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芳同学按照课本要求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某组同学设计的电路如图甲所示.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
(1)读图可知,电流表的指针反偏,说明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应该把连接电流专表正负接属线柱的两根导线交换才行;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0.10A+0.12A=0.22A,0.20A+0.24A=0.44A,0.25A+0.30A=0.55A,
故可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3)在实验中,测量三次的目的是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和可靠性,避免偶然性;
(4)在实验操作中,用一个电流表来进行测量,每次都需要将电路拆开,再重新将电流表连接到另一位置,非常麻烦,因此,可以考虑在A、B、C三处各串联一个电流表.
故答案为:
(1)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把连接电流表正负接线柱的两根导线交换;
(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3)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和可靠性;
(4)在A、B、C三处各串联一个电流表.
② 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
(1)酚酞试液本身为无色,而当遇碱液时变红,单独放只盛有酚酞试液的试管,回是想说明氨水能使答酚酞试液变红,起到一个对比的作用,故答案为:进行对比 (2)A试管为常温,D试管为高温,温度不一样,分子的运动速度就不一样,故答案为: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3)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本题答案为:①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4)改进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装置气密性不好,且同一温度下不能说明影响分子的运动快慢的因素,而改进后的装置则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本题的答案为: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
③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如图1所示),但测出的
【猜想与假设】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左边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小,从而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通过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量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①如果所用红磷的量不足,造成瓶内空气中的氧气没有完全被消耗,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所以会使所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②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外界气体会进入集气瓶中,形成不了压强差,外面的水进入集气瓶内体积变小,造成所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③由于导管内原来含有空气,红磷燃烧完,打开止水夹后,应该是进入的都是水,但是由于导管内本身有气体,所以该部分气体的进入减少了液体的进入的量,我们对结果的推出是从液体的体积得出的造成瓶内空气中的氧气没有完全被消耗,所以会使所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由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
的原因也就是上面的三条:①所用红磷的量不足;②装置的气密性不好;③可能是导管内原来含有空气,后来留有吸入的水,影响实验的准确性.由于题目中甲乙两同学已经猜出了其中的两个,剩下的猜想就是: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故答案为: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交流与讨论】
(1)如果用木炭代替红磷,木炭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的是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是气体,这样在集气瓶内的气体的体积就不会减小,外面烧杯内的水就不会被压入集气瓶内,会导致实验失败;故答案为: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气体;
(2)由上面【猜想与假设】中的分析不难看出,要想实验成功首先要保证整个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①加热铜丝点燃白磷,白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左边玻璃管内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小,从而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右边玻璃管内的水顺着导管进入左侧玻璃管,从而使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由于氧气的体积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由图中左侧玻璃管内密封的体积的刻度可以看出,液面会上升到1刻度处;故答案为: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上升,且上升到1刻度处;
②由【查阅资料】中可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而红磷的着火点为240℃,通过铜丝传热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要比红磷容易的多,更容易被点燃.故答案为: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容易被点燃;
③通过粗铜丝来点燃玻璃管内的白磷,火焰没有接触到白磷,而白磷能够燃烧说明白磷的温度升高,达到的白磷的着火点,而酒精灯与白磷相连的是铜丝,说明铜丝具有导热性;如果使用课本上的装置,需要在集气瓶外点燃红磷,当燃烧着的红磷向集气瓶里放的时候,会让集气瓶内的空气因受热跑到瓶外,增大了实验的误差,而改进后的装置则有效的避免了这种现象;故答案为:实验过程装置密闭,实验误差小.
④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如图35所示.①如
(1)①红磷来燃烧上现象:产生源p量上白烟,放出热;氧气消耗后,瓶内上压强减小,所以烧杯内上水会进入集气瓶中;
故填:产生p量上白烟,放出热;烧杯内上水会进入集气瓶中;
②有同学测出氧气上体积分数明显小于1/2,可能原因是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
故填:AC;
③不用木炭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燃烧生成如氧化碳气体.
故填:生成如氧化碳气体;
(2)①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如磷,反应上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
点燃 |
⑤ 小明同学根据课本中的“试一试”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1)请在下图中画出蜡烛AB在半透明纸上成的像A
(抄1)A点发出的光经过小孔袭沿直线传播会在光屏上成像A′,B点发出的光经过小孔沿直线传播会在光屏上成像B′,连接A′B′即为AB的像;如下图所示: (2)把表格中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的距离,在图中描点作图,如下图所示:
 (3)从图象中看出;h随s的变大而变大,当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纸离小孔越远,像越大). (4)从图象中看出,当横坐标上的点(即半透明纸距小孔12cm)时,在h随s的变化曲线上对应的纵坐标的点为6cm,即为像的高度. 故答案为:(2)大;(3)6.
⑥ 小明同学根据课本中的“试一试”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1)请在图中做出蜡烛AB的像A'B';(2)小明发
(1)(3)如图:
 (4)从图象中看出;h随s的变大而专变大,即h与s成正比关系; (5)由于小孔成的属像与小孔的形状没有关系,且由(1)的作图知,小明把小孔做成三角形之后,半透明纸上看到是蜡烛的倒立像. 故本题答案为:D.
⑦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装置(如图1)做“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他们将燃烧匙内的红磷点
【猜想和假设】从导致该实验值偏小的原因猜想,如:①可能是导管中的气体进入了广口瓶,而原来并没有计算这部分气体的体积;或②可能是红磷的量不够,导致氧气没有耗尽;或③可能是红磷熄灭后还没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或④可能是氧气含量减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红磷就不再燃烧了,使氧气没有耗尽;(任写一个即可) 【分析与交流】 小周猜想把红磷换成酒精不合理,因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与消耗氧气的体积一致,不会造成气体总体积的减少,故小周的猜想不合理; 【实验与结论】 (1)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正确方法是:将装置如原图所示重新装配,在烧杯中注入足量水,打开弹簧夹;用热毛巾捂住广口瓶,如果看到有气泡冒出;(或加上:撤掉热毛巾后,导管中将倒吸一段水柱)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根据将500mL的残余气体与足量灼热的铜粉充分反应,结果发现铜粉增重0.028g,可知铜粉增重的质量就是消耗氧气的质量,即0.028g,所以残余气体中有氧气,且其体积为: ×1000ml=20ml,则残余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00%=4%; 【反思与评价】改进的实验装置,与原来的装置相比较的优点有: (1)装置简单、紧凑,操作方便,现象明显; (2)装置中直接有刻度,方便直接读取数据,利于数据比较;(凡是与体积相关的答法均属此列) (3)避免原装置的导管中存在空气,造成的体积误差; (4)让磷的燃烧在密闭体系中进行,不污染大气,绿色环保; (5)避免燃着的红磷在伸进广口瓶的时候造成热空气的散逸,影响实验的科学性; (任写一个即可) 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 ①可能是导管中的气体进入了广口瓶,而原来并没有计算这部分气体的体积; 或②可能是红磷的量不够,导致氧气没有耗尽; 或③可能是红磷熄灭后还没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 或④可能是氧气含量减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红磷就不再燃烧了,使氧气没有耗尽; (任写一个即可.) 【分析与交流】 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与消耗氧气的体积一致,不会造成气体总体积的减少; 【实验与结论】 (1)将装置如原图所示重新装配,在烧杯中注入足量水,打开弹簧夹;用热毛巾捂住广口瓶,如果看到有气泡冒出;(或加上:撤掉热毛巾后,导管中将倒吸一段水柱)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有;4; 【反思与评价】 (1)装置简单、紧凑,操作方便,现象明显; (2)装置中直接有刻度,方便直接读取数据,利于数据比较;(凡是与体积相关的答法均属此列) (3)避免原装置的导管中存在空气,造成的体积误差; (4)让磷的燃烧在密闭体系中进行,不污染大气,绿色环保; (5)避免燃着的红磷在伸进广口瓶的时候造成热空气的散逸,影响实验的科学性; (任写一个即可)
⑧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教材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如图甲所示),但测出的氧
(1)要使本实验成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白磷足量;③必须冷版却到室温再读权数等,故答案为: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读数 (2)生成物的状态一般要求是固态,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猜想不合理,故答案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还要注意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发黄光、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故答案为:发出黄光,放热,冒出大量的白烟;比较严密 (4)在本实验中用的是白磷,白磷的着火点比较低,装置设计的也比较好,在试管外部加热铜丝,操作简单,并且试管内的空气也不会逸散出来,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故答案为:合理;铜+氧气 加热 |
⑨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如图A所示.①如果
(1)①红磷燃烧的现象: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氧气消耗后,瓶内的压强减小,专所以烧杯内的水会进入集气瓶属中;故填: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烧杯内的水会进入集气瓶中; ②有同学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1/5,可能原因是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故填:AC; ③不用木炭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填: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①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 点燃 |
⑩ 进行试验:某组同学按照课本组装器材,并进行实验,后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格中,下表是他的实验数据记录:
(1)比较1、3,液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液体的种类不同,加热时间不同,可知吸版收的热量不同权,得出的结论是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2)比较1、2,液体的种类和物体升高的温度相同,液体的质量不同,加热时间不同,说明吸收热量不同,可得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液体的质量有关; 比较3、4,液体的种类、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不同,加热时间不同,说明吸收热量不同,可得物体吸收热量多少与升高的温度有关; 综合以上分析,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 (3)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该同学在本次实验中用到的是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2)物质的种类、质量和升高的温度;(3)控制变量法.
与小楚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