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化学实验小组在学习化学电源和氯碱工业相关知识后,在实验室 进行实验验证,他们设计组装了如图所示装置
右边装置中抄有较活泼的金属铝、导电的非金属石墨和电解质溶液,且d电极上通入氧气,所以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而构成原电池,铝作负极,石墨作正极,发生吸氧腐蚀;左边装置有外接电源,所以构成电解池,a是阳极,b是阴极.
A、b是阴极,d是正极,故A错误.
B、原电池和电解池工作时,a电极上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所以a电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几乎不变,d电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水生成氢氧根离子导致溶液碱性增强,所以d电极附近溶液变红,故B错误.
C、b电极是阴极,阴极上溶液中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C错误.
D、当电解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负极附近产生大量铝离子,正极附近产生大量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铝离子生成氢氧化铝沉淀,A装置中阳极上生成氯气,阴极上生成氢气,所以溶液变成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铝能溶于氢氧化钠,所以停止实验,再将A中溶液倒入B中混合,充分振荡,沉淀全部消失,故D正确.
故选D.
Ⅱ 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装置和原理是什么
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反应原理。
收集装置:固体和液体加热生成气体型发生装置
Ⅲ 探究氯气的性质实验装置图
(2)氯气不具有漂白性,可与水反应:Cl 2 +H 2 O⇌H + +Cl - +HClO,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故答案回为:不褪色;褪答色;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湿润的氯气具有漂白性;
(3)氯气可用浓硫酸干燥,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可用NaOH溶液吸收,发生Cl 2 +2NaOH=NaCl+NaClO+H 2 O,
故答案为:浓硫酸;NaOH;Cl 2 +2NaOH=NaCl+NaClO+H 2 O.
Ⅳ 实验室制取氯气,要用的器材和试验过程,求高手,高悬赏
一般有三种方式,有三个方程式。
1)原理:+NaCl+
H2SO4
Cl2
+
Na2SO4
+H2O
2)实验器材
a.
实验材料:
次氯酸钠溶液
(C.P)、氯化钠固体、40%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b.
实验仪器
:125ml
蒸馏烧瓶
*1
60ml
分液漏斗
*1
100ml
烧杯
*1
125ml集气瓶若干;
铁架台
、烧瓶夹、十字夹各一;导管、
乳胶管
、单孔和双孔橡胶塞若干
3)
实验方法:
(1)将次氯酸钠溶液30ml和氯化钠10克加入蒸馏烧瓶中;
(2)将40%硫酸加入分液漏斗;
(3)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4)按制取CO2方法连接仪器(见图);
(5)检查装置的
气密性
;
(6)将硫酸溶液逐滴加入次氯酸钠溶液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
(7)在集气瓶中收集氯气。
4)实验结果和分析
硫酸溶液滴入混合液中反应程度较小,速度慢,氯气产量少,集气瓶中很难收满
氯气,实验改进效果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应该有三:其一,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太低(活性氯>=5%);其二,次氯酸钠水解使溶液呈强碱性,其中的
氢氧根离子
抢先与
氢离子
反应,浪费了部分硫酸,故当硫酸刚开始加入到混合物中时无明显现象;其三,此反应系溶液与溶液反应,不经搅拌反应难以彻底。要达到更佳的效果,就要在药品上下工夫,寻找一种水解后溶液呈
弱碱性
的固体药品来代替次氯酸钠溶液。
实验II
--------------------------------------------------------------------------------
1)原理:Ca(ClO)2+
CaCl2
+2H2SO4
2
CaSO4
+2Cl2+2H2O
2)实验器材
a.
实验材料:
漂粉精
片(每片含0.2克有效氯)、40%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b.
实验仪器:同实验I
3)实验方法:
(1)将漂粉精片10片放入蒸馏烧瓶中;
(2)--(5)同实验I方法
(6)将硫酸溶液逐滴加入蒸馏烧瓶中使之与漂粉精片反应;
(7)同实验I。
4)实验结果和分析
硫酸溶液滴入烧瓶与漂粉精片接触后,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有黄绿色气体产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逐渐趋于缓慢,无论是再加入硫酸还是氯化钠溶液,反应速度都未就此加快。说明其速度的减缓并非因为氢离子浓度或
氯离子
浓度的减小。反观此反应的方程式,联系到硫酸与块状碳酸钙作用时生成的
硫酸钙
会包被在碳酸钙表面阻碍反应的深入进行这一事实,推断这一反应速度的减缓亦系生成的硫酸钙包覆在漂粉精片表面所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用其他的酸代替硫酸。
实验III
--------------------------------------------------------------------------------
1)原理:Ca(ClO)2+4HCl
2Cl2+CaCl2+2H2O
2)实验器材
a.
实验药品:
漂粉精片、1mol/L盐酸
b.
实验仪器:同实验I
3)
实验方法:
(1)将漂粉精片10片放入蒸馏烧瓶中;
(2)在分液漏斗中加入1mol/L盐酸;
(3)---(5)同实验I;
(6)将盐酸逐滴滴入烧瓶中;
(7)同实验I
Ⅳ 急求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图(详细一点,最好带解析)
http://www.eku.cc/xzy/sctx/110468.htm
Ⅵ 氯气与铝反应条件到底是什么啊
氯气与金属铝在常温下即可以反应生成氯化铝(非常干燥的条件下),不过很缓慢。在较湿的条件下,氯气先与水反应生成盐酸,盐酸再与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加热条件下,反应迅速,生成氯化铝
Ⅶ 制取氯气的实验装置图及步骤及指出每个部分的主要作用
(1)制备氯气应来用浓盐酸,条件源为加热,洗气时应长进短出,进气管插入液面以下,应该先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再除去;
故答案为:①不能用稀盐酸,而应用浓盐酸;
②应有加热装置,应用酒精灯加热;
③盛浓硫酸和盛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位置颠倒;
④两洗气瓶里进气导管和出气导管的长短不对;
(2)从发生装置中出来的氯气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然后通过浓硫酸除去水,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故答案为:①除去Cl2中的氯化氢;②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③吸收多余的氯气.
Ⅷ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实验装置分为几部分
实验室一般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氯气
首先是发生装置,需要铁架台,酒精灯,圆底烧专瓶,分液漏属斗
然后要除去挥发出来的氯化氢
所以就要一个洗瓶,安全起见可以加一个防倒吸的装置
洗瓶里面是饱和的食盐水
然后除去水,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瓶
最后一个收集装置
Ⅸ 制取氯气的实验装置实验现象
(1)实验室制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制氯气;除杂时先除去氯化氢版,再除去水蒸气权,最后收集;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采用向下排空法收集时应从长管进短管出;
故答案为:稀盐酸改用浓盐酸;B应在A的左边;C中进气管应该长,排气管应该短;
(2)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Cl 2 +H 2 O=HClO+HCl,盐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用于漂白,所以溶液红色褪去,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HCl+AgNO 3 =AgCl↓+HNO 3 ,所以在E装置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故答案为: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有白色沉淀生成;Cl 2 +H 2 O=HClO+HCl、HCl+AgNO 3 =AgCl↓+HNO 3 ;
(3)氯气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应用碱液来吸收:Cl 2 +2OH - =ClO - +Cl - +H 2 O;
故答案为: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Cl 2 +2OH - =ClO - +Cl - +H 2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