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下图是用以研究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实验装
(1)米勒 (2)原始大气 氧气 闪电 (3)原始海洋 (4)无机物 |
⑵ (2)铁是一种廉价的金属,除了做为重要的结构材料外,现又有了新的用途,磷酸聚合物铁锂电池以其廉价、高
盐桥当然是用于保持电解质溶液的电荷平衡的,阴离子向电池的负极移动(电化学中的阳极),至于那个高分子膜,一定是一种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的,顺便问下,那个电池装置的图看不见啊
⑶ (1)如图1,横坐标为溶液的pH,纵标为金属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数(当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10-5molL-
(1)①向混合溶液中通入氨气调节溶液的pH=5.6时,由图象可知易生成Fe(OH)3沉淀,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为Cu2+、Fe2+,
故答案为:Cu2+、Fe2+;
②由图象可知:c(Fe2+)=1.0×10-5(mol?L-1),c(OH-)=1.0×10-6(mol?L-1)
Ksp[Fe(OH)2]=c(Fe2+)×c2(OH-)=1.0×10-17(mol?L-1)3,
故答案为:1.0×10-17(mol?L-1)3.
(2)HA?A-+H+
起始(mol/L):0.1 0 0
变化(mol/L):10-3 10-3 10-3
平衡(mol/L):0.1-10-3 10-3 10-3
电离程度Ka=
c(H+)?c(A?) |
c(HA) |
10?3×10?3 |
0.1?10?3 |
⑷ 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 3Zn(OH)2+2Fe(OH)3+4KOH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放电
A、高铁电池放电时,锌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每转移6mol电子,在正极上有内2mol K2FeO4被还原,故A错误;容
B、充电时阴极3Zn(OH)2发生得电子得还原反应,即Zn(OH)2+2e-=Zn+2OH-,故B正确;
C、放电时正极K2FeO4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FeO42-+3e-+4H2O=Fe(OH)3+5OH-,故C正确;
D、充电时阳极附近2Fe(OH)3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即Fe(OH)3+5OH--3e-=FeO42-+4H2O,消耗氢氧根离子,所以碱性减弱,故D错误.
故选AD.
⑸ 如图两套实验装置,都涉及金属的腐蚀反应,假设其中的金属块和金属丝都是足量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完成
A、铁在浓硝酸中钝化,Cu失电子作负极,换为稀硝酸时,Fe失电子作负极,版故A正确;
B、II中发生吸权氧腐蚀,U形管左端气体减少,液面升高,稀硫酸与Fe接触生成Fe2+,所以装置Ⅱ在反应结束时溶液中存在Fe2+,故B正确;
C、当浓硝酸变为稀硝酸时,氧化铁溶解为铁离子,发生Fe+2Fe3+═3Fe2+,故C错误;
D、铁丝中含碳,有电解质溶液及氧气,能构成原电池,所以装置Ⅱ中的铁丝能发生电化学腐蚀,故D在.
故选C.
⑹ 如图是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问题.(1)装置内注入的气体是模拟______成分,火花放电模拟的是___
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步.在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汽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汽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如图).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之后.米勒分析其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中含有包括5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同时还形成了氰氢酸,而氰氢酸可以合成腺嘌呤,腺嘌呤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单位.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1)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氢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了条件,B内的液体模拟原始海洋.
(2)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米勒的模拟实验开创了生命起源研究的新途径.
故答案为:(1)原始大气;闪电;原始海有机小分子物质
(2)有机小分子物质
⑺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的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先要进行的是______(
(1)为防止CO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引起爆炸,进行加热前要先通入CO排出装置内空气.故版实验过程中,先权要进行的是Ⅱ;故填:Ⅱ;
(2)装置A中通入的CO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是:Fe2O3+3CO
|