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长期焦虑对大脑
病理性焦虑及慢性应激对大脑的影响
频繁、慢性的应激暴露可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受损,并随时间推移累及其他相关生理系统,如免疫、代谢及心血管系统功能,升高疾病的发生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神经精神障碍。
最近报道称中年经历过明显心理压力的妇女,20年后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升高;焦虑症状可使老年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升高至2.5倍。在动物模型中发现,应激水平的糖皮质激素能够引起淀粉样蛋白生成及tau蛋白积累。
尽管之前的研究并未发现焦虑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但近期神经影像学数据显示,遗忘型轻度认知损伤(aMCI,一种阿尔茨海默病前驱症状)老年人焦虑严重时,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升高,焦虑的风险比为1.33,轻度、中度、重度焦虑可分别引起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升高33%、78%、135%。同时,aMCI老年人焦虑严重度与内嗅皮质和内侧颞叶的萎缩程度正相关。
海马损伤
研究发现,无论对于人类或动物,HPA轴慢性长期兴奋及继发的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可对海马结构造成损伤,可导致海马萎缩、海马神经元形成减少。啮齿类动物实验中发现,海马神经元发生减少可导致认知障碍、抑郁症状、焦虑样行为,类似结果也在人类研究中被观察到,精神障碍(包括抑郁症及PTSD)患者中发现存在海马萎缩及HPA失调。海马神经元功能异常的转基因小鼠,可表现出联想学习受损,出现恐惧与焦虑的泛化。
海马神经元可增强个体在危险情况下对未知事件的预测及判断能力,从而减轻焦虑与恐惧感,这就解释了为何在老年痴呆症个体中,会同时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及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有观点称海马神经元的再生修复可作为抗抑郁作用靶点之一。慢性氟西汀暴露可引起海马组织内髓鞘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而该表达水平在小鼠试验中被证实与焦虑样行为呈负相关。
前额叶皮层损伤
啮齿类动物实验中,发现慢性应激可引起小鼠部分PFC的结构及功能退化,即部分PFC锥体细胞树突棘受损,导致工作记忆受损。其他动物实验也得到了一致结果。慢性应激下PFC树突棘减少的同时,杏仁核神经元树突棘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杏仁核与PFC功能的失衡。
在人类研究中发现,暴露于负性事件与PFC灰质体积缩小有关。慢性应激也与PFC连接功能降低及对杏仁核的调节功能下降相关。3年随访试验中发现,已缓解的抑郁症患者相比于未缓解的患者,海马、前扣带回、背内侧及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体积缩小均较少。研究及文献已表明,应激引起的PFC受损可导致精神障碍,包括抑郁症及PTSD,但是否在痴呆中也存在相同机制尚不明了,需进一步研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