连成附合导线,取平差结果作为近井点的坐标.
4.1.2地下平面控制点的测设
首段施工在施工段两端建立地下控制点,并与近井点组成闭合导线确定地下控制点坐标,后续施工布设的地下导线至少应联测一个先期建立的地下控制点当重合点测定的坐标值与原坐标值较差在±10 mm之内时,取其中数作为重合点坐标。
4.2 1也下高程控制点的测设
高程传递测量采用吊钢尺法,地上地下安置两台DS1水准仪同时读数,观测三测回,测回间变动仪器高度,三测回测定的地下水准点高程较差应小于3 mm。
考虑底板混凝土浇筑后的沉降,每个施工段的高程传递应独立进行并连测已建立的地下水准点,计算结构沉降量,同时对地下水准点的高程进行改正地下水准测量使用DS1水准仪、铟瓦、钢尺往返测定。
5曲线的测定
5.1内业计算放样准备
依据曲线要素计算曲线上每隔3m点的坐标(半径800m,3 m弧长以直代曲后的最大误差为1.4 mm可忽略不计)。利用微机Excel表格处理计算软件,将曲线要素及线路曲线计算公式输入微机进行计算,并用手算进行核对无误后,再用CAD软件定点做图,观察曲线形状,量取相关结构尺寸和施工图对照,进行验证.
计算曲线放样点在本段弦上的投影长度Si和弓高hi,见图2.
5.2曲线放样
将地下控制点坐标、放样点坐标全部输入全站仪,用全站仪坐标放样程序在实地放样诸点,并弹线确定曲线位置检验:在直线A ,B上用钢尺量取S1,S2...,S3...,同时量取该的曲线弓高其值与计算值之差在±5 mm之内可不调整,否则查找原因重新测设。
6坡度线的测设
结构施工的标高放样采用DS3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施测,水准仪使用前进行i角检测(水准轴与视准轴夹角),其值必须小于±20〃,否则应进行校正。
结构高程的测设除每个施工段的两个结构端点和变坡点必须测设外,余者每隔10m左右测设一点,点与点之间拉小线即可确定结构坡度具体测量方法是,依平面定位测量点确定高程放样点的里程位置,再按设计坡度计算出该点处结构高程依据地下水准点从一端逐个将计算高程测设到标桩酬钢筋上,测设到另一端点后与另一个地下水准点闭合,其闭合差应小于士5 mm否则查找原因重新测设。
7地铁西北角车站施土测量效果及体会
依设计要求西北角地铁站分为12个施工段,又由于施工条件限制和工斯要求没有按施工段顺序施工,这样共形成5个贯通面,由于采用上述测量方法,最大纵向贯通误差13mm,最大横向贯通误差9 mm,最大高程贯通误差10 mm,经竣工测量,轨道中心线点位中误差仅为8 mm ,测量精度完全满足了规范要求。
(1)根据工程规模和精度要求,确定工程测量的控制等级,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严格按规范要求的相应控制等级技术要求施测,确保控制点的精度对于曲线型地铁站,用精密导线做为施工控制测量线最为适宜。
(2)视工程具体情况,制定施工放线方法和验核方法,做到既切实可行,又能满足精度要求。
(3)充分利用计算机和软件进行平差计算、放样计算、作图等内业工作,减少内业工作量,提高内业成果的可靠性。
(4)所有工程平面位置或高程的放样必须设有多余观测,用以验证放样结果的正确与否。
参考文献:
[1] GB50308-1999,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S].
[2] GB 50299-1999,地下铁道施工及验收规范[S].
[3] GB 50206-93,工程测量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