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
①从纸带上的数据分析得知:在计数点6之前,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增大,是内加速运动,在容计数点7之后,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减小,是减速运动,所以物块在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因此有:
v9===0.76m/s
v8===0.96m/s
③由纸带可知,计数点7往后做减速运动,有:x1=10.60cm,x2=8.61cm,x3=6.60cm,x4=4.60cm,
因此△x≈-2.00cm=-0.02m,T=0.1s,代入公式△x=aT2得:
a==?2.00m/s2,负号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所以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2.00m/s2.
④根据运动学公式有:x=v0t+at2,因此有:
=v0+at
因此如果以为纵坐标、以t为横坐标作图象,得到图象的斜率为k=a,即a=2k.
故答案为:①6;②0.76,0.96③2.0 ④2k.
㈡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乙所示,
(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得出a-m图线是曲线,即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非线性关系;
(2)从上图中发现直线没过原点,当a=0时,m≠0,即F≠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拉力不为0时,小车的加速度为0,所以可能的原因是存在摩擦力.
(3)若利用本实验来验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①调节轨道的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即使得绳子上拉力等于小车的合力.
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整体的加速度a=
,则绳子的拉力F=Ma=
,知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绳子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所以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故答案为:(1)非线性;
(2)存在摩擦力;
(3)调节轨道的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㈢ 某校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一光滑小球运动时对轨道压力的规律,该装置位于竖直面内, 倾斜轨
解:(1)光滑小球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
|
㈣ (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
①从纸带上的数据分析得知:在点计数点6之前,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增大,是加速运动,在计数点7之后,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减小,是减速运动,所以物块在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②v 5 = =1.00m/s v 6 = =1.20m/s ③由纸带可知,计数点7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作差法得: a= 0.046+0.066-0.0861-0.1060 | 0.04 | =-2.00m/s 2 .所以大小为2.00m/s 2 . 测量值与真实值比较,测量值偏大,因为实验中存在阻力,比如:没有考虑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没有考虑空气阻力等. (2)、①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d=1.5mm+27.5×0.01mm=1.775mm
②因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电流不能太大,电流表应选A 1 ;待测电阻的电压约为2V,所以电源选择E 1 ; 电阻值较小,电流表应用分压式,电路图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①6,7;②1.00,1.20;③2.00,偏大 (2)①1.775(1.773~1.775均正确);②A 1 ,E 1 ,电路如图所示 |
㈤ (1)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
①根据某段的平均速度等于中时刻的速度,则有:v5=
=
=1.00m/s
②由纸带可知,计数点7往后做内减速运容动,根据作差法得:
a=
=
(0.0660+0.0460)?(0.106+0.0861) |
(2×0.1)2 |
=-2.00m/s
2.
在减速阶段产生的加速度的力是滑动摩擦力和纸带受的阻力,所以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素的真实值偏大.
故答案为:1.0,2.0,偏大.
㈥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
(1)从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因为相等时间内的位移越来越小.版
(2)根据某权段的平均速度等于中时刻的速度,则有:v5=
=
=1.00m/s.
(3)由纸带可知,计数点7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作差法得:
a=
=
(0.0660+0.0460)?(0.106+0.0861) |
4×0.01 |
=-2.00m/s
2,则加速度的大小为2.00m/s
2.
在减速阶段产生的加速度的力是滑动摩擦力和纸带受的阻力,所以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素的真实值偏大.
故答案为:(1)6,7(2)1.00
(3)2.00,偏大
㈦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来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他将光电门1和2分别固定在长木板的A、B两处,换用不同的
(1)为了消除小车所受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在该实验中需要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专的高度,所以长木属板右端垫一物块,其作用是用来平衡摩擦力.
(2)游标卡尺主尺读数为:5mm,游标尺:对齐的是2,所以读数为:2×0.1=0.2mm,
所以d=5+0.2=5.2mm=0.52cm
(3)重物与小车一起加速运动,因此重物对小车的拉力小于重物的重力,当重物的质量远远小于小车质量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重物的重力,而,A答案重物的重力太小,产生的加速度不明显,不利于减小实验误差,因此BC比较符合要求.
故选:BC
(4)由题意可知,小车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等于遮光条的宽度除以时间,该实验中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因此有:v2=2as,即:
a=
=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
=
,
所以有:
=
m,即m=
×
,
由此可知若画出m?
图象,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会更直观形象,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1)平衡摩擦力(2)0.52;(3)BC.(4)D
㈧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
(1)6,7(2)1.00,1.20(3)2.00
㈨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具体方法如下:将一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左
(1)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μ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则有a= = =μg=2.9m/s 2. (2)根据纸带数据,由公式权a= ,取前四段作为时间T,则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为△X. 则有a= (7.72+7.21+6.71+6.25)?(5.76+5.29+4.81+4.31) | (8×0.02)2 |
m/s 2=3.0m/s 2(3)通过比较分析,重物落地后,木块在运动过程中,除受到水平面的摩擦阻力作用外,还受到空气的阻碍,因此产生误差的原因是空气阻力影响, 故答案为: (1)2.9m/s 2(2)3.0m/s 2(3)空气阻力影响.
㈩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来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他将光电门1和2分别固定在长木板的A、B两处,换用不同的
(1)平衡摩擦力(2分) (2)0.52 (2分) (3)BC (3分,A项中的数值可与事实上的摩擦相比拟专)(4)D(3分)
与11某同学利用甲图所示实验装置图研究物块相关的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