❺ (2005成都)某学生为了测定实验室中一瓶因保存不善而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
(1)氢氧化钠是碱,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若变质生成的碳酸钠与稀硫酸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做有气体参与的连续性实验的一般步骤是,连接装置→检验装置气密性→装药品→做实验.
(3)本题的实验目的是通过测二氧化碳的体积来计算药品中碳酸钠的含量,所以必须保证二氧化碳的准确性,因为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所以用饱和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可以避免二氧化碳的减少.
(4)证明硫酸过量,即证明碳酸钠反应完,所以可以继续滴一滴硫酸,没有气泡产生.
(5)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L×1.8 g/L=0.396 g
设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
2CO
3+H
2SO
4=Na
2SO
4+CO
2↑+H
2O
10644
x 0.396g
=
,解之得:x=0.954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00%=47.7%
(6)变质的氢氧化钠中除了有碳酸钠外,含有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为题中没法测出水的质量,也就不能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1)稀硫酸滴在氢氧化钠样品上有气泡产生; 氢氧化钠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避免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而损耗,造成测定结果偏低
(4)继续滴入稀硫酸,不再产生气泡
(5)47.7%
(6)不能测出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所含的水分.
❻ 某学生为了测定实验室中一瓶因保存不善而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氢氧化钠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做有气体参与的连续性实验的一般步骤是,连接装置→检验装置气密性→装药品→做实验.
(3)本题的实验目的是通过测二氧化碳的体积来计算药品中碳酸钠的含量,所以必须保证二氧化碳的准确性,因为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所以用饱和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可以避免二氧化碳的减少.
(4)证明硫酸过量,即证明碳酸钠反应完,所以可以继续滴一滴硫酸,没有气泡产生.
(5)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8 g/L=0.396 g
设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
2CO
3+H
2SO
4=Na
2SO
4+CO
2↑+H
2O
10644
x 0.396g
=
解之得:x=0.954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00%=47.7%
(6)检验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既要鉴定含有碳酸钠又要鉴定含有氢氧化钠,鉴定碳酸钠就是鉴定碳酸根离子,可通过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来鉴定,鉴定氢氧化钠就是鉴定氢氧根离子,可通过其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来进行鉴定.
故答案为:(1)2NaOH+CO
2═Na
2CO
3+H
2O;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避免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而损耗,造成测定结果偏低;(4)滴加稀硫酸无气泡产生
(5)47.7%
(6)叙述检验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方法: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一:取样,溶于水,滴加 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
步骤二:静置,向上清液中滴加 酚酞 | 变红 |
❼ 接在气体制备的连续实验装置中间,用于控制气流平稳的装置是怎样的
看流量,稳压阀,稳压表,流量计带阀门,都可以,找你气路的供应商他们都可以给你解决的
❽ 如图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在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气泡在导管口连续均匀冒出时,才开始收集,目的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要在装入药品之前,故A错误; B、当观察到气泡在导专气管口连续、均匀地冒属出时,才开始收集气体,就是为提高收集到的氧气的纯度,故B正确; C、试管口向下倾斜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破裂,故C错误; D、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气管,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故D错误. 故选B. |
❾ 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首先模拟原始地球闪电和大气成分,在密闭的装置里,连续进行火花放电,合成了(
解: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选:C
❿ 实验中如果出现点动正常,无法实现连续运转,故障原因有哪些
没有自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