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气相色谱热解吸进样
热解吸装置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热解吸器,也可以用吹扫-捕集进样器的捕集管加热装置
⑵ 热解吸原理是根据各组分在不同温度下的什么不同
热解析技术是一种二合一技术: 集采样与浓缩于一体, 然后将样品从采样内管中转移出容来后进行检测。热解析采用加热的方式将有机化合物从采样管中释放出来,而不是用溶剂洗脱的方法,这使得热解析技术避免了较长的溶剂洗脱时间
⑶ 什么是热解吸技术,以及他的原理
热转印技术很早就应用于织物热转移印花生产,随着高科技飞速发展,热转印回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
从油墨品种答分类有热压转印型和热升华转印型。从被转印物分类有织物、塑料(板、片、膜)、陶瓷和金属涂装板等;从印刷方式分类可分为网英平英凹英凸
⑷ 气相色谱 热解吸 100ML标气配置及标线制作问题
100ml注射器就来是普通的玻璃注射源器,这样精度上受到影响,存在一定得误差。
胶冒就是安在注射器的针头接口位置,取代针头起到密封作用。
预先将一小块铝片放进注射器里面,微量注射器的针尖接触到铝片上,通过虹吸作用确保试剂都从针尖中流出,然后摇晃均匀即可。
微量注射器是通过胶冒扎到注射器内部的。
⑸ 怎样辨别热解吸型硅胶管和溶剂解析性型硅胶管
溶剂解吸型硅胶来管:管长80mm。内径自3.5~4.0mm,外径5.5~6.0mm;前段装200mg硅胶,后段装100mg活性炭。
热解吸型硅胶管:管长120mm,内径3.5~4.0mm,外径6.0mm±0.1mm;内装200mg硅胶。
实际就是热解析的比较长。
⑹ 原子吸收热解石墨管和普通石墨管的区别
主要区别在:1、原子抄化器不同火焰原子化器:由喷雾器、预混合室、燃烧器三部分组成。特点: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石墨炉原子器:是一类将试样放置在石墨管壁、石墨平台、碳棒盛样小孔或石墨坩埚内用电加热至高温实现原子化的系统。其中管式石墨炉是最常用的原子化器。原子化程序分为干燥、灰化、原子化、高温净化。原子化效率高:在可调的高温下试样利用率达100%。灵敏度高:其检测限达10-6~10-14。试样用量少:适合难熔元素的测定。2、操作条件的选择火焰燃烧器操作条件的选择(试液提升量、火焰类型、燃烧器的高度)。石墨炉最佳操作条件的选择(惰性气体最佳原子化温度)。3、精确度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可测到10-9g/ml数量级。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可测到10-13g/ml数量级。4、火焰原子吸收除了其优异的性能之外更添加了在线稀释装置和可切换的真实单,双光路光学系统。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采用横向加热石墨管,加热速度可高达3800K/秒,可设置多达30个加热步骤以适合各种应用。
⑺ 简述如何提高热解吸法的解吸效率
一、变压吸附制氧系统是利用变压吸附技术采用专用吸附剂在常温下将空气中的氧气富集出来的现场供气设备。变压吸附制氧系统是一种新型高科技设备,它具有设备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维护方便、运行费用小、现场制氧快捷、开关方便、无污染等优点。接上电源即可供氧,可广泛运用于石油化工、电炉炼钢、玻璃生产、造纸、制取臭氧、水产养殖、航空航天、医疗保健等行业和领域,设备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我公司均设有专门的气体领域应用研究队伍,产品范围广,除了涉及工业气体及装置外,其边缘产品及服务获得了较大的市场份。
二、变压吸附制氧机是以沸石分子筛为吸附剂,利用加压吸附,降压解吸的原理从空气中吸附和释放氧气,从而分离出氧气的自动化设备。沸石分子筛是一种经过特殊的孔型处理工艺加工而成的,表面和内部布满微孔的球形颗粒状吸附剂,呈白色。其孔型特性使其能够实现O2、N2的动力学分离。沸石分子筛对O2、N2的分离作用是基于这两种气体的动力学直径的微小差别,N2分子在沸石分子筛的微孔中有较快的扩散速率,O2分子扩散速率较慢。压缩空气中的水和CO2的扩散同氮相差不大。最终从吸附塔富集出来的是氧气分子。
三、应用领域,电炉炼钢:脱碳,氧助燃加热,泡沫溶渣,冶金控制和后序加热。废水处理:活性污泥的富氧曝气,水池增氧和臭氧灭菌。玻璃熔融:氧助燃助溶,切割,增加玻璃产量,延长炉子寿命。纸浆漂白和造纸:氯法漂白转化为富氧漂白,提供廉价的氧气,污水处理。有色金属冶炼:冶炼钢、锌、镍、铅等需用富氧,PSA法正逐步替代深冷法。野外切割施工:野外钢管、钢板切割用富氧,移动或小型制氧机可满足要求。石油化工和化工用氧:石油和化工过程中的氧气反应采用富氧代替空气进行氧化反应,可提高反应速度和化工产品产量。矿石处理:用于黄金等生产过程,可提高贵金属的提取率。水产养殖:富氧曝气可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大幅提高鱼的产量,可为活鱼运送供氧,密集式养鱼。发酵用:富氧代替空气为好气性发酵供氧,可大幅提高效率饮用水:提供氧气给臭氧发生器,自氧灭菌。
四、工艺流程:空气经空压机压缩后,经过除尘、除油、干燥后,进入空气储罐,经过空气进气阀、左进气阀进入左吸附塔,塔压力升高,压缩空气中的氮分子被沸石分子筛吸附,未吸附的氧气穿过吸附床,经过左产气阀、氧气产气阀进入氧气储罐,这个过程称之为左吸,持续时间为几十秒。左吸过程结束后,左吸附塔与右吸附塔通过均压阀连通,使两塔压力达到均衡,这个过程称之为均压,持续时间为3~5秒。均压结束后,压缩空气经过空气进气阀、右进气阀进入右吸附塔,压缩空气中的氮分子被沸石分子筛吸附,富集的氧气经过右产气阀、氧气产气阀进入氧气储罐,这个过程称之为右吸,持续时间为几十秒。同时左吸附塔中沸石分子筛吸附的氧气通过左排气阀降压释放回大气当中,此过程称之为解吸。反之左塔吸附时右塔同时也在解吸。为使分子筛中降压释放出的氮气完全排放到大气中,氧气通过一个常开的反吹阀吹扫正在解吸的吸附塔,把塔内的氮气吹出吸附塔。这个过程称之为反吹,它与解吸是同时进行的。右吸结束后,进入均压过程,再切换到左吸过程,一直循进行下去,从而连续产出高纯度的产品氧气。
⑻ 全自动热解吸仪哪家好,谱标实验器材,全自动热解吸仪
标定热容量步骤
1、按“标定”键,液晶显示器显示样重,输入称得得华诺苯甲酸质量然内后按除了“数字”键容和“复位”键以外得其它任意功能键,新的苯甲酸质量被存入机器,同时鹤壁华诺量热仪开始运行标定热容量程序。
液晶显示器显示:
实验结束后,显示:
并自动打印实验结果。
⑼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主要围绕地球科学的发展,结合我国地球科学研究、资源环境调查、评价的需要,开展实验测试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与推广应用,开展地质实验测试标准化研究,开展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技术研究,推动地质行业实验测试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截至到2008年底,共有在职职工9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5人,包括正高级职称11人、副高级职称23人,中级职称41人,有博士学位研究人员12人,硕士学历研究人员25人,本科32人。现有3个职能处室、4个专业研究室、2个其他业务机构,有1个院级重点实验室、1个公开出版学术期刊《岩矿测试》、3个专业委员会挂靠在中心。2008年度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获准国家一级标准物质2项(其中1项合作),参加起草2个标准方法,公开发表科技论文共计44篇,其中SCI检索刊物论文8篇。
副主任吴淑琪研究员
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宋其敏高级政工师
副主任罗立强研究员
主任、党委书记尹明研究员
2008年中心实现货币工作总量4132万元,固定资产达到3931万元。2008年,中心共承担(参加)各类科研、地调项目73项,项目经费总计1779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课题)24项,经费509万元;地质调查项目12项,经费982万元;省部级项目7项,经费29万元;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5项,经费245万元;其他项目5项,经费14万元。
中心集科学研究与对外测试服务于一体,主要开展实验测试新技术、新方法研发(包括实验测试仪器设备的研发与升级改造);生态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地质实验测试标准化研究;地矿部门权威的分析测试、应用推广与培训。
中心是国家科技部所属的13个国家级行业分析测试中心之一,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命名的地质实验测试基地,通过了国家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国家实验室认可,并获得国土资源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资质。
2008年度重要研究成果
科学仪器支撑装置
科学仪器支撑装置和系统的研制与开发:属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科学仪器研制与开发》第六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包括:江林、邓赛文、詹秀春、尹明、刘明钟、关亚风、王建清、王安邦、牛刚、成红龙等。课题研制了9类装置12种产品,取得专利15项(发明3项、实用新型10项、发明申请2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这些装置突出了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实用性,并且有较广泛的用户需求和较好的市场前景,通过这些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可以提高目前我国此类装置的技术含量,缩短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改善分析样品前处理工作的条件,大大提高目前我国分析科学仪器的应用水平和效率,这些装置分别是:①功率连续可调微波消解装置采用微波功率连续可调技术,具有防爆膜及多重安全保护机构。结合计算机控制技术实现样品消解过程中的智能、连续、低耗、低污染。输出功率:200~1200W 连续可调;最高温度:230°C;最大压力:5MPa。②通用型自动进样装置分为三维方式(带通用模块)和极坐标方式两类,通过计算机编程控制和精密机械结合对样品的进样进行准确、定量、自动采集和控制。③X荧光光谱分析熔样机采用电热和高频感应加热技术,设计结构框架、摇动机构和计算机参数条件控制程序。最大升温:1250℃。④固相微萃取器配合GC使用,有3种以上的不同类型的萃取头(PDMS、PA、碳涂层);使用寿命在50次以上。⑤1700℃陶瓷纤维马弗炉比普通装置节电60%以上,升温速度快约1倍。其关键技术是设计及承受1700℃的陶瓷纤维板炉芯设计。⑥变频致冷水循环器采用变频原理,制冷功率/系统发热功率低于定速式同类设备的1.5~2.0,可连续工作,温度波动半径约1℃。⑦微型固态吸附棒萃取器和热解吸装置微型搅拌棒耐温250℃以上;对农残有可逆吸附特性;对常用的有机氯(六六六类)、氮、磷和菊酯类农药富集倍数不小于104;使用寿命30次以上。⑧室内装修主要有害气体检测试剂盒大气甲醛最低检测浓度0.05mg/m3、氨最低检测浓度0.1mg/m3;自动气体采样装置可无动力精确取样10mL、20mL或50mL。⑨全自动磨样机磨样速度≤30s/深度0.5mm;磨样深度达2mm/次;磨样平面度0.01mm;样品夹持力:磨样时样品上面施加力应大于30kg;样品温度可达800℃。该项成果获得2008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科学仪器支撑装置
课题组成员在研发的设备前
地质调查多形态元素测试技术方法研究:属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工作项目,主要完成人员包括:李冰、詹秀春、江林、王晓红、饶竹、汪双清、孙青、王烨、周康民、周剑雄、杜谷、徐金沙、方金东、李刚。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建立了HPLC-ICP-MS测定天然水、土壤样品中碘形态分析方法;建立了碱消解HPLC-ICP-MS测定生物样品中的甲基汞与乙基汞形态分析方法。
(2)完成了锆石、硅酸盐矿物和玻璃等进行了多元素微区原位的LA-ICP-MS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获得较佳的结果;建立了基体归一校正法;开展了锆石中U/Pb同位素定年方法的研究,初步建立了锆石U/Pb的LA-ICP-MS方法。
(3)采用了经改进的封闭熔矿溶解装置进行铂钯样品的分解,提高了样品分解效率,减少了试剂用量及环境污染;制定了模拟野外驻地现场铂钯快速分析方法。
(4)利用优化处理后的带消解、蒸馏和萃取的四种功能模块,建立了总磷、挥发酚、氰化物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在线分析方法,达到了对不同的样品进行快速、简便的分析目的。
(5)研制出地下水除氟滤料产品,其吸氟率达到1.1g/kg。解决了滤料吸氟饱和再生难题。研制出多功能除氟配套装置,制定了简单、合理的除氟工艺流程;进行了小、试及现场应用试验,除氟效果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6)根据我国地质实验室从事地质物料痕量元素分析工作的特点,提出了检出限的确定方式和计算模式。确定了允许误差的确定模式,提出了测试方法检出限与地球化学图色阶划分的关系。
(7)完成了超细加工技术与设备以及地质样品粒度检测技术与设备的调研。采用超细地质样品的XRF分析结果表明,精度好于200目原样压样法,与熔融法相当。超细样品用于高灵敏度的ICP-MS/AES样品量可降至2mg,减少了试剂消耗和样品处理时间。
(8)建立了电子探针测定U、Th、Pb和稀土的分析方法。建立了电子探针测定独居石年龄的分析方法和编程工作。制备与测试了二个磷酸盐稀土标样。完成了独居石电子探针应用实例。
典型矿物激光剥蚀坑的SEM照片
A—橄榄石;B—锆石;C—石榴子石
自动在线水分析处理装置:总磷预处理功能模块
(9)初步建立了三个地区不同类型的油气地质样品微量元素分析的电子探针分析测试方法。初步建立了针对不同类型油气地质样品的能谱分析方法。
(10)将固相萃取、圆盘萃取、加速溶剂和微波萃取等先进的样品预处理技术用于不同的环境样品分析,提高了分析效率和准确性。提出了电子轰击和负化学电离源联合测定多氯联苯的新方法,使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明显提高。首次采用国产502树脂制备可重复使用的固相萃取小柱,在满足分析要求的前提下性价比较目前的商品小柱明显提高。
(11)建立了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技术测定烃源岩可溶有机质萃取和氯仿沥青质含量的方法,并形成了烃源岩样品可溶有机质萃取的ASE操作规范。建立了石油族组分分离制备(中压液相色谱)方法,并提出了中压液相色谱技术分离制备石油族组分的操作规范。
(12)完成了8个配套方法,建立了湖泊水体生态环境调查样品中30项化学组分的分析方法。
(13)建立了一套合理的农业地质植物样品的制备方法;建立了适合于植物样品中痕量和超痕量元素的分析方法系列。
(14)研制了一个尿素有机碳同位素实验室工作标准,建立了EA-IRMS测量碳同位素测量方法和GBⅡ-IRMS测量水中氧同位素和氢同位素分析方法。
甲基汞和乙基汞混合标准HPLC-ICPMS色谱图
地质调查实验测试标准方法研究与标准物质研制:属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工作项目,主要完成人员:罗代洪、郑存江、董高翔、宋业文、顾铁新、程志中、冯静、姜莹、夏宁、甘露、孙德忠、屈文俊等。项目研制完成了13个金地球化学标准物质、5个高含量铜钼及银钒多金属系列标准物质、9个铁矿石标准物质、4个铬铁矿石标准物质、7个重晶石标准物质、12个稀有稀土精矿成分分析标准物质、1个地下水标准物质;还完成了4个硫化物多金属矿石标准物质、5个油页岩标准物质、3个珠江三角洲沉积物地球化学标准物质的样品采集和样品制备工作。该项目研制的标准物质定值元素多、覆盖元素广,每个元素所采用的定值方法均系该元素最适用的方法,主要为依据基准物质的湿法分析(滴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等离子质谱法、分光光度法)或绝对法(重量法),绝大多数均采用了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方法,从而保证了定值的溯源性,标准研制过程溯源链完整。所研制的标准物质均采自我国具有典型意义的多金属矿床,覆盖了不同矿源、补充扩展了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石标准物质系列和地下水、金、油页岩、三角洲沉积物等标准物质。开展了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调查评价中生物样品分析标准方法研究。
项目开发了地质实验测试标准研究技术合作与管理平台,制订了标准物质技术合作平台元数据标准和数据规范,设计了数据库,完成了数据处理和平台系统的功能模块开发的软件设计、编程、调试、应用等工作,并采集了标准物质原始数据。采用开发的标准研究技术合作与管理平台,实现了项目管理工作的创新。
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信息管理平台
⑽ 热解析和热解吸区别
溶剂解吸型硅胶管:管长80mm。内径3.5~4.0mm,外径5.5~6.0mm;前段装200mg硅胶,后段装100mg活性炭。
热解吸型硅胶管:回管长120mm,内径答3.5~4.0mm,外径6.0mm±0.1mm;内装200mg硅胶。
实际就是热解析的比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