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统的楞次定律演示实验装置有哪些缺点
传统的演示装置有如下缺点: 1) 演示内容单一,只演示了楞次定律阻内碍运动的特性。 2) 实验现象不直容观,看不见物块在管中下落过程,只能根据物块落地声响来判断下落时间长短,判断铝管内激发的磁场是否阻碍了强磁铁相对运动。 3) 铝块下落较快,落到讲桌上时容易弹落到地。 4) 不利于在大课堂中演示,后排学生不易观察到实验现象(听物块落地声响)。 5) 铝管和常见铁管外形相似,容易使学生产生质疑。
求采纳
2. 电力试验,条件,河北德普保护装置(高压柜),昂立综合保护仪。如何做反时限电流速断保护。
反时限实验测定几个点验证。速断值是按最陡时数值取,但该数值一定要满足保护速动和灵敏度要求。
3. 矿用汽车的传动装置有哪些
一种矿用电机车组合传动系统,包括前牵引电机、后牵引电机、前减速器、后减内速器、前联轴器、后联轴器、离容合器、中间联轴器、前轮轴、后轮轴,前牵引电机输出轴与前减速器输入轴之间通过前联轴器连接,后减速器输入轴与后牵引电机输出轴通过后联轴器连接,前减速器与后减速器之间连有离合器和中间联轴器,前减速器的输出轴为前轮轴,前轮轴与前车轮固连,后减速器的输出轴为后轮轴,后轮轴与后车轮固连。本发明结构紧凑,工作安全可靠,既可实现双电机组合牵引运行,充分发挥电机车的牵引能力,提高电机车运载能力;又可实现短时单电机独立牵引,在一台电机出现故障时,单电机牵引满载完成当次任务,保持运输线路畅通,减少安全隐患
4. 实验原理及装置
油田开发最直接的结果是储层中油气量减少,水量增加。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储层最终可采量的多少,当前剩余油是如何分布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正确确定储层中的各种饱和度。众所周知,储层中流体饱和度遵循下式:
图4-1实验装置流程图
5. 做高温高压试验,条件3Gpa、1500℃,处理后测试性质变化,有什么装置可以做此试验哪里有卖的
北京菲科米公司……上次我们学校就是在菲科米买的,做实验感觉还可以
6. 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Ⅰ.这些装置都有其优点,其中发生装置的图1,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Ⅰ、可根据装置的特点分析解答,如:发生装置操作是否简单,能否控制反应速率,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节约药品等;
(1)图2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2)图3中打开活塞,固液接触生成气体,关闭活塞,容器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漏斗,反应停止;
(3)图4的优点是通过弹簧夹的开闭控制试管内压强,从而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且可以节约药品,操作方便;
(4)图5的优点是可通过将试管拿出和放入液体里,使反应发生和停止;
(5)图6的优点是打开活塞,固液接触生成气体,关闭活塞,U型管内压强增大,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右边的下降,与固体分离,从而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Ⅱ、尾气处理处置可从是否吸收充分和是否防倒吸进行分析;
(6)图7中气体通入液体,可与液体充分接触,从而使气体被充分吸收;
(7)图8有漏斗,气体溶于液体后液面不会上升太多,从而可防止液体倒吸;
(8)图9气体可充分与液体接触被充分吸收,尾气被吸收,引起装置压强减小,液体最多进入小球,压强变化,又会流回烧杯,不会引起倒吸;
(9)图10气体可充分与液体接触被充分吸收,尾气被吸收,引起装置压强减小,液体最多进入长颈漏斗,压强变化,又会流回烧杯,不会引起倒吸;
故答案为:Ⅰ、(1)可以控制反应速率;通过控制液滴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通过活塞的开闭控制容器内压强,从而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3)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合理均可);通过弹簧夹的开闭控制试管内压强,从而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4)操作简单,可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通过将试管拿出和放入液体里,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
(5)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通过活塞的开闭控制U型管内压强,从而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Ⅱ、(6)使气体充分吸收;气体与液体充分接触,从而使气体充分吸收;
(7)防止液体倒吸;有漏斗,气体溶于液体后压强减小,液面不会上升太多,从而可防止液体倒吸;
(8)既能使气体充分吸收,又能防止倒吸;气体与液体充分接触,从而使气体充分吸收,且液体最多进入小球,压强变化,又会流回烧杯,从而可防止液体倒吸;
(9)既能使气体充分吸收,又能防止倒吸;气体与液体充分接触,从而使气体充分吸收,且液体最多进入长颈漏斗,压强变化,又会流回烧杯,从而可防止液体倒吸.
7. 电模型的装置及工作方法
用电模型研究渗流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渗透流量和等水头线或流网。渗流区的等水头线是通过对电模型等电位线的测定而得到的。
测定连续电模型等电位线的分布,是利用惠斯登电桥装置来进行的,如图11-2-4所示。电路AC与CB,AD与DB为两串联电路;而电路ACB与ADB为并联电路。当电阻分布为 此时,C点与D点的电位相等。连接C、D两点的电位计时,应该无电流通过。
用于测定电模型中等电位线的水电比拟仪(图11-2-5),是根据惠斯登电桥原理装置的(图11-2-4)。电阻RAC和RCB构成电桥的两个臂,而测针所指的测点D又将模型分成两个电阻RAD和RDB构成电桥的另外两个臂。中间C和D点连接一个检流计,当无电流通过时,电阻分布应满足(11-2-4)式,此时UC=UD。实验时,首先调整电阻RAC和RCB成一定比例,使C点得到一定的电位UC,然后利用探针在模型中移动,当检流计中没有电流通过时,就得到一个电位为UC的点,如此重复操作可得到一系列UC值的点,将其连成线,即为等电位线。然后改变电阻RAC和RCB的比例,则得到不同的UC值等电位线。为此可根据0hm定律
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
图11-2-4 惠斯登电桥电路
图11-2-5 水电比拟仪的电路
及其合比定律
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
得
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
同理得
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
其中
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
该式右端各项均为已知值,为此可计算测点D的电位UD。重复以上步骤,可以得到一系列电位相等的测点,将它们连成曲线便得等电位线。
改变电阻RAC和RCB的比例,则UC也变了。重复上述步骤,可得到一系列的等电位线。
根据相似关系,电模型中的等电位线相当于渗流区的等水头线,且它们间的数值成比例关系,因此将(11-2-5)式改写成水头方程
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
式中:H1和H2为渗流区上游和下游的水头值。
利用上述方法测得电模型的等电位线后,可以根据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电力线与等电位线相正交的原理绘制出一系列电力线而构成了电力网,也就是渗流区的流网。如果将原模型的绝缘边界改为等电位边界,而等电位边界改为绝缘边界,则此条件下测得的等电位线相当于原模型的电力线。如此两个模型获得的电力网———流网的精度会提高。
8. 最近开始做MCAO实验,模型成功率太低。怀疑是线栓的问题,请问MCAO线栓哪里有卖的
广州佳灵生物技术公司的线栓质量确实不错,以前都是用doccol的线栓了,现在改用佳灵的线栓了。刚开始做模型的时候,自己也试过做线栓,但是模型成功率太低了,老鼠太贵,浪费不起,后来就购买线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